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之戰: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交鋒

2021-02-13 魚羊密史

文:淮衣

公元751年,西域大漠。唐字大纛下,陽光耀眼地照在明光鎧上,仿佛給士卒們穿上了一層金甲。少傾,地平線盡頭響起了雷鳴般的馬蹄聲,一排排裹著頭巾的大食騎兵向潮水般向軍陣拍來。450步,唐軍的伏遠弩已開始齊射,戰馬嘶鳴著倒下,大食的騎兵試著還擊,箭矢卻無力地落在軍陣前。幾個呼吸,騎士已衝到了近前,唐軍士兵們踩著口令放平了長矛,狠狠地朝前方戳去。帶著血窟窿騎士從馬上跌落,餘下的則在驚慌下潰逃。突然,軍隊左側的葛羅祿部族竟然高喊著反叛,調轉馬頭攻向了唐軍的方陣,奔逃的大食騎兵也轉身殺了回來。混亂之下,兵敗如山倒,一個又一個方陣被擊潰,主將高仙芝在親兵護衛下匆忙逃離了戰場……

談到中外關係史,怛羅斯之戰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它是大唐和阿拉伯(大食)兩個文明間少有的直接衝突。不過對於其影響,後人多有異議。有人認為這是兩國之間的一次大碰撞,戰後的大唐從此失去了對中亞諸國的控制權;有人則認為這僅僅是兩國之間的一次小摩擦,不但沒有對政治和軍事格局起到什麼影響,反而促進了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01

蝦鬥殃鯨

怛羅斯之戰的起因其實是兩個中亞小國之間的衝突。在廣袤的西域上零星散布著許多小的城邦和部族,這些小國有的依附於大唐,有的則聽命於大食。公元750年,依附於大唐的吐火羅部族向安西節度使高仙芝上書,指責與自己敵對的石國對大唐不尊,「無藩臣禮」。此時班超三十六人縱橫西域的餘威尚在,反正是踩螞蟻,那就打吧,高仙芝遂發兵徵討石國。石國國王眼看著城外的大軍和自己兩三米高的的城牆也硬氣不起來了,出城向高仙芝乞降。本著捉弄螞蟻的心態,高仙芝假意同意,在石國上下鬆了口氣之後又立刻下令出兵,滅國屠城。就像所有經典的復仇劇一樣,石國國王含恨而死,他的兒子卻逃脫了唐軍的追捕,求告於西域諸國,並向大食臣服,希望他們能出兵幫自己復仇。

西域諸國在兔死狐悲的恐懼下報團取暖,轉而與大唐為敵,大食又出於爭奪中亞的目的出兵保護它們。此時的高仙芝正處在事業的巔峰,譽滿海內。人一成名就容易飄,自己的轄地出現了屬國叛亂這麼丟面子的事情,自然是勃然大怒,召集了邊軍和屬國的部隊就千裡奔襲,部下拉都拉不回來。

公元751年6月,高仙芝領數萬唐軍進兵至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與大食將領齊亞德對峙。兩軍初一交戰,唐軍就憑藉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裝備給大食造成了大量傷亡,大食轉而用起了反間計。高仙芝臨時召集來的葛邏祿部族在石國被滅時就提心弔膽,此時再被大食甜言蜜語一勾引,便在戰鬥中暴亂,從側翼進攻唐軍。意外之下,唐軍的軍陣很快被擊潰,高仙芝想整軍再戰,但苦於「深入胡地,後絕援兵」,玩的太浪隊友沒跟上,只得帶著數千殘軍撤退。

縱觀整個過程,怛羅斯之戰其實就是大唐和阿拉伯兩個巨無霸為自己的小弟大打出手。唐軍雖在戰鬥中大多處於上風,可高仙芝對石國的玩弄使得大唐失去了人和,千裡奔襲異地作戰又使唐軍失去了天時和地利,這就是大唐失敗的原因。怛羅斯之戰就是邊地將領肆意妄為和錯誤指揮所帶來的恥辱印記。

