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小時候越是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就越可能一事無成

2021-01-10 好爸說育兒

懂事的孩子讓人欣慰?別天真了,他們只不過是父母教出來的「傀儡」罷了

鄰居小張今年30歲,在大家眼裡是個不錯的小夥,不僅孝順爹媽,對街坊都挺客氣的,大家有什麼事找他幫忙,小張絕不推脫,而且他也從不跟人吵架,那是出了名的好脾氣。

可是,誰曾想到這樣一個「好好先生」,卻突然把自己的家給砸了,父母和鄰居們都看傻了,以為小張發神經了。

看似毫無徵兆,其實一切都是有跡可尋。

小張從小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就是個懂事的孩子,從沒有讓爸媽操過心。

小的時候,小張對鋼琴情有獨鍾,但父母認為練琴會耽誤學業,所以就禁止小張碰琴,小張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從此只能把對鋼琴的熱愛埋藏在心裡。

中學時,小張對地理挺感興趣的,所以選學科的時候,小張準備選地理這一科,可父母覺得學地理沒前途,於是讓小張改選物理。

小張也沒說什麼,也許他認為父母是為他好。

高考時,小張考中了省裡一所重點大學,本想選擇計算機專業,可是他父母卻覺得計算機不好,讓他報「會計」專業,說是以後可以找個好工作,而且會計這個行業是越老越吃香,不像其它行業,人老了公司就不要了。

小張一始既往的聽父母的,在我的印象中,小張所走過的路,都是父母一步一步幫他鋪好的。

可是,他父母也沒想到,工作多年,小張依然是公司裡面一個小職員而已,並且每每有升職的機會都輪不到小張,這跟當初小張父母的設想那是天差地別。

後來才知道,公司不是沒給小張機會,而是每次有機會時,小張都不懂得把握,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機會被別人搶走。

小張的父母當然也知道這事,所以也訓過小張好幾次,說小張太懦弱了,不會跟別人爭。

對於父母的訓話,小張依然是逆來順受,一句話都沒有哼過。

可是這一次,小張終於爆發了。原因是父母給小張安排了一門親事,小張打心底裡不喜歡,可在父母的百般幹預下,小張也只好把女方娶回家。

誰想到,剛辦完喜事還沒幾天,小張就突然跟媳婦大吵了起來,並且把家裡的所有東西都砸得稀巴爛。

這一砸,砸出了壓在小張心裡30年的怒火。說實話,小張這個人還挺聰明的,如果不是一直以來父母總是在幹預小張的事,或許以小張的能力,他的作為遠不止如此。

有時候,父母為孩子安排好的路並不一定是康莊大道,也有可能是無盡深淵。

懂事的孩子總讓人心疼,他們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給弄丟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人只有為自己活著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時候。

換句話說,為別人而活的人生,仿佛傀儡一般,毫無意義可言。

小張的父母親手將自己的孩子教得這麼「懂事」,以至於他一直以來完全忽略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只為讓父母開心。

是他們一手將孩子變成這樣的,到頭來還要責怪孩子太懦弱,不懂得與人爭,這豈不可笑?

最失敗的父母莫過於教出一個懂事的孩子。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越是一事無成。

孩子懂事的背後,可能要以犧牲自我為提前。懂事的孩子總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以至於漸漸的迷失了自我。

懂事的孩子還可能會遭受到更多的不公平。有這樣一個選擇題,一起來看一下:

假設你必須要打一個人幾拳,你才能活命,你會選擇打誰?

