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是最好的寫作狀態 | 薛原答讀者問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書評大賽 廣西師大出版社 收錄於話題#書評大賽7#廣西師大出版社11

在9月29日的「深閱讀·書寫另一種可能」第二期線上分享中,來自《青島日報》的副刊編輯薛原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書評「觀」,並回答了讀者們的提問。分享結束後,我們收到了很多讀者的反饋,希望老師能解答更多的問題。有感於讀者們的熱情,薛原老師又挑選了一些讀者提問予以解答。

本期推送,我們將與大家分享這些互動的火花,探討更多閱讀與書寫的可能性,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探討,什麼是好的書評?

讀者提問一:

@來自讀者說4群的讀者 小野

寫書評的意義和價值講究是悅自己還是悅他人?書評講究時效性嗎?對同一本書的不同理解(自己思考的矛盾點)該如何在一篇書評裡體現出來?

@薛原

如果是為了悅己,也就沒有寫書評的必要,對我來說讀書的快樂可以在閱讀筆記裡體驗,但若寫成書評就是為了表達和發表,書評的時效性是相對的,因為讀書版不是文化新聞版,對於經典圖書的閱讀和讀後感是沒有時效性的,但是,對於一些新書,從書評作者自身來說也是沒有時效性的,對於一些讀書版面的編輯或許是強調時效性的,就是希望推介的都是新書。

這個新書其實也是相對的,我自己來說,我把最近兩年來出版的都歸入新書,並非越新越好,又不是搶新聞,讀書版的文章是可以從容一些的。尤其是現在的自媒體和新媒體的寫作,這個時間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至於對同一本書的不同理解,我想這是指不同於其他書評裡的理解吧?自然越是有個性的書評越好啊,如何體現因人而異,但也不是說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特意獨出己見。自己覺得如何寫的舒服如何能體現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吧。

讀者提問二:

@來自讀者說1群的讀者 林亦霖

普通的讀者如何在寫作中不斷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獨特的觀念?構建自己的書評觀?普通讀者和書評人之間在看待問題上會有哪些差距?這些觀念如何不斷融合。

@薛原

我自己就是一名普通讀者。從30歲發表第一篇讀書隨筆至今已經寫了20多年,我不知道我是否比原來有所提升,也不知道我是否形成了獨特的觀念,我也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書評觀。但我只知道,這麼多年過來,我沉醉其中樂此不疲的就是書生活,我讀我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在意別人對我的文章的看法。

我讀書不管別人如何,譬如許多人喜歡讀《紅樓夢》,我則更喜歡讀《金瓶梅》。《紅樓夢》我看到最後會看不進去,《金瓶梅》讀得津津有味,而且還對比各種到手的版本,把那些刪節的一一比對恢復。

閱讀在我,我不會去想別人對這些書的態度和看法。越是大多數人都在叫好的,或許我不會再拿起來讀,個人閱讀與大眾和書評人無關。別的書評人的文章對我只是參考意義,不會跟著他的眼光去讀書。

讀者提問三:

@來自讀者說1群的讀者 座頭行者

書評真正成為大眾閱讀的引路明燈,也需要一針見血的批評聲音,理性坦陳圖書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途徑。那麼作為多年的專業讀書編輯,您對於書評帶著批判的角度與深度是如何把握的呢?

@薛原

我不認為書評是大眾閱讀的引路明燈,而且我也不認為讀書版是為了大眾閱讀,拋開義務教育階段必須的讀書,在我看來成年人的閱讀永遠是少數人的享樂。書評也沒有那麼大的作用,只能是對很少讀者的一點參考意義,不管是褒貶,只要自圓其說,一家之言,不存在人身攻擊,又能在版面上刊載,就是一篇值得編輯刊載的書評。

讀者提問四:

@來自讀者說1群的讀者 愛旅遊

作為一名編輯,不可能把所有書都看遍。如果某一篇書評來稿談及的書是薛老師沒有閱讀過的,那麼薛老師如何判斷這篇書評來稿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公允的?還是主觀片面的?

