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圍繞她的謎團知多少?

2020-12-14 旅遊人說歷史

隆裕太后,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任太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由宣統帝即位。被尊為「兼祧母后」,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二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1912年2月12日),以太后名義頒布《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的統治。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雖然她的一生很短,但圍繞著這位末代皇太后身上的謎團卻有很多。

隆裕劇照

隆裕長得難看,為什麼會被慈禧內推為皇后,選秀藏了多少內幕?

可能很多人會說,隆裕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慈禧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就算隆裕長得再醜也能成為皇后。但是,隆裕卻並不是慈禧唯一的親侄女,她確是長得最醜的一個。

1868年2月3日,隆裕太后出生於葉赫那拉氏桂公府,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的第二個女兒。名靜芬,小名喜子,外號「大木頭」。之所以會得這麼不雅氣的外號,是因為隆裕太后不僅生著一張大冬瓜臉,還因為個頭高,有點駝背,再加上她性情木訥,因此才落了這個外號。按說隆裕這身板這長相,在三姐妹中是最沒有優勢成為皇后的。

隆裕照片

那麼,她又是怎麼當上皇后的呢?這就得益於慈禧的看重,照理說,隆裕並不是桂公府唯一的女兒,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夾在中間的她最不受家裡重視,慈禧為什麼就偏偏挑中了她呢?原來,她的姐姐是家裡第一個孩子,長得又漂亮,自然深受家裡寵愛,於是養成了她驕橫的性格。而她的小妹,因為是家裡的小女兒,父母一般偏疼小的,據說脾氣也非常的不好。只有中間的她,溫馴聽話,才華性格都很好。而慈禧就是需要一個老實本分聽話的人,替她暗中監視光緒,而隆裕又是她的侄女,在皇宮中能依靠的也只有她這個姑媽。這也更利於慈禧控制隆裕來達到監視掌控光緒皇帝的目的。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親自坐鎮,正進行著秀女選拔的最後一次閱選。18歲的光緒皇帝則站立在放有一柄如意和兩對繡花包的小桌後面。按照選拔秀女的規定,當選皇后者會被授予如意,當選妃子的則被授予繡花包。經過層層篩選,進人到最後一輪閱選的分別是:隆裕;江西巡撫德馨的一對女兒;禮部左侍郎長敘的一對女兒。 閱選開始時,慈禧故作矜持,堅持讓光緒自己選。於是,光緒拿起如意,慢慢走向德馨家的二女兒,正要把如意交到她手中時,卻被慈禧阻止,只見慈禧用嘴暗示著他把如意交到隆裕手中。

慈禧照片

在這場暗自較量中,光緒自然敗下陣來,十分不情願地把如意遞給了隆裕。慈禧也看到了,光緒看重的是德馨家的女兒。於是,想到德馨家的女兒若是當選 ,必與未來皇后爭寵,便急忙命站在身旁的榮祿的女兒榮壽固倫公主把繡花包交到長敘的兩個女兒的手中。這場選秀鬧劇草草收場。而那兩位被授予繡花包的秀女就是後來的瑾妃和珍妃。

慈禧為什麼要把德馨家的女兒摒棄在外呢?這就和同治選秀有關,同治當時就是違背慈禧的意願選了自己喜歡的慈安太后的表侄女阿魯特氏為皇后。婚後帝後琴瑟和鳴,慈禧深感權勢漸失,處處刁難阿魯特氏,直到同治駕崩,阿魯特氏隨之仙逝。可見,慈禧是絕不會讓威脅她權勢的事情再次出現的。

隆裕劇照

光緒之死,謎之蹊蹺,作為光緒帝最後時光的陪伴者,隆裕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隆裕是第一個發現光緒死亡的人。光緒皇帝駕崩時年僅38歲。正值壯年的他突然暴斃,而第二天下午,慈禧於中南海儀鸞殿病亡。兩人相繼辭世間隔時間不足24小時。於是,各種評論和猜測隨之而來。懷疑光緒帝被謀殺的說法不脛而走。首先被懷疑的是慈禧太后,畢竟不是親生母子,母子間嫌隙也非常大。死後怕被清算確實也很符合當時慈禧的心理,因此在自己臨死前將光緒帝害死。然後是李蓮英,袁世凱。隆裕皇后也是被懷疑是對象,因為光緒皇帝和隆裕這場政治婚姻沒有任何感情,帝後不和由來已久,光緒甚至對隆裕大打出手過,然後日久生恨的隆裕就狠下殺手了。但這些都只是一面之詞,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到底是誰謀害了光緒。