A:老好人,心地善良,待人溫和。

B:地痞惡霸,睚眥必報,心胸狹窄。

我相信不用說,大家都會選擇吧?如果你打了惡霸,肯定會被報復,但你打了老好人,他可能會忍氣吞聲,忍一忍就過去了。

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成為老好人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就意味著要承受很多的不公平對待,說白了就是會成為很多人欺負的對象。

此外,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越容易抑鬱。

來看看心理學上怎麼分析這個問題:

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而對於孩子來講,乖巧和懂事就是獲得別人肯定的最好途徑,可是乖巧和懂事的背後,也意味著要自我壓抑,把內心的真實感受藏起來。

久而久之,便會失去自我。但是人活著就是為了實現自我的價值,可是要實現自我價值就必須做真實的自己,而做真實的自己又無法被認可,這就會產生矛盾。

這種矛盾隨著孩子的長大,會無限被放大,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會徹底爆發。

因此,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脾氣這麼好的小張會突然間把家裡的東西都給砸了,那是壓抑了很多年情緒。

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話,都能成為抑鬱情緒爆發的導火線。

所以說,大家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可能也只是教育失敗之下的產物而已。

綜上所述,那是不是就說明了孩子只要乖巧懂事,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當然不是。

讓孩子做回自己,是不是就要完全按照孩子的願意來做呢?

也並非如此。

育兒路上,父母應該做一盞明燈,而非「牽路繩」

孩子的乖巧懂事並非是壞事,但是必須要建立在能夠維護自己的利益的基礎之上。

打個比如,哥哥和弟弟在一塊玩,哥哥手裡有一個玩具,弟弟也很喜歡,就想讓哥哥給他玩,可是哥哥也要玩,所以打心底裡是不想讓出這個玩具的。

這時媽媽過來了,就跟哥哥說,做哥哥的要讓著弟弟,這樣才懂事。結果哥哥為了成為媽媽眼中那個「懂事的孩子」,只能忍痛割愛,把玩具讓給弟弟玩。

像這種情況下的乖巧懂事,那是不提倡的。

換另一個提前,弟弟想玩哥哥手裡的玩具,而哥哥其實並不太喜歡手裡的這個玩具,或者說沒有那麼在意手裡的這個玩具,那便可以把玩具讓給弟弟玩。

這種乖巧懂事是不傷害哥哥自身的利益,是可以被提倡的。

回到開頭講到的小張這裡,小時候對鋼琴感興趣,父母就偏不讓他學,想報地理,父母就讓他報物理,想學計算機,結果父母讓他報會計。

而小張為了讓父母高興,只好接受安排,在完全違背了他的初衷,在傷害到自身的利益之下,所展現出來的這種乖巧懂事,是不能被提倡的。

父母只有教會孩子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敢於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必定會幸福。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上面這段話的用詞,有一個詞特別要提及,那就是「合理範圍」內。

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不要合理範圍內,甚至可以說是無理取鬧,那當然就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比如,同樣是弟弟想要玩哥哥手裡的玩具,但是哥哥不肯,弟弟就開始鬧,這個時候媽媽走過來,指責哥哥不懂事,不會讓著弟弟,甚至還親自上手幫弟弟把玩具從哥哥手裡搶過來,這樣做法就是錯誤的。

哥哥不肯分享玩具,弟弟還硬鬧著要玩,這個就是不合理的範圍。

另外,像一些觸及到德道底線以及法律底線的要求,也統統屬於不合理範圍。

育兒路上,父母應該做一盞明燈,孩子走到哪裡,燈便照到哪裡。千萬不要搞錯順序,並非人隨燈走,而是孩子所踏足之處,明燈便能即刻而至。

好爸寄語:

一個不懂為自己爭取利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毫無原則的「乖巧懂事」也只是大人們為了能減少一些麻煩所想出來的讚美詞而已。

父母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意願去左右孩子的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就算是摔得到處都是傷,他們打心底也是高興的。