@薛原

在這樣每年巨量新書出版的時代,一個人每年又能讀多少新書呢?一天一本,一年才365本。怎麼可能把書評來稿提到的書都讀過呢?許多書評作者恨不得那邊新書還沒開始上架銷售,這邊書評已經滿天飛了。其實,大量書評推介的書,是作為編輯還沒看到的,但這不影響對書評的判斷:

因為面對一篇書評的把握首先就是閱讀印象,因為對新書的信息,已經不需要在作者的書評中得到,豆瓣讀書等都可以很輕鬆的搜索,所以對書評的取捨主要是看文章本身,或許作者的書評是片面的,但只要自圓其說,而且讀後給我留下印象,甚至吸引我有了讀此書的興趣,這就是可取的,最不歡迎的就是四平八穩的書評。

讀者提問五:

@來自讀者說1群的讀者 雪櫻

很多人寫書評脫離不了三段式,概括、感受、總結,這樣的文章沒有營養。自媒體時代,寫書評如何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內容和標題上如何出新?

@薛原

我做讀書版編輯的20年,看文章不看格式,只看是否讓我眼前一亮。越是三段論式的書評,越不歡迎。我寫了這麼多年的讀書隨筆,我不習慣說書評,是因為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如何寫書評,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興趣寫,至於什麼是獨特的風格,我不知道,也不感興趣。

在寫的過程中我也不會為了出新而費心思,因為這不是寫小說,就是寫一篇讀後感或讀書札記,我不追求或說我也不知道如何在內容和標題上出新。不管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自媒體時代,我的寫作都是一樣的,載體可能變化了,但我寫作的方式和目標還是不變的。

讀者提問六:

@來自讀者說4群的讀者 丹尼

現代人越來越缺少集中的閱讀時間,更多的是碎片時間用於閱讀,如何平衡內容和閱讀時間的衝突?如何更快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書籍?

@薛原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您。因為這對我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這方面的感受。對我來說,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就是讀書。我最感幸福和幸運的就是我從踏入社會以來,我的生活一直以讀書為主要內容,本職工作像是退到了第二位。我的讀書主要是閒讀書,不是為了考試或論文或職稱等等的目標閱讀,就是我的日常讀書生活,讀書也就是我的人生。

我們不能改變所生活的環境,也不能影響別人的生活,但是,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可以影響我自己的家人。對我來說,家中堆積的圖書就是我生活中的工作和打發時間的內容。在書房裡發呆,是我一直給自己的網絡時代的標籤。

我選擇的圖書都是我喜歡閱讀的,大多是人文、歷史和藝術,我很少或說幾乎不讀學術類的書,因為我讀書是為了快樂和打發時間,每一個漫長的夜晚是需要內容來填充的,夜晚的閱讀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寫作的積累。我閱讀不是為了寫論文和申請課題和評職稱和考核晉升——我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和天賦,但是,打發日子的閒讀書是沒有門檻的,讀書給了我快樂和生活的內容。

讀者提問七:

@讀者 小太陽

書評應該重點在讀書心得還是評價?

@薛原

作為報紙副刊上的文章不是論文,不管是書評還是讀書心得在我的理解都是隨筆,讀書心得也是有感而發,評價也是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這兩者並不是不相容的。我自己的體會就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沒有一定之規。

讀者提問八:

@讀者 Suzie

我是一位言辭很嚴厲的書評人,請問像我這種直截了當指出書中不足之處的書評是否是當今社會需要的書評?如果書評人本身都認為該書不值得推薦,寫違心的書評來推書是否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薛原

您的問題若去掉問號就已經是答案了,不需要我再重複。

讀者提問九:

@讀者 MISS_W

書評和圖書推介文章的區別是什麼?圖書的序言(他序或者自序)是不是也可以視為一種書評?)

