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底美國國務卿彭佩奧串訪亞洲多國,充當「複讀機」不厭其煩地宣傳反中國言論,讓亞洲國家加入美國的反中國同盟;然而彭佩奧不是被漠視,就是被當眾反駁,再次灰溜溜離開。美國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追求建立亞洲版的北約,壓制中國的發展,看起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反中國的亞洲版北約,與反俄羅斯的北約區別極大,甚至根本不能用「北約」來比喻反中國同盟。只需要從地理和經濟兩大方面就知道搞反中國的亞洲版北約有多不靠譜。
地理方面,北約與俄羅斯在陸地上面是接觸的,因此歐洲國家是面臨著俄羅斯的「裝甲洪流」的直接威脅,歐洲組建有反俄羅斯同盟的實際需要;亞洲國家除了越南和印度兩個與中國有點矛盾的國家與中國接壤;其他國家要麼與中國關係好,要麼與中國隔海相望。亞洲國家受到中國軍事力量壓力遠不如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軍事壓力,沒有了組建反中國同盟的需要。
經濟方面,北約裡面有5個世界GDP排前10的國家組成,包括美,英,德,法,意和加拿大;而亞洲版北約只有3個世界GDP排前10的國家,美,日,印。北約主力國家都是傳統的工業強國和經濟強國,擁有強大的軍工技術和生產能力;而亞洲版的北約,日本軍工被美國閹割了,只是美國軍事工業的一個大車間。印度更加不堪了,武器裝備是「萬國牌」,幾乎全靠買。
北約國家依靠強大的工業和製造業不僅可以給美國提供強大的後勤補給,還能分擔美國一部分的軍事任務;而亞洲版北約,除了日本能給美國提供少量後勤補給,和反潛支援;印度的軍備據說只能打一個星期高強度戰爭就沒彈藥了,自身難保。其他亞洲國家輕工業相對發達,重工業是短板,軍事工業根本不起眼。美國如果要搞亞洲版的北約,光給盟友提高充足軍事裝備,就足以拖死美國。
美國自然知道亞洲版的北約根本不能和「正版」北約相提並論,之所以還不停鼓吹其他亞洲國家聯合起來反中國。美國不是需要亞洲國家的軍事支持,而且需要出錢;其中的政治和經濟的考量遠大於軍事方面的考量。
但是中國不會給美國機會的,只從外交方面分析,中國成功與所有鄰國和附近國家搞好關係,可以處理的邊境矛盾都處理,難以處理的都擱置起來。網絡上說,中國沒有朋友,但是國家之間哪有真正的友誼。美國有一群各懷鬼胎的盟友,中俄兩個強力的戰略對手,多個擺明敵對的國家;怎麼看,美國的外交都不如中國的外交水平。
現在美國與中國的競爭策略有問題的,中國專心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美國卻靠「美國優先」坑盟友,收保護費,卻無法重新振興國內的工業,光搞反中國的同盟是沒用的。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把全世界的資源整合到自己武器上面對付美國,055大型驅逐艦上面或許用了美洲的鐵礦,澳洲的煤礦,非洲的銅礦,中東的石油。換個方式理解,中國利用自身的技術聯合全世界的資源製造了反美的武器,中國的「盟友」或許比美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