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代文化簡述》20篇之第3:巴代的功法
文:石壽貴
攝影:歐 勇
【關鍵詞摘要】
一.巴代的功法
1、寫功 苗語字、組合字、會意字、神符字、意向字等10餘種。
2、畫功 神像、神圖、神軸、牌位、符籙等30餘種圖案。
3、雕功 儺頭、面具、功曹神馬、印章、符牌、花格等50餘件套。
4、扎功 牌樓、神殿、動埴物、立體神像、花卉器物等80餘種。
5、剪功 紙馬長錢、吊輝吊掛、飛禽走曽、人物形象等120餘種。
6、吹功 角號、嗩吶、蘆笙、竹笛、木葉、長號、80餘種。
7、打功 鼓、鑼、鈸、鈴、柝、響碗、師刀、木魚等有70多種曲牌。
二.巴代的功法
8、舞功 遷徙舞、播谷舞、掃邪舞、綹巾舞、儺舞等30多種舞蹈。
9、誦功 神辭有398章、7966節,咒語300餘宗,法水100餘碗。
10、唱功 共有腔、調、贊、詠、吟、申、道、白71腔82調之多。
11、特技功 上刀梯、咬鏵口、滾刺床、吃火、嚼碗、吞竹籤20餘種。
12、絕技功 隱身術、變幻術、搬運術、遁形術、趕屍等。
13、慈善功 慈善厚道、老實本分、博愛施捨、忠義孝道、德高望重等。
14、醫藥功 化水療傷治病、草藥療傷治病。推拿療傷治病。體育等功。
15、合和功 引導勸合、依神勸合、解答疑難勸合、規款自治等。
【正文】
巴代的功法簡單說來有「寫、畫、雕、扎、剪,吹、打、舞、誦、唱,絕技醫和功,誠善祈福康」十五種。
1、寫功。巴代的寫功除了要會書寫正宗的原始符籙文、甲骨文、金文、篆體、楷體、草體文字之外,還需寫出具有特色的祭祀文字,比如漢字注音的苗語神聯;會意字文;組合字文,意向字文等等。會意字文如:「中」字,寫法上為:上寫「不」,左下寫「上」,右下寫「下」,苗語讀作「蟲」,即不上不下而居中之意。再如「山」字,上寫「大」,中寫「高」,下寫「地」,苗語讀「苟」,即大高地為山之意。再如「天」,左寫「氣」,右寫「清」,即青氣為天。還有「地」,上寫「山」,中與「水」,下寫「土」,即山水土合在一起為地。諸如此類,引伸而展,極有特色。
寫功既是巴代才華素質展示的窗口,也是營造莊嚴肅穆壇場氣氛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之一,更是衡量巴代藝道高低的一根標尺。
2、畫功。巴代的神軸神圖多達幾十種,牌位圖像也很多。作為巴代,不僅要會畫不脫譜、作色豔麗、活生活現、古色原意,而且要對其歷史、出處、作用了如指掌、熟知不誤。縱觀古今,神靈是由人塑造出來的,有的是人們想像中的神,有的則是人們所敬仰的人死後被封為神。他們之所以被人們追認為神,是由於人們對他們懷有好感,對其抱有乞求依賴、精神寄託所致。通過畫功將其形象描繪得端莊肅穆,給人以慈善威嚴、可敬可依的感覺,從而使祭祀達到良好的效果。
3、雕功。巴代所用的神象面具、功曹神馬,印板圖章,法器道具多達七八十種之多,這些巴代都得熟練地雕刻才得使用。雕功居於畫功之上,是對畫功的進一步伸展和升華。神像面具雕好之後,戴在活人臉上,配以裝扮,舞蹈跳躍,可以直接起到視覺上的立體效果,這種效果可以娛神娛人,把祭祀儀式活動推向高潮。
4、扎功。巴代在設置祭祀壇場的時候,這扎功便顯得特別的重要,只有扎得活神活現、栩栩如生、以此來代替祖堂神境,達到莊嚴壇場,物化神境的效果。巴代扎功有扎『祖堂神壇、桃源仙洞、梅花仙殿、金洞銀花,功曹土地、護法神王、金童玉女、靈屋殿堂、金山銀山、鐵戈神馬、牌樓匾對』等等多達50餘種。
