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逼宮要皇帝退位,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但此事卻死活不答應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1911年,在慈禧太后逝世後的第三年間,大清王朝已經衰敗了極點,外有列強窺視,內有革命黨起義,此時的清廷已經是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可就是在王朝危機時刻,攝政王載灃卻在中央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政策,地方上正式發布「鐵路國有」上諭,種種舉措終引得民眾失望透頂,同年辛亥革命爆發。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的職位,隆裕太后獨掌國政。雖然她有慈禧的野心,也學慈禧垂簾聽政,但是隆裕皇后卻沒有慈禧太后的才能,只能任由袁世凱的擺布。梟雄袁世凱以利害遊說和買通慶親王奕劻,並以金錢賄賂隆裕太后身邊受寵的太監,威嚇隆裕太后稱大勢已去。如若革命軍殺到北京,則皇室性命難保,而若同意皇帝退位,則可有優待條件。

最終在袁世凱的逼宮下,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以退位換取優待,隨後經過雙方談判什麼事都依了袁世凱,但唯獨一件事卻死活不答應!

作為晚清最後的權後,隆裕太后出身於葉赫那拉氏,是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緒皇帝的表姐。在慈禧的授意下,葉赫那拉·靜芬成為光緒皇帝的妻子,是為隆裕皇后。隆裕被慈禧太后選進宮中,次年即冊立為皇后,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或許是自己這一輩子最高的榮耀了,但是住進紫禁城的隆裕皇后卻非常不幸。原來光緒帝婚後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在光緒帝看來,隆裕只不過是慈禧派來監視自己的一個棋子,光緒厭惡慈禧,也不喜歡隆裕,因此隆裕皇后整天生活在鬱悶的情緒之中。

隆裕性情溫柔嫻靜,但她的相貌氣質欠佳,據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寫道:「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由此可見,隆裕太后的姿色並不出眾,單從外表上瞧,她是很難與五官清秀俊美珍妃爭寵的。隆裕身為皇后既不得寵 ,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後宮中的大小事務,都由慈禧太后拍板決定,所以隆裕皇后這個中宮之主的位置形同虛設。

左起瑾妃、德齡、慈禧太后、裕容齡、容齡母、隆裕皇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依慈禧太后遺命由載灃之子溥儀來繼承皇統,即為宣統皇帝。按照慣例,宣統帝登基後便尊其為隆裕皇太后,成為溥儀名譽上的母親。由於當時末代皇帝溥儀年僅三歲,隆裕太后也像自己的姑母那樣垂簾聽政,她與醇親王載灃一起,成為帝國真正的主宰。不過,無論是隆裕太后,還是載灃,兩人在治國理政上的才能都非常有限,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清朝在他們的治理下更進一步衰落。

最終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革命很快蔓延至全國,短短兩個月內南方十五省紛紛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就在大清危難之際,歷史再一次將隆裕太后推向了風口浪尖,面對南方革命黨的叛亂她罷免了載灃監國攝政王的職位,下詔起復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據時任總理公署秘書的許寶蘅在日記中記錄,隆裕太后與梟雄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進行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隨後便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此時可以說隆裕太后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凱身上,希望袁世凱能夠力挽狂瀾,再造玄黃。然而,扮演著末世英雄的袁世凱,卻一邊命北洋軍攻打革命軍,一邊又暗中與革命軍眉來眼去,贊同共和,並與之談條件。由於袁世凱的北洋軍力強勢,又有國外列強支持,革命軍接連吃了幾場敗仗後,認識到想要覆滅清王朝也非易事。於是在幾番談判後,革命黨人同意只要袁世凱能勸清帝退位,就讓他來做大總統。

隨後手握北洋軍政大權的袁世凱急於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立刻將矛頭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滿清皇族,迫使無依無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讓位共和。對外袁世凱利用與外國列強的關係,請外國使節大肆製造輿論,說將不再支持清政府。

對內袁世凱又在大臣們惶惶不安的時候,袁世凱適時地給隆裕上了一道恐嚇摺子說:「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六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播遷,已無相容之地。」「東西友邦,有從事調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爭持,則難免無不幹涉。而民軍亦必因此對於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造也。」

