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2020-12-23 科技黑知識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面積非常的廣闊,而且每個地域的環境都有著本質的差別,從氣候降水等角度分析,南方地區雨季比北方要長,所以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有著「北人騎馬、南人乘船」這種出行方式。

這點其實在中國古代尤其表現得非常突出,還有也影響了南北地區喪葬文化,比如北方墓穴一般是車馬坑,而南方則會把棺木打造成船的形狀,也叫船棺,意味著去往一個世界。

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

那是在2000年的成都鬧市區,當時這邊鬧市區有一條商業街正在進行施工建設,在施工隊工作的時候,有人卻意外挖出了一具船棺,當時可把工人們給嚇到了,因為這樣的船棺真的是前所未見,怎麼會埋了這麼大的船棺呢?工人於是便告訴了當時的負責人,負責人立即叫停所有工作,不敢再挖下去,立即請來了當地的考古隊。

了考古團隊過去勘探,趕緊開始進行搶救性挖掘。專家們進行勘測以後發現下面是一座古墓,而所謂的「木頭」就是船棺,考古隊先後挖出了17具船棺,而且最大的船棺居然達到了18.8米長,而且通體呈金黃色,經過大概的鑑定,居然是用金絲楠木製成的。

「金絲」顧名思義就是它的價值堪比黃金,像這種整塊用於造船的很是少見,但是由於挖掘的金絲楠木船棺年代久遠、長期埋藏在地下,並且挖掘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破壞,它們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但即使是這樣,這也是有價無市的寶貝,它們的價值很難用金錢去衡量。

