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別發呆」表妹盯著三歲侄兒小智厲聲呵斥。
小智嚇得一哆嗦,忙往嘴裡塞了一口飯,隨即又開始摳桌角。
表妹氣得七竅生煙說:「你不吃算了,走吧走吧。」
小智仿佛得到特赦,一溜煙跑去客廳玩了。
表妹仰天長嘆:「這帶娃,每天就是跟吃飯、睡覺兩件事情做鬥爭,簡直心力交瘁!」
上面的場景寶媽們一定不陌生,不怕大家笑話,我也曾經深受「就餐焦慮」困擾。甚至有一段時間,一邊做飯一邊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今天吃飯能順順利利。但是看到鏘寶磨磨蹭蹭,吃一口吐一口的情況內心已經默默崩潰千遍。用盡了鼓勵、講道理、威脅。最終不是我妥協放他走,就是克制不住上手餵飯。那麼困擾我們的「吃飯難」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最近我看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並且親測有效哦。
「不好好吃飯」該如何界定?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大家不妨考慮一下,到底什麼才算是不好好吃飯?是一碗飯只吃肉不吃菜,還是頓頓飯都要吃一個小時?根據身邊媽媽和私信網友的描述,我們總結出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邊玩邊吃
飯還沒吃兩口,就拿著叉子勺子當玩具,開始世界大戰。要麼吃一口,看一眼遠方。磨磨蹭蹭一頓飯吃一個小時。面對這種局面,心態再好的老母親大概都要崩潰。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清除可能讓孩子分心的「障礙」,從輔食添加的經歷中,就很容易找到原因,比如剛開始吃飯時,是坐在大人腿上,一邊逗一邊餵;在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第二種:只吃一點點
有粉絲私信,說自己家孩子每次吃飯只吃一點點,就表示「我吃不完。」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大人對孩子的食量有自己的判斷,有時候真的會給寶寶裝得太多,而他們的食量真的不多,需要少吃多餐。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寶寶在吃飯前吃了太多的零食,或者糖分較高的食物,導致沒有飢餓感,自然吃得不多。
第三種:挑食
在爸爸媽媽眼裡,好好吃飯不僅意味著吃飯認真,還意味著吃嘛嘛香不挑食。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做不到這一點。孩子的味蕾比較敏感,自然有很多不喜歡的食物。比如科學家就告訴我們,嬰兒排斥吃蔬菜,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
不好好吃飯的幾個根本原因
其實,在這幾種不好好吃飯的表現之下,藏著孩子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無論是恐嚇孩子不給零食,還是「餓幾頓」都無法解決問題,讓寶寶好好吃飯。
1、吃飯壓力大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媽媽為此非常惱火,經常在飯桌上罵我,甚至忍不住用筷子敲我的頭,可越是這樣我越是排斥吃飯。直到現在還能想起吃飯時候的焦慮。有一次鏘寶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吃飯。」我問他:「是不喜歡吃的東西嗎?」鏘寶說:「我不喜歡吃飯時的感覺。」
可見有時候,阻止孩子好好吃飯的,正是我們的態度,爸爸媽媽越是焦慮,越是催促,他們就有可能越不好好吃飯。
2、對「餵飯」產生依賴性
再說飯桌上可能出現的另外一種結果,曾經我分享過一條《姥姥餵飯》的短視頻,在拍攝之前,我和媽媽約定,無論怎樣都不能伸手給鏘寶餵飯。拍攝完之後,姥姥跟我說,我真的忍不住。在隔代育兒中,一些孩子坐上桌,就開始等著喂。你不餵我不吃,最後還是大人忍不住。久而久之,產生依賴性,自己也不愛吃飯了。
3、用吃飯跟父母對抗
面對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幾乎所有父母都一籌莫展。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如果寶寶不樂意,他都不會好好吃飯。這正是關鍵所在:如果爸爸媽媽控制了孩子大部分事情,那麼睡覺和吃飯這兩件爸爸媽媽控制不了的事情,就成了孩子和你對抗的主戰場了!
無為而治,「三不」原則讓孩子「好好吃飯」
為了讓鏘寶好好吃飯,我幾乎用盡了所有辦法。有一次去閨蜜兔子家吃飯,整頓飯我都在抱怨鏘寶在吃飯這件事兒上,是如何讓我不省心。兔子皺皺眉,對我說:「你看,他不是好嗎?」我扭頭一看,鏘寶和兩個小朋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吃著。這件事兒讓我深深思考,面對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件事兒上,我們這些焦慮的爸爸媽媽,並不是方法太少,而是方法太多了。
在《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中作者指出:吃飯是孩子的本能。
能認識到這一點,放開手,無為而治,堅守這三不原則,或許孩子才能真的找到「好好吃飯」的方法。
首先,不催促
孩子吃飯時,無論是走神,玩勺子,還是看著遠方,都別催促。越是催促孩子越是焦慮,食慾也會受到影響。有時候並不是孩子慢而是我們吃得太快了。因此,在吃飯前找個沙漏,跟寶寶約定好,咱們半小時後「結束戰鬥」。到了半小時,吃多少算多少,後果自己承擔。這樣幾次後,孩子就知道該快速吃飯,不要玩鬧。
其次,不強迫
回想自己去朋友家,或者外出聚會吃飯,每一道菜都是你喜歡的嗎?如果有人把飯都放在你碗裡,要求你按照營養科學搭配都吃飯。你會覺得很開心嗎?孩子沒有選擇做什麼的權力,難道連吃什麼的權力都沒有了嗎?因此,如果出現了一點點的挑食,也不必太過焦慮,下次換種方式再嘗試。
Tips:雖然很多寶寶營養書籍上建議了每日的營養攝入量,指的也是一個平均值。沒必要因為孩子一頓或一天沒吃夠,就去逼迫他。
最後,不加餐
每次鏘寶中午沒吃好,下午姥姥總會再給他做點吃的。她總覺得孩子虧欠了營養,會長不高長不胖。但是這樣做,卻潛移默化的打亂了他的飲食結構。越是這樣做,中午越是不吃飯。因此,如果孩子有一頓沒有食慾,不妨就跳過去好了,如果他覺得餓,晚上就會吃回來的。另一方面,在淘氣不好好吃飯時,想想後面就沒得吃了,他吃飯也會更加積極。
後記:家裡八十六歲的奶奶,看到鏘寶吃飯的費勁勁兒,每次都會搖頭。真是想不通,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有飯都不吃。其實問題真的出在我們父母身上,放下焦慮,孩子會慢慢愛上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