顯然,隆裕太后不懂權術,此時的隆裕皇后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依靠誰,面對著革命黨的叛亂和袁世凱的威逼,隆裕太后無處訴說,只能多次在大臣面前痛哭,她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可就在隆裕太后六神無主時,袁世凱再度去逼宮,袁世凱裝作一副痛心疾首的面孔來到了養心殿,面對隆裕太后,袁世凱裝摸做樣的掉眼淚,他跪在隆裕太后面前,勸說著隆裕這時最正確的選擇是退位,並以內閣總理身份承諾「優待皇室」。最終隆裕太后在內外重重壓力之下,只得妥協,她知道大清氣數已盡,體面的退位還可保留滿清皇室的一絲尊嚴,如若是頑強抵抗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最後只是在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時,民國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時出現了一點不和諧的插曲。隆裕看了一下協議書,她幾乎點頭同意了協議裡的所有內容,但唯獨一件事情卻死活不答應!那就是民國每年支付給皇室的費用總額,協議上民國每年向皇室支付三百萬元的條文讓隆裕很是憤怒,她認為這實在是太少了。於是她要求民國政府每年給清朝小朝廷追加一百萬元,袁世凱好說歹說,隆裕太后就是不答應,兩人一時間僵持不下,氣氛變得相當尷尬。沒辦法,袁世凱為了儘快當上大總統,最終還是答應了隆裕的要求。