@薛原

我在做讀書編輯時,版面上劃分了若干小欄,例如《序與跋》《新書掃描》《文學批評》《談藝錄》《書坊歸來》《夜讀抄》等等,就是根據來稿內容和體裁的不同冠以不同的專欄裡。當然這些文章也會進行必要的編輯,例如序跋裡的人情致謝之類會刪掉。

讀者提問十:

@讀者 鬍子不瘦

書評和讀後感,已經上次唐山線上老師線上分享,具體分清楚了他們的區別。和讀後感相比較感覺寫書評是一件更高級的事情,薛原老師您好,我想向您請教的是,寫書評是不是有一定的模式,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或者說一篇書評具體需要寫哪些內容?比方說有哪些要素?

讀者筆記 by讀者鬍子不瘦

@薛原

我已經在前邊談了我寫讀書隨筆20多年來,至今也不知道如何寫好一篇書評,也不知道如何才是寫書評,但是,我就是寫讀書的一點心得或札記或片段或我想寫出來關於所讀書的一點收穫,我不知道我寫的好還是不好,我寫的過程中不考慮這些,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也不管別人如何評價。

讀者提問五十一:

@讀者 解銀環

寫了很多年「讀後感」版山寨「書評」。每次都想能出一篇正經書評,每次都一不留神就成了讀後感!很挫敗!想請問薛老師,如何寫出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書評?從哪些點切入為上?

@薛原

我至今仍在寫讀後感和讀書筆記,寫了這麼多年並沒有挫敗感,因為我讀我寫我樂意。

讀者提問十二:

@讀者 小俠

薛老師,您在遇到一些社會輿論性較強的文章時是如何處理的呢?

@薛原

作為一名副刊編輯,我只編輯適合我們版面刊載的文章,不適合的,就刪掉。

讀者提問十三:

@讀者 文慶

如果一本書寫得不好,書評能否以批評為主?

@薛原

只要不是人身攻擊,只要不惹來訴訟官司,怎麼寫是作者的權利,而且自媒體時代,也不需要編輯的認可。

讀者提問十四:

@讀者 肀

從哪些角度去評價一本書呢?還是說隨著感情的自然流露去抒發情感?

