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代價太大
《奇葩說》裡有一期討論孩子對父母再婚該持什麼樣的態度,正方認為孩子應當理解父母,嘗試接受,做一個懂事成熟的人。可當反方二辯奶茶站起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全場一半以上的人都潸然淚下。
他說他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離婚時他雖然做過勸阻,但最終默認了他們的決定。離婚後,父親便離開了他們。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節儉的生活,從來不會要求母親為他買什麼。
突然有一天,失聯許久的父親出現了,帶他出去逛街,送了他一雙很貴的球鞋,還請他吃飯。晚飯吃的很簡單,兩碗蓋飯,只是不知是什麼原因,父親的那碗裡多了一塊肉。於是,父親便把肉默默地夾到了他的碗中。他當時心一下就被軟化了,甚至開心過父親為他買的那雙很貴的球鞋。
後來父親問他:之前看見的那個阿姨你感覺怎麼樣?
他心裡雖然不喜歡,可嘴上卻說,很好啊。
父親摸摸他的頭,說:好孩子,真懂事。
這一過好多年,父親再也沒去找過他。
一句好孩子代價這麼大嗎?奶茶說,如果可以重來,他寧願選擇做一回熊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換回父親的多看幾眼。而這樣的遺憾會跟隨他的一生。
懂事的孩子都只是假裝堅強而已,他們希望用聽話換來關注,可往往正因如此,他們變成了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個人。
假裝成別人的理想模樣就叫做「懂事」
我之前有位同事,三十幾歲,典型宅男,在公司任勞任怨做了十年,算得上是老員工了。如果說公司有老黃牛獎,一定是頒給他。他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髒活累活也都少不了他,常常還要被其他同事們斥來喝去。
有一回晚上加班,我抬頭發現辦公室只剩下我倆。那時我剛進公司,對公司業務劃分,工作分配這些都不太清楚,於是就藉機向他請教。
原來那天他自己的工作早就完成了,他正在幫另一個同事做表格。他說,那個同事做不來表格,所以每次都是他幫忙做的。而那個同事,早早地已經下班回家了。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教她呢?
他說,有教她的那個功夫我早就做完了。反正也已經做了那麼久了,習慣了。
第二天,領導發現表格中的數據有問題,將那個同事叫進去談話,很快又把他叫到辦公室,訓了一頓。結果那天,他又留下加班,把表格重新做了一回,而那個同事仍是準點收工。
其實他自己也不擅長做表格,都是邊做邊學,很多功能都不知該怎麼用。我便一邊教他,一邊又和他聊起來。
他說他從小就是一個膽小懂事的孩子,讀書時成績一直在中等偏上,比較穩定。他做過最瘋狂的事大概也就是高考後在網吧打了一個通宵的遊戲吧。
大專畢業後,他就聽從老師意見,去了一家在郊區的印刷廠,應聘了一份最累的崗位。後來印刷廠倒閉,他就來到了這家公司,一直做基層做到現在。
我問他從來沒想過換工作嗎?他說有,可是他媽說工作既然穩定了,就別換了。他本就對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最大的開銷也就是花在遊戲上吧,於是他就這麼一直做了下來。
可誰知半年後,公司裁員,第一個裁掉的就是他。
「懂事」真是一個很可怕的詞,它會漸漸吞噬掉我們感知「委屈」和「不快樂」的能力,讓我們活在別人規定的情景中,一味地討好別人,不敢表達自己。
何為「懂事」?我們假裝成別人的理想模樣就叫做「懂事」。
「懂事」是咒語,讓人失去自我
前幾天同學聚會,有一位同學小A是我們幾個女生中混得最好的。在讀書時她就是一個目標相當明確的人,給人一種成熟穩重的印象。當年畢業時,我們幾個或多或少都留下不舍的淚,但她一如既往的雲淡風輕。那時我很羨慕她,像是電視劇裡那些世外高人。
我問過她為何會有如此高的境界。她說,小學時很流行一種電子玩具,二三十塊錢不算很貴,班裡大多數的同學都有,她也想買,可是她的父母不同意。後來她就一點一點攢下零花錢自己買了一個標配版的。
一次,父母的朋友帶著孩子來她家玩,那個小孩和她差不多年紀,但因為是個男孩,比較調皮。他看中了她的電子玩具,吵著要玩。小A雖然心裡不願意,可父母連問都不問,就把玩具給了那個男孩,結果他把玩具給弄壞了。
A的眼淚瞬間湧了上來,她也不知是委屈還是心疼玩具,邊哭邊指責對方把自己的玩具弄壞了。她以為父母會再給她買一個,誰知換來的卻是一頓責罵。
她噙著淚,口齒不清地問道:明明是他把我的玩具弄壞了,為什麼還要說我?
母親卻說:你比他懂事,當然要讓著他啦!
從那天起,A的童年就和那個玩具一起徹底毀壞了。她立志要做一個堅強獨立的人,事業有成,然後遠離那個家。
現在她雖然實現了當初的願望,可心裡仍然不快樂,因為「聽話」的魔咒並沒有解除。在同事看來,她情商很高,做人做事考慮周全,可只有她知道,千百副面孔沒有一張是她自己的。
「懂事」就像一個可怕的咒語,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聚餐快結束時,她對著見底的火鍋悠悠地說了一句:當初應該跟你們一起幹一些瘋狂的事,可惜青春不會再來,現在也沒那個精力了。
「懂事」的孩子會被時代淘汰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心理學上也有同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聽話」,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許多家長一定會不屑地說:胡扯。這其中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
孩子的本能是希望得到大人的重視,他們沒有分別是非的能力,一切的參考標準都來自於大人。但對大人而言,不哭不鬧,不給自己添麻煩的就是懂事的孩子。時間久了,孩子便慢慢收起自己的心事,感受,開始揣測迎合大人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了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發展迅猛,短短十年從觀念到生活習慣,再到日常用品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後或許還能找到一份「鐵飯碗」,而如今,父輩的思想已跟不上時代潮流,聽話的孩子也會被時代淘汰。
有一回聚餐,到了飯點幾個長輩還在打麻將,親戚家的小孩就叫他們停下來去吃飯,可是叫了幾次都沒人理他。於是他問我:「為什麼只有小孩要聽話,大人卻不聽話?」
當時我也沒多想,逗他道:「小孩聽大人的話,那大人要聽誰的話呀?」
但是,我少跟他說了一句話。我們都已長成了大人的樣子,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們知道,我們並不永遠是對的。
當然,「懂事」不是一個貶義詞,不是教人為所欲為,目無法紀,而是希望那些因恐懼而「懂事」的孩子,為生存而「懂事」的孩子,那些內心仍住著一個受驚嚇受委屈的小孩的人,可以懂得分辨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