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立了個Flag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教頭出的書。本來作為對教頭的認識與了解,我本可以無條件信任的在書出版的第一時間就去和大家分享和推薦,但秉持著自己的原則還是決定閱讀過後再做分享吧,好書不怕晚。好了,以下是我在閱讀了《量化健身·原理解析》這本書兩遍多後的一個讀書分享(簡述了書的主要內容)和推薦原因以及推薦人群。
主要內容
本書提供的主要內容是計劃模板和系統化的知識。首先針對計劃模板做出了解釋:
1.任何一種事件都逃離不了因人而異
2.任何一種教學都逃離不了因材施教
那麼為什麼還存在所謂的模板呢?
這裡的模板針對的對象是初學者,可以類比為打地基。
這裡的初學者如果再深入的解釋,可以解釋為沒有病痛,沒有過於明顯體態問題的想要通過自己訓練達到初步的減脂和增肌的大多數普通人。
PS:健身體系很多,不同體系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本書抽取的是體系間的共性同時也會對不同體系或者目的加以解釋。
這個模板適用於想通過自我學習,制定屬於自己的計劃的你。
你可能會說,網絡上計劃一艘一大把,我為什麼要花錢買一本書來看計劃?
所謂網上的計劃,尤其是高手的計劃,其實並不適合你,原因有兩個:
量化是書名的一半,也是教頭本書的核心觀點。之前在教頭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個點是,要寫訓練感受,要有訓練記錄,這樣才能有跡可循,見證自己逐步進步。書中的量化,範圍更廣,畢竟教頭可是要傳達系統化的知識給大家,包括動作,訓練,飲食三者如何量化。
知識系統化,為什麼要系統化,想當初我會認識教頭,就是先是因為公眾號的文章,但是文章的內容不能滿足我,總覺得這邊一點知識,那邊一點知識,太碎片,所以後來去參加了教頭的五日集訓,目的就是讓知識有一個系統化的建立。
好了,我們來說下正文吧。
第一章 破除健身迷思
第一節 講解了關於是否是基因決定了運動水平的事情
第二節 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解了關於減脂方面讓你疑惑的名詞,概念
第三節 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解了關於增肌方面讓你疑惑的名詞,概念
第四節 總結減脂增肌真正的關鍵點
第五節 講解了那些曾讓你疑惑對立的觀念
諸如:有氧減肥or無氧減肥;瑜伽能否減肥;徒手訓練or器械訓練;大重量低次數or小重量高次數;訓練後肌肉需要是酸痛的嗎等
第六節是否存在完美的計劃
第二章 關於計劃那些事
知其所以然,實踐是基於理論,而非心情和想當然。想要學會制定屬於自己的計劃,你首先得明白設計一份計劃背後支撐的原理與作用。看到這裡,希望你先思考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健身?你想要達到怎麼樣的目標?你是否思考過這個目標的可行性?你當下走的計劃是不是在服務你這個目標?
第一節 為什麼鍛鍊增強了身體素質?超量恢復這個概念你是否知道?(這個也是我那次五日集訓學習到的,雖然在那之前我練了有一年)由此引出告訴你,你一周該有的訓練頻率。
第二節 在明白了第一節的內容後,本節強調了做訓練記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客觀計劃取代主觀心情避免所謂的平臺期;除了重量的改變,還有多個可變的變量讓你的訓練更難進而讓進步可量化。你將像一個成熟的健身者去思考,從「一無所知」到「有所感知」再到「量化分析最後實現「逐步進階」。
第三節 關於你以為的平臺期。可能只不過你沒做好這四點:刺激不夠;恢復不足;身體受限;動作不規範。
第四節 就像美食分菜系,每個人的口味偏好不同;健身也有存在很多體系,不同體系追求的點,能達到的目標是不同的,因此請先想清楚你想要什麼,這樣才能「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心中有數,對不那麼想要的東西有所取捨」。
第五節 一份適合自己的計劃應該符合哪些原則。
閱讀完本章,你會對訓練計劃有了概念,知道了什麼叫訓練計劃,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關於訓練計劃裡面的內容又有什麼關鍵點。
第三章 不能忽視的重點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覺得第三章是整本書的重中之重,本章節用六個小節分別講述了計劃中可以改變的變量,若你對計劃沒有足夠的認識,你可能只停留在加重,加個數,加組數這三個變量。但實際上還有訓練的頻率,組間休息,每個動作的節奏等,本章也略帶的提了關於動作方面的選擇,更多詳細關於動作方面的知識將在《量化健身:動作精講》這本書出現,今天剛拿到手。
