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消息,今天,5代女排人講述中國女排跨越40年的奮鬥故事的《這就是中國女排!》節目開播,第一期節目是央視名嘴宋世雄的專訪。當說到郎平在異國他鄉的奮鬥時,宋世雄不禁哽咽:「我很欽佩她!她就是我的偶像!」
宋世雄是中國第二代體育解說員,繼承了恩師、中圍第一代體育解說員張之的解說風格,氣勢磅礴,高亢激昂,語言流暢,聲情並茂。
他的解說讓中國女排走進千家萬戶,「女排精神」隨著女排5連冠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印記。
宋世雄回顧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的背景,「美國隊當時的背景是什麼?勢在必得。它一直想得1984年奧運會冠軍,在它的本土啊,而且美國隊這個時候狀態非常好,大家最熟悉的是海曼、克羅克特,二傳格林、副攻貝克爾,伍德斯特拉,還有弗拉基米爾,它最完整的陣容了。」
「中國隊是剛剛調整完這個陣容,對中國隊壓力很大。這時候,中國隊還是那個傳統。一個隊員一個隊員談話,一個隊員一個隊員做工作。袁偉民找郎平談,說你這個比賽,我們的計劃是針對海曼,我們要布置攔防海曼,她們就布置攔防你,所以你出現一點失誤很正常,你不能因為這個就洩氣了。郎平自己也說,我是強攻,我一上來美國隊就3個人攔網,特別是馬傑斯那個攔網很厲害,所以一下子我那個思想就沒跟上。再有一個,就是過去孫晉芳打二傳,遇到這種困難的時候,強攻下不來,就給其他隊員調整一下,新隊員(楊錫蘭)沒有這個經驗,那麼還給她(郎平),她也沒思想準備。」
宋世雄繼續說,「但是幾天,袁偉民講,郎平你最聰明了,一點你就靈。確實,郎平一點就靈,結果在這次比賽裡面,郎平就做楊錫蘭(主二傳)的工作,就說楊子,你就大膽地傳,你別猶豫, 你別不放心。不好的球,沒法處理的球你就傳給我,好球你組織快攻。這個隊就是這麼一股氣勢,在打美國隊之前士氣非常旺盛。」
「當時郎平說事不過三,我事不過一,結果這場比賽裡面,郎平、張蓉芳,你看張蓉芳最後一個球結束了比賽。所以當時上下擰成一股勁,大家極力要拼,就拼下來了。三連冠這不得了,這在排球史上三連冠。」
談到郎平對於中國女排的意義,宋老說,「郎平在1981年引起大家的關注,到1982年也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也好,她一直成為一顆閃耀的金星,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奮鬥。」
宋老說,「她退役以後,大家都知道,她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家庭的困難,那麼後來中國(女排)在困難的時候,國家體委開始想到郎平,說現在中國女排需要一個精神,需要女排的精神,需要一個有凝聚力的教練把大家凝聚起來,袁偉民的話。」
宋世雄說:「(國家體委)開始找她,問她能不能回國,那時候郎平困難很多啊,一個女士啊,孤孤單單去美國留學,在那裡剛剛組建了家庭,家庭又出現了後來的分手,小孩剛剛兩歲又不在身邊,困難很多。」
1995年2月16日,郎平從美國回到國內接手中國女排。
宋老回憶,「郎平在激情歲月裡寫了一段,我每次看到這我都潸然淚下。她說我現在在機場,只有我孤身一人和兩個箱子,回國。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她能夠挑起這個重擔,我很欽佩她。」
說到這裡,宋老雙眼熱淚盈眶,聲音哽咽了,再次為郎平當年的奉獻精神感動落淚。
他說,「所以我一再講,郎平是我的偶像,我比她大將近(20多歲),我80,她現在還不到60,將近大20多歲。我居然把小我20多歲的人看成是偶像,不是沒有道理的。」
「她回來那幾年確實是很艱苦的,當時國內的排球環境並不是太好,所以需要改變。首先是爭取參加奧運會的權利,首先要把亞錦賽拿回來,郎平回來之前我們亞錦賽都輸了,所以郎平奮鬥了這麼幾年。
那麼後來郎平執教,大家都知道了,裡約奧運會冠軍,世界盃冠軍,得了好幾個,現在正帶隊要衝擊東京奧運會,所以她這一步一步走來,我覺得更主要的不是她執教的成績,更主要的是她的人生理念,這時候的郎平已經不是我當年認識的郎平了,這是中國排球和中國體育的一份財富!這是郎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當運動員也好,當教練也好,她自己奮鬥也好,得冠軍也好,她一生走過來,儘管是搖搖擺擺的,我堅持,抖掉身上的泥土繼續前進。這個,我覺得對全國人民,不只是體育界,都是很大的鼓舞。所以人們為什麼要熱愛郎平,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