5、剪功。剪功在設置神壇中顯得尤為重要,莊嚴壇場、物化神境是以剪功為基礎的。這裡所說的剪功即是剪紙工藝,巴代的剪功配合扎功統稱為『紙紮紙剪』,依理上應該同屬一個系統才對。但在一些中小型祭祀中,多用紙剪而不用紙紮,故將其分別論述。剪的名目有:紙馬長錢、吊揮吊卦、花卉圖案、飛禽走獸、人物形象、器具物品、齒花邊格、旗幡兵器、梅花格、錢幣格、中秋格、繡球格、門窗格、葉枝格、霧裡花等等120餘種。名目繁多,花樣怪雜,工藝精細,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化心作用。
6、吹功。吹功包括牛角、長號、嗩吶、蘆笙、竹笛、木葉等,其名目、種類、曲牌多達40餘種。巴代的吹功光是牛角一項便有:玉皇角、老君角、三清角、三元將軍角、九州角、請神角、送神角、下馬角、立營角、結界角、巡壇角、更角、接兵角、出壇角、管兵角、接雷神角、發兵角、收兵角等30餘種。
7、打功。巴代的樂器有鼓、鑼、鈸、鐺、包、鈴、柝、筶等十多種,其樂譜曲牌板眼有如長聲鑼、轉身鑼、點鑼、更鑼、九錘鑼、慢上緊、兩頭忙、兩節瓜、鳳朝陽、獅子滾球、鬼挑擔、路長引、蜻蜓點水、陽雀洗澡等70餘種。作為巴代,要求做到即拿即打、隨拿隨打,一打即合,集打即合。打擊樂若不到位,祭祀演教是無法進行的。
8、舞功。舞功如椎牛中的跳鼓舞、播谷舞、遷徙舞、吃豬中的除怪舞、掃邪舞、儺祭中的綹巾舞、罡步舞、九州舞、儺戲子舞等,作為巴代,至少也得掌握二十幾種舞蹈。
9、誦功。誦功即念誦神辭。巴代的神辭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399(堂)、7968節、、咒語300餘宗、法水100餘碗等巨大篇幅。在古代沒有文字的情況下,形成口口相傳的傳承的習慣,加上歷代以來一直將其作為價值很高的藝道而嚴禁外洩,直到現在,很多的巴代壇班還不準用文字記錄,過去曾有「外姓不傳、六耳不傳(凡有三人六耳在場者)、輕浮不傳」等說法。這樣巨大篇幅的神辭(包括訣、咒、水在內),靠巴代一句一句地跟師父學,代復一代的口口相傳,過硬背誦。因而,說巴代不是巫,不能見神面鬼,不能和鬼神直接對話,因為其神辭是學來照念的,不是隨意發揮或編造的。要熟練地掌握巴代神辭,是一件極為艱辛困難的事情。
10、唱功。巴代在祭祀中的腔和調多達80餘種。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得用什麼腔調,這些都被巴代的祖師爺們規定的十分嚴格。因為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甚至連語言都極不統一的散居民族,在古時就有散居於黃河流域71個灘, 82道灣的諸多部落。當時就有71腔,82調之多的音符。可到了崇山峻岭的湘西這一邊陲寒地之後,如今只剩下56腔,43調了。在巴代所最常用的這56腔、43調裡,每腔則傳承了一支或一系之音腔,每調則取用了一處或一地之音調。這些腔調概由巴代統承下來,成為祭祀中所吟唱的基本腔調。唱功中有腔、調、贊、詠、吟、申、頌、白等。如雲水腔、喊魂腔、敬酒腔、娘娘腔等等。在這些腔調中,有苦難的呻吟,有怨恨的號啕,有悲哀的嘆息,有憤怒的呵斥,有激情的吶喊,有深情的呼喚,有清晰的表達,有平靜的敘說,有輕鬆的嬉笑,有歡悅的調戲,有逶婉的吟誦,有恭敬的陳述等等。這些腔調、無不都在述說著古代的歷史,再響原始的音符。
11、自然功。自然功即是按自然法則作用的一種功能,又稱為世間法。如上刀梯、摸油鍋、端犁口、臥鋼叉、滾刺床、吃火、踩鏵口、咬碗、吞竹籤等。自然功習俗上又叫做巴代絕技,是巴代文化圈中的一個支系,也是巴代文化千奇百態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用事物反串的原理,巧妙地把握物極必反的走向規律,有效參合了物理學、化學、哲學特別是心理學等學科技藝,充分提取深層次的內在物性,讓其走向極端而產生反串,使其現出反常現象,給人以一種事出世間的稀奇感受,營造出信士與其祖神溝通的氣分,增強其戰勝病魔、擺脫災難、跳出困境的信心和意志,達到清泰安康之目的。
