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被孩子喜歡亂翻東西的行為而弄得情緒崩潰。原本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房間一不留神就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但若是孩子越是喜歡把家裡的這些地方弄亂,證明長大後越聰明,媽媽們可別收拾得太勤快了。
為什麼越喜歡「亂」的孩子越聰明呢?
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屋子凌亂是一個人創造力的表現。而這個理論同樣可以放在孩子身上。之所以孩子喜歡「破壞」,是因為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並且慢慢地在與事物建立必要的聯繫。
而我們熟知的科學家,像愛因斯坦和扎克伯格的書桌都是非常凌亂的。曾經有人問過扎克伯格為何不花時間去整理自己的書桌。而扎克伯格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若是將自己凌亂的書桌整理得整整齊齊,就會阻礙自己靈感的迸發。
孩子越喜歡把這些地方弄亂,越聰明
1、把玩具弄亂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效應,叫做破窗效應。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當其中的一扇窗戶被打碎了之後,窗戶卻並沒有及時進行修補,這就會讓剩下的窗戶也會被打碎。而這個效應同樣適用於孩子弄亂玩具的這件事情上。
試想一下,若是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將玩具收拾得齊齊整整。那麼對於孩子來講,他會認為自己若是亂拿玩具,就會破壞這一副「完美」的景象。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會去碰這些玩具了,那麼也就會使玩具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而若是玩具總是亂亂的,就好像是那扇破碎的窗戶。就會給孩子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自己可以在這個空間內無憂無慮地玩耍。而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得到提高。不僅如此,孩子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玩具給自己帶來的愉悅感。
比如說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突然意外地發現自己曾經遺留在房間裡的小玩意。這種驚喜的感受會大大激起孩子探索的興趣與熱情。
2、書桌亂
著名的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亂》中說到,如果一個人的桌面收拾整齊,書籍整齊陳列、水杯文具擺放得規規矩矩,這樣的人一般缺乏創造力。
所以說,如果孩子能夠在亂糟糟的書桌上精準地找到自己的東西,並且能夠成功找到自己學習的節奏的時候,家長要控制住自己想要上手收拾的衝動。
若是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收拾他的書桌,很可能會讓孩子的位置記憶出現偏差,會讓孩子在找東西這件事情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效率和心態。孩子的書桌亂也是空間記憶、空間想像力發展的過程,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空間訓練書,逐漸提升孩子的空間想像力。
幼兒空間想像力訓練書 4冊 潛能開發 親子故事書
¥47.8
購買
3、翻箱倒櫃,把抽屜弄亂
心理學家認為探索是孩子的本能,並且擁有吸收和掌控周邊環境的動機。
而孩子在旺盛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總是會把抽屜弄亂。但翻箱倒櫃的行為能夠讓孩子更加直觀地建立某些基礎的認識。比如說孩子把原先折好的衣服攤開,他會驚奇地發現原來衣服還能變大。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慢慢形成關於大小的概念。
若是家長實在覺得收拾東西特別勞心勞力,那麼家長也需要及時地告訴孩子,收拾房間是自己應該做好的任務之一,既然你把房間弄亂,那麼也就需要負責將這些東西放回原位。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能夠得到鍛鍊。
所以說,作為家長若是看到家裡這幾個地方比較亂,千萬不要強硬地去阻止,相反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去發現,讓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得到充分的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