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家裡這3個地方弄得越亂,其實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2020-12-14 初語媽媽

文/ 初語媽媽

孩子是一個生命,不是布偶,會有自己的意識,所以當孩子出生後,就已經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是會不斷探索,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張白紙,在一次次探索中,描繪出他們認為的世界的模樣。

孩子探索的過程中,是不會受規則的約束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規則,也就不會循規蹈矩,這個過程在大人眼裡,就是路過的地方「寸草不生」,到處搞破壞,家裡自從有了這個「小惡魔」後,真的是頭疼。

家長遇見這種情況後,真的是疲憊不堪,跟在屁股後面都收拾不完,就像傅首爾說的一句話「你說一個孩子他能幹什麼,的確他什麼都幹不了,但是他能讓你什麼都幹不成。」很多孩子甚至因為家長收拾太整潔和媽媽吵架。

其實孩子的「破壞力」越強,說明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越強,所以孩子把家裡弄得越亂,結果孩子會越來越聰明,尤其是家裡這3個地方,父母不要責怪寶寶,也不要瞎勤快,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一、書桌

對於家長們來說,輔導孩子寫作業已經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再看見孩子書桌上亂七八糟的東西,那就更痛苦了,有的家長就會大聲呵斥孩子,「一天天的,你幹啥能行?書桌整這麼亂,到時候又找不到東西了。」

一次兩次還能聽話,說多了就裝作沒聽見,最後就惹得家長更加生氣,免不了皮肉之苦,有時候也無奈,就幫孩子收拾東西,結果孩子還生氣了,「你別動這些東西,我自己能找到東西,你收拾完了,我才找不到。」

其實家長覺得亂,但其實並不亂,孩子有自己的擺放東西的方式,有時候將書和捲紙鋪滿桌子,其實孩子是將做題能用到的學習資料,都一起擺出來,看著也方便,速度也會更快,也有的將所有作業都擺出來,自己也清楚還有多少作業沒寫,該怎麼安排。

但是家長收拾之後,就打亂了孩子的擺放規律,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和安排,孩子又得重新弄,這樣就會影響孩子的思考,還耽誤了學習效率。孩子寫完作業後,如果不收拾,家長就可以教育孩子,要將東西都收拾好,這樣第二天上學才不會有落下的,將書桌收拾整潔再睡覺。

二、客廳

孩子小時候在家裡能玩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客廳了,所以客廳經常會堆滿孩子的玩具,小孩子經常翻出來,弄的客廳都是玩具,媽媽們剛收拾完就會又拿出來,媽媽們簡直是苦不堪言,孩子小也沒辦法,誰讓這小祖宗是自己親生的。

其實孩子經常這樣「搞破壞」,一個原因是覺得好玩,他以為你在和他玩遊戲,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是抗拒家長幫忙收拾的,所以家長們可以到晚上孩子睡覺前,以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收拾。

如果家裡的環境特別整潔,什麼東西都擺放得很整齊,玩具也好書本也好,孩子就會因為不願打破這種整潔,而放棄接觸,時間久了孩子就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了,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對家長產生距離感。

所以媽媽們可以給孩子規定好一個遊戲區域,孩子想怎麼弄都行,給孩子定好這個規矩,養成習慣,家裡也不會到處都是玩具,或者孩子大一點後,就讓孩子參與收拾,還能鍛鍊孩子的記憶力,記住玩具的擺放。

三、臥室

小孩子天性好動,就,連睡覺也都不老實,如果一個臥室特別亂,也說明了孩子的性格非常活潑,好動貪玩,很多小孩子在臥室會玩什麼呢?拿起被子當披風,裝作超人,把枕頭當作大馬騎等等。

孩子的想像力總是超出大人的認識範圍,創造力也很厲害,孩子本就不該被束縛,所以臥室亂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大人們不要阻止孩子的「發揮」,讓孩子盡情地玩,等孩子玩夠了,就要和孩子一起將臥室整理一下。

這樣孩子既覺得大人很理解他們,和家長的關係更加親近了,還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父母們如果你還會為孩子將家裡弄亂生氣嗎?這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將孩子打造成模式化,什麼時候就必須做什麼,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當然這不是給孩子不收拾找了理由,當孩子做完這些事情,父母們要引導孩子,參與收拾的過程,養成了習慣,下次再玩的時候,自己也會注意不到處亂扔。