宣統三年(1912年),隆裕太后當著眾王公大臣的面,擬定退位詔書並加蓋玉璽,正式宣布退位讓國,滿朝文武無不悲從中來,痛哭流涕。作為晚清最後的實際統治者,隆裕太后知道民主共和已經成為了歷史的潮流,她並沒有支持過皇親國戚中的抵抗派,亦沒有支持他們遷移熱河繼續分治天下、作最後垂死掙扎。可以說清廷最後能和平退出政治舞臺,沒有釀成鎮壓和垂死掙扎的血案,無不與隆裕太后有關,為此副總統黎元洪盛讚她:「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雖依舊偏居紫禁城宮苑,然而內心畢竟難以釋懷,常以愧對列祖列宗自嘆,終日鬱鬱寡歡,直至身染重病。1913年,隆裕太后終因病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與光緒帝一起入崇陵。隨後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臂戴黑紗,舉哀致祭。據當年各大報紙刊載,隆裕太后薨逝後,輿論界頗為惋惜。當時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任何事都同意,唯有此事死活不答應
    1912年2月12日,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宣布退位,頒布退位詔書,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走向了終結。實際上,因為當時的溥儀只有6歲,並沒有行為代表能力,因此在皇室方面的代表,是由隆裕太后全權處理的。
  • 袁世凱如何讓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心甘情願退位?隆裕:無奈之舉
    袁世凱得到了孫中山的許諾之後,決定逼迫宣統皇帝退位。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大年二十五正是全國老百姓歡度春節的時間,但是清朝統治者卻沒有心情準備過年的相關事宜。正是在這一天,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退位。雖然清政府想盡各種辦法,但還是沒有熬過辛亥年。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下詔退位,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正式作古。
  • 溥儀不想退位,袁世凱給他們講了個故事,隆裕太后立馬就同意了
    但是在眾多輿論聲音的討伐之下,袁世凱還是暫時保全了居住在紫禁城裡的一些晚清貴族們。當時在民國建立之前,人們所需要做的第1件事情,那就是將晚清政府的統治者推下歷史的舞臺,而這時候作為皇權代表的溥儀也就被扣上了末代皇帝的帽子。在新思想的影響之下,百姓們紛紛要求溥儀趕緊退位,還新時代一個新氣象。
  • 隆裕太后一生柔弱,在同意溥儀退位後,卻對一件事十分堅決!
    隆裕太后的一生註定是一場悲劇,作為一個皇室女性,除了聽從長輩的安排,嫁給不喜歡自己的光緒,別無選擇。光緒根本不喜歡這個女人,所以婚後生活不好。光有皇帝的冷遇是不夠的。她也飽受太后慈禧的折騰。隆裕太后帶走了小皇帝溥儀,最終擺脫了她的控制。然而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軍閥袁世凱又來逼宮。這些革命者看著慈禧太后死去,宮中一片混亂。他們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讓隆裕太后和他的兒子承諾退位,並承諾只要他們同意退位,袁世凱和其他人仍然可以給這些皇室一條出路。在袁世凱的軟硬兼施下,這對母子別無選擇只能退位。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什麼都能答應你,唯獨此事寧死不從
    從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1912年溥儀下詔宣布退位算起,總共歷時296年。溥儀在退位時年僅6歲,要說整個清王朝最後一個實際掌權者應該就要算隆裕太后了。 但光緒帝因為慈禧的原因,對於隆裕並不喜愛,只獨寵珍妃一人。 其實慈禧之所以挑選隆裕為皇后的原因,除了她是自己的侄女之外,其實就是想讓隆裕監視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緒和隆裕是不可能有真實感情的。再加上隆裕性格柔弱,和慈禧的性格幾乎是反著來的,所以雖然貴為皇后她卻既得不到慈禧的喜愛,也不為諸妃所尊重。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任何事都答應,唯有一事堅決不讓
    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伴隨著溥儀的退位而宣告終結,當然,期間所有的事情對於溥儀來說是完全搞不明白的,溥儀3歲即位,中間經歷了3次即位3次退位,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溥儀本來只是一個王爺,與皇位根本挨不上邊。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清帝退位:任何事都答應,只有這件事寸步不讓
    從如今來看,清帝和平退位的歷史意義,十分巨大,它避免了更多流血爭端的發生,並且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領土完整上有著重要的貢獻,而在此期間,有一個女人在整起事件中,也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就是隆裕太后。
  • 隆裕太后一世退讓,卻與袁世凱正面對抗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退位,這就標誌著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結束。但是實際上當時的皇帝溥儀只有六歲,並沒有能力代表皇室向新的勢力遞交政權,所以代替溥儀行使這一權利的是當時的皇太后隆裕太后。
  • 清帝遜位,隆裕太后什麼都答應,唯獨在一件事上讓袁世凱犯難
    可在當時溥儀也不過是個6歲的小娃娃,根本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同時也不能夠行使皇帝的權力,關於清帝遜位的所有過程全部都是由隆裕太后全權處理,作為帝國最後一任太后國國祚276年的大清王朝就此煙消雲散,不知道隆裕太后在頒發最後一道詔書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
