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浪浪,人稱保險蔡徐坤。
11月21日,銀保監會通報批評了「部分銀行保險機構,違規提高貸款成本」的現象。
其中點名提到的有四家機構,三家是銀行,一家是某安旗下的某安普惠融資擔保公司。
很多人詫異,他們是怎麼個違規法?
其實就是在正常貸款利率的基礎上,加各種花式服務費,來變相提高貸款成本。
最終算下來,實際貸款利率可能接近高利貸的水平。
但同時你又拿他們沒辦法,人家早就算計好了一切,甚至連對簿公堂時的應對手段都準備好了。
普通人,只能被吃得死死的。
他們欺負的,主要是一些微小企業主。
今年有很多小老闆的現金流壓力,都挺大的,比如做餐飲的、做實體店經營的,或多或少都受到年初疫情的影響。
為了緩解現金流壓力,小老闆們開始尋求貸款渠道,但由於對金融業不了解,他們其中有很多人陷入到了套路貸的騙局。
高昂的利率,成了壓垮現金流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其中,普通人最容易接觸的套路貸之一,就是某安普惠。
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過這樣的簡訊:
說你有一筆預授信50萬的借款,回復簡訊y就能申請。
而一旦你確實有貸款的想法,你就會一步步陷入難以翻身的套路貸。
不是大公司正規貸款嗎?怎麼會是套路貸呢?
你想,他們的借貸專員告訴你,他們的產品年化利率才8%,比信用卡貸的利率還低。
而且借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提交資料審核,大概三天左右就能放款。
你不覺得這錢太好借了嗎?
這裡有三個關鍵信息,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一個是年化利率不高,一個是不需要任何抵押,一個是放款速度快。
熟悉貸款市場的小夥伴應該知道,貸款有三看,一看個人資質,包括學歷、徵信、戶口等等;二看在職單位和銀行流水;三看有無優質的抵押物,比如名下的房產或者汽車。
當然,最核心的還是看徵信、單位和抵押物,良好的徵信和優質的抵押物、名下有一家現金流可觀的企業、在世界五百強上班等等,都是良好的信用資產,可以減少借貸方的壞帳風險。
至於其他資料,類似銀行流水、在職單位信息等等,都可以通過第三方造假。
所以實際上,個人的信用和資產情況越好,可以借到的貸款額度也就越高,並且由於逾約風險低,提供給這類客戶的利率也會更低。
比如房產抵押貸和企業經營貸,基本上跟房貸的利率差不多,年化利率在4-4.9%區間,今年有部分甚至低於4%。
但是像無抵押貸款這種個人信用貸,其實壞帳率一直不低,因為無抵押貸款針對的客戶群,本來就是信用資產一般的客戶。
前面也說了,信用資產好的客戶群他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拿到低息的優質貸款,哪怕是沒有資產,一般在網際網路大廠上班也可以拿到內部的低息貸款。
所以註定了大部分會來申請這種無抵押貸款的客戶,要麼是把低息的能借都借了,要麼就是信用資產一般,借不到更優質的貸款的客戶。
這些客戶群的逾約風險很高,而且也確實有部分人就是想當老賴。
比如我張三從小在村裡生活,我不需要在意自己的徵信,那麼如果我找到一家第三方公司,可以幫我做資料方面的包裝,其實我可以一次性申請好幾家無抵押貸款,等放款後套完現我就跑路。
錢,老子不還了,直接回村裡,有本事來催收。
遇到這種流氓,帳是肯定收不回來了,告也沒用。
人家就說錢用來娶媳婦了,還是還不起了。
最多生個孩子叫陳平安,給你打一輩子廣告。
3
而,壞帳率高的貸款產品,想保持高利潤,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放高利貸,5個裡面有3個能催收回來,我就賺了;
一條是讓借款人購買【信用貸款保證保險】,來轉移借款人的逾約風險。
像某安提供的無抵押貸款服務,之所以審核容易、放款快,就是因為有信用貸款保證保險的存在。
信用保證險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債務人的保證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當債務人不能履約的時候,由保險公司來承擔賠償責任。
說白了,信用保證保險就是一種給借款方兜底的保險。
國內最有名的信用保證險,應該是長安責任險,人家當時為了擴展業務,給很多家P2P平臺兜底,後來一下子賠了42個億的網貸雷。
給P2P平臺兜底,你想一下這個霸氣,要不是他們保險公司的股東沒問題,我都懷疑他們其實是P2P的親爹。
而其實,在無抵押貸款裡,信用保證險就起到了一個擔保人的作用。
比如原本A可能不願意考慮放貸給B,因為覺得B的信用資產一般,有較高的逾約風險。
但是由於有C信用保證保險的存在,假如B突然不還錢了,A也可以直接跟保險公司C索要B應該還的錢。
所以A覺得這筆貸款可以做,反正B不還錢,那C還。
C也覺得這事可以做,反正只要設計好費率和控制好賠付率,我是穩賺不虧的。
這看似是一個三方得利的局面,銀行放心放貸,保險公司大口吃肉,借款人也可以順利借到錢應急。
聽起來挺好的是吧?但是,有個問題,這筆買保險的錢是借款人掏的。
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貸款還要額外買一份保險,而且由於保險公司的償付風險高,這份保險的保費也會很高。
大概有多高?我這麼說吧,跟你的借款利率差不多。
比如原本你借款的年化利率是8%,但是加上每個月的保費後,年化利率就變成了17%,直接實現利息翻倍,刺不刺激。
不過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對吧,我們最多也只能罵這些放貸的黑心,但是人家願意多出這筆保險費來借款,那也是人家的事。
但是但是,連你也覺得黑心,那來借款的人不會覺得黑心嗎?
