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但有一個人卻在不斷創造以少勝多的戰績,並且不斷刷新以少勝多的記錄。同時他也是一代儒將憑藉智慧與謀略戰勝敵人,他就是——陳慶之
南北朝時期是華夏大地又一次的分裂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的王朝,總體上是南北對立的局面。北方王朝大多是由南遷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南方王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南北王朝經常互相攻伐。
南北朝時期時局圖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南朝梁王朝時期出現了一位今天鮮為人知但戰功赫赫的一位戰神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出身寒門,陳慶之身體文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連普通弓弩都難以拉開,但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陳慶之自幼便跟隨梁武帝蕭衍。梁武帝酷愛下棋,棋癮一上來可謂廢寢忘食,經常通宵達旦地和人對弈,其他人都難以招架,唯獨陳慶之精力特別旺盛,只要蕭衍想下棋,他隨叫隨到,甚討蕭衍的歡心。公元502年,蕭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寶座。年僅18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文職),在任期間散盡錢財,招集將士,為的是有一天能夠為朝廷效力。
在十八歲當了主書後就默默無聞直到41歲時梁武帝蕭衍終於給了陳慶之顯露軍事天賦的機會。
南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失敗,困守彭城。由於大勢已去,元法僧遂投降南梁,並將徐州獻給南梁。徐州對於南朝北伐具有無比重要的戰略意義,梁武帝蕭衍自然非常重視。於是,梁武帝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威武將軍,帶兵去接應元法僧。這次接應行動並沒有遇到太大阻力,這也是梁武帝給這個年過四十的昔日棋友一次表現的機會(沒想到陳慶之一戰成名一發不可收拾)。陳慶之很順利的就把元法僧接應了回來。隨即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但是此時徐州南梁還沒有正式接管,南梁需要儘快接收徐州的統治權。所以梁武帝蕭衍馬上派陳慶之帶領兩千兵馬隨豫章王蕭綜前去接管徐州。
由於徐州對於梁魏重要的戰略意義。北魏立刻調集元延明、元彧率領兩萬人馬阻截蕭綜。元延明派遣手下別將丘大千修築堡壘阻擋梁軍前進,梁軍陷入非常不利的局勢之中。然而初出茅廬的陳慶之並沒有把魏軍放在眼裡,以硬碰硬用兩千人馬硬撼敵陣。然而梁軍竟擊潰了佔有優勢兵力和地形的魏軍。梁書中用「進薄其壘,一鼓便潰」這八個字記述了陳慶之以摧枯拉朽的攻勢撕破敵人的防線。雖然首戰告捷,但是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南梁大軍主帥蕭綜居然扔下大軍,隻身一人投降了魏軍。梁軍馬上發生混亂造成梁軍士氣大衰,魏軍趁亂攻擊,梁軍損失慘重。只有陳慶之率領本部人馬突圍。雖然這次戰鬥最後以簫綜的投降而失敗,但也顯示出陳慶之過人的軍事才能。
南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北魏此時由於胡太后專權,引發內部動亂。南梁絕不會放過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梁武帝派陳慶之和安西將軍元樹進攻壽春,此戰南梁大獲全勝,攻克壽陽等五十二座北魏城池。蕭衍賜封陳慶之為關中侯。經過這次戰役的磨礪,陳慶之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將軍。
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陳慶之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派遣徵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春去冬來,交戰無數,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陳慶之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拒梁軍,陳慶之領兵夜間出戰,攻破魏四壘,渦陽城主王緯投降降。梁軍乘勝強攻,俘虜斬殺敵人很多,剩餘九壘都被擊潰。 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投降南梁,並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派以陳慶之為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上稱帝。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時,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防禦御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克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封陳慶之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前來增援,駐軍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克考成,全殲2萬敵人,俘虜元暉業,繳獲租車7800輛。 梁軍直逼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令陳慶之繼續率軍西上進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衛滎陽,滎陽城堅,陳慶之久攻不克。當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派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駐守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士氣大振。 而當時滎陽城還未攻克,梁軍將士都非常恐懼,陳慶之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通鼓,梁軍便悉數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攻克榮陽,俘虜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20萬援兵趕到圍城,其中有十五萬是精銳的少數民族騎兵。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魏軍,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繳獲的物資不計其數。陳慶之又馬上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出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進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突襲,魏軍全部投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進攻虎牢聽聞元天穆北逃,投降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攻大梁、梁國,全部攻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都穿白袍,以至於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將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徵戰, 大小凡47戰,攻城32座。從銍縣至洛陽,以7000兵力,先後破魏軍丘大可7萬、楊昱7萬、元天穆數萬,降費穆2萬,直陷魏都洛陽。 從未在優勢兵力下打過仗,以一對十都算是佔了便宜,更多情況則是以一敵數十、上百,但結果都是:所向披靡。
元顥稱帝只有六十五天,由於爾朱榮大軍到來,所獲得城池又都歸魏,元顥被殺。陳慶之撤軍,由於山洪等原因,所率將士都沒能活下來,陳慶之扮成和尚一個人回到了南梁。梁武帝仍封他為右衛將軍,永興侯,食邑一千五百戶。539年陳慶之去世,諡「武」。
《將軍行•陳慶之》
卻望中原自永嘉,逆胡割據百年矣。
所幸群夷率相殘,銍縣旌旗引風起。
白袍一日逼神京,萬馬千軍避不已。
同時爾朱亦豪雄,百萬臨城只披靡。
毛澤東對《陳慶之傳》一讀再讀,對傳內許多處又圈又點,劃滿重線,並批註:「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歡迎關注歷史地理人物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