@薛原

又不是寫論文,隨便寫就是。有感而發是最好的寫作狀態。

讀者筆記 by SPRACHWISSENSCHAFT

讀者筆記 by 且聽風吟

相關閱讀

原標題:《有感而發是最好的寫作狀態 | 薛原答讀者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自媒體平臺不斷調整的當下,不亂於心,才是寫作最好的狀態
    試想如果自己是讀者,打開手機屏幕,滿屏都是各種各樣離奇的故事時,你會是什麼樣的感受?你是否會滿意這樣的平臺?打擊故事文,不是不讓寫故事,而是不讓寫隨意編造的故事。一個平臺要想取得發展,內容的改革勢在必行,只有平臺發展好了,依靠平臺發展的作者們才能取得長遠發展。
  • 《精進寫作》: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文/吳呱呱網上有個問題問:「這個時代,除了讀書以外,什麼才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底下答案眾說紛紜,但有一個答案卻深得我心:「寫作。」誠然。寫作教練弘丹老師寫作好幾年,出版過《從零開始學寫作》《時間的格局》,也是千人付費寫作社群「弘丹寫作成長學院」創始人,並且多平臺上線多門寫作課程,全網學員超過10萬人。《精進寫作》一書涵蓋了7個寫作維度,88種寫作方法,108個寫作案例,5步法打造個人品牌,6個方法突破寫作瓶頸。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沒有天賦,沒有靈感,如何寫出好故事
    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寫作帶來的。Spenser用自身體會和寫作經驗,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講述了寫標題、故事、邏輯以及爆文的技巧,如何在自媒體時代寫作,以及自己對寫作的理解,寫作對人生的意義。《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講述了故事對文章的重要性。一篇吸引人的文章不僅要有好的標題、嚴格的邏輯,還要有吸引人的故事。人們天生喜歡聽故事,而不是聽人講道理。
  • 共情能力寫作法:如何寫出讀者愛看的文章,其實你也可以做到
    也許你可以看看《戳中痛點,成為文案高手》,這是日本營銷高手中野巧用十年時間推廣的共情能力寫作法。他的寫作思路通俗易懂,值得我們學習。本文介紹四種幫助你寫作的方法,希望給你帶來啟發。一、 你需要逆轉視角擁有讀者意識是很重要的。
  • 讓讀者沉迷和尖叫,5個有效增強文章感染力的故事寫作技巧
    本期,唐歌想要與你分享的話題是:讓讀者沉迷和尖叫,5個有效增強文章感染力的故事寫作技巧。1 奪人眼球的開始在當今信息爆炸,大部分讀者碎片化閱讀的環境下,寫作成為了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文章一開始就要立即抓住讀者的注意力,開頭應該避免長篇大論的敘述,否則讀者就會選擇關閉而離開。開頭要讓讀者感到新奇,有趣,充滿懸念,或者是通過獨特的人物,讓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作家寫作該賺錢嗎?葛水平:獲得共鳴是最好回報
    當然,也不排除自己發自內心寫的東西和市場的需求對上了,那當然是最好,可遇不可求。所以寫作和賺錢,第一,它是兩回事,第二,它倆並不矛盾。  獲得共鳴和肯定就是最好的回報  葛水平:(山西省作協副主席,作品有《甩鞭》《地氣》《天殤》《喊山》等,其中《喊山》獲魯迅文學獎)  我依然是那個觀點,寫作是一件寂寞的事情。
  • 小說寫作丨抓住讀者的心,小說懸念設置和案例分析
    當代網絡小說,故事情節已成為小說成敗的關鍵,為了讓小說能夠牢牢鎖定讀者,採用懸念、伏筆這種寫作技巧就是非常必要了。今天我們著重講講懸念的一些概念和設置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懸念、伏筆的概念 小說中的懸念,是指作者在情節上給讀者設置期待、驚喜等,讓讀者的心隨著情節、隨著主角的命運和未知的未來變化而感同身受,有種由心而發的急切,想要看下去的衝動。
  • 丨《小說寫作教程》
    近幾年,侵權事件一再頻發,人們對於「原創」二字也變得愈加敏感起來了。學習寫作的人終究避不過這兩個字,而閱讀的人隨著閱讀的書籍內容逐漸增加,也日漸會形成一種偏見,或誤判。到了後來,學習寫作的人可能會說,我這是借鑑,是模仿,或直接標榜自己就是原創,而讀者則憑藉著自己閱讀的經驗,各種舉例,明證,好像以此兩者形成了某種對立關係。
  • 「宅」出前半生最美的時光,我竟然愛上了寫作
    1、用寫,安靜的突破固有圈層我是經常會有感而發的人,發在朋友圈,雖是隻言片語,卻也抖擻了自己的精神。時間久了發現,滿目廣告刷屏的地方,知音太少,於是就去研究更適合文字表達的平臺。1、素不相識的駐足,是寫作者最大的快樂寫作最快樂的事情,除了梳理自己的思維,就是被讀者看見。最幸福的是素不相識的讀者留言,不管說的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最大的鼓勵。
  • 有感而發原來,宇宙就是夜
    有感而發夜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夜,愛信不信,若疑惑問AI
  • 在「十點讀書」精進寫作,掌握寫作秘籍,悄悄拔尖驚豔自己
