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福建省級重點貧困村——南平市松谿縣河東鄉巖後村,順利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多虧我們村裡來了個金書記,用三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的脫貧路」巖後村村主任賴鎔思自豪地道出脫貧的原因。
這位金書記就是扶貧駐村第一書記——金時恆,他是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的優秀業務骨幹。2017年底駐村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將自己的微信名改為「巖後有金」,將自己與巖後村緊緊連在一起,表明他已是「村裡人」,同時也寓意他的決心。而村主任賴鎔思所說的三把「金鑰匙」,是指金時恆通過抓黨建、抓經濟發展、抓凝聚力,扎紮實實帶領巖後村開展脫貧攻堅戰,讓村民過上「有金」的生活。
黨建重塑支部戰鬥力
「今後我一定更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黨員。」今年3月,黨員程鳳柳接過金時恆遞來的「政治生日」卡及禮物,既興奮又激動。
這是金時恆在巖後村黨支部創新開展的給黨員過「政治生日」活動,他希望通過這一形式讓黨員溫習義務與責任,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黨員在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徵程中爭當先鋒。
金時恆為何如此注重黨員群體?原來,2017年,巖後村在河東鄉全鄉「平安三率」(群眾安全感率、平安建設知曉率、執法工作滿意率)工作檢查中排名倒數第一、全縣排名倒數第五。這表明村民對當時村務工作滿意度非常低。
「駐村前,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黨委書記高金興特別囑咐我們幾個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黨建工作是各項工作的根本,只有根壯才能葉茂,村裡的其他工作才會綱舉目張。」金時恆回憶道。面對公司黨委的要求和村裡的現狀,金時恆從抓黨建入手,他帶領黨員幹部分區、挨家挨戶宣傳,並利用2018年基層組織換屆的契機,動員村裡年輕人積極參與本村振興工作,加強黨員隊伍力量。2018年,巖後村新兩委班子吸納了2名90後,3名女性幹部,班子平均年紀較上一屆整體年輕了12歲,學歷提升,隊伍實現了選優配強。
同時,巖後村黨支部按月舉辦黨員主題日活動,內容包括為黨員過「政治生日」、黨員參加義務衛生掃除行動、與共建單位開展「黨建翼聯」共建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責任意識。
「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既要『物質扶貧』也要『精神脫貧』。只有幹部思想『脫貧』了,帶動群眾,樹立信心,脫貧攻堅工作才能成功。」金時恆說。如何加強黨員思想教育,金時恆首先想到的就是「學習強國」這個平臺。「在金書記的影響下,村幹們都喜歡上了『學習強國』。現在過了晚上12點,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睡覺,而是進行『學習強國』挑戰答題。我們巖後村「學習強國」的學習率、參與率、平均分長期位於河東鄉第一。」村支委廖美琴告訴筆者。
黨員幹部精神面貌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2018年年中、年末兩次 「平安三率」測評,巖後村都獲得了全縣第一,成功逆襲。
今年7月,巖後村成立青年突擊隊,為更多有志參與村務工作的年輕人提供平臺,隊伍中的一批80後後備幹部,將成為巖後村黨建隊伍建設的有力接班人。「我的駐村工作只有三年,未來如何更好發展,還要靠村裡的年輕力量。培養好幹部隊伍,巖後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得到有效保證。」金時恆說道。
牽住經濟發展 「牛鼻子」
基層組織有力,幹部有擔當,村民有希望。在脫貧摘帽的路上,金時恆借著大家這股精氣神,牽住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
他在村裡組織開展了光伏發電項目和金融理財項目,帶動村財和貧困戶增收,預計2019年村財年收入可增收7萬元,參股貧困戶年增收3400元。
在他的帶動下,巖後村支部書記艾世昌首先發揮帶頭致富作用,利用村內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村開設花卉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通過勞務務工、土地流轉方式增加收入,2018年累計帶動15戶貧困戶增收,每戶2至5千元不等。
同時,金時恆利用派出單位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信息化示範村建設。在公司的支持下,近10萬元的光纖入戶改造工程落地巖後村。同時,公司還為村民提供了寬帶、電話、電視等一攬子通信解決方案和專屬優惠政策,將翼支付引進小山村。現在,巖後村內已有50餘戶常住村民享受到了「信息惠農」的新生活,行動支付、網絡購物、手機社交在巖後村已不再是新鮮事兒。
此外,金時恆還積極牽線搭橋,促成中國電信福建公司採購村內黃粿、蜂蜜、蔗糖和白茶等農副產品,累計金額近54萬元,帶動村內合作社經營發展,為村財增收近13萬餘元。
「現在連外村人對我們的印象都改觀了!」賴鎔思介紹道,過去巖後村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強、不富、不團結」,現在,巖後村的村容村貌已經煥然一新。
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金時恆還十分關注民生工程的建設。近兩年他為巖後村爭取到市縣鄉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籌措近400萬項目資金,持續推進村內基礎設施完善。嶄新的水泥路、安全的飲水淨化工程、便利的灌溉水渠……一項項民生保障工程在巖後村落地。
凝心聚力全村一條心
巖後村是河東鄉最小的行政村,由三個分散的自然村構成,自然村之間鮮有互動,無法形成凝聚力。
金時恆認為,村民凝聚力是巖後村脫貧致富的強勁動力。為此,他採取挨家挨戶的形式訪民請、詢民意,全面了解村民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難題,明確駐村工作重點和方向。巖後村常駐人口大約200餘人,有近90戶人家,平均一天走訪三戶,金時恆花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走訪全村農戶。其中,金時恆走訪超過十次的家庭不在少數,村退休書記老廖的家是他拜訪頻率最高的家庭之一,「您覺得咱們村還有啥難處?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每次見面,金時恆都會向老廖請教村務工作經驗,或了解當地民風民俗。金時恆的誠心與耐心感動到了老廖,在各項工作的推進中,老廖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幫助金時恆更順暢地解決問題。
林俊寶是金時恆對接幫扶的貧困戶,2016年因老伴生病致貧,家中孩子常年在外務工,一人獨自生活。了解這一情況後,每周金時恆都會到林俊寶家拉家常,搭手做衛生,遇到中秋、重陽等節日,他還自掏腰包買月餅,花生油給老人家過節。周邊的村民看到金時恆此舉,大家也紛紛加入到關心林俊寶的行列中來。
人心齊,泰山移。2019年「7.5洪災」來襲,村裡的老人都說這是70年來遇見的最大汛情,直面汛期防洪工作,村兩委班子人數不夠,村裡的團員、婦女、年輕人都紛紛主動站了出來,他們有的幫忙物資輸送,有的為危房戶提供住所,有的加入到了抗災的巡查隊列,團結協助,最終巖後村以人員零損傷渡過了汛期。
2018年底,巖後村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看到村裡日新月異的變化,村民們都十分感謝:「多虧電信派來了這麼好的金書記,事事都辦在了我們的心坎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