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受訪者供圖
家住鄭州的李琳(化名),已經懷孕3個月,35歲的她正沉浸在人生首次當母親的喜悅中,卻不料晴天霹靂,她被查出有嚴重的心臟病,腹中胎兒可能不保。
是堅持生產?還是理性流產?李琳面臨兩難選擇。
就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專家另闢蹊徑,小小球囊打開了母子二人的「生命之門」。
【懷孕3個月查出心臟病,「高齡」產婦該如何抉擇?】
10天前,李琳感覺活動後突然胸悶氣短伴乾咳、無法躺臥,在丈夫的陪伴下去家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
心臟彩超顯示: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重度)。這讓李琳陷入惶恐,「我的孩子會受影響嗎?」
然而,產科醫生給出的建議更讓她震驚:最好是不要腹中的這個孩子。
據介紹,女性懷孕後,體內血液容量會增加30%-40%左右,心臟負荷比正常人大。而二尖瓣狹窄會造成孕婦心臟負荷更加嚴重,供血不足,懷孕晚期可能造成孕婦及胎兒死亡。
「我今年35歲了,為了懷上寶寶,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最知道。」作為一名「高齡」產婦,李琳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局面:如果放棄這個孩子,以後還有機會當媽媽嗎?
萬般不甘心,李琳決定無論多困難,都要設法留下這個孩子。
【既要給母親治病,又要保胎兒平安,魚和熊掌如何兼得?】
經多方打聽,李琳來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找到結構性心臟病病區主任劉煜昊。
看完檢查資料,劉煜昊主任認為,患者的核心問題在於二尖瓣重度狹窄。而二尖瓣狹窄可造成心臟擴大、繼發肺淤血、三尖瓣關閉不全、房顫,嚴重者還會導致急性心衰。
「常規來說,這種情況是要進行二尖瓣成形術或瓣膜置換手術,」劉煜昊表示,但很顯然,這些手術是不適應她的,無論是開刀還是全麻,腹中胎兒都無法承受損傷之重。
既要給母親治病,又要保胎兒平安。幾經斟酌,劉煜昊主任給出建議,行二尖瓣球囊擴張手術,這是一種不用全麻的微創手術,在處理二尖瓣狹窄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是目前可選的對母親和胎兒影響最小的手術方式。
幾番思想鬥爭後,李琳和丈夫選擇相信醫生,決定接受二尖瓣球囊擴張手術。
【用時不到半小時,手術一氣呵成,母子平安】
手術日上午,李琳被推進導管室,術前超聲再次評估二尖瓣情況。劉煜昊制定好球囊直徑,憑著20餘年的手術經驗,消毒、鋪巾、穿刺股靜脈、穿刺房間隔、送入球囊擴張一連串的動作一氣呵成,用時不到半小時,手術即告完成。
術後超聲評估,瓣膜面積達到了1.7cm²,未見明顯反流,血流動力能夠滿足劉女士和胎兒的需求,手術成功。
「我終於可以躺下休息了!」術後第二天,李琳的胸悶氣短及乾咳症狀明顯緩解。
「手術的過程和結果都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面對美滿結局,李琳的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如今,母子平安,李琳已經出院回家安心養胎了。
【專家提醒:這類心臟病起病隱匿,孕前檢查很必要】
「此類手術在河南沒有先例,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劉煜昊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實際上,二尖瓣球囊擴張手術相較於常規的外科手術,優勢明顯,不只是對於妊娠期女性適用,對於普通患者而言,獲益更大。」
劉煜昊還提醒道,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往往起病隱匿,特別是孕婦,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但此時往往面臨流產、生產都無法進行的兩難處境。
「建議想要孩子的女性,一定要做孕前的全面檢查,及時規避風險,保障母子健康和平安。」劉煜昊強調。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