這裡額外補充點我個人的感受吧,其實當我看到第三章的時候,裡面的大多數東西我都已經有所了解,但假設這本書放在17年或者18年讓我閱讀,我會少走很多彎路尤其是19年上半年自己訓練那會就能帶給我很多幫助,如今這本書對我而言的意義是讓我腦袋裡這些知識擁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框架。
第四章 初學者模板
這一章給出了兩個初學者的計劃模板,清楚的告訴你前期該怎麼做,中期該怎麼調整,後期該怎麼進階,這一章對於不想明白原理或者看了原理思路還不是很清晰的朋友們,這一章相當於答案且是詳解~但當然作者不希望我們只閱讀這一章,他更希望初學者通過閱讀這一章後去實踐且得出自己對計劃的心得體會。
第五章 增肌模板
第一節 從生理學的角度告訴你,肌肉到底是怎麼增長的,從理論上知其所以然的一個小節。
第二節 就像懂得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一生一樣(開個玩笑),這一節又從實際操作的層面告訴你該去思考和孕育一個增肌計劃的誕生。
後面三個小節,還為各位讀者附上以不同分化程度為前提的三大模板,任君選擇。同時也是為你提供參考答案,計劃始終都是因人而異,提供你的模板計劃只是80分,想要得到屬於自己的90分或者100分,還需要你去實踐和選擇。
第六章 力量舉模板
力量舉目前在中國的發展還是屬於小眾的,本書也不是主要將力量舉方面的,所以此章節個人認為可能會被很多對力量舉不感興趣的人跳過~這一小節具有體系方面的專項性的東西所在,屬於此書的一個隱含的特色吧,這裡不作過多的描述,力量舉愛好者自然會對這章進行精度,其他人如果你有自己確定的體系在努力中,我建議可以簡單閱讀,但不要輕易嘗試,原因是我覺得你應該關注於你當下的目標,一旦開始嘗試某個具有體系的訓練計劃,我希望至少堅持三個月,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我2017-2018都是以力量舉體系的動作和模式在進行鍛鍊,從2019年7月份開始,我開始在以CF為主的館進行訓練,兩個體系都很好,但它們有些思路是不一樣的,你可以都去嘗試,但每次只專注一個。
第七章 減脂模板
與增肌那一章其實是類似的都是以生理層面講解了減脂的原理,接著告訴你怎麼在此原理上去思考和制定一個減脂計劃。
再次插播個人感受:談一下對於這三章理論方面的感受吧,關於增肌減脂的原理,我看過大學運動生理學,ACE教材,健身營養全書等,這些書多多少少都會講到生理層面的知識,脂肪的代謝更是必備的,但都會比較教科書式,就是會偏學術。教頭在關於增肌和減脂的原理的講解上,看得出是站在小白的視覺去講解問題,力求不過於學術化和理論化的同時不過於淺顯,單純這點就可以看出教頭的用心程度。
第八章 飲食
簡單的科普了下,關於增肌減脂的一些飲食方面的知識,此章篇幅原因,乾貨不算多,但是對小白或者初學者也算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若後續對飲食想做更多的了解,推薦閱讀《健身營養全書》,這本書也是當年參加集訓的時候,教頭推薦的書噢~
我的感受
我是以一個經歷過小白階段且如今熱衷了解健身方面的知識也愛訓練的角度去分享這本書的,我閱讀過不少國內外關於健身的書籍(主要是排名比較靠前的熱門書籍,雖沒有到都吸收了的程度,很多書都還在不停的翻閱),有對比才更有說服力是吧。但是呢,能讓我不停翻閱的書籍,基本都是國外的作者所寫的,國內唯一還在翻閱的則是大學生的教材,這也就是體現了一個問題,國內的健身書籍在少的情況下質量過硬的真的少,乾貨不夠硬核。如今國內網絡上關於健身的有用科普,的確不少,但一個完整和系統的知識框架卻很少,人們更傾向於公眾號寫寫碎片化的文章,文章確實也有乾貨,但不夠系統,今天寫寫飲食明天寫寫動作,或者和你說說原理卻不告訴你該如何做。也許你不是越看越明白,而是越看越糊塗。
這本書不僅框架清晰,還是國內第一本詳細寫訓練計劃的書籍,且不帶有體系門派色彩,對每個問題的解釋都保持客觀,杜絕二分化,考慮小白對概念的認知,對動作的學習同時也不讓其太過於淺顯,讓非小白人士看了也能有一定的啟發和思考,始終保持授人予漁的態度,講解一個個原理的同時給予了思考的方向,最後還給你一份答案作為參考。
本書適合人群:
當然健身的知識很廣,學習不會是一勞永逸的,作者也一直強調讀者需要擁有自己的思考,本書的含金量對不同人而言是不一樣的,可能對於減脂的人群,他們不會去閱讀關於增肌和力量舉的篇幅,但這都沒關係,我覺得一本書的價值在於為你所用,只要你能在一本書攝取到對你有用的知識,這本書就算實現了它的價值,而於讀者而言,一本書的價格相比你獲取到的知識絕對是超值,何況是一本目前我國市面上應該是第一本詳細描寫關於如何制定訓練計劃的書籍了!
量化健身系列分原理解析和動作精講兩本,以上說的內容都是原理解析,動作精講我在今天才拿到手,迫不及待的翻閱了一些感興趣的內容~也是相當滿意,之後我應該也會做讀書感受,當然如果大家對今天的文章喜歡的,會加快我更新的速度~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