而過程中,做父母的只要確保孩子是安全的就行了,其它的交給孩子,他們比你想像中的更有本事……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太過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了反而容易沒出息,家長引以為戒
    文|文兒中國有句古話,叫「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說小時候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未必會有出息,這種情況放到現代社會也並不少見。我們在周圍經常可以發現,小時候深受長輩喜歡的孩子,進入社會後不但沒能獲得大成就,有些甚至不如當年調皮搗蛋的孩子,原因到底在哪兒呢?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家長眼中的懂事,卻是自己擺脫不掉的枷鎖曾經看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就是那個過早懂事的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不敢任性,不敢惹父母生氣,只要父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就會特別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我特別羨慕那些任性,叛逆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而且我一點也不喜歡別人誇我「好聽話好懂事」。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沒想到小時候那麼乖的她,長大後然出現了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在醫生的治病下,她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因為她小時候太乖巧聽話,長大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後遺症"。經過這件事,我們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那些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
  • 小時候聽話、乖巧的孩子,長大多半過得很辛苦,家長還傻傻不知
    文|文兒如果可以,我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不要當一個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前段時間回老家,給4歲的小侄女帶了一些橙子。見到她就給她剝了一個,她沒一會就吃完了,還說很甜。這就是所謂的懂事、聽話吧,可我絲毫都不覺得這很好。如果為了當乖孩子,就隱藏起真實的自己,那我寧願她是一個壞孩子,只為自己而活。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過得很苦我就是一個很聽話、懂事的孩子。我媽媽常說,小時候別的孩子都出去玩,她也出去了。
  • 小時候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幾點理由,足以反駁
    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培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是家長的願望。可是,大部分孩子在小時候都是不懂事的,想要培養出一個懂事的孩子,還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而現在的家長多半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孩子,從孩子出生開始,他們就會格外寵愛自己的孩子。所以說,在面對孩子的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採用縱容的方式。
  • 孩子小時候有這三種行為,看著是懂事乖巧,長大卻很難成大器
    孩子小時候有這三種行為,看著是懂事乖巧,長大卻很難成大器為人父母之後,看到別人家乖巧懂事的孩子會格外羨慕,覺得這樣的孩子很省心。但其實孩子太過乖巧懂事並不好,尤其是當孩子有以下三種看著很懂事的行為時,長大後往往很難成大器。
  • 孩子小時候有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視
    如果父母過於責備或亂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沒教養」、「不懂事」的標籤,更會讓孩子有挫敗感。美國最受歡迎教授保羅布盧姆認為,孩子說「髒話」是語言敏感期早期,對於小孩子他們還不懂得社會禁忌,隨著孩子心智逐漸成熟慢慢就會意識到了。
  • 總抱怨孩子愛「唱反調」,了解白熊效應,孩子主動變聽話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能夠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去長大,也希望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能夠讓孩子有反哺之心。很多父母都會通過「說教」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以此來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但是很多孩子在父母長期的「說教」之下,總會喜歡和家長唱反調,讓家長覺得十分憂心。「我越禁止你做什麼,你越要做什麼」,孩子總愛跟父母唱反調?網友:家長要做好這些!