  • 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後,為什麼想娶又老又醜的隆裕太后為妻?
    天小編還是和大家講一下隆裕太后的精彩故事吧。民國時期,大總統袁世凱一直有個皇帝夢,袁世凱曾說過,如果隆裕太后還年輕一點,我會考慮納她為妾。這是怎麼回事呢?那麼小編還是和大家揭開這個謎底吧!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名字叫做葉赫那拉經芬,這個女人長得不好看,長得又瘦又高,還有些駝背,只是性格有些軟弱。1888年。
  •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窩囊了一輩子,為何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隆裕太后,雖然也是一個太后,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后,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太后,不漂亮,不聰明,不受寵,也沒有什麼實權,窩囊地過了一輩子。但是就這樣一個女人,竟然在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不僅國內的大佬們對她尊重有加,而且外國的大使館也為她降半旗致哀,中華民國更是為她舉行了國葬。
  • 隆裕太后封袁世凱心腹為軍機大臣,滿清遺老咬牙切齒:和袁有私情
    說起終結清朝統治的女人,很多人會想到慈禧太后,她統治期間對外被列強欺壓,對內殘酷鎮壓起義,親手把國家送上了絕路。可是滿清滅亡的時候,慈禧太后已經死了,宣布清帝退位的也是她的兒媳婦兼侄女隆裕太后。要說隆裕太后的一生,那就只有一個「慘」字,她的一生可謂「婆婆不喜、丈夫不愛、后妃陷害」,甚至在死後還被人詆毀,實在是委屈到了極點。
  • 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以後,臨死之前抱著溥儀讓人流淚
    在《建黨偉業》中有這樣一幕:周潤發所飾演的袁世凱,在聽完三德子(趙亮飾演)讀完清帝退位詔書後,深情地向隆裕太后和溥儀跪下了,感謝隆裕太后的深明大義。那麼退位後的隆裕太后,都經歷了一些什麼呢?咱們來看一下真實的歷史情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她的哭聲傳遍了養心殿的各個角落。身旁的小皇帝溥儀,驚恐地看著這一切,他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就在剛剛不久,隆裕太后正式宣讀了大清皇帝退位詔書。
  • 末代太后隆裕本來身體很好,退位第二年為何去世了?原因很簡單
    珍妃每天和皇帝待在一起,隆裕皇后實在坐不住了,便跑去找慈禧太后告狀,反而被慈禧太后指責身為後宮之主,卻如此不大度,不識大體,也便因此慢慢疏遠隆裕皇后,沒有皇上的寵愛,也沒有了太后的撐腰做主,隆裕皇后在宮中的日子越發不好過。
  • 隆裕太后痛哭流涕:無顏面對祖宗
    當慈禧在位的時候,清朝已經成了一個沉沒海洋的大船,誰也救不了誰。慈禧去世前,詔命只有3歲的溥儀繼承光緒皇帝的大統,由於溥儀年幼,所以載灃是溥儀的生父,隆裕太子代為掌權。作為光緒皇帝的妻子和親侄女,隆裕太后對慈禧來說只是她手中的一個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而且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之間,艱難度日。
  • 清朝滅亡後,袁世凱為何會想娶隆裕太后為妾?人性弱點暴露無遺
    袁世凱對孫中山說清朝宣統皇帝可以宣布退位,但這個民國大總統不是他孫中山去做,而是得他袁世凱去做,另外一方面,袁世凱又說抵擋不住革命軍,脅迫太后籤下了那退位的詔書,這個時候的袁世凱像極了一個投機的竊國大盜,他竊了大清的國,盜走了民國的大總統之位。
  • 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宣統三年舊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發布了我的退位詔。一部分王公跑進了東交民巷,奕劻父子帶著財寶和姨太太搬進了天津的本國租界。醇王在會議上不時一言不發,發布退位詔後,就回到家裡抱孩子去了……」《我的前半生》溥儀
  • 為何在發布退位詔書僅僅一年後,隆裕太后就撒手人寰?
    隆裕:「一般親貴,無一事不賣,無一缺(職位)不賣,賣來賣去,終至賣卻祖宗江山······親貴至今日,不出一謀,事後卻說現成話,甚至紛紛躲避,只知性命財產,置我孤兒寡母不顧。」而退位不到三天,載洵和內務府世續就抱怨世事艱難,生計一途捉襟見肘,僅僅三天吶。
  • 隆裕太后分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為何會贏得國人稱讚?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誇讚隆裕太后的都有誰?首先是孫中山,他對隆裕太后絕對可謂不惜溢美之詞,甚至把隆裕太后稱讚為「女中堯舜」!除此以外,還有袁世凱,他和他的北洋系對隆裕太后的評價那也是相當高的,恐怕並不比孫中山的「女中堯舜」遜色多少……▲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不知道諸君看出什麼問題沒有?很多給予隆裕太后「五星好評」的人,其實都是清王朝滅亡的受益者、甚至就是清王朝的「掘墓人」!比如前面提到的孫中山、袁世凱。
  • 隆裕太后沒有電視劇那般楚楚動人,為何袁世凱還想納她為妾?
    但清朝的大勢已去,沒過多久溥儀被逼退位,其中幫助籤訂退位協議之人便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在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帶著溥儀,兩人就像孤兒寡母一般,遭受別人的「踐踏」。在影視劇中,溥儀往往是一個年幼無辜的孩子,而隆裕太后一般表演成為楚楚動人的落難女子,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惻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