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1時56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巴遙一號」和「PakTES-1A」發射升空。新華社發
「巴遙一號」採用海量固存、兩臺獨立數據處理器,實現兩臺相機獨立處理、獨立存儲、獨立下傳。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7月9日11時5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徵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簡稱「巴遙一號」),並搭載巴方自主研製的技術評估遙感衛星「PakTES-1A」。「巴遙一號」交付後,將成巴基斯坦第一顆光學遙感衛星,終結其遙感圖像數據依靠進口的局面。
可觀察到農作物病蟲害情況
「巴遙一號」是一顆解析度高、幅寬大的光學遙感衛星,星上相機解析度優於1米。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相機研製負責人胡永力介紹,在遙感領域,解析度和幅寬往往是一對矛盾指標,解析度高,幅寬就小。我國2012年發射的第一顆出口遙感衛星——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解析度2.5米、幅寬30公裡;去年發射的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提升至解析度1米、幅寬30公裡。
而「巴遙一號」的相機達到了60公裡幅寬。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目前在國際商業遙感領域,解析度優於1米、幅寬大於60公裡的相機,僅「巴遙一號」這兩臺。兩臺相機的對地觀測能力,是我國目前出口遙感相機中最強的,可觀察到農作物的病蟲害情況,精確判斷農作物受害程度。
對巴國土快速圖像獲取僅需2天
相機還擁有靈活的「機動」能力。據研製人員介紹,中方研製者為衛星設計了超大角度側擺和俯仰能力。形象地說,就是衛星可以自動「抬頭」和「扭頭」,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擺動,擴大可視範圍。這一能力,使衛星2天便可對巴基斯坦國土進行一次快速圖像獲取。
「巴遙一號」將廣泛應用於巴基斯坦農業、國土、城市建設、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規劃等領域,有利於巴基斯坦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也將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提供空間遙感信息服務。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至此該院已出口17顆國際衛星。2007年至今,我國已向奈及利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白俄羅斯、寮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出口和發射過衛星。
■ 解讀
國際發射服務是大國外交重要內容
「巴遙一號」不是中巴兩國首次航天合作。2011年8月12日,我國成功為巴基斯坦發射巴基斯坦通信衛星1R。而早在1990年7月16日,我國就曾用長徵二號火箭發射了巴基斯坦巴達爾1號科學試驗衛星。
2007年起,我國陸續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維亞、寮國、白俄羅斯等國研製、發射和交付了衛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告訴新京報記者,為國外提供衛星研製和發射服務,正在成為我國大國外交的重要內容。
中國航天的國際發射服務,主要有整星出口和搭載兩種途徑。上世紀90年代,我國從搭載服務起步,進入國際商業航天市場。而更完備的商業航天服務模式是整星出口。整星出口是指以火箭、衛星及在軌交付的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衛星服務,代表了一國航天為世界提供全產業鏈衛星服務的能力。
迄今為止,中國進行了近60次國際商業發射,出口了十餘顆整星。
「中國幫這些國家研製和發射衛星,可以讓這些國家掌握自身信息安全,」王義桅說,「這樣也有助於建設一個命運共同體。」
■ 揭秘
衛星「量身定做」 多項技術創新
「巴遙一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經過24個月的研製周期。據衛星研製人員介紹,針對巴方的實際需求,研製者進行了一些技術創新。
質量
相機防抖可傳回高清「原圖」
作為以圖像觀測為主要功能的遙感衛星,相機是最核心的載荷。
「巴遙一號」的兩臺相機配備了「防抖」模式。研製人員通過優化相機微振動環境,大幅降低了衛星「抖動」。研製團隊還通過特殊設計,確保衛星從穩定的軌道高度觀察指定區域,滿足用戶在特定區域穩定獲取高質量圖像的要求。
圖像質量是遙感衛星在軌應用的核心指標。巴遙一號實現了兩臺相機獨立處理、獨立存儲、獨立下傳。地面最終收到的圖像,更加接近高質量「原圖」。
安全
圖像數據與測控信息均加密
衛星數據事關國家安全,巴方因此對「巴遙一號」的信息安全提出了較高的設計要求。
中方研製人員為「巴遙一號」進行了全鏈路信息安全設計,衛星的遙測、遙控、圖像數據等均具加密功能,將星地鏈路的圖像數據與測控的信息安全置於嚴密保護之下。
研製人員對圖像數據採用了國際標準加密算法,具明/密兩種工作方式,這種數據保護方法,讓巴方用戶在使用中更加開放和便捷。
離軌
壽命到期後不會成「太空垃圾」
「巴遙一號」設計壽命為7年。為防止壽命到期後成為漂浮的「太空垃圾」,按照國際空間公約,衛星需要進行離軌設計。
研製人員為此設計了「巴遙一號」的姿軌控分系統,並對燃料進行詳細預算,使衛星具備在壽命到期後飛離工作軌道的能力。衛星可充分利用稀薄空氣的「被動降軌」特性,逐步降低軌道高度,最終實現降軌後逐漸墜入大氣層燒毀。
■ 花絮
巴方30名學員接受中方培訓
「巴遙一號」是我國對外合作小衛星中,外方監造程度最深的一顆衛星。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研製過程中,巴方專門在北京設立監造辦公室,全程參與衛星系統層面工作;在關鍵節點,巴方還邀請法國監造專家參與。
聯合研製過程中,中方還對巴方學員進行了AIT(總裝、測試與試驗)培訓和衛星操作培訓。2016年10月26日至2017年2月14日,巴方30名學員在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接受了AIT培訓。
衛星發射前,中方還對巴方地面測控站、數傳站操作人員進行了上崗培訓。衛星模擬器在站交付時,中方將分別在伊斯蘭瑪巴德站和喀拉蚩站對巴方進行為期10天的衛模操作培訓。
在此過程中,克服語言障礙成為首要難題。為了理解翻譯成英文的專業術語,有巴方技術人員利用休息時間,專門去英文培訓機構上課。
在合作中,雙方設計師逐漸變為親密朋友。有一次,一名巴方技術人員告訴中方設計師,他奶奶說中國有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動物,叫「龍」,他想去動物園看看。面對這個哭笑不得的請求,中方設計師向他解釋了中國的「龍」和傳統文化知識。
新京報記者 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