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讓所有父母偷著樂的3種表現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兩到三歲是孩子們最調皮的一個階段,為什麼孩子們到了這個「特定的年齡」,就會變得很頑皮很淘氣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大多數家長都抱怨孩子難帶,特別是2-3歲的小孩子,仿佛無限精力、永遠不知道疲倦一樣,就算家長一直看管著,也不能避免孩子弄出什麼么蛾子。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比較聰明

李玟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作為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的觀點還是存在一定權威性的,她提出的看法和理解,對很多父母都有著大幫助。

那麼到底是哪三種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1、十萬個為什麼、話癆、

當孩子學會說話之後,只要一見到陌生事物,就會追著家長問這問那,擺出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有的家長經常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打擊的頭暈腦漲,火冒三丈。

不過,家長們可別只看到孩子吵鬧的一面,孩子喜歡問問題、話多通常是語言能力強、好奇心強的表現。這種能力會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快的了解這個世界。

2、一刻不得閒、不停的搞破壞

家長眼中,最煩惱的莫過於孩子拆東西、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無論什麼玩具,都會輕易被拆得支離破碎,仿佛家裡所有東西都是他的「拆解對象」。

家長們對此都無比頭痛,不過孩子喜歡搞破壞,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往往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用實際行動來探索這個世界。

3、喜歡頂嘴、反駁家長意見

有些孩子犯錯時,家長教訓一句,孩子能反駁三句。這類愛頂嘴的孩子,絕對是家長心中「帶娃惡夢」。

但是孩子愛頂嘴,同樣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因為孩子在被父母教訓的時候,他們能迅速而準確地抓住父母邏輯思維上的「漏洞」,並且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去反駁。這類大膽又有自己想法去反駁父母的孩子,難道不聰明嗎?

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教育這些"問題"孩子呢?

1、多陪孩子說說話、並且傾聽孩子的話

對於那些話癆的孩子,父母可以多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一邊聊天一邊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習新的東西,培養他們對其他事物的興趣。對這類話癆型孩子來說,只要父母稍加引導和教育,他們很快就能改成這些習慣,形成良好的行為舉止。

2、滿足孩子拆東西的欲望

對於那些愛拆東西的孩子,家長們也應該滿足他們。父母可以給他們買一些樂高、積木等玩具,讓孩子體驗動手拆卸、組裝的樂趣。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讓孩子停止拆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

對於那些喜歡反駁父母的孩子,家長們可以嘗試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比如說,當遇到一個問題,家長的想法遭到反駁的時候,就可以詢問孩子「為什麼你要這樣反駁媽媽呀?你這樣反駁,有什麼依據呢?」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可以通過故事集、繪本等形式,來達到教育孩子的效果。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在孩子小時候,通過圖書繪本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比如說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冊,每一冊都是中英雙語繪本,不同的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同時,這套書中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孩子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這個社會,應對外界的威脅。#我是陪讀官#

