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餐飲的需求,不單單是味道,更追求效率。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用餐需求,各大外賣平臺也越來越苛刻,要求外賣小哥必須在30分鐘內完成送餐。
因此近期頻頻出現、外賣小哥因等餐太久,導致崩潰的現象。
那麼在未來餐飲行業,如何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為商家帶來更多的利潤,讓外賣小哥更輕鬆呢?
必須認清這3個趨勢,重塑餐飲行業的供需關係!
1、餐飲行業的未來趨勢
2、餐飲工業化是新機遇
3、外賣行業與家庭需求
一
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餐館營業額的多少完全取決於廚師,廚師決定著菜品味道、菜品的數量,以及出餐的速度。
在過去不論哪一種餐館,離開廚師都歇菜,所以給廚師的待遇一般都不低。
同時有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各大烹飪類的培訓學習也層出不窮,試圖把烹飪作為一門手藝。
但任何機遇都不是永恆的,在未來如果餐飲店還以大廚為核心,去實現盈利,那麼就會被市場快速淘汰。
因為一個再優秀的廚師,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這對於現在人們用餐需求是無法滿足的。
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如果菜一份一份的炒,不僅會讓外賣小哥崩潰,而且也會限制餐飲行業的發展。
因此在未來的餐飲行業,想要做大做強,必須實現標準化和規模化運營。
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減少對廚師技術的依賴,而是通過餐飲與工業結合,實現餐飲行業的變革。
二
在傳統的餐飲行業中,消費者去就餐,需要等30分鐘,但餐飲行業實現工業化運營以後,出餐只需要3分鐘。
那麼3分鐘就可以出餐,對於外賣小哥來說就相當於,接到訂單馬上就可以送貨上門。這可以大大節省小哥的時間,也可以滿足消費者的用餐需求。
到底什麼是工業化的餐飲呢?
周星馳在食神中曾演繹過,就是把本來餐飲店做的撒尿牛丸,做成罐頭實現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
雖說撒尿牛丸只是電影中的橋段,但這就是食品工業化的雛形。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以方便麵、速凍水餃等方便食用的,工業化預包裝食品也隨之應用而生。
那麼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如果讓消費者即能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又能實現方便快捷呢?
無疑,就是依託工業化的中央廚房,通過數位化的設備,按照配比、把菜品、米飯、甚至牛肉麵加工成預包裝產品。
可以通過中央廚房,把預包裝食品配送到各個產業連鎖店,然後用3分鐘加熱即可食用。
目前工業化的餐飲市場,已經佔據整個行業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在未來10年,90%的飯菜都將由工廠生產。
三
上述的內容描述的更多是餐飲工業化,對快餐、外賣類行業的顛覆,就是通過中央廚房加工成為成品,然後配送到餐館加熱食用。
在工業化與餐飲行業的發展中,還有一種模式:數位化、智能化。
這種模式是通過中央廚房,把食材加工成半成品,然後配送到各餐飲店,根據消費者需求,做二次加工。
不過在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時代中,後廚不再需要廚師,而是把菜品的配料,火候等廚師的技術,變成程序輸入到智能設備。
只要消費者下單,智能設備就可以根據需求、去完成配菜和炒菜的流程,然後直接通過人工智慧服務員或智能設備,直接傳遞給對應的座號。
在未來的工業化餐飲時代,不但商家可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運營做到做強。而且大部分都市生活的年輕人,也可以更方便地就餐。
如果去我們需要到餐廳才能點餐,需要等30個小時才能用餐。
但在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時代,我們想要就餐,直接可以通過手機下單,訂單可以直接觸達智能化後廚,去生產食品。這樣消費者可以直接到店食用或者打包帶走。
同理對於外賣行業來說,想要跟上時代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必須把餐廳變成工廠模式。
其次工業化的餐飲時代,對於家庭用餐也會帶來一波新的紅利。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再去菜市場,購買食材,而是點外賣或者購買賣產品食材。
就是只要通過手機APP在網上輕輕一點,半成品食材就可以配送到家。消費者可以按照食材的配料說明,簡單加工就可以食用,這對於未來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