專家通過查閱資料以及碳元素測定,最後認為這是一座古蜀國的大墓,而墓主應該就是 古蜀國 的王族。這座墓室已經歷經3000多年歷史。除了這17具船棺之外,考古專家共挖掘出了超過300件寶物,其中包括玉器,陶瓷器以及木器,這對研究蜀漢時期的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尤其是對於研究蜀漢時期的王族歷史,更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冬筍壩遺址出土4座船棺葬
    12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冬筍壩遺址位於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冬筍壩,地處長江左岸的二級階地上,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博物館前身)、四川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前身)等單位曾於上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81座墓葬。
  • 重慶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船棺葬」
    12月18日,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
  • 湖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墓主寫給閻王爺的信筏,專家看完忍俊不禁
    湖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墓主寫給閻王爺的信筏,專家看完忍俊不禁正所謂:「臨死去只落得孑然一身,赴陰司始問子孫安在;到頭來徒留千古罵名,來地府方知萬事皆休」,古人視死如視生,故而就算在人生彌留之際,也要將生前的財富帶入墓中,想著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 古墓挖出9部「失傳醫書」,記載「起死回生」之術,專家:迷信
    在我國考古史上也有挖到有關於醫術的文物,有一座古墓之中還挖出9部「失傳醫術」,記載了「起死回生之術」,專家卻表示:迷信!出土西漢「老官山漢墓」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在修地鐵3號線時在施工的範圍內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隨後成都省博物館和荊州文物局聯合組成考古隊一直對古墓進行考古挖掘。
  • 陝西鹹陽古墓出土「戰神佩劍」,墓主威名響徹千年,一生未有敗績
    前些年,專家們發現了許多戰國時期的古墓,其中一座就是白起墓。從考古史上發現,我國歷代挖掘的戰國墓規模都十分浩大,比如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令世界考古學家震驚。除了這些著名的戰國時期的墓葬,還有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墓葬,不過並不要輕視墓主,比如白起墓就是其中的代表。
  • 北京西郊村民挖出西晉古墓,出土一把骨尺,揭開一座消失千年古城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西邊不遠,當地村民在開墾荒地時,意外挖出了一個神秘的黑洞,而村民意識到可能是挖到了古墓,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當地文物部門在得到通知後,立即派出考古工作者趕往現場,並對現場進行了封鎖和勘探工作。經過考古人員的初步勘探,工作人員認為地下確實存在一座古墓,於是立即上報文物局,請求派考古工作隊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 金代齊國王墓,因出土稀世金錦服飾,被譽為「北方馬王堆」
    1988年5月的一天,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巨源鄉城子村,村民李連生準備蓋新房子,在挖地基的時候,無意間鏟土剷出了一個大坑,在大坑中發現了一個早已經腐爛的棺槨,並且通過縫隙,這位農民還看到了棺槨裡埋藏著兩具屍體。經文物考古專家認定,古墓為男女合葬豎穴土坑石槨木棺墓。
  • 湖南古墓挖出千年老酒,打開後專家親自嘗了一口,喝完只說了2字
    中國古人有著「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因此也產生了厚葬觀念,古人除了金銀玉器的陪葬物之後,若是墓主人喜歡喝酒,說不定還會入葬一壇老酒。有句話說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酒存放的時間越長,就越醇香,那麼一壇存放上千年的老酒呢?
  • 湖中出現一塊草坪,老漢發現寶藏,拒絕10萬元酬金,挖出千年國寶
    民兵們趕到現場封鎖了草坪,圍起了紅色的警戒線之後,荊州市的專家們也趕來了現場。經過專家勘測,這片綠洲長9.1米,寬7.6米,很可能是一座古墓。古墓已經被人盯上,為了避免古墓被盜,專家決定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2月12日,緊張的發掘工作開始了,天星觀周圍的村民們聽說後自發前來助陣。
  • 水庫挖出古墓,堆滿三千件黃金葬品,墓主手戴11枚金戒指
    在2003年,考古學家從一座千年古墓中挖出一個五歲的小新娘,這位小新娘手上戴著11枚金戒指,在棺中枯坐了上千年。後來,根據考古學家調查,這位新娘,居然是被殉葬的。千年古墓葬禮,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在今天,為了倡導環保和節約土地資源,人們大多以火葬為主。然而在過去,人們舉辦葬禮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水葬,有的是風葬,而其中,人們選擇的最多的,就是土葬。
  • 江西挖出西漢古墓,打開棺木女屍突然「嘆氣」,讓人不寒而慄!
    國家規定不可主動挖掘古墓,要以保護為主,但有些古墓會在機緣巧合之下出現,比如下面要說這座古墓。01施工發現西漢古墓十幾年前,江西某地一個施工點上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工作,結果居然在地下挖出一座西漢時期古墓。
  • 3000年前的將軍墓現世,墓中挖出前所未見奇物,狀似人體的一部分
    當年,我國河南挖出3000年前的將軍墓,墓中出現了一件前所未見的新奇物品,後來經過研究,專家揭示了其真正用途。河南出土3000年前將軍墓一、河南挖出千年將軍墓眾所周知,河南一直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大省,而安陽市作為古代商朝的都城更是具有極其深遠的研究價值。
  • 內蒙古挖出18歲少女墓,出土一件「水晶杯」,專家直呼:穿越時空
    比如杭州半山出土的那件逆天的戰國水晶杯,還有安徽西周墓葬出土的那件古代「路由器」雲紋五柱器等等。這些文物真的無處不透露出現代科技的影子,可是問題是這些文物真的都來自於千年前的古代,所以說我們後人只能是驚呆了下巴了。
  • 金絲楠木為何賣那麼貴
    用現代的科學解釋是,金絲楠木發出的香味持續而精準地刺激人的神經系統從而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古代本是一種藥材,隨陰陽而靈動,子時最濃、午時最淡,其香清、雅、通、透能醒脾化溼、開竅醒腦、升清化濁的功效,「楠香壽人」便是由此而來。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本部第三十五卷記載「烏木甘、鹹、平、解毒,又主(治)霍亂吐痢,取屑研末,用溫酒服。」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中華文明悠久燦爛,數千年的歷史加上不同朝代的風俗文化,一同鑄就了我們至今還懷念的漫長歲月。而墓葬文化也是我國歷史中無數文化的一種,同時,如今的考古學家經常會通過出土的古墓來研究歷史進程。建國初期,我國剛成立考古隊的時候,很多考古工作者進入古墓後,發現這裡的文物都已經失竊,棺槨或者壁畫都已經被摧毀,一個個都是痛心疾首。然而有些人就問了,要是你考古專家自己祖先的墓,難道你也挖出來研究展覽嗎?還別說,在2016年,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事件。
  • 黑市販賣一千萬的金龍,引出千年古墓,歷時5年得知墓主人為劉賀
    調查金龍來歷發現千年古墓文物販子還沒有等來大賣家,就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有關部門對文物販子進行問話得知他是一個盜墓者,隨後詢問盜來金龍的來源。在南昌市新建縣區的北部一座小山丘上,盜墓者發現這是一塊風水絕佳的寶地。相關部門根據盜墓者的線索立馬組織專家前往考察,專家初步判斷這是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
  • 村民挖出一具800年水棺,開棺後卻嚇退考古隊,專家大喊:有水銀
    那是在2016年的浙江台州黃巖區嶼頭鄉前礁村,其實我覺得很多人應該知道這座墓葬,墓主就是趙匡胤的後人趙伯澐,這座趙伯澐墓距今有800年了。我們之前對這座趙伯澐墓敘述過許多次,那麼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下趙伯澐墓的出土過程,因為前礁村有村民要造房子,為此在挖掘地基的時候,突然挖出一具紅色的棺木。
  • 1964年出土青銅棺,2013年出土藍色骸骨,「大波那」是什麼地方?
    大波那銅棺在雲南西部的祥雲縣有個大波那村,1964年,祥雲縣機場在大波那村開山取石,結果意外發現一座古墓,在古墓中挖掘出一具戰國時期的青銅棺,由青銅打造,長達兩米,重量251.7公斤,棺壁上動物圖案栩栩如生,可見當時青銅冶煉技術已經相當高明,這具青銅棺是雲南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此棺出土後,即被雲南省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收藏,這個銅棺被稱為「大波那銅棺」,可是關於青銅棺的來歷以及主人是誰卻成了難解的謎題。
  • 河北發現千年古墓,墓中出土大批「手槍」,專家:威力堪比手槍
    中國上下有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不少文物瑰寶,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雙手為後世人譜寫了一段絢爛的文明,同時也給大家留下了珍貴的財富,在歷史博物館中,我們會看到各個朝代的歷史和輝煌,說到這裡,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在河北省博物館內,珍藏著一批在千年古墓中挖掘出來的「手槍」,據說威力不亞於手槍,可見這批手槍,是當之無愧的珍貴寶藏。
  • 【圍堆堆】西外鄉挖出宋墓,墓主人是當時正兒八經的「白富美」!
    廣漢文管所有關負責人向新姐證實:初步判斷此古墓為宋代青磚石墓,出土的陶俑、陶椅已運回文管所,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儘快對古墓進行發掘。"這是一座典型的宋代磚室墓,規格比較大,墓主人應該是生活富足之人。"3月30日中午1點過,隨著兩個陶武士傭的出土,廣漢西外鄉建築工地宋女墓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器物發掘暫告段落,緊接著廣漢文管所將對古墓周邊作進一步查探,看是否還有古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