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孩子看上去很聰明,其實難有大作為,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2020-12-14 寶寶樹兒說

在很多人看來,孩子越聰明,以後就越有出息,而且聰明孩子特別大多受大家的歡迎。不過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小時候被公認為「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卻非常平庸,做出的成就甚至比不過那些小時候被認為是「笨笨的」孩子。其實所謂的聰明並不會與「成功」劃上等號。

有些孩子,看上去很聰明,其實難有大作為。比如這幾類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1、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

有許多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確實有靈活的頭腦,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捉弄成年人。為了達到某些目標或避免某些事情,他們會想出各種方法來處理這些問題,比如他們犯了錯誤,害怕受到懲罰,他們會把自己的錯誤歸咎於別人。

如果孩子長期耍這樣的小聰明,家長不制止不引導,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方法是有效的,這會誤導孩子走向錯誤的方向,並在錯誤的地方使用他們的小聰明。孩子一出現這種苗頭,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對孩子要及時引導,否則孩子長大後容易沒出息。

2、光動嘴不動手的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只喜歡「紙上談兵」而不在乎實踐能力的培養,他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不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媽媽,你收拾房間,很辛苦吧,我來幫你啊」,有些孩子在家的時候會跟爸爸媽媽說這些話,只看看見爸爸媽媽在家做家務,就會說要幫忙,但是僅限於嘴上,從來沒有真正地付諸於行動。

這樣的孩子在家可以,還會受到爸爸媽媽的喜愛,但是如果走上社會,光動嘴不動手就會被別人排擠和嫌棄,大家絕對這樣的人只會說好話拍馬屁,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能力。

3、喜歡佔別人便宜的孩子

經常能佔到別人便宜的孩子,主觀上有「貪圖小便宜」的動機,不願意讓自己受到一點點損失。他們在與同伴玩耍的時候,會想辦法保護自己的玩具、「蹂躪」他人的玩具,如果可以話,他們還會順走別人的一些玩具。這些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精打細算」,他們努力讓自己「永遠不吃虧」。

貪小便宜的行為一旦成為習慣,長大後就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其次,貪小便宜會給自己帶來短期利益,卻會讓自己失去很多長遠利益。父母需要給予良好的教育,好的引導,不要盲目地默許孩子這樣做。

4、做事前要好處的孩子

「爺爺,我幫你取快遞,你得給我跑腿費啊」孩子每次辦事前,都要和家裡人談好條件才去做,家裡人都誇他聰明,說孩子以後肯定不會吃虧,但孩子做事的重點在於能得到什麼,而忽視了事情的本身及過程,這樣,孩子可能對於自己做的事情有什麼作用並不清楚,而且也不想深入分析。

孩子長大後,也會習慣先關注得到的利益,再去完成事情。但是在社會上,哪個老闆會先給你工資再讓你做事?把事情做好的人才能得到相應的報酬,而不是先談好條件的人,除非你真的實力超群。

5、學習成績好,但是生活不能自理

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後,都會把學習成績放在首要位置,讓孩子專職學習,家裡的什麼事情都不用插手,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那在父母的眼裡就是最好的孩子。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實孩子的發展,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樣的孩子才是真的優秀,也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生活在群體當中。

