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做好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搜集、整編譯註、研究利用、保護傳承工作,石壽貴日前申請了「苗族巴代」微信公眾號,並於6月19日發布了第一篇推文《「苗族巴代」公眾號開篇辭》。石壽貴計劃在「苗族巴代」公眾號發布有關巴代文化圖文並茂的文章500篇以上,供大家關注、閱讀、掌握和了解。
石壽貴
石壽貴,男,苗族, 1951 年生,花垣縣雙龍鎮洞衝村人。為本家祖傳苗師「巴代雄」第 32 代掌壇師,客師「巴代扎」第 11 代掌壇師,民間正一道第 18 代掌壇師。湘西文化研究會首屆理事,州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州第一批命名的 「非遺」名錄「苗族巴代」傳承人,花垣縣第七、八屆政協委員,首屆感動花垣十大人物,中國民俗學會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巴代文化學會會長,吉首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和合文化研究中心苗族巴代文化研究主任。長期從事巴代文化、道壇喪葬文化、民間習俗禮儀文化等苗族文化的挖掘、整編、譯註及傳承工作,頗有建樹。傳授弟子 200 餘人。出版《苗族道場科儀彙編》、《苗師通書詮釋》、《湘西苗族古老歌話》、《湘西苗族巴代古歌》等著作 4 本,累計700 餘萬字。石壽貴編著的《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入列2018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將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表演巴代苗語電視節目 30 餘期。曾獲過國家級曲藝展演三等獎、州縣文學創作文化貢獻獎、研究會先進個人獎、省級優秀論文獎、政協先進個人獎、先進傳承人獎等獎項 15 次。其巴代文化研究基地已建立起巴代文化的三大儀式、兩大體系、八大板塊、三十七種類苗族文化資料庫,成為全國乃至海內外唯一的一家苗族巴代文化的單位。有關事跡在各種書刊及央視各頻道、海內外各電視臺皆有過多次報導。
「苗族巴代」公眾號開篇辭
都說神秘湘西,湘西神秘。
神秘在哪裡?哪裡最神秘?
神秘在富有傳奇故事的山水裡;
神秘在湘西山民至今仍然保持有
遠古蚩尤部落所創建五大文明的文化元素裡;
神秘在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意識形態裡;
神秘在原始風貌的風情習俗裡;
神秘在「苗族巴代文化」體系裡;
神秘在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
「利生」文化裡……
我們常說,想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因為民族文化是在歷史的鍛造中產生的,是從歷史的故事堆裡形成而爬出來的,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成熟起來的。
涿鹿之戰的結果和苗族頻繁遷徙的歷程,成就了苗族的七大民族特點:一、是一個在涿鹿之戰後頻繁遷徙的民族;二、是一個由於頻繁遷徙沒有充分時間積澱而沒有形成統一全民族文字的民族;三、是一個由於長期頻繁的遷徙致使造成幾乎與世隔絕而形成遺留有濃厚的母系社會風範、尊重女性的民族;四、是一個由於長期分散遷徙而沒有官府,不屬王化、以村寨為社會板塊的散居民族;五、是一個由於受戰後所迫、長期頻繁遷徙的歷史環境與條件所束縛,而形成性格內向、內斂而不張揚、低調生活、封閉保守,謙虛謹慎的民族;六、是一個在極其特殊的歷史時期致使苗族形成了具有顯性文化表象和隱性文化實質這二元文化結構同時並存的民族;七、是一個由於沒有統一全民族的文字和其他因素而促使巴代自然而然地成為傳承和守護苗族主流文化、傳統因子文化的民族。
綜上所述,在長期頻繁的遷徙、散居且沒有官府、沒有文字等情況下,是什麼因素把苗族從遠古帶到了近代?答案非常簡單,是「苗族巴代」,是苗族巴代文化。
巴代文化是在苗族極其特殊歷史環境條件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種獨家、獨創、獨有、獨到、獨俱、獨佔、獨特文化,她經過歷史長河的積澱、數千年以來潛移默化的培育和教化,經過數萬代以來苗族人民的努力和打磨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符號和品牌,她既是苗族的一種歷史社會現象,又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實存;是古代苗族文化經濟價值與精神價值的雙重凝聚;是一種濃縮的心理與社會內涵的符號系統;具有文化的主體性、集中性、權威性、嚴謹性、科學性、有機性、前瞻性和持續性;在歷史上形成具有深廣強大、無可替代的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影響力、穿透力、生命力、鎮懾力、輻射力和說服力;這種文化以苗族乃至人類生存哲學基點為因子,築就了苗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信念,這種文化信念在內則形成了民族的觀念、性格、素質、氣節和精神,在外則形成了民族的風格、習俗、形象、身份和標誌,是苗族獨特的代表性文化品牌。得到了歷史、社會及廣大民眾的認同,成為具有苗族代表性的一種文化符號和品牌。
幾千年以來,由於種種特殊的歷史原因,致使人們對巴代文化諱莫如深,只看到顯性文化表象,無法洞悉隱性文化實質。歷代的封建王朝將楚文化定格為「巫鬼文化」,將苗族認定為「崇巫尚鬼、信鬼信神、做鬼做神」的民族,把傳承古代苗族主流文化的「巴代」定性為「巫師、鬼師」等等。這顯然是由於不了解苗族的巴代文化,才產生出來的一種偏見和誤解。正是這種偏見和誤解所產生出來的民族歧視,幾千年以來一直困擾著苗族,限制著苗族文化的發展和文明的升華。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民族平等大團結的英明政策指引下,苗族人民才從封建王朝的歧視排擠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人模人樣地生在世上。
「苗族巴代」於2016年8月獲批為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肯定了巴代文化是苗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內容來源:苗族巴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