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陳叔叔,退休後為了強身健體開始健步走,幾乎每天都會走兩萬多步。但突然有一天,他起床時,一踩到地上腳後跟就傳來一陣陣刺痛,勉強站立行走幾分鐘後,疼痛感又逐漸消失。起初陳叔叔並未在意,但之後幾個月腳跟疼痛愈演愈烈,起床下地、久坐後站起、長時間走路都會腳跟疼。最後陳叔叔到醫院檢查,醫生說這是得了足底筋膜炎,若不及早治療,輕則腳痛,重則走不了路。
足跟痛與足底筋膜炎背後有何關係?如何自查和預防呢?快聽聽專家怎麼解答吧~
孫寧 副主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 足踝外科
了解一下足底筋膜炎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疼痛最典型的位置,通常在足跟部下方,也就是足跟著力處,疼痛感為刺痛、撕裂痛,尤其在突然受力時最為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發病率
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足跟痛的最常見原因,其發病率為10%,好發於40~60歲人群。
您的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有關嗎?這3項測試幫您判斷,是否存在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
測試一:每日走路步數測試
每日合理的走路步數
衛健委在2019年「健康中國行」中建議,每人每天比較合理的步數是6000~10000步,建議您把步數控制在1萬步以內,如果超過1萬步可能會增加足底筋膜炎的患病風險。
足跟疼痛是預警信號
如果已經出現足跟痛,建議減少走路步數,把鍛鍊方式更換成對足底筋膜更為友好的自行車、遊泳等運動。
選鞋的注意事項
預防足底筋膜炎,選擇的鞋要鞋底柔軟、大小合適、鞋頭翹度適宜。其中鞋頭翹度不宜超過2釐米,否則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測試二:足底壓力測試
通過專業儀器,可以測量出正常行走時足底受到的壓力情況,足底壓力越大,患足底筋膜炎風險越高。
體重過大與足底筋膜炎的關聯
足底壓力與步態、走路習慣 、走路姿勢等都有關係,但是導致足底壓力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體重,體重超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肥胖,是公認的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素。
測試三:下蹲測試
下蹲時腳後跟若抬離地面,說明患者腳踝的背伸受限,有患足底筋膜炎的風險。因為在行走時,為了補償腳踝不能充分背伸,就會過度地擠壓足弓,使足底的筋膜過分受力,增加足底筋膜炎的患病風險。
足底筋膜炎的康復訓練
剛剛發生足底筋膜炎時可以嘗試冰敷,如果還不能緩解疼痛,採用康復訓練是緩解足底筋膜炎特別有效的方法。
健身方式要適當、適度,出現長時間足跟疼痛要及早就醫,用專業的方式進行治療。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健康之路
《腳跟痛也是病》
首播:12月8日 18:05
重播:次日01:59 08:28
更多相關精彩內容
憋尿危害這麼大,您還敢這麼做嗎?| 健康之路
癌從口出,專家帶您了解口腔致癌的4種主要誘因!| 健康之路
智齒該拔就得拔!不然可能丟了小命!特別是在備孕的人!| 健康之路
千萬別輕視痰瘀互結,心梗、腦梗、甚至猝死背後都見它!丨健康之路
手指麻木,竟是頸椎出的錯!| 健康之路
掃掃二維碼 送你一個專業健康知識普及平臺
轉載請與小編聯繫
未經授權一律投訴
當然,歡迎大家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編輯:苑海東 責編:郭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