今日話題:你覺得孩子將家裡弄亂要怎麼教育?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其實,家長這麼做是不對的,孩子越淘氣,把家中弄得越亂,這恰恰說明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強,只不過他們年紀比較小,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出來而已。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20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出息。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在大人眼裡,孩子就像一個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就凌亂不堪,尤其是0-6歲的孩子,弄亂也就算了,還不讓人幫忙收拾。多數家長這種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
  • 哈佛大學:家裡這三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亂勤快
    其實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孩子房間亂並非都是壞事,特別是這三個地方,父母可不要收拾錯了。哈佛大學:家裡面這3個地方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父母別亂勤快一、桌面亂哈佛大學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房間亂的孩子比房間收拾的整潔規範的孩子探索和創新能力方面比較強。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許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是責怪就是罵,孩子將家裡弄得越亂,說明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想像力越強,大多數名人的家中都是亂糟糟的,比如孩子拿著枕巾當披風扮演超人,拿著枕頭當馬騎,這都是孩子創造力的表現。活潑的孩子長大了思維才會非常敏捷。
  • 孩子越喜歡把家裡這些地方弄「亂」,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太勤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被孩子喜歡亂翻東西的行為而弄得情緒崩潰。原本收拾得乾乾淨淨的房間一不留神就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但若是孩子越是喜歡把家裡的這些地方弄亂,證明長大後越聰明,媽媽們可別收拾得太勤快了。為什麼越喜歡「亂」的孩子越聰明呢?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發達,父母別太勤快
    其實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也沒有將周圍的環境利用起來,要知道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不亞於父母對他的教育。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的大腦越發達,父母瞎勤快哈佛大學作為公認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它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同小可,不僅培養出來羅斯福、歐巴馬等一眾美國總統,更是產生了160多名的諾貝爾獎得主,可見哈佛大學的實力。
  • 歐洲科學家:家裡3個地方越凌亂,孩子智商越高,父母別太勤快
    鄰居家小天是個剛滿5歲的小男孩,幾乎每天都能把家裡搞得亂糟糟,小天的媽媽每天下班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家裡,這也讓小天的媽媽每天都很頭大,幾乎每天都能傳出小天媽媽「咆哮」小天的聲音。鄰居張奶奶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都會笑著說「你們看吧,小天這孩子以後聰明著呢!」
  • 美國科學家研究:這2個地方越亂,娃大腦越聰明,家長們別太勤快
    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家裡這2個地方越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越好,將來越聰明,家長們別太勤快了。02玩具越亂的孩子,思維越靈活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玩具整整齊齊的時候,孩子總是會站在玩具前猶豫一會;但要是玩具亂的時候,他就撒了歡兒往玩具堆裡鑽
  • 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然而,多數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愛乾淨、愛整潔的好習慣,看到家裡的東西亂扔亂放,總是十分頭疼,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作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家裡亂不亂跟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一定的關聯的,要知道搗亂也是一種能力,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探索和學習。
  • 家裡以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媽媽別好心辦錯事
    但在家長的眼中,這年齡段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惡魔」一樣,只要家長一眼沒看到,孩子就開始搗亂,而且常常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真的能分分鐘點燃你心中的怒火,不過,家長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因為孩子越搗亂說明他們大腦發育得越好。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家裡有3個地方「亂」,寶寶長大後會比較聰明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這樣做很不聽話,其實並不是,小朋友喜歡搗亂是一種天性,不應該被壓抑。哈佛研究表明這樣的孩子更聰明針對孩子的調皮,喜歡把家裡弄得很亂的這種行為,哈佛大學中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經過多年研究得出,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
  • 全家套路Jasper洗碗,應採兒感慨:父母越懶,小孩才會越勤快
    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孩子的勤快與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高層次的父母,知道「偷懶」,讓孩子多幹點活,提升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 低層次的父母,恰恰相反,即便知道孩子要勤快點,卻總在不停幫孩子做事情。
  • 這幾類孩子看上去很聰明,其實難有大作為,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在很多人看來,孩子越聰明,以後就越有出息,而且聰明孩子特別大多受大家的歡迎。不過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小時候被公認為「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卻非常平庸,做出的成就甚至比不過那些小時候被認為是「笨笨的」孩子。其實所謂的聰明並不會與「成功」劃上等號。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讓很多父母都「苦不堪言」。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讓所有父母偷著樂的3種表現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比較聰明李玟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那麼到底是哪三種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十萬個為什麼、話癆、當孩子學會說話之後,只要一見到陌生事物,就會追著家長問這問那,擺出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
  • 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
    養兒子想養仙人掌,生命力頑強不說還一生都是刺,雖然很多時候讓大人生氣,但是養起來其實也很省事。除了養育的方法不一樣外,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是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早知道能早安心。第一個區別:照顧起來感覺不同。
  • 小S三個女兒驚豔長大:孩子越長越美的秘密,在於父母怎麼做
    01小S三個女兒逆襲式長大:孩子越長越美的背後,都有這樣的父母說起小S,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早期她主持過的綜藝帶給了觀眾非常多的樂趣,觀眾也非常喜歡她的直爽和"毒舌"。自從結婚生娃後,小S的孩子也成了各路網友關注的對象。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在五六十年代,大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我媽會主動承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幾乎就沒時間上學,後來長大後,我媽也是他們五個兄弟姐妹中對我外公外婆最好的那個子女,她也是最賢妻良母的那個。我外公外婆經常給我們說,我媽小時候特別懂事,也從來都不向他們提要求,愛幹活,她幾乎就是我外公外婆誇大的孩子。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像我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班上有兩個男生很聰明,上課一聽就會,平時學習成績也不錯,但這兩個孩子在家裡十分調皮,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家長說什麼也不聽。後來我發現不只他們這個樣子,其他聰明的孩子也是,如果家長沒有好好管教,讓他們的聰明用上正途,他們的高智商就會白白浪費或者誤入歧途,這都是很危險的事。
  • 這3類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啥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聰明是一個很好的特質,因為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甚至比同齡人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因此,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期盼孩子能有個聰明的腦袋,甚至會通過一些迷信的方式來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的人。然而聰明也分真聰明和假聰明,張女士就非常煩惱自己孩子的假聰明,比方說,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就會對著客人一頓猛誇,如果來的是個阿姨,她就誇對方漂亮;如果是來的是男生,她就誇對方帥氣。而每次被自己的女兒誇後,對方都會拿出糖果或者其他甜品來獎勵孩子,當然,自己的女兒也非常高興,而客人有時候還會評價自己的女兒: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