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指導】
「行走」被譽為 21 世紀最好的鍛鍊方法之一,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全球知名的科學機構、醫生、營養保健專家紛紛發聲,支持大力推廣健走運動。
△哈佛大學更為此,專門寫了一份長達 57 頁的報告(也是大寫的服氣!)
所以平時沒時間去健身房的你,真心建議每天可以給自己留出20-30 分鐘來個走路計劃,因為這樣做,你將收穫意想不到的 10 個好處~
10
遠離癌症
研究發現:癌症本質是老年病。所以無論男女,40 歲後都該加強預防。
走路,作為一項中強度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可降低 13 種癌症。特別是我國發病率很高的肝癌、胃癌,發病率幾乎能降低 1/3,簡直大快人心!
9
提高視力
有點吃驚是嗎?這是真的。國際青光眼研究基金會表示:走路能舒緩眼壓,有效預防、甚至緩解青光眼症狀。
不止老年人,對用眼過多的中青年也同樣適用。
8
強化心臟
很多人知道跑步能強化心肺功能。但在預防心臟疾病方面,其實走路並不遜色跑步。
因為在步行的過程中,心率提高,循環加速,這些都能強化心肌,減少壞膽固醇。而你所付出的,僅僅是每日步行 30~45 分鐘就夠了!
7
趕走負能量
現代人易浮躁,也很容易因為丁點兒小事生氣、抑鬱、失落。每日認真地步行半小時,可以給自己一個很棒的機會進行「垃圾清理」。
特別是在周末,還可以去大山裡走走,讓身體、精神及心靈都被煥新一番。
6
適度減脂
在走路的過程中,股三頭肌、股四頭肌及腰腹等 13 塊大肌肉都在動,可以消耗熱量,燃燒脂肪。
5
激發腦動力
國外一項研究對 2257 名 71~93 歲的夏威夷老年人進行長達8年的跟蹤,發現每天走路低於 400 米的老人家,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每天行走 3200 米的老人高80%!所以,腦子不清楚(沒靈感)的時候,可以多走走路。
4
預防流產
這個點,聽起來好像很出乎意料。卻是千真萬確。
孕婦並不適宜宅著在家,平時多出去散散步,慢慢走,可以減少疲勞引起的子宮收縮,這有助預防流產。
3
保護關節
正常的走姿,不會對膝蓋造成損傷,這點我們闢謠過很多次。而且簡短的步行,其實對骨關節有好處。
研究發現:患膝關節炎的老年人每天步行 3000 步,有助於促進內啡肽的分泌,緩解骨關節疼痛,增加身體靈活度。
2
改善血糖
綜合對比其他運動,散步是適合糖友的。糖友早飯,或者晚飯後,到小區散步 30 分鐘左右,輕快的步行可以鍛鍊關節,並利於全身血液循環,幫助改善血糖。
1
節省錢財
這年頭,隨便生點兒病,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譁譁」地去了。生病,與運動不足關係極大。
Q:如何健康地走?
A:行走運動之前必須「做測試」
雖然走路的好處這麼多,但當你決定把它升級成一項運動時,最好還是評估一下自身體質再開練。
小動君建議大家先做一個測試,就是看看你的心臟、膝蓋能不能適應這個運動,當然絕大多數人是適合的,不過還是測試一下比較好,方法就是「6分鐘測試法」。
①找一段約 100 米的平直路,或人行道。
②用自己比較舒服的「速度」,在上面「來回走」6分鐘;
③然後大概估計一下累積的距離。
參考結果:低於300米——體質過弱,不建議直接進行健走鍛鍊;300~374.9米——建議從散步走開始;375~449.5米——滿足條件,可以加速進行健走;450米以上——較好,可以在加速的基礎上,挑戰更遠的距離。來源:周琴璐主講《走出健康來》
如果你可以達到:6分鐘走 375 米以上,就可以每天走步鍛鍊。
而低於 375 米的人,心臟、膝蓋可能有問題,不適合這個運動,建議採用橢圓儀、遊泳、「泳池漫步」等膝蓋負荷更小的運動。
△身體浸入水越深,可以抵消體重越多,任何年齡都可嘗試(圖片來源 @動動團隊 製圖)
走路雖簡單,也藏大學問
今天的乾貨就分享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