如果孩子是有形狀的,那一定是不規則的,孩子剛生下來對世界特別陌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並且不受世界規則的約束,從不會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就不會墨守成規,他們的小腦瓜裡裝著無數想像力,並且不受約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
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多年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所以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收拾的太勤快。
家裡這3個地方「亂」,可能代表娃長大越聰明,父母別太勤快了。
1、孩子的桌面「亂」
父母把孩子當寶貝,感覺自己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的學習習慣不一樣,有的學生學習書桌上收拾得特別乾淨,書本作業擺放齊整,有的孩子卻隨手將學習資料擺放在桌子上,收拾好之後還是又回到亂亂的樣子。
家長覺得物品整理的規律整潔,看上去會比較賞心悅目,東西有規律的擺放,比較容易找到,但是東西是媽媽整理的,孩子沒有參與整理,整理還不如不整理,原因每次幫孩子整理完之後,孩子總說我的東西找不到了,原來看似亂糟糟的桌面,想找什麼東西一眼就能找到,收拾整理之後反而找不到了,媽媽有種出力不討好的感覺,脾氣暴躁的家長這時一定會和孩子吵起來。
愛因斯坦有句很奇特的名言,對那些勸他收拾書桌的人說:「如果雜亂的書桌意味著雜亂的大腦,那麼,空桌子又意味著什麼呢?「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擁有凌亂桌面的人更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而桌面井井有條的人比較守規矩,不太喜歡冒險嘗試新鮮事物。
從大部分研究得出結論,桌面亂的孩子創新能力比較強,守規矩的孩子聽從指揮,有的孩子有些不太聽話,不會隨波逐流,有自己的見解,有比較強的領導能力。
2、孩子的玩具「亂」
家裡的小寶貝,在玩玩具時,地上床上桌子上到處都是,媽媽不停地收拾,整理的速度趕不上寶寶扔的速度,乾脆徹底放棄,或者等孩子睡了再收拾。
家長可以買幾個收納包將孩子的不同類型的玩具分類放在一起,例如說布類、電子類、塑料玩具類、積木類等等,等孩子玩起來會全部打亂玩,有時在床上,有時在地上,隨便玩耍。
家長會發現孩子有個特點,孩子正玩得開心時,幫孩子整理好後,她反而會不玩了,打擾了孩子的興致,索性家長也不收拾了。看著滿屋的玩具視而不見,想玩哪件時就找哪件,反正也跑不了哪裡去。
心理研究表明:處於雜亂環境中的孩子,大腦會持續活動,去尋找、發掘不一樣的東西。
「去尋找」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判斷能力。
3、孩子的臥室「亂」
家長們都喜歡乾淨整潔的家,各種物品整理擺放有序,生活過日子,特別有寶寶的家庭,家裡有點亂屬於正常現象。孩子的衣物需要經常清洗,在地上摸爬滾打,弄髒了,一天可能換好幾件,玩具可能會擺放的亂些。
亂不能避免,那麼要必須保證孩子接觸到的物品乾淨衛生,每天清潔地板、勤曬被褥,通風兩次,給孩子一個安全乾淨衛生的家庭環境是必要的。
家長教會孩子學著整理東西,就像是做遊戲,玩的時候亂,不玩時要學會收拾整理,讓孩子學會把物品分類擺放。寶寶也喜歡玩玩具分類,按照物品的種類、功能、顏色、形狀等等,寶寶也會有思路,對物品有概念的分類。
教會孩子自己整理很簡單,媽媽們就是缺一個引導的機會,《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就能幫助你引導孩子,通過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親身測試絕對管用。
本書全套10冊僅需69.9元,每本不過6塊多錢,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做有教養,懂禮貌的小朋友,未來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由現在的你說的算!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
Vohs博士與研究夥伴在報告中發現:「雜亂無章的環境具有啟迪性,使人掙脫傳統的桎梏,生發出全新的見解。」也許很多偉大的作品和顛覆時代的思想是產生於凌亂的環境中。
家長再也不必為房間的雜亂自責或者責怪孩子,孩子的創新能力在悄悄萌芽,探索能力不斷增強,會是一個特別的孩子,長大後會更聰明,文中提到的三個地方越亂,孩子越聰明,具有強大的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