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宋代大文豪蘇軾正是這樣一位令後人景仰的古代知識分子,在他謫居儋州三年裡,他不遺餘力地向當地百姓傳播中原文明,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儋州人民的物質生活,而且豐富了儋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東坡與儋州結下的這一段「鴻雪因緣」,將永載史冊。
蘇東坡不僅是個大文豪,還是個美食大家。出自他手下的美食有東坡肘子、東坡蠔、東坡五柳魚等。為弘揚東坡美食文化,經儋州市餐飲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與儋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多次研發,基本形成了獨自儋州特色的東坡宴。現由市餐飲烹飪協會聯合元亨農家樂推出「東坡宴年夜飯」,通過預定和配送上門服務的方式,讓廣大市民及遊客品嘗東坡宴,體驗東坡文化的魅力。儋州元亨農家樂年夜飯火熱預定中!
預定熱線:18907657813、0898-23326676符先生。
就餐、配送時間:2021年2月6日至2021年2月26日(提前預定,每天限量15桌,訂售完為止)。
地址:儋州元亨農家樂(儋州市中興大街體育中心南側進約250米)
東坡宴作品(以實際作品為準)
東坡雞
據東坡《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曰:「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當時儋州盛產荷包豆,此豆顆粒肥碩,入口香脆,加上難得肉食,東坡就把雞和荷包豆放在一起蒸煮,味道甚佳,從此「東坡雞」遐邇聞名。
東坡蠔
東坡居儋過著"飲食不具,藥石無有″的困苦生活。偶然有一次得到生蠔,就將小的以漿酒煮之,大的用來烤炙,發現其味無比鮮活,就寫下這首詩:"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東坡羊肉餚
東坡大概一個月能吃上一次羊肉。平時喜歡喝椰子水的他,在《椰子冠》寫道:「天教日飲欲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當時他在集市買到羊骨頭時,就把羊骨頭塞進椰子裡邊,燉一鍋美味的「羊肉餚」。
東坡肘子
東坡肘子在北宋美食家蘇東坡私房菜中,佔主要角色。而此菜原創是東坡先生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所創,有一回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急中生智,往鍋內加水及各種配料再細火慢熬,以掩其焦味。誰知這一失誤,肘子的色澤和味道出乎意料的好。此後蘇東坡如法炮製,再加以改良再推廣,於是東坡肘子這道夫妻子菜得於傳世。
東坡鮑魚
鮑魚古稱鰒魚,在中國菜餚中佔有「唯我獨尊」的地位,當時能品嘗鮑魚這一美味佳餚的也多是皇宮貴族之流。東坡品嘗了鮑魚之後,在《鰒魚行》道:「膳夫善治薦華堂,坐會雕蛆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倚牆。」留給後人一種「鮑魚之後無海鮮」的感覺。
東坡小炒
東坡小炒是儋州中和古城一道傳統名菜,每逄佳節或酒席皆有呈現。此菜曾獲「中國名菜」「國際名菜」殊榮,是遠行遊子記憶中的鄉味。相傳是東坡當年傳授的技藝使然。
東坡玉糝羹
東坡居儋三年,生活十分清苦,和當地百姓一樣日以山芋充飢。兒子蘇過想弄點好吃的給父親改善生活,沒有別的東西,只能拿山芋切成小塊與少量的玉米同煮成羹。當東坡吃得興味時,脫口說「人間絕無此味」,並作詩一首:「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
東坡琵琶蝦
東坡被貶惠州後,家人大多散去,惟有妾王朝雲相隨,朝雲善歌舞、音律,常為東坡彈琵琶、讀樂填詩。東坡常感懷於此,遂以蝦為原料,自創這道「琵琶蝦」菜餚,以示知音、美景與雅樂同韻。
東坡齋菜煲
在海南過年有吃齋的習慣,認為守齋一日等於一年都吃了素,意在祈福增壽。東坡利用素菜,做成齋菜煲,即齋鍋裡、碗裡不得粘有一點油腥肉味。因「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著「吃災」,將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來年順利。
東坡五柳魚
有一次,東坡讓廚師做道魚餚,只見桌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魚身上刀痕如柳。坡公食慾大開,正舉筷子品嘗時,忽見窗外閃過一人身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後來引發了東坡與佛印和尚吃「五柳魚」的佳話。
東坡茼蒿菜
東坡對茼蒿菜餚情有獨鍾,並在詩中分別寫道:「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東坡非常喜愛此菜,故在儋州經常和兒子蘇過飲用此茼蒿菜。
東坡三仙湯
東坡是個美食家。他在儋州時偶爾到海邊尋找食材,發現鮮美的海螺、海藻時就撿回家裡,然後把海螺、海藻泡在水中洗刷乾淨,再到市場買來豬排骨砍成寸長,三者放在一起煲湯,一道鮮美的「三仙湯」就呈現出來了。
東坡餅
相傳中和有一位賣環餅的年邁守寡老嫗,她的手藝高強,環餅質量好,可店鋪偏僻,鮮為人知,生意不好。老嫗就請東坡為其店作一詩:「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然後將此詩高懸門上,果然顧客接踵而至,生意興隆。後來將環餅改稱「東坡餅」,一時傳為佳話。
東坡紅米粥
東坡紅酒酒
元亨農家樂就餐壞境
長按二維碼關注儋州市餐飲烹飪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資訊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