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廳、長洲太平清醮、寶蓮禪寺、天壇大佛及維多利亞港等,全部都具有香港獨特的文化元素。為方便海內外遊客更好地認識香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及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舉辦論壇,評選出14張香港文化名片,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14張香港名片吧。
紫荊花又稱滿枝紅,還被稱為「香港蘭花樹」,花朵大,花瓣倒卵狀矩圓形。許多港人把它視作「繁榮、壯觀、奮進」的象徵。每逢春暖花開季節,樹上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燦若紅霞。
由於香港同胞對紫荊花的酷愛,香港特區區旗被選定為一面中間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著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花蕊上的五星象徵著香港同胞熱愛祖國,旗與花分別採用紅白不同兩種顏色,象徵「一國兩制」。
李小龍,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李小龍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自創截拳道,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不但享有「東方之珠」的美稱,亦素有「飲食天堂」的盛譽。由於香港曾受英國統治,因此香港的飲食文化不但承傳中國傳統,亦受著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形成獨一無二的香港飲食文化。
長洲太平清醮是在香港長洲居民舉辦的一項太平清醮活動,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即佛誕)舉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一個傳統活動,每次均會吸引不少香港市區居民和外國旅客專程慕名來參觀。該活動的最大特色為搶包山和飄色巡遊。
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崇奉儒、釋、道三教。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故得後人建祠供奉。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靈驗,常年吸引無數善信到來膜拜求籤,香火鼎盛。每年的農曆年大年初一,有不少善信爭相到來搶頭香,成為香港賀歲習俗之一。
香港,因著其殖民地歷史背景和國際貿易港地位,構成了中西薈萃、多元文化的面貌。不同國籍的人士在這裡和諧共處,互相尊重。所有宗教、種族的傳統和習俗都能相互包容,反映了這個城市的大都會氣魄。民眾可以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公開進行崇拜活動。
中環,中環是香港的心臟地帶,是位於香港中西區的地方,為香港的政治及商業中心。多家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終審法院、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
購物是香港一項很流行的活動,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香港零售業的一個重要支柱。由於香港是自由港,除菸酒外的所有商品均免稅,因此世界各地的各種檔次的貨品均可在香港找到,令香港有「購物天堂」的美譽。
「茶餐廳」作為香港飲食文化之一,可說是完完全全由香港發明,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茶餐廳」的出現源於半世紀以前,其實是幾十年前的「冰室」,主要是應當時興起的「飲西茶」風氣而產生。
霓虹招牌的文字和視覺符號無處不在,滲透香港每個角落,蔚為奇觀。這些符號代表了我們的身份和美學氣質,也可窺見人們在這地球一隅的生活方式與文化。
維多利亞港不只是個海港,更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香港由昔日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今天的「亞洲國際都會」,這個天然的深水避風港,功不可沒。要感受維多利亞港不同的美,可以試試登上觀光船暢遊其中、或者在維港兩岸的觀景臺上觀賞晝夜景色。
太平山頂是香港最高點,海拔554米,位於香港島西北部,一直是香港的標誌。它又稱維多利亞峰或扯旗山,也是遊覽香港的第一焦點。這裡是俯瞰維多利亞港景色的最佳地點,無論你是不是浪漫的人,都一定要安排到太平山賞夜景。
天壇大佛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巍峨跌坐於海拔482米的香港大嶼山木魚峰上。這尊由寶蓮禪寺籌建,歷時12年落成的莊嚴宏偉大佛,寓意香港穩定繁榮,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沙田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每年農曆年初二是車公誕,民眾都會蜂擁到車公廟去參拜祈福。
來源:香港文匯報、香港旅發局、新華網、維基百科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