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家裡這三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亂勤快

2020-12-22 長脖子爸比

寶寶從呱呱墜地那天開始,就像一張白紙來到了人世間。父母就像這張紙上的畫師,紙上畫得是否精彩,是否動人,主要是看父母的影響和教育。

兒童教育專家早已指出:孩子會養成什麼性格,會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主要跟父母的引導有關。

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又不希望他們的房間凌亂,所以經常會動手幫他們收拾,訓斥他們要養成各種好習慣。

其實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孩子房間亂並非都是壞事,特別是這三個地方,父母可不要收拾錯了。

哈佛大學:家裡面這3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亂勤快

一、桌面亂

哈佛大學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房間亂的孩子比房間收拾的整潔規範的孩子探索和創新能力方面比較強。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愛因斯坦,作為科學界無可爭辯的天才,愛因斯坦的房間確實是以率性著稱的。其實凌亂的房間,不少時候預示著孩子更具有創新性,不會循規蹈矩成為庸才,父母要懂得識別孩子的天賦。

二、客廳亂

現實中有不少寶媽,看到孩子把客廳弄得很亂,把玩具撒得到處都是,總會氣急敗壞。要麼罵罵咧咧,要麼把玩具收拾之後束之高閣,就很容易打擊孩子繼續玩的興趣,所以越是乾淨整潔的客廳,其實孩子越不愛玩哪些玩具。而玩玩具,對於促進孩子創造性是很有幫助的,經常玩益智遊戲的孩子確實更加聰明,所以各位寶媽可別因小失大。可以訓練孩子把玩具歸位,但是有時候亂一點,能讓孩子隨時拿到玩具,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哦。

三、臥室亂

研究發現臥室比較亂的孩子,一般性格活潑、愛動,而且想像力比較豐富。因為孩子有折騰的興趣和精力,而不是懶懶散散什麼都不弄,想像力活躍的孩子往往智力比較高,長大以後更聰明。

面對孩子房間亂這種情況,父母該怎麼辦呢?

最好能幫孩子養成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收拾的習慣。這不是短時間內能一蹴而就的,所以父母平時在收拾房間的時候要讓孩子一起加入,慢慢讓孩子有了自己收拾的意識。