可以做信用貸的人,他有很多銀行的信用貸產品可以選擇,其中大部分是不用購買信用保證保險的,在有的選擇的情況下,怎麼還會有人去選擇利率17%的貸款?
核心原因是,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有信用保證保險的存在。
4
在你貸款的時候,通常不管是業務員還是平臺方也好,都會刻意隱瞞這筆保費的存在。
要麼含糊帶過,要麼就不告訴你,騙你先籤了名再說。
很多人都是貸完款才發現,自己稀裡糊塗在一張保險合同上簽了名。
有些甚至是在線上簽了一個電子籤名,然後直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複印到了保險合同上。
直到還款的時候,才發現,咦,怎麼會有一筆這麼高的保費。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保險保的還不是你。
你以為買了之後自己還不起貸了,保險可以幫你還,但其實不是,這個保險保的是債權人,也就是放貸方的利益。
當你逾約的時候,保險公司會替你代償給債權人,但不是說你不用還錢了。
相反,該你還的錢一分也不會少。
並且,如果到了代償的地步,借款人的徵信也就完了。
保險公司代償後,會在借款人的個人徵信上留下不良記錄,借款人要把所有貸款足額還清,包括本金、利息、罰息等後,再繼續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5年,才能把不良信用記錄覆蓋掉。
這筆錢,如果你不還,以後包括房貸車貸等等,幾乎一切正規渠道的貸款都申請不了了,對個人的影響非常大。
不過,暗地裡加保險費,只是這種套路貸的一環。
一般來講,如果你是跟比較正規的機構,比如銀行借款,人家最多也就做到這個地步。
但是,像某安普惠這種公司就不一樣了。大家不會誤會,他們其實不是放貸方,他們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主要模式是促成你和銀行或小額貸公司之間的貸款,然後從中抽取居間服務費。
比如你貸款成功,銀行會給他一筆服務費,然後還要跟你收一筆比保險還貴的服務費和一小筆擔保費,另外你買的信用貸款保證保險,也是他們家保險公司出的。
總的來說,如果你借了他家的錢,你每個月要還三筆費用。
第一筆是本金加利息,這筆是付給銀行或者貸款公司;
第二筆是保險費,付給某安財險;
第三筆是服務費,付給某安旗下的中介公司和擔保公司。
比如像一位控訴過被套路貸的朋友出示的還款截圖,實際計算的話,雖然表面年化利率是7.1%,但是實際年化利率已經達到了25%。
而且這還是信用資產較好,能申請到貸款利率較低的小部分人了。
大部分人申請的貸款利率是在8%以上,再加上保險費、加上服務費,年化利率已經高達35%左右了。
基本可以理解為,合法的高利貸。
這其實害慘了不少人,很多人的償還能力剛好就只夠償還本金和利息,沒想到還多了保險費和服務費兩個大頭。
於是,很多人本來計劃好的還款節奏被打亂了,不僅要面臨高額的罰息,還要面對徵信被毀的事實。
徵信一黑,有什麼後果,大家是清楚的。
5
你可能會問,難道不能投訴他們嗎?難道就真的拿他們沒辦法嗎?
我要告訴你,是的,幾乎沒有辦法。
你去他們公司投訴,他們公司會說我們一切是按著章法來,絕對沒有違規行為,有問題你可以去其他地方投訴,或者報警,但是你這個錢該還的還是要還。
你去銀保監會投訴,銀保監會說,像某安普惠這種公司是融資擔保公司,不歸他們管,建議你去中國金融協會投訴。
你去中國金融協會投訴,十有八九會石沉大海,因為每天這樣的投訴太多了,一等就是兩三個月,最後沒有結果,因為你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了保險合同。
相反,別人能拿出所有帶有你籤名的合同,以證明你是在知情並無異議的情況下辦理了貸款。
你還是等不到一個結果,你氣不過,你去網上四處發帖投訴,這時候你會見識到資本的力量。
基本上能刪貼的平臺,他們就直接用鈔能力把你的帖子秒了,刪不了貼的平臺,他們就僱傭了大量的水軍在帖子下面罵你,罵你就是在想法設法不想還貸,還抹黑他們公司。
最終,你想把他們告上法庭,但還是會面臨一個問題,證據。
如果你沒有留存有力的證據,幾乎也是一個敗訴的結果,因為他們對於處理這樣的訴訟實在太有經驗了。
並且,你可能想不到他們有多剛。
去年某安普惠在徐州吃了敗訴,連夜發一份聲明硬懟法院,在聲明的開頭部分,某安普惠把徐州中院稱為「個別地方法院」。
並且還否認了徐州中院的判決內容,認為法院對其「關聯公司」、「大量放貸」、「不法利益」等裁定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直接把法律摁在地上摩擦。
還有,很多人其實是不敢投訴的,或者投訴到一半就放棄了,為什麼?
因為他們掌握了你眾多好友親戚的電話,如果你不服軟,他們直接電話騷擾甚至恐嚇你的親戚朋友,讓你體驗一下什麼叫社會性死亡。
借款人付出了高額的保險費,保的是甲方,付出了高額的服務費,換來的是無情的催收和對熟人的通訊轟炸。
有時候,人就是這麼被這個世界逼瘋的。
防得了會武術的流氓,防不了懂法律的土匪。
講法律?別人比你懂得多。
希望大家可以對貸款這件事保持警惕。
別以為是自己在借未來的錢周轉,實際上有可能,是別人在偷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