  • 媽媽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我小時候也愛吃零食,吃零食後也讓我覺得很快樂,只不過我們的零食一定要選健康的。02.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奇葩說有一期,傅首爾回憶自己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泡泡糖,她就和同學商量說,你吃完的泡泡糖別扔,給我嚼幾下,我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來,後來,她的大姨聽說了此事,特別難過,給她買了一大條泡泡糖。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在五六十年代,大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我媽會主動承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幾乎就沒時間上學,後來長大後,我媽也是他們五個兄弟姐妹中對我外公外婆最好的那個子女,她也是最賢妻良母的那個。我外公外婆經常給我們說,我媽小時候特別懂事,也從來都不向他們提要求,愛幹活,她幾乎就是我外公外婆誇大的孩子。
  • 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
    後來有的家長發現了,其實講道理不一定要孩子全部聽懂,習慣和氛圍也很重要,便開始和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道理,出現很多「不可以,不行」。實際上,講道理可以,但是要注意方法。並不是所有講道理的家長都會成功,有的時候,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這些方面的事情,家長必須知道。
  • 為什麼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卻叛逆?無數家長看完都沉默了!
    為什麼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卻叛逆?無數家長看完都沉默了!在一個孩子成長中,大多數家長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聽話嗎?」好像只要孩子聽話,就萬事大吉了。除開我們當下的應試教育不說,在孩子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很多,而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又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多人關心是孩子成績好不好,聽不聽話,但卻很少有人去問孩子真的開心嗎?童年應該是每個人最無憂無慮的階段。
  • 心理學:小時候不被喜歡的人,長大後會勾引起別人的不喜歡
    你有沒有發現,一些小時候不被喜歡,不被愛的人,長大後,在很多關係中,他們可能也會不被愛,不被喜歡。而那些小時候被愛,被喜歡的人,長大後,他們獲得被愛,被喜歡的概率要比那些小時候不被愛,不被喜歡的人大很多。
  • 小時候公主臉長大後「大餅臉」,有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越好看
    昨天,在微信群和幾個閨蜜聊天的時候聊了關於孩子的長相話題,有一個閨蜜說自己的侄女現在是越看越難看,小的時候長了一張公主臉,去哪裡都被誇好看,受到大家的喜愛。不少人會疑惑為什麼有些孩子,小時候長得很好看,長得卻變"醜"了呢?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日後越可能變成學霸
    如果孩子很調皮難帶,那麼家長心中是特別累的,心想上天肯定派娃來懲罰我。可能大多數家長認為,整天調皮搗蛋、不聽管教的孩子,教育起來很費勁,其實不然,縱觀這個世界,很多科學家小時候都很「難帶」,但長大後不僅成為了學霸,還成為了世界矚目的人。
  • 越長大越孤單的說說,寫給傷心難過的自己!
    一、越長大越是小心翼翼,越是瞻前顧後,越是脆弱。成長,帶走的不只是時光,還帶走了當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氣。二、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原來長大以後,你可能只會做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談一場不怎麼樣的感情,將就著過一段不怎麼樣的生活。三、起初,我們揣著糊塗裝明白;後來,我們揣著明白裝糊塗。
  • 「女大十八變」,小時候長相普通的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好看?
    如果孩子小時候長得不好看怎麼辦?老一輩兒的人經常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確實有不少孩子小時候長相普通,長大後漂亮的不像話,所以家長也不要著急。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楊穎楊穎的長相在娛樂圈也是數一數二的,曾被網友吐槽過整容,但是看過她小時候的照片,不難看出底子本身就不錯,雖然小時候雙眼皮不突出,臉上帶點兒嬰兒肥,但是眼睛很大,鼻梁也很高,所以長大後五官越來越精緻。
  • 孩子從不敢與父母「頂嘴」,不一定是懂事,還可能事與願違
    面對孩子的頂嘴行為,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的狡辯,心中會更加的生氣,覺得孩子不聽話,還頂嘴是不對的行為。但是不頂嘴的孩子真的像家長想像的一樣乖巧懂事嗎?姐妹兩人性格不同,妹妹會頂嘴,如今成為銷售精英月入佳績,網友評論:「嘴頂嘴的孩子更加的聰明和頭腦敏捷。」面對孩子頂嘴,家長應該會更加的生氣。
  • 有種「神顏」叫田雨橙長大了,小時候甜美可愛,近照曝光宛如翻版...
    說起來田亮的女兒田雨橙,大家都相當熟悉,她小時候長相甜美可愛,但身體裡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很多網友都感慨田雨橙真的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女孩子,真不愧是田亮的女兒。
  • 《奇葩說》最催淚觀點:「你真懂事」,是我聽過最可悲的咒語
    懂事的孩子都只是假裝堅強而已,他們希望用聽話換來關注,可往往正因如此,他們變成了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個人。假裝成別人的理想模樣就叫做「懂事」我之前有位同事,三十幾歲,典型宅男,在公司任勞任怨做了十年,算得上是老員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