你家孩子的房間亂嗎?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其實,家長這麼做是不對的,孩子越淘氣,把家中弄得越亂,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強,只不過他們年紀比較小,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出來而已。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20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出息。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許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大多數名人的家中都是亂糟糟的,比如孩子拿著枕巾當披風扮演超人,拿著枕頭當馬騎,這都是孩子創造力的表現。活潑的孩子長大了思維才會非常敏捷。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發達,父母別太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的大腦越發達,父母瞎勤快哈佛大學作為公認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它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同小可,不僅培養出來羅斯福、歐巴馬等一眾美國總統,更是產生了160多名的諾貝爾獎得主,可見哈佛大學的實力。
  • 孩子把家裡這3個地方弄得越亂,其實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孩子探索的過程中,是不會受規則的約束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規則,也就不會循規蹈矩,這個過程在大人眼裡,就是路過的地方「寸草不生」,到處搞破壞,家裡自從有了這個「小惡魔」後,真的是頭疼。其實孩子的「破壞力」越強,說明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越強,所以孩子把家裡弄得越亂,結果孩子會越來越聰明,尤其是家裡這3個地方,父母不要責怪寶寶,也不要瞎勤快,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 孩子越喜歡把家裡這些地方弄「亂」,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太勤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被孩子喜歡亂翻東西的行為而弄得情緒崩潰。原本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房間一不留神就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但若是孩子越是喜歡把家裡的這些地方弄亂,證明長大後越聰明,媽媽們可別收拾得太勤快了。為什麼越喜歡「亂」的孩子越聰明呢?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家裡有3個地方「亂」,寶寶長大後會比較聰明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這樣做很不聽話,其實並不是,小朋友喜歡搗亂是一種天性,不應該被壓抑。哈佛研究表明這樣的孩子更聰明針對孩子的調皮,喜歡把家裡弄得很亂的這種行為,哈佛大學中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經過多年研究得出,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
  • 美國科學家研究:這2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聰明,家長們別太勤快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幾乎每天都是跟在孩子屁股後面收拾,就是希望孩子能在乾淨、有秩序的環境中成長。可是我收拾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小祖宗弄亂的速度。每次看到我剛收拾起來的玩具,又被孩子扔得滿地都是,就感到心力交瘁。 想必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可是對孩子沒辦法,只能勤快點收拾。
  • 家裡以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媽媽別好心辦錯事
    但在家長的眼中,這年齡段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惡魔」一樣,只要家長一眼沒看到,孩子就開始搗亂,而且常常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真的能分分鐘點燃你心中的怒火,不過,家長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因為孩子越搗亂說明他們大腦發育得越好。
  • 歐洲科學家:家裡3個地方越凌亂,孩子智商越高,父母別太勤快
    很多有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家中簡直可以被稱為是一個「破壞機」,前1秒剛剛整理好的屋子,不出5秒孩子就能重新翻個底兒朝天。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頗為頭疼。鄰居家小天是個剛滿5歲的小男孩,幾乎每天都能把家裡搞得亂糟糟,小天的媽媽每天下班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家裡,這也讓小天的媽媽每天都很頭大,幾乎每天都能傳出小天媽媽「咆哮」小天的聲音。鄰居張奶奶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笑著說「你們看吧,小天這孩子以後聰明著呢!」
  • 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然而,多數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愛乾淨、愛整潔的好習慣,看到家裡的東西亂扔亂放,總是十分頭疼,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作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家裡亂不亂跟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一定的關聯的,要知道搗亂也是一種能力,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探索和學習。
  • 把空間還給孩子:孩子玩具多、亂,是件好事!家長別瞎忙活
    幼兒教育講究在遊戲中學習、探索性教育,比起芬蘭、德國、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幼兒園,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可以玩的玩具真的少得可憐,沒有這些,我們的教育只能是生硬的灌輸。幼兒教育家陳亞男在一次外出講課後,感觸頗深,她認為中國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也需要專業引領:好多次我講完課,一堆家長圍上來,可問的問題大同小異:我的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的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
  • 「家裡越亂娃越聰明」,應採兒家裡很整潔,霍思燕家裡卻亂糟糟
    很多家長在養孩子的時候都會注重自家的衛生情況,但家裡亂糟糟的其實才是人生常態,尤其有了小寶寶之後,家裡的東西也是越積越多,這個時候想讓家裡變得整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媽媽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勤勞的人,不管孩子擁有多麼亂的房間,只要經過媽媽的手,都可以變得整潔無暇,但也有些家長並不會特意收拾孩子的房間。
  • 美國育兒專家:家長牢記「三摸三不摸」,孩子長大後更聰明
    但是這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 幾十年後的事情我們無法決定,不過,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寶寶今後成長成什麼樣子,關鍵還是在於家長如何培養寶寶。每個家長都想要寶寶從小就聰明、智商高,於是乎家長們在聽到什麼方法可以讓寶寶變聰明都想要嘗試一下。
  • 哈佛研究: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家長偷著樂吧
    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高智商、高情商、聰明伶俐的孩子。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我們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的。很多時候,聰明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怪癖」,這些可能在家長眼中是不好的習慣,但對於孩子而言卻是智商發育的信號。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哈佛心理學家:幾乎每個孩子都聰明!早期教育別忘創造益智環境
    這可不一定,有的孩子就是發展的早一些,有的孩子就是發展得晚一些,有的孩子在一方面很強,有的孩子在另一方面很強。有時候,聰明真不能量化比較。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於狹窄,不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要抓住
    在育兒方面,哈佛大學曾經就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過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這3個變聰明的機會著重培養,那麼孩子在長大成人後,絕對也差不了。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1、0-3歲是孩子初期變聰明的時間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正在快速發育,一般來說孩子出生時的大腦重量約在390克左右,基本上是成年人大腦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孩子到達3歲的時候,大腦的重量已經達到成人腦重的四分之三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這3類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啥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聰明是一個很好的特質,因為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甚至比同齡人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因此,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期盼孩子能有個聰明的腦袋,甚至會通過一些迷信的方式來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的人。然而聰明也分真聰明和假聰明,張女士就非常煩惱自己孩子的假聰明,比方說,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就會對著客人一頓猛誇,如果來的是個阿姨,她就誇對方漂亮;如果是來的是男生,她就誇對方帥氣。而每次被自己的女兒誇後,對方都會拿出糖果或者其他甜品來獎勵孩子,當然,自己的女兒也非常高興,而客人有時候還會評價自己的女兒: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