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實大多數情況,很多人既沒有自知也更不會知人。尤其是在涉及一定時間跨度時,知人就更難,如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他當年如何如何,沒想到如今居然這樣這樣。」
比如大約在2200多年前,沛郡有個小流氓,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偷雞摸狗也不在話下,狐朋狗友不少,經常聚賭喝酒,還會調笑婦女, 他叫劉季。連他後來的第一股肱助手都曾說:「劉季一向滿口說大話,很少做成什麼事。」就是這樣一個「很少做成什麼事」的人,後來竟然做成一番大事,所以知人是很難的。
俗話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很優秀,這個小流氓的老爹也經常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教育自己的兒子,也許是教育方法不對,也許是這個兒子實在是不爭氣,沒有一點效果。老爹甚至經常說這樣的話:「學學你大哥,把地種好,獲得個豐收也好,建立家業……」
然而這樣的刺激挖苦教育確實沒有效果,小流氓繼續我行我素,呼朋引類,這樣不僅讓父親非常不滿,連嫂子都看不下去了。
一次小流氓又把狐朋狗友帶回家,打算在家裡和朋友們大吃一頓,沒有想到嫂子卻不幹了,她就用勺子刮鍋,刺耳的聲音不斷發出。在古代一般在刷鍋的時候才這樣做,嫂子此時這樣做, 言外之意就是吃過飯了,是下逐客令的意思。
小流氓的賓客們雖然都人品不好,但卻不笨,紛紛會意,都以為受到了羞辱。「這不是吃完了麼,鍋裡都沒東西了」,就都離去了。小流氓非常尷尬,如果這是別人可能就大打出手了,畢竟她是嫂子,看在哥哥的面子上也不能把她如何。
然而這對這個小流氓造成的心靈創傷是非常巨大的,在他後來經過刀槍劍戟、戎馬倥傯的歲月洗禮後,依舊沒有忘記被嫂子用鍋鏟搶白的場景。多年後小流氓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劉邦,劉季是他當年的小名。
要封爵位了!這是跟他一起創業的人分享勝利果實的激動時刻!劉邦給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封了王,就是啥也不封給他大嫂的兒子。劉老爹以為兒子劉邦忘了大侄子,就問劉邦「為啥你別的兄弟侄兒都得了封號,我長孫也就是你大侄子卻啥也沒有呢?」
劉邦非常得意,嘿嘿一笑說:「不是我忘記了封他,而是我連他媽還記得呢!」於是,劉邦就封了他的大侄兒為「羹頡侯」, 「頡」就是勺子在鍋邊上刮而發出的聲音,所以「羹頡侯」用大白話講就是「刮鍋侯」。
劉邦不僅在封侯拜相上挖苦嫂子等人,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劉邦當了皇帝後得意忘形,經常搶白他老爹還有嫂子,那意思無非是你們當年說我不如哥哥種地勤勞,那你們看我現在跟哥哥誰厲害?我跟哥哥的家業誰大?我的家業大麼?看我怎樣?
杜月笙臨死燒毀欠條,對家人說:大恩如大仇,我這是在救你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