綜上,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孩子很聰明,別沾沾自喜,聰明和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作為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身上的細微變化,予以正面的引導,更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影響孩子,豐富孩子的視野與格局,並最終指引孩子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這三類孩子看上去很聰明,其實難有大作為,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在很多人看來,孩子越聰明,以後就越有出息,再加上人們對聰明孩子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聰明孩子特別容易受大家的歡迎。不過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小時候被公認為「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了卻非常平庸,做出的成就甚至比不過那些小時候被認為是「笨笨的」孩子。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 這3類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啥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聰明是一個很好的特質,因為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甚至比同齡人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因此,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期盼孩子能有個聰明的腦袋,甚至會通過一些迷信的方式來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的人。然而聰明也分真聰明和假聰明,張女士就非常煩惱自己孩子的假聰明,比方說,每當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就會對著客人一頓猛誇,如果來的是個阿姨,她就誇對方漂亮;如果是來的是男生,她就誇對方帥氣。而每次被自己的女兒誇後,對方都會拿出糖果或者其他甜品來獎勵孩子,當然,自己的女兒也非常高興,而客人有時候還會評價自己的女兒: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伶俐。
  • 寶寶會背古詩就是聰明?別高興太早,智力開發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背古詩已經成為了孩子們早教的必備課程,現在很多父母聊天,基本都是:「我家孩子今天背了幾首古詩」、「我家孩子昨天在很多朋友面前背了好幾首古詩」等等,但寶寶會背古詩就是聰明嗎?我孫女是不是特別聰明?」雖然我被驚到了,讓孩子學古詩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如果是父母用來進行攀比的,那孩子學習古詩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而且寶寶會背古詩並不一定就是比別人聰明!
  • 以下類型的孩子看上去不聰明,其實卻有「大智慧」,家長別誤會了
    現代社會物資充足,但凡好好做孕檢的,孩子出生後的智商大多在統一起跑線上,除了極少數天才,兒童群體中並不存在明顯的聰明或愚蠢,只分為先天顯露得快或慢。何況,有些孩子的性格不喜外顯,更容易被家長誤會不夠聰明,甚至由此去做一些多餘的事阻礙孩子的正常成長。今天我就要提醒下各位,以下表現的孩子只是看上去笨笨的,其實隱藏著「大智慧」,家長不要誤解了。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讓所有父母偷著樂的3種表現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比較聰明李玟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作為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的觀點還是存在一定權威性的,她提出的看法和理解,對很多父母都有著大幫助。
  • 孩子有這幾個「古怪行為」,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這些癖好在別人的眼中不是傻子就是瘋子,然而作為觀眾的我們知道,這些人其實是個天才。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智商異於常人的存在,其實他們也有著一些別人沒有的奇怪舉動,當然談不上什麼古怪的癖好,只是有一些行為,在一般人看來,有些與眾不同而已。
  • 孩子頭大就聰明?腦科學家:錯!激活大腦有3把鑰匙,父母快打開
    一個聰明的孩子,只有12%的可能是因為頭大「你家娃腦袋這麼大,肯定特別聰明,長大了一定很有出息!」家有大頭寶寶的媽媽,聽到這句話,心裡肯定美滋滋的。生產時哪怕因為寶寶的大頭吃了很多苦頭,也覺得超值。有什麼比寶寶聰明更重要的呢?
  • 李玫瑾談育兒:這三種孩子看似聰明,實則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因為聽話好帶,家長都普遍喜歡聽話的孩子,在大多數家長眼中,孩子聽話自然是聰明的一種表現。但也有個別孩子,總是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這種類型的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性往往是特別強的,長大後也很容易變成沒有主見的媽寶男或乖乖女,也是難成大事的。 第三,好奇心過重的孩子。