02

得了便宜就賣乖

在怛羅斯戰敗之後,大唐在西域的軍事力量出現了短期的真空,可是為了爭奪中亞而出兵的阿拉伯帝國並沒有繼續出兵,而是退了回去,並多次遣使和大唐修復關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阿拉伯帝國根本就沒有能力也不願意與大唐交惡。首先,怛羅斯之戰恰逢阿拉伯帝國變革的時期,阿巴斯王朝從749年起義,直到754年才徹底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阿拉伯帝國忙著內鬥,衰落的拜佔庭帝國又乘著這個好時機東打一圈西踢一腳,雖然不是很疼但也煩的厲害。內外交灼之下,阿巴斯王朝實在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在東面和一個龐大的帝國交惡,所以怛羅斯之戰其實是高仙芝主動出擊,只是操作不好被人反殺了。

此外,從交戰雙方的軍隊成分上也可以看出這是兩大文明的摩擦而非碰撞。大唐作戰的軍隊主要是屬國的僕從軍,真正的唐軍數量並不多;而阿巴斯王朝參戰的軍隊同樣也是羅珊總督的邊疆守軍和屬國軍隊。也就是說,交戰的兩軍都是邊軍而非政府軍,作戰本身也是由邊地大疆擅自做主而非中央指示,這也是為何大唐和大食雙方的史冊對這場戰鬥記錄甚少。

對於大食來說,石國主動來降,若是護不住的話其在中亞的影響力將直接跌入谷底,因此不得不出兵和大唐交戰。而在僥倖勝利之後,也不能太膨脹,得了便宜賣個乖就是,主動安撫大唐,避免邊疆再起烽火才是正理。

03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如上文所說,戰後的大食不但沒有斷絕和大唐的關係反而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交流。在怛羅斯之戰中,被俘的中國工匠幫助大食人在撒馬爾罕設立了第一座造紙廠,還修建了巴格達城的城牆。唐軍強悍的戰鬥力也給大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食往來大唐的使者商人絡繹不絕。

據《冊府元龜》記載,753年3月、4月、7月和12月大食使者四次入朝;之後754年、755年、756年、758年、760年、762年、769年、772年、774年、791年、798年都有大批大食使節團抵達長安。大食商人云集廣州、泉州等商港,來往貨物不斷。甚至在757年,大食還應唐玄宗要求出兵西域,幫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亂。

此時的大唐正處在開元盛世的頂峰,遙遠邊疆的一次小小失利並沒有帶來什麼影響,帝國本土依然歌舞昇平。西域的軍事真空也很快得到了恢復,大唐甚至還在752年出兵契丹、754年討伐南詔。

對中亞各國來說,熱血過後就該冷靜了。剛剛還互掏傢伙的兩個大佬突然握手言和,讓底下的小弟們著實有些發懵。那些之前叛唐的小國更是膽戰心驚,生怕自己的人頭被大食做成禮物送給大唐,紛紛請求大唐的原諒。戰後,大唐並沒有失去原有的控制領域,中亞諸國仍然來唐朝貢,受唐冊封。《資治通鑑》有載,「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裡,閭閻相望,桑麻翳野!」

在怛羅斯,大唐由於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錯誤決策而戰敗,但這只是大唐和大食兩大文明的小摩擦而非大碰撞。戰後的大唐依然稱雄西域,大食也出於對大唐的忌憚和自身原因主動退縮,與大唐修復關係。中亞的勢力重回均衡,小國們紛紛認主臣服,歷史的車輪又按照原有的軌道繼續轉動。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淮衣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電視臺直播專訪劉邦