6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相關焦點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難管了,常常是你說一句什麼,他們能找到十句反駁你的話,對於聰明的小孩兒更是。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聰明伶俐,但往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而且他們未來也不一定有所成就,如果這個聰明沒有好好加以管教的話,可能跌的更慘,所以家長們對於聰明的孩子更要好好教育。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2-3歲的寶寶就是一個惹禍精,而且他惹起禍來是真的不知羞。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好像一整天都撒不完一樣。真想把他直接丟給他爹來帶。沒辦法,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在這些天裡我看了很多關於2-3歲寶寶的育兒經驗,終於理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年齡的孩子難帶,並不是壞事,甚至還可能是件好事!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讓很多父母都「苦不堪言」。每當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的無非是自家孩子有多淘氣,帶孩子有多難。孩子淘氣什麼都想碰什麼都想玩,根本不顧有什麼危險,家長只好跟著孩子後面時時刻刻圍著孩子轉。有的家長就想孩子要是乖點、老實點就好了。不過,你們知道嗎?這些越是難帶的孩子,往往長大後越聰明。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與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育兒觀被廣大父母所認可。據說,只要她上課,沒有逃課的,甚至會有別的系、別的年級的同學溜來聽課,座無虛席。她經歷的案例令人心驚膽戰,她講述的隱情讓人唏噓不已。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中國公安部門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就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有關孩子難帶聰明的問題當時我有幸經朋友介紹聽過那次講座,李玫瑾教授指出,小時候難帶的孩子,確實在某些方面能力比被人更強!
  • 哈佛研究: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家長偷著樂吧
    哈佛大學更好地了解孩子智商發展,相關的專家研究了1000名孩子發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家長偷著樂吧!案例:我有個同學,之前經常會帶孩子來我家串門,他一直吐槽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小魔王」一樣,真的是太調皮搗蛋了,只要你一會看不見,孩子就開始搞破壞,什麼玩具、家具都成了他的文具。
  • 長大後越出息的孩子會越難帶,孩子有這三個特徵,你就偷著樂吧
    眾所周知,李梅琴教授專注於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學,他的教育觀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李教授也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就會變得越難帶,到底是為什麼會這麼的說呢?原來他以為每一個家長對孩子也都有著非常高的期望值,比如說考一個一本大學或者是在社會上有一個很正經的工作,可在此之前所有的孩子必須有點至上。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和技巧
    待天天安生下來跟其他小夥伴踢球的時候,李奶奶開始跟JoJo媽抱怨「怎麼現在的孩子這麼難帶呀,孩子他媽說越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不讓我管教,照我看,這哪裡是聰明呀,這不就是調皮缺乏管教嗎?一天天的,家都快被他拆了,我這心臟病都快被嚇出來了」。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不存在的,這是父母為自己沒教育好孩子所做的開脫之詞。
  • 越聰明的孩子越調皮不好帶?寶寶有這3個特徵,家長應該重視起來
    不過讓大家感到吃驚的是,孩子卻並未表現的很淘氣,反而是安安靜靜的自己一個人玩耍,等待著媽媽下班。而且對每一位跟他打招呼的叔叔阿姨都客客氣氣地,顯得非常的有禮貌。芳芳覺得有趣,便想著上前打趣一下孩子,於是問他:「你知道這是哪裡嗎?」只見小傢伙不急不緩地回答道:「阿姨好,這是媽媽上班的公司呀。」
  • 聰明的孩子往往很難帶,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就偷著樂吧
    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最近閨蜜跟我抱怨,說帶娃真的太累了,身心俱疲不說,還要跟熊娃鬥智鬥勇,腦細胞都死了不少。有時候還被熊娃擊敗,真是無語了。以我這智商,以後輔導他做作業是不太可能了。
  • 孩子的3種睡姿,或與性格有關,如果是第二種,父母該偷著樂
    這讓琳琳感到非常納悶,女兒通常與自己睡的時候總是四仰八叉的,當時她還覺得女兒的睡姿特別不雅觀,沒想到孩子第一晚自己睡,睡姿就變了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後來琳琳諮詢了一位醫生朋友,朋友告訴他,孩子睡覺時之所以會團縮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孩子離開了父母,缺乏安全感而造成的。
  • 李玫瑾: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對於兒童的心理分析和教育有一套非常特別的理念。 李玫瑾教授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美好的未來了嗎」?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養育孩子身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智商高、學習好。因為自古以來就我們平民來講學習還是相比之下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路。他是一塊敲門磚這是鐵的規律。影響孩子智商的因素我前面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影響寶寶智商高低有幾個重要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教授: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建議家長試試皮格利翁效應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一般都是逆來順受的性格,到了青春期時,孩子多半進入就會進入到一個性格的探索時期。很多孩子就是在這個階段發生改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舉過一個形象的例子:孩子放學回來,你讓他站住,他站住了,這就不叫叛逆。你叫他站住,他不僅沒站住,而且還進了自己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這時候孩子就是進入了叛逆期。小張的孩子今年就遇上了與眾多孩子相同的情況。
  • 李玫瑾: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像這樣的喪偶式育兒,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會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也讓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句話:「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不僅難以管教,長大後這幾種缺陷就越明顯。」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1、難管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關心周邊的孩子,那些不聽話很叛逆的孩子們,往往原生家庭環境不完整,要麼缺少父親的陪伴,要麼是缺少母親的陪伴,又或者是父母出遠門打工,孩子交給老人帶。對於這類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的環境中,總有一種愛是缺席的,而如今缺少父愛的孩子佔比更高。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小時候越「難帶」的孩子,日後越可能變成學霸
    如果孩子很調皮難帶,那麼家長心中是特別累的,心想上天肯定派娃來懲罰我。可能大多數家長認為,整天調皮搗蛋、不聽管教的孩子,教育起來很費勁,其實不然,縱觀這個世界,很多科學家小時候都很「難帶」,但長大後不僅成為了學霸,還成為了世界矚目的人。
  • 李玫瑾:寶寶有這4種行為,是聰明外放的表現,家長別輕易阻止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4個特徵,是聰明外放的表現。一起來看看吧!1、愛拆東西要知道,寶寶還處在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期,對身邊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拆東西,完全是出於好奇,並非真的故意。而且,寶寶在拆東西的過程中,還能充分鍛鍊他的手指靈活度,也就是精細動作,這能進一步促進大腦神經更好發育。
  • 越聰明越難帶,孩子有這幾個特徵,恰恰證明智商高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的都會發現,在兩歲之前,孩子還非常的乖巧可愛,但是過了兩歲,孩子突然就像打開了什麼開關一樣,變得非常活潑好動。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是一個移動的拆遷隊,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只要是他經過的地方,勢必會變成一片「廢墟」。面對這樣破壞力極強,又聽不懂話的寶寶,家長們都嘆氣不已,表示頭疼。
  • 孩子總是咬人「打人」,有暴力傾向?李玫瑾: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人在生命早期是很無助的,所以在孩子1歲前,甚至是3歲以前,最好是由母親撫養。因為認人是最早的情感依戀,只有父母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李玫瑾曾說:一個脾氣暴躁、容易激動的人,其早年的撫養一定是虧欠的;一個平和大度的人,其早年的撫養一定是到位的。孩子通常會在1-3歲時頻繁的出現咬人現象,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就會逐漸減少,到了五歲基本就不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