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人才培養」座談會在西安召開-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陸航 實習記者 陳坤正)12月6日,「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人才培養」座談會在西安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寧夏大學和西北政法大學等國內十餘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法學教育進行交流,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探討法治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與健全,致力於推進中國法學院校創新發展。

會議現場 陳坤正攝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法學教育研究》主編楊宗科表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已成為當前政法院校的責任與使命。如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於法治人才培養中,也是每一位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回答的重要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戰略高度出發,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需要和依法治國的現實需求出發,以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平安中國、法治中國過硬隊伍建設,加強德才兼備、德法兼修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培養,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習近平法治人才培養新理念以新使命、新目標、新模式、新機制、新格局為主要內容,構成了對於法治人才培養基本問題的深刻思考,這不僅為全面依法治國人才培養提供理論保障,也將法治人才培養同國家戰略規劃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初心使命結合起來。在指導方向、目標轉化、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國際比較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王瀚作題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和涉外法制建設》的報告。王瀚認為,涉外法治的核心是我國在對外事務中運用國際法治思維和國際法治方法,來管理和規範我國具有涉外因素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依據國際條約和我國涉外法律來增強涉外執法、涉外司法、涉外法律服務和涉外事務管理的能力。要注重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平等性、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協調性、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協同性、涉外法治的特殊性、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統一性,這是對依法治國理念的重要創新。國內社會和國際事務密不可分,要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一協調、統一推進、統一安排,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涉外工作法治化進程,這不僅有利於我國依託涉外法治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還具有使我國能夠更穩健地參與全球秩序治理、更有力地破解單邊主義和應對摩擦風險的重大戰略意義。

  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化,使得理論思維的培育舉步維艱。吉林大學教授杜宴林提出,法學教育要向理論思維方向轉移,持之以恆堅持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思維;面對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挑戰和培養模式探索,他認為要正確處理司法考試和法學教育之間的關係,減輕學生「理論恐怖」。在談到對於學生的法治啟蒙與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時,杜宴林認為,現在的法學教育大多是從概念到概念,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偏多的碎片化知識無法對學生形成理論體系起到推動作用。因此,要切實構建理論培養模式、改革法官培養制度,重點突破從概念到概念、原理加實例的庸俗化培養模式,從對策法學教育中解放出來,實現法學教育知識性和現實性的統籌發展。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張師偉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是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下提出的,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理論高度;我國法制建設與法治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將「四項基本原則」貫穿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社會主義方向與課程教學、法治知識深度融合。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雷磊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就是法學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綜合體,涉及到法理學教材編寫的方方面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旭就習近平法治思想與行政法教學作了報告。他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奠定了根本的正確的世界觀,即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作出一系列原創性貢獻,為行政法教學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統的方法論原則。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邱昭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治人才職業倫理是馬克思法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堅持黨的領導、凸顯人民主體地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項原則奠定了法治人才職業倫理的主要內容,其要求的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是一體的。

  6日下午,座談會就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法學教育改革、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實踐兩個專題進行研討。

  本次座談會由西北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編輯部、西北政法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北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陝西省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法學類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

相關焦點

  • 國防大學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理論座談會
    12月19日上午,國防大學在政治學院西安校區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座談會。軍委政法委某局局長郭強利,軍事科學院某部原政委劉仁獻,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譚愛華等領導和專家,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忠實履行軍隊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建設研究」「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公正司法」等方面先後交流發言。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  這是繼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之後,在全國性會議上全面闡述、明確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法治中國貢獻力量
    「深入學習、深刻領會、自覺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王遷長期從事智慧財產權法研究工作,這次獲得「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他感慨萬千:「我深刻體會到,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認真領會、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用平生所學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助力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既是我們這一代法律人的使命
  • 華東政法大學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央廣網上海12月2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華東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今天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理論研討會同時舉行。此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推進和提升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政基地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研究。
  • 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 在涉外法治中積極推進國際傳播
    與會代表圍繞中國法治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重大涉外法治實踐的傳播策略、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與法治傳播以及中國案例的介紹、外譯與傳播等四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中國法治的國際傳播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涉外法治體系、開展涉外法治工作、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關鍵環節,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推進國際法治、提升中國法治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在致辭中強調,此次研討會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項重要舉措。
  • 陳一新: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
    11月18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主持召開秘書長會議,專題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熱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走在前列。
  •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有機整體
    前不久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及其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令我激動不已,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用「十一個堅持」系統闡述了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和戰略部署。
  • ...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湖南」建設?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今年12月4日,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今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我國第三個「憲法宣傳周」,宣傳周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高舉思想旗幟,推進偉大事業。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湖南」建設,《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深邃  偉大的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習近平法治思想守正固本,不斷發展完善,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系統地回答了如何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統一領導,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法治中國,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等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根本性問題
  • 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筆談|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憲法制度發展
    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總結,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鞏固和指引。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出發,強調在「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中,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的制度優勢。這也從「憲法」這一國家根本大法的高度上,回答了為什麼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 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辯證法
    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戰略思維和辯證思維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在法治理論中的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
  • 華東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表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對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引領法治中國建設在新時代實現更大發展的根本遵循;要學深悟透其中蘊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中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以更好地指導工作。
  •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政法機關應該走在前作表率
    全省法院要全面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實踐要求和強大真理力量、獨特時代魅力、磅礴實踐偉力,堅定自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院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絕對領導、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堅持站位全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軌道,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
  • 張文顯:貫徹「人才強法」戰略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黨中央提出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寫作能力就是法治人才的基本素質、核心能力、底線條件。舉辦寫作大賽、促進全國法科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就是貫徹「人才強法」戰略、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造就一大批法治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
  • 林鐸發表署名文章: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 努力開創法治甘肅...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關注新時代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
    《法學教育研究》第三屆專題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本網記者 陸航/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 (記者 陸航)11月16日,西北政法大學主辦,西北政法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法學教育研究》編輯部承辦的以「新時代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法學教育研究》第三屆專題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在建設法治央企中走在前作表率
    ,形成了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體系完備的習近平法治思想,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發展目標和總抓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設法治強國的必然要求;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組織保障;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
  • 郭聲琨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體現了繼承性、創新性的有機統一,是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
  • 華東政法大學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與會專家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建設,從多個角度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要義,研討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不同領域中的運用,貢獻了富有洞見的理論觀點。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對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引領法治中國建設在新時代實現更大發展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