相關焦點

  • 怛羅斯之戰-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碰撞
    儘管此時他已日益沉醉於酒色之中,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英明君主,繁榮的社會表面下也隱伏著種種危機,但大唐至少在目前還是大唐,當時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強國。天寶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軍從安西出發,在翻過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三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羅斯,並且開始圍攻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城附近),史稱「怛羅斯之戰「。
  • 怛羅斯之戰,兩大帝國的一次「較量」
    不過在盛唐時期,世界上有三個強盛的帝國,一個是位於歐洲的拜佔庭帝國,一個是位於中東的阿拉伯帝國,一個就是我們的唐王朝了。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古稱黑衣大食)的一次較量。怛羅斯之戰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軍隊和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及其中亞盟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唐王朝這邊是著名將領高仙芝,阿拉伯那邊的是號稱武士之王的艾布穆斯林。
  • 怛羅斯之戰:大唐對抗阿拉伯,對世界影響竟如此之遠
    怛羅斯之戰,是中國人與阿拉伯人的第一次交鋒,也是古代中國為數不多的外戰。一面是正處在開元盛世的唐帝國,一面是正在不斷擴張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兩個帝國在為了維護在各自在中亞的利益,最終發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一場大戰就在怛羅斯城展開。
  • 「怛羅斯」之戰:雖敗卻避免了中國被伊斯蘭化
    ——「怛羅斯之戰」。在古代尤其是漢唐時期,這一代都屬於漢人的西域勢力範圍,也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騎兵不斷東徵西討,其劍鋒勢若卷席,很快就徵服了整個地中海地區和中亞,連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也被阿拉伯帝國徵服。如果你今天去西班牙旅遊,還能看到大量阿拉伯時期的古遺蹟。在徵服了中亞地區之後,阿拉伯帝國此時便和東方帝國大唐的勢力範圍西域有所接壤。
  • 阿拉伯帝國實力曾經不遜大唐,如今的阿拉伯人,卻為何淪為戰五渣
    然而這麼一個強盛的朝代,卻也在同一時期遇到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二者之間甚至還發生過數次交手,這個對手,就是阿拉伯帝國,唐朝人稱之為「大食」。  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中東和北非的廣袤領土,建立於公元632年,滅亡於公元1258年,歷時六百餘年,先後經歷四大哈裡發時期、倭馬亞王朝以及阿拔斯王朝,其中阿拔斯王朝存續時間超過五百年,遠在同期的大唐之上。
  • 怛羅斯之戰的高仙芝
    怛羅斯之戰(怛,音dá)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怛羅斯所在地還未完全確定,但應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相鄰邊境、塔拉茲地區。
  • 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
    這,就是大唐帝國及其代表的儒釋道文明,與阿拉伯帝國所代表的伊斯*蘭文明,僅有的一次大規模、公開化戰爭:怛邏斯之戰。怛(dá)邏斯之戰的根本原因,是當時不斷西進的大唐帝國,與不斷東進的阿拉伯帝國,雙方在中亞地區的爭奪逐漸進入白熱化。
  • 「怛羅斯」之戰:兵力絕對劣勢,內部叛亂!為何卻說打出了軍威?
    大唐天寶十年(751年),當時的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的繁榮時期 ,而在距中國萬裡之遙的中亞、西亞、北非地區卻也強勢崛起了一個大帝國:黑衣大食國(西方稱薩拉森帝國或阿拔斯王朝)。最終,這兩大帝國在西域相遇,並碰撞出了一個火花:怛羅斯戰役!
  • 怛羅斯之戰有前傳?大唐:大破阿拉伯吐蕃聯軍,還打到呼羅珊門口
    編者按:怛羅斯之戰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唐軍在此戰中惜敗於阿拉伯帝國令人扼腕,冷兵器研究所之前也已經推出一系列文章加以解說。然而罕有人知的是,在怛羅斯之戰前36年,唐軍已經與阿拉伯吐蕃聯軍對決,並獲得勝利。談及大唐擊敗阿拉伯吐蕃聯軍的故事,必須從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徵服中亞的名將屈底波(又稱古太白)說起。
  • 怛羅斯之戰前,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在中亞是怎樣的存在?
    隨著兩大帝國的擴張,其在今中亞地區發生了一次戰爭,史稱怛羅斯之戰。這次戰役之前,阿拉伯帝國和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直接碰撞的?戰前的兩大帝國在中亞的軍事存在又是怎樣的呢?本文就來一起了解下。一:阿拉伯帝國與呼羅珊阿拉伯帝國初創於632年,四大哈裡發時期其版圖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到661年開始,其轉入帝國世襲階段,第一個王朝為倭馬亞王朝。
  • 怛羅斯之戰戰敗後,殺紅了眼的唐軍為了清理退路,殺盟友藩兵