  • 3-0,4-1,歐聯杯頭號黑馬浮出水面,國米別高興得太早了
    眾所周知,在意甲聯賽中,尤文最終提前奪冠,而排名第2的國米也僅僅相差積分的劣勢錯失了冠軍,雖然尤文提前奪冠後基本上就放棄了聯賽的爭勝,如果國米最後的比分和尤文相差不多,看上去實力勢均力敵是一種假象,但是從兩隊的戰績來看,其實國米要是在關鍵幾場領先的情況下守住就基本上可以拿到了冠軍,只不過還是尤文笑到了最後
  • 幼兒園迎來大變化,關係到數千萬有孩子家庭,聰明父母早已關注
    隨著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幼兒園也迎來大變化,關係到數千萬有孩子家庭,聰明父母早已關注。 有人贊同,認為孩子應該有快樂童年,不要太早開始學習,還有家長擔心幼兒園不教,小學老師認為幼兒園教過而匆匆跳過,那孩子學習跟不上這個責任該誰負。
  • 五歲男孩學輪滑腿疼,醫生:這幾種運動別太早接觸,影響骨骼發育
    聽到孩子這樣說,於女士覺得非常高興,覺得孩子有運動的想法就一定要支持孩子,就當天就給孩子買了輪滑鞋找老師來學輪滑。看著孩子學得特別認真,於女士也覺得很欣慰,感覺孩子可能真的有這方面的天賦。後來接連幾周,於女士每天都帶著孩子下樓滑上一會兒,然後每周末都帶孩子去學輪滑。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恰如其分的讚賞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徑。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要相信孩子會有進步。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和教育,就像使孩子成長的崎嶇山麓的扶梯,有了它的支持,孩子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峰。二、空間敏感期(7個月-2歲)孩子7個月到2歲這段時間,會發現孩子突然出現很多「毛病」,扔東西就高興、喜歡滿地爬、喜歡翻東西、喜歡把擺好的積木一把推倒還衝你笑!躲進狹小的空間,鑽進床底下。明明站得顫顫悠悠,還要爬樓梯、爬欄杆,讓家長很是不省心。到了2歲從高處往下蹦,不在平地走,真是愁壞了不少媽媽們。
  • 別高興太早一優勢浙江不具備!
    昨天晚上球迷目睹了兩場「精彩」的排位「爭奪戰」,不過笑到最後的還是浙江,劉維偉最終還是將廣廈穩穩的按在了第五的位置,如願分在下半區,而廣廈不僅輸球還碰上了誰都不願碰上的對手福建,即使過了福建這關還有首鋼和廣東在身後等著,對於廣廈來說不僅輸球還有可能輸掉所有運氣,實在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 適合小學生和父母玩的遊戲有哪些?這幾種遊戲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玩,需要多種形式多樣的遊戲來陪伴,那麼,家長們可以立即行動起來,關掉那些冗長無營養的電視劇,讓孩子在家也要動起來,玩起來,還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那麼適合小學生和父母一起玩的遊戲有哪些呢?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心得,給大家介紹以下這幾種親子遊戲。
  • 老師這三句「暗語」,表面上是誇孩子實則在批評孩子,別高興太早
    但是,也出現容易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太過含蓄,導致家長無法接收到老師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就比如,現在一些老師想要提醒家長,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問題,會給這幾句看似誇獎實則批評的評語。若是家長聽不出來,還盲目高興,就太無知了。
  • 有這幾種情況的孩子難長高,骨骺線閉合會加快,媽媽要早做預防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幾種情況,就說明是骨骺線閉合的加快,寶媽們要早做預防,不然孩子就很難再長個。年齡越小,發揮空間越大,家長及時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孩子越小,發育就會越活躍,發展的空間就會越大,家長要及時的培養他好的生活習慣,這會成為以後長高個的重要作用。
  • 4類孩子很難長身高,父母別因小細節成就大錯誤
    如果能在孩子成長期間,幫他們助高一把,哪個父母又願意放棄呢?4類孩子很難長身高,父母別因小細節成就大錯誤有些父母聽信了"男孩後面會長""爹媽不矮,孩子肯定不愛"這樣的說法,沒有把孩子身高問題放在心上。有4類孩子,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視了很多應該注意的細節,以至於錯過13歲以前最佳的時節,遺憾終生。第一類:挑食的孩子表姐的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挑食,愛吃水果不愛吃肉。
  • 頭頂雙旋的孩子,比單旋的孩子更活潑聰明?其實很多父母都誤解了
    有人說,聰明、活潑的孩子比較好動,在孕媽肚子裡都不安生,調整角度、活動手腳,所以胎發生長也受影響,形成多個旋,那些比較安靜的孩子就多半是只有一個發旋。所以說,頭頂雙旋的孩子,比單旋的孩子更活潑聰明?其實很多父母都誤解了,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卻並沒有科學依據。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100個孩子中,只有8個孩子有兩個發旋,1個孩子有3個發旋,而這幾個孩子並沒有表現出在性格和智商上有什麼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