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生涯規劃與目標選擇
你有哪些興趣愛好?
你現在擁有哪些能力?
你覺得自己適合做什麼職業?
什麼樣的工作對你來說是好工作?
聽繆體旭老師的育心微課,
認識自己,確立職業理想,
演繹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末附有講稿)
主講人簡介
繆體旭,女,41歲,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自貢一中政教主任,自貢市名教師,自貢市德育骨幹教師,國家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高級職業生涯規劃師,教育部名師領航工程唐遠瓊工作室成員。曾榮獲四川省一師一優課活動一等獎、四川省中小學教師論文評選一等獎,市電視知識競賽一等獎,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並獲獎。「生如芥子有須彌,心似微塵藏大千」,她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著力打造魅力教育,用熱情感染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附錄:向左走,向右走――生涯規劃與目標選擇(自貢市第一中學校繆體旭)
西方有句諺語:「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我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碌中往往又充滿了迷茫。是應該向左走,還是應該向右走,常常會使我們困惑不已,這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做好了準備再前進。
高中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的重要時期,也是職業能力探索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高一年級時同學們就會面臨一個影響人生發展的重大決定: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這時,切合自身實際的職業規劃至關重要。但當前很多同學沒有職業方面的規劃,覺得目標就是考一個好大學,將來有一個好工作,大學志願填報選擇專業時,往往把就業率和薪水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其實,這樣不夠理智。《中國青年報》對一萬多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2%的大學生後悔當年選擇的專業,有79%的大學生考慮過轉專業,有60.2%的受訪者認為本專業發展前景不好,甚至有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無法適應學習要求而選擇退學復讀。原因在於,如果選擇專業的最初沒有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是因為想找一份工作選擇專業,進入大學後,往往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缺乏探索精神,這類學生很少能出類拔萃。一個領域,一個專業是否缺人,或者說它的就業率是否高,只是一個全國性的平均數字,具體到個人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關鍵看在這個領域是否做得出色。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好職業規劃呢?
「職業生涯輔導之父」帕森斯在《選擇一個職業》一書中指出,生涯規劃包括三個要素:知己、知彼、抉擇。可見,做好職業規劃,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和局限。其次,我們要了解外界,了解我們在學業、職業、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時代趨勢是什麼?社會需求有什麼?政府政策怎麼樣?我們能利用的資源有哪些?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阻礙?最後,我們要做一個抉擇,在綜合了自身信息和外界信息之後,我們要做一個決斷,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採取及時的行動,並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
第一步:認識自我
舉個例子,大家想想,同樣是看戲遲到,為什麼這四個人的反應不一樣?
有一天,有四個人到劇場去看戲,可是他們都遲到了。這時,甲和檢票員大聲吵鬧,並且不顧檢票員的阻攔而闖入劇院。乙看到樓上入口處看守不嚴,就悄悄溜到樓上去看戲。丙規規矩矩地等在大廳外,直到第一場休息時才進去。丁則嘆口氣說,今天真不走運,偶爾來一次劇院,就這樣倒黴,說完掉頭就回去了。
其實,這四個人的反應不一樣,那是因為他們的氣質類型不同,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脾氣」、「性情」不同,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但不同的氣質類型適合做不同的工作。甲這種性格就富有挑戰性,像孫悟空一樣,適合做有富有創造性、探索性的工作,如導遊、推銷員、節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員、演員等。而丁這樣的性格就像林黛玉林妹妹一樣,多愁善感,比較適合檢察員、機要秘書、藝術工作者、哲學家、科學家等。
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自我探索,比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量表、MBTI職業性格測試、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測試、職業錨測評等。有一個簡便易行的辦法是,同學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個大盤點,寫下自己在學習、運動、藝術、生活等方面的興趣;然後對自己優勢和劣勢盤點,列舉自己優勢和劣勢,再請家人或其他同學幫忙補充,使得對自我的認識更加全面而客觀;最後,還要對生活中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盤點,自己最成功的是什麼,為什麼成功,最失敗的是什麼,為什麼失敗。完成以上步驟之後,就可以綜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初步確定職業領域。