    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碰撞。有關於這一場戰役,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說是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那是鑑於當時唐帝國在西域的影響,不少的附屬國經常參加同盟會戰,所以有許多葛邏祿及拔汗那國的軍卒參加大唐的軍隊,組成的大唐聯軍有三萬多人,還有一種說法為七萬多人,其中唐兵佔三分之二,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裡,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 怛羅斯之戰: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重裝軍團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
    編者按:一直以來,怛羅斯之戰都是國內軍事歷史研究者的一個心病:一些學者將之視為中原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必然碰撞,而另一些則將之視為一場單純的意外衝突。 高仙芝的決斷——撲朔迷離的交戰時間與交戰地點:與交戰規模一樣,怛羅斯之戰的交戰時間也一直是個謎,《歷史大全》和《新唐書》都沒有記載,而舊唐書的記載是「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
  • 怛羅斯之戰:影響東西方文明的一場戰爭
    大唐帝國成為整個塔裡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幹的宗主,帕米爾(「蔥嶺」)谷地與克什米爾的保護者。作為安西節度使的大唐名將高仙芝剛剛在帕米爾高原「深入萬裡,立奇功」,對吐蕃勢力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勝利,這為他在西方贏得了「中國山地之主(阿拉伯語:Sāhib jibāl al-sīn)」的美譽。
  • 怛羅斯之戰,是一場雖敗猶榮的遭遇戰
    3那麼,怛羅斯之戰到底有多大影響呢?據《新唐書·西域下》:「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劾其無蕃臣禮,請討之。」顯然,這是經過朝廷批准的一次軍事行動。此戰雖敗,但是,絲毫沒有影響高仙芝的仕途。根據《舊唐書·段秀實傳》,直到天寶十二載,即怛羅斯之戰兩年後,朝廷才將高仙芝平調擔任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因為種種原因,他未能上任,朝廷改任他右羽林大將軍。兩年後,還封他為密雲郡公。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高仙芝的建議:參加怛羅斯之戰的李嗣業還立功受獎,級別提拔為驃騎左金吾大將軍;段秀實也被提拔為都知兵馬使。
  •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西域各國對高仙芝不守和約、恃強凌弱的暴行十分憤怒,準備聯合起來會同阿拉伯帝國共同襲擊唐軍。高仙芝不願被動坐等阿拉伯軍隊上門,決定主動出擊、先發制人。怛(dá)羅斯之戰但是由於高仙芝只有3萬人,而阿拉伯聯軍有20萬人之多,因此雙方血戰5天,始終無法分出勝負。第5日傍晚,葛邏祿部番兵突然背叛唐軍。背叛的原因,一說是葛邏祿部眼見戰爭持續5日難分勝負,阿拉伯聯軍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唐軍雖然勇猛,但再打下去恐怕會全部戰死疆場,葛邏祿部不願為唐軍做陪葬。
  • 怛羅斯之戰,唐朝輸給了阿拉伯人,但卻是雖敗猶榮
    這兩個帝國分別在西亞和東亞地區,確立了各自的絕對優勢。原東亞與西亞相距遙遠,兩個帝國就算是井水不犯河了。但是,隨著各自勢力的擴張,東西方兩大文明之間的激烈碰撞並沒有發生。八世紀初,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開始向東方擴張,阿拉伯騎兵在中亞草原上馳騁,所向披靡,劍鋒直指帕米爾高原。
  • 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有哪些軍事行動?
    天寶十三年(754年),大唐侍御史、俞南留後李宓率領7萬唐軍再次進攻南詔,又遭失利,7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二,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會繼續經營西域,這就不可避免的與堅持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帝國再次產生衝突,之前雙方已發生過一次怛羅斯戰爭,因為兵力不足加上內部叛亂最終唐軍落敗,這是雙方唯一的一次直接軍事衝突。
  • 大唐女皇和她的帝國
    天之驕女大唐女皇歐陽婉兒(692—785年,720—780年在位),712—719年率軍先後滅掉靺鞨帝國、突厥帝國、吐蕃帝國、阿拉伯帝國、查理曼帝國、笈多帝國、暹羅帝國、大和帝國,不但收復漠北和西域,還將中亞、青藏、東北、東北亞半島、東洋群島和中南半島納入中國版圖。720年登基稱帝後,勵精圖治,創下60年輝煌的大同盛世,為大唐數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 怛羅斯之戰的意義無論如何也上升不到決定中亞千年歷史走向的地步
    公元七世紀的時候,亞洲大陸的東亞東西兩端差不多同時崛起了兩大強權,他們橫掃周邊對手,統治了空前廣闊的疆域,深深影響著此後數百年世界歷史的走向,這兩大強權就是東亞的大唐王朝和以中東近東為核心的阿拉伯帝國。
  • 導致怛羅斯大敗的「變節者」葛邏祿部,為何戰後仍深受大唐信任?
    編者按:關於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近些年,或者說是20世紀80年代之後,幾乎所有國內的歷史研究者們(也包括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都將葛邏祿部變節視為唐軍崩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