光緒圖像

2003年中央電視臺組織了包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和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的相關專家的課題組,對光緒帝頭髮進行研究,發現光緒頭髮砷含量遠遠高於當代人,也遠遠高於其棺槨內物品和墓內外環境樣品。於2008年11月3日,國家清史編篆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光緒死因研究報告會,正式宣布光緒死於急性砒霜中毒。

那麼,到底是誰毒殺了光緒帝呢?雖然沒有史料明確指出是慈禧毒殺了光緒,但以當時的條件環境來看,如果沒有慈禧的主使授意。應該還沒人有那麼大膽子毒殺皇帝。那麼,當時慈禧病入膏肓,真正實施下毒的人是誰呢?自慈禧病重後,後宮的一切事務打理就交到了隆裕的手中。據說,隆裕把後宮管理地井井有條,由此可見,隆裕並不是一個無能之人。而帝後矛盾由來已久,一旦慈禧病逝光緒掌權的話,隆裕的下場可想而知。似乎只有光緒死了,隆裕成為皇太后,她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而隆裕也是第一個發現光緒死亡的人,根據破案原理,第一個發現死者的人兇手嫌疑也是較大的。但真相是什麼呢?到目前為止也無定論,光緒之死也成為歷史一大謎團。

溥儀劇照

隆裕太后宣布退位詔書後,為什麼第二年就去世了,葬儀規制卻是最高的?

在光緒慈禧相繼駕崩後,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登基,隆裕則被尊為皇太后。由於皇帝年幼,隆裕實行垂簾聽政,與載灃共同執政。久居後宮的隆裕,既沒有親信,在前朝也沒有根基,朝堂之上是攝政王載灃的天下,隆裕不過是個擺設。而載灃的一些政治措施也實施的不好,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宣統二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1912年2月22日,隆裕下詔宣讀了《清帝退位詔書》,雖然,在歷史的今天看來,隆裕下詔退位是具有功績的,但是在當時,其實就相當於她一個女人,結束了一個王朝。難道這真的印證了葉赫那拉氏的詛咒?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的恩怨自元末至清末。雙方發生過兩次戰爭,第一次葉赫那拉氏勝利,第二次愛新覺羅氏勝利。葉赫那拉氏的首領發下詛咒,一定會毀滅愛新覺羅氏,就算是整個部族只剩下一個女人,這誓言也絕不會改變。

隆裕劇照

那些反對清帝退位的的皇親貴族,天天指責她唾棄她,背底裡更是大罵隆裕昏庸愚蠢。隆裕不堪其擾,自己也覺得愧對祖宗,常常以淚洗面,天天鬱鬱寡歡,茶水難進。本就抑鬱難歡的隆裕,這下自覺是清王朝的罪人,愈發痛苦不安。漸漸積鬱成疾,到了冬天的時候,胸腹竟隆起許多,人也常有嘔逆。雖經太醫診療,但時好時壞,不能根治。

1913年2月22日隆裕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溥儀照片

而當時的北洋政府卻以最高葬禮規格追掉隆裕: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大總統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隨後,全國各地紛紛都開會追悼隆裕太后,並各派代表入京參加追悼會。3月19日,北洋政府更是在在紫禁城太和殿召開了國民哀悼大會。在太和殿舉辦葬禮這可能是歷代皇后的首例。靈堂上方懸掛著「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哀悼大會還決定設立皇太后的銅像,以表彰她的功勳。隆裕的悲劇人生,卻在去世時得到了無限拔高。這場最特殊的葬禮背後其實是當時的北洋政府面對時局不穩,希望拉攏清朝勢力以此來宣告政權交替的「合法性」,這場規格浩大的葬禮,不過是北洋政府的政治的一場作秀罷了。真是莫大的諷刺。

隆裕最後一張照片

隆裕的一生是悲慘的,她自嫁入皇宮起,就失去了自由與快樂,也從沒擁有過愛情,不僅未受光緒的恩寵,就是慈禧太后也對她沒有特恩。在宮廷裡雖名有六宮之權,其實上既受制於太后和皇帝,也管制不住妃子。成為大清的最高決策者皇太后之後,清朝又在她的手中丟了。隆裕一生命運多舛,命運伴隨國運風雨飄搖身不由己。