絕技的主體是一種思想行為。她凝聚了施者與受者的思維,使其達到了以心轉物的高等境界,升華到了事出世間法則,從而激發了人可勝天的鬥志,打破了逆來順受的奴隸意識,打牢了我命在我而不在天的理念基礎,樹立了「人類本身才是世間真正的主人」的堅定信念。
12、超自然功。超自然功是超出自然法則的一種功能,術語上又稱為「出世間法」。如神話中所提到的一些隱身、變幻、遁形、趕屍、神化搬運等違反常規的法術。雖然當今巴代多已失傳此功,但在現代科學領域正在試圖研探,比如量子糾纏、暗物質互動變化等,就是現代人眼中的超出自然法則的奇特現象。
13、慈善功。作為巴代不僅要才華出眾,素質高尚,更要為人慈善,品質優良,強者不懼,弱者不凌,尊老愛幼,誠信厚道,老實本分,機動靈活。如此才能服心於民,取信於人,才能成為病者、弱者見了能產生出一種可以信仰和依賴的人,過去人們常說,病人看見巴代或藥師進屋,病情便先退三分正是此意。只有具備以上人品,才能堪稱巴代,成為受人尊敬,信仰崇拜,德高望重的師表人物。
14、醫藥功。過去苗族的巴代,十有八九都會藥草,是個多面手的人物。鄉人一旦染患疾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找草藥醫治,這集巴代和藥師於一身的人物便會應請前去治療。小病小傷一般多用咒水解決,如魚刺或竹籤卡住咽喉,巴代則多用訣法和咒語給化「鸕鷀水」(一說為「落池水」或「化刺水」)來解決便可以了。如一般的跌打損傷、破皮流血,巴代則多用「止血水」或「接骨水」來解決就行了。對於嚴重一些的,則要用藥草來醫治。過去鄉間的巴代,最少也會百十來種草藥,多者則會數百上千種藥草。只有識藥草,懂醫術的巴代才能堪稱完美的巴代。
15、和合功。在和合與調解方面,有舒導心結,組織制定榔規寨款、(村規民約)、維護自治、勸合破裂家庭、解答疑難、安慰人心、公斷懸案(吃血誓盟)等等。
以上這些,既有物質文化藝術形態,又有非物質文化藝術形態,通過物化形態、時空形態和意識形態等方式來反映人類不忘本、求生存、求發展、求幸福美好的一種強烈心態。至於巴代的手訣文化、理念文化、圍獵文化、農墾文化、生育文化、性愛文化、醫藥衛生文化、修造建築文化、工藝文化、體育武術文化、飲食文化、器物文化、服飾文化、軍事文化、規款制度文化、禮理文化、婚嫁喜慶紅文化、喪葬白文化、禮儀交際文化、公平分配文化等方面的文化,由於篇幅有限,在此不能細表。
稿源:苗族巴代微信公眾號
·END·
【責任編輯:巴洽巴千、阿鵬哥、李金沙、廣林君、吳鈞;審核:黃沙沙、尚欣、石群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和商用、轉載請後臺聯繫並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值班編輯:18774305566】
相關閱讀:
►花垣洞衝村,一個有苗族巴代的地方
►什麼叫巴代?為你詮釋湘西苗族巴代文化
►【視頻】湘西苗族巴代雄石壽貴大師《苗族古歌》吟唱
►湘西苗族民間傳說:巴代與蠱婆鬥法
►【湘西風物】巴代雄「攆鬼」法事,湘西最為神秘的事件之一
►【湘西風物】巴代「升天」法事,湘西最為神秘的事件之一
►【湘西風物】承載祖先記憶的巴代雄
►【湘西風物】探秘「騎馬走陰」的苗族仙娘「罡仙」
►【湘西風物】「仙娘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