    具體如下:秘籍1:愛上寫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不用去懷疑,這是真的。如果你自己本身就喜歡寫作、熱愛寫作,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天然動力。你要做的只是保持熱愛,不要寫著寫著覺得好難,就見異思遷,隨便被一個叫「小三」的勾走,比如畫畫、音樂。
  • 融意入象,以境寫心——詩詞寫作漫談二
    融意入象,以境寫心——詩詞寫作漫談二葵先生/作有的朋友寫作詩詞,往往是立意很好,但苦於不知道怎麼表達,想要寫出生動、形象、有意境的狀態,卻不知如何能做到,寫出來的效果與想要的效果不一致,要麼只是簡單的概念堆砌,要麼是機械的理論口號,形象乾癟,語言乏味,卻找不到改善的途徑。
  • 作家陳應松:寫作和讀書是最好的生活
    陳應松:對於一個寫作40年的作家,各個時期的書影響各個時期的創作。最早應該是魯迅、周立波、李劼人、柳青甚至浩然,對激勵我最初的寫作有幫助,如魯迅的《野草》《故事新編》《阿Q正傳》,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山鄉巨變》,李劼人的《死水微瀾》,柳青的《創業史》,浩然的《豔陽天》《金光大道》,影響最深的是《野草》,那些小文中的幽深、美豔,造句的怪誕,結構的神出鬼沒影響了我幾十年。魯迅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家,他的先鋒寫作激勵了一代人,並且將永遠先鋒下去。
  • 寫作技能就像原子彈,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所以說,寫作,是你最好的投資。寫作技能就像原子彈,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22020年,太難了,一場疫情讓全國人民禁足在家。可很多人在家睡覺都睡不著,因為不能上班掙錢,沒錢還房貸、車貸。寫作,是最好的投資,它帶給我的不僅是豐厚的稿費。我的爆文被收錄到暢銷書中;有200W+粉絲公號找我做兼職編輯;有500W+粉絲平臺找我做寫作導師;有圖書編輯找我出書;有甲方找我寫文案......從作者到編輯,再到寫作導師,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第一次。
  • 文潔若:我要讀書寫作到100歲
    不過,我翻譯過不少詩歌。同翻譯工作相比,我覺得寫作更有意義。寫作不是你想寫就能動筆寫的,需要構思,需要素材,有時為了寫一篇文章要思考很長時間。我寫不出來的時候就搞翻譯,寫作和翻譯兩個工作交替進行,也是挺不錯的事情。我可以在這兩者之間體會不同的工作樂趣。 記者:您的散文也比較有特色,很多讀者能從中讀到一些文壇軼事,這也是您想要表達的吧?
  • 朱熹《觀書有感》知識點匯總
    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所領悟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愉悅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這首詩中,既有時令感,又有動態感,具有勃勃生氣,顯然不是抽象說理。然而它卻確實蘊含哲理。細心的讀者會在詩人留下的空白處展開豐富的聯想。
  • 閃回與插敘,拿讀者的智商摩擦,也是一種吸引人的寫作手段
    要說有什麼特別,也不見得,只不過是寫作手法比較特殊,視角清奇,能夠讓人在迂迴反覆之中,不斷增加對故事的好奇度,在這種好奇不斷擴張最終得以解密的情況下,把情節牢記於心,並且也使得故事升華,超出本主題之外,讓人記憶猶新吧。
  • 寫作新手容易習慣性思維,寫作高人擅長用戶思維,2種思維區別?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是我看的第二本關於寫作方面的書籍,這本書值得看第二遍乃至更多遍。吳曉波是這麼評價作者Spenser老師的:「Spenser是一個非傳統媒體人,卻靠新媒體寫作成名,實現了商業價值,塑造了個人品牌。這說明時代真的變了,寫作已成為每一個人都該學習和運用的基礎能力。」
  • 走進心靈——讀《人民日報記者說: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一得
    人民日報的老同事把《人民日報記者說: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一書寄給我,並囑我寫篇書評。今天打開這本書,發現編者和作者中很多是我曾經的同事。對書中所選的佳作,我大都認真拜讀過,至今耳熟能詳,因為寫得精彩,印象還很深刻。捧讀此書,那些同事們的親切笑容歷歷在目,親切感油然而生。老同事相託,卻之不恭,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了。
  • 我的寫作成長經歷與感悟
    後來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告訴我說:「寫作,最大的動力就是有讀者閱讀。」他們所說的對我的影響都很大,以至於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受用。總結起來,自己的寫作之路分成以下三個階段:一、持續輸出,以篇幅短小的日記形式記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