第二步:職業世界探索。
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之後,便要對興趣相對應的專業世界、職業世界進行深入地探索。探索的內容包括錄取條件、課程設置、專業發展前景、就業及個人發展前景等等。比如,警察這個職業,就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一般要求男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於170釐米,體重不低於50千克;女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於160釐米,體重不低於45千克。還有就是像臨床醫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等專業,任何一隻眼睛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色弱、色盲等學生不可以報考。涉及到國際會計、國際政治以、國際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往往要求英語單科成績較好,有的是要求高考外語成績必須達到卷面滿分值的85%或不低於120分,有的則是總分相同條件下,英語成績高者優先錄取。
我們往往認為,如果能上一個名校,就業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專業學得不好,名校的學生也會面臨失業的嚴酷現實。著名教授黃文龍等在《大學生就業性向與專業契合度調查及其意義》中提到,中國大學生對專業滿意的僅有12.6%,並指出「大學生的就學壓力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現為對所讀專業無興趣,甚至出現厭倦和抵制的情緒」。可見,憧憬與現實存在巨大落差,高中生在志願填報前,需要更多了解備選大學與專業的信息,包括課程設置、專業發展、往屆畢業生流向等等。
總之,我們要了解外界,了解我們在學業、職業、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時代趨勢是什麼,社會需求有什麼,政府政策怎麼樣,我們能利用的資源有哪些,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阻礙,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
第三步:制訂行動方案。
正如一場戰役需要確定作戰方案一樣,有效的生涯設計也需要有切實可行的策略方案。確定行動方案,會使我們的工作、學習以及各種行動沿著預定的職業生涯方向前進,幫助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現在是自媒體和全媒體的時代,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推銷自己,打造個人品牌,成為超級個體,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讀書學習呢?讀書只是為了學習知識嗎?不!學再多知識,如果不消化,頂多成為兩腳書櫃。現在是知識爆炸時代,有問題找百度,人工智慧也即將到來,我們不能把腦袋變成知識的倉庫,否則,塞滿之後怎麼辦?很多人在中考或高考之後,腦袋是不是像U盤一樣?格式化,清空再裝。但是如果把你的腦袋變成一部思維的機器就不同了,就算你拼命輸入原材料,也能源源不斷地輸出產品,成為思維的永動機。
開始行動,這是所有生涯設計步驟中最艱難的一步,因為如果動機轉換不成行動,動機終歸只是動機,目標也只能停留在夢想階段。做出了選擇之後,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行動。成功的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深謀遠慮,步步為營」的人;一種是「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向前衝」的人。這兩種人容易成功。最不容易成功的人,就是那種「徘徘徊徊,猶猶豫豫,糾糾結結」的人。比如,連舉個手、連發個言,都覺得很痛苦的人是不容易成功的,因為缺乏決斷力和行動力。
首先,要明確在中學要準備什麼。可以把目標細化為五個方面:思想品德、學業成績、組織能力、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
接下來,明確努力的具體方向。
1、思想品德最重要,所以,要培養誠信、責任、感恩、愛心、自尊、自信等品德。
2、學業成績要達標,所以,要關注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達成度;穩步走向成功。
3、組織能力不能少,所以,要爭取在班級和學校的各種崗位上鍛鍊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工作能力。
4、行為習慣培養好,所以,要養成整潔、守時、閱讀、運動、審美等良好的習慣。
5、心理素質要提高,所以,要從認知水平、情感性格、意志品質、氣質修養等方面鍛鍊自己。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生涯設計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這些狀況下,要使生涯設計行之有效,就需不斷地對生涯設計進行評估與修訂。修訂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同學們,生命是屬於你的,你應該根據自己的願望去生活。規劃青春,成就人生,只要心中的火不滅,展開的翅膀不折斷,就一定能走出生活的沼澤;只要心中的帆不落,燃燒的熱情不滅,就一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希望大家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演繹生命的精彩!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