相關焦點

  • 清王朝最後一位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一生!
    雖說隆裕不善言辭但是歸根結底她也是一個女人,而光緒作為她的夫君這樣日夜留戀與別的女人身邊她肯定會吃醋,所以隆裕就仗著自己是皇后總是打壓珍嬪,與光緒吵架,這令本來就不喜歡她的光緒更加討厭她了。雖說名義上隆裕擁有皇后的權利並且有慈禧為她坐鎮,但是她卻連最基礎的夫妻感情都沒有。
  • 隆裕太后:為大清謝幕
    兩則前後銜接的歷史事件,均與辛亥革命存在直接聯繫。頒布退位詔書,讓隆裕皇后成為大時代中的點睛之筆,也讓她獲得了死後的哀榮。如果說1911年的焦點人物是孫中山和袁世凱,那麼,一紙詔書,讓隆裕太后成為了1912年最受關注的人物。
  • 為何中國一位太后去世,西方社會下半旗致哀?她曾避免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這並不是說她的出身貧寒或是其他什麼,而是說她過得這一輩子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她只是政客手下的棋子而已。但是即使是這樣一位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女子,在她逝世之後,卻讓當時的國民政府和各國大使館為了她降下半旗,並且舉行一場規模相當大的葬禮來以表哀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隆裕太后是清王朝最後的一位太后,任何一種東西扯上了「最後」都不會有太好的結局。
  • 隆裕太后:為大清朝謝幕
    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隆裕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她被尊為隆裕皇太后。隆裕太后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窩囊了一輩子,為何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隆裕太后,雖然也是一個太后,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后,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太后,不漂亮,不聰明,不受寵,也沒有什麼實權,窩囊地過了一輩子。但是就這樣一個女人,竟然在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不僅國內的大佬們對她尊重有加,而且外國的大使館也為她降半旗致哀,中華民國更是為她舉行了國葬。
  • 隆裕太后分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為何會贏得國人稱讚?
    至於隆裕太后,清王朝早晚是要亡國的,這一點她心知肚明,與其「頑抗到底」、灰溜溜被轟下臺,倒不如就坡下驢、換取自己和溥儀的終生富貴。要知道,袁世凱可是承諾隆裕太后和溥儀繼續保留皇太后和皇帝尊號的,而且還承諾每年給隆裕太后和溥儀四百萬兩白銀的「生活費」!隆裕太后死後入葬的崇陵,也是由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出錢完成了收尾工程,從而使之避免了淪為「爛尾樓」的尷尬。
  • 隆裕太后的性格悲劇,一邊是丈夫,一邊是姑姑,她將如何選擇?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作為清朝光緒皇帝的皇后,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的身份可謂是極其特殊。提及其命運更是充滿了悲劇與不幸。她的父親葉赫那拉.桂祥正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隆裕皇后正是其親侄女。同時隆裕皇后也是光緒皇帝的表姐,因為光緒皇帝的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正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因參加選秀落選,才被指配給了,光緒帝的父親醇親王奕譞做嫡福晉。但是誰都沒想到,這對表姐弟最後竟然成為了夫妻。
  • 隆裕太后一世退讓,卻與袁世凱正面對抗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退位,這就標誌著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結束。但是實際上當時的皇帝溥儀只有六歲,並沒有能力代表皇室向新的勢力遞交政權,所以代替溥儀行使這一權利的是當時的皇太后隆裕太后。
  • 袁世凱逼宮要皇帝退位,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但此事卻死活不答應
    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的職位,隆裕太后獨掌國政。雖然她有慈禧的野心,也學慈禧垂簾聽政,但是隆裕皇后卻沒有慈禧太后的才能,只能任由袁世凱的擺布。梟雄袁世凱以利害遊說和買通慶親王奕劻,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后身邊受寵的太監,威嚇隆裕太后稱大勢已去。
  • 大清的最後一位太后,一生從未得過榮寵,卻親手結束了大清的江山
    清朝的滅亡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還進過監獄,死後還沒能葬入皇陵,清朝的滅亡的時候,溥儀才是幾歲的一個孩子,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在隆裕太后的幫助下宣布了退位,曾經光輝的清朝結束了,今天說的是隆裕太后。
  • 當上老大後的袁世凱,為何想娶隆裕太后為妻?其實無非是這樣
    首先就先來看一下隆裕太后的身份吧,或許眾人對於這位太后沒有過多的了解,畢竟她當太后也就3年,清朝就走向了滅亡。而在清朝倒臺後的第二年,隆裕太后也駕鶴西歸了,因此很多人對她並不是特別的了解。然而說起一人,估計大家都應該了解吧,那就是慈禧太后,而這個隆裕太后就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
  •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隆裕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這句話用在隆裕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很多朋友受電影的影響,認為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非常漂亮,實則不然。隆裕的姿色並不出眾,甚至,能與「醜女」劃等號。中國的太后不是世界的女皇嗎?」隆裕聽到這些古怪的問題後,回答道:「你們真是太無知了,據我所知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有一位統治者,而一些國家則是共和政體,就像對我們很好的美國一樣。可惜的是現在有機會前往美國的中國人大多是些平民百姓,或許在美國人的眼中中國人就是這個樣子。我最希望的是滿清的貴族能前往美國,讓美國人搞清楚中國人的樣子。」
  • 溥儀不想退位,袁世凱給他們講了個故事,隆裕太后立馬就同意了
    然而這首詩的作者其實是慈禧太后。作為清朝沒落過程中最為著名的太后,後人們關於慈禧的注意力自然也就更多了,其實大家卻忘了,在晚清時代還有一位叫做隆裕太后的女子,同樣也位居高位。當時在民國建立之前,人們所需要做的第1件事情,那就是將晚清政府的統治者推下歷史的舞臺,而這時候作為皇權代表的溥儀也就被扣上了末代皇帝的帽子。在新思想的影響之下,百姓們紛紛要求溥儀趕緊退位,還新時代一個新氣象。
  • 隆裕太后有何功德,讓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無論是攝政王載灃還是隆裕太后,他們治國或許無方,但從人品上說都不是什麼壞人,至少他們順應了時代的潮流,首創了中國歷史上以談判和平移交政權的先例。
  • 清朝的最後一次朝會是什麼情景?隆裕太后痛哭流涕:無顏面對祖宗
    ——《我的前半生》溥儀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極還未入關,便改後金為大清;皇太極病逝,多爾袞率清兵入關,先後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國。此後,三藩再次平定,三藩重新統一。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清王朝由康雍乾三代,到達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轉而進入了列強欺壓下的晚清時期。
  • 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以後,臨死之前抱著溥儀讓人流淚
    咱們來看一下真實的歷史情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她的哭聲傳遍了養心殿的各個角落。身旁的小皇帝溥儀,驚恐地看著這一切,他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就在剛剛不久,隆裕太后正式宣讀了大清皇帝退位詔書。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是什麼情景?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極在入關之前,改後金為大清,皇太極病逝後,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先後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 隆裕太后便是光緒皇帝的妻子,與此同時也是慈禧的親侄女,對於慈禧而言隆裕太后不過是她手中的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的。而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的中間,艱難的度日。 慈禧去世後,隆裕太后以為自己能有翻身的時候了,可是很快辛亥革命的炮火打響,清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
  •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文/向兒聊歷史傅皇后(前15?—前1),西漢末河內溫縣人,孔鄉侯傅宴之女,傅太后侄女,漢哀帝劉欣堂姑,後為劉欣皇后。劉欣在十五、六歲為定陶王時,由祖母傅太后作主,娶堂姑傅氏為妃。
  • 正說孝定景皇后:丈夫不愛婆不喜,淪為太監提線木偶的末代皇太后
    提到末代皇后,很多人都認為是遜帝溥儀的妻子婉容,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婉容嫁給溥儀的時候,大清已經亡國,她又算哪門子皇后呢?所以,清朝最後一位皇后娘娘是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納拉氏。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不但是大清最後一位皇后、皇太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后、皇太后,她的一生充滿了不幸,死的時候只有46歲。
  • 袁世凱如何讓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心甘情願退位?隆裕:無奈之舉
    正是在這一天,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退位。雖然清政府想盡各種辦法,但還是沒有熬過辛亥年。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下詔退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正式作古。清朝滅亡之時,全國新軍一共也就是14鎮、18個混成協、4個標、1個禁衛軍,北洋新軍的人數也就是10萬。當年曾國藩手握雄兵30萬,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