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視頻,讓您即時更瞭解內地人為何要到香港購買保險
CCTV13新聞直播間"遠方的保險"
鳳凰衛視2013年的報導
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及理財產品激增
香港保監資訊顯示:2012年內地人豪花30億港元購保險
中港報紙媒體報道:
北京日報:越來越多內地客到香港買保險↓
北京晚報:香港新保單,十分之一來自內地↓
財經生活報:內地客到香港買保險↓
財經新聞:內地人緣何青睞香港保險?↓
東方日報:投資移民準納保險產品↓(香港媒體)
廣州日報:同等保額香港保費便宜六成↓
近年來,香港保險為內地居民所青睞,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和時尚。內地與香港主流媒體都紛紛予以報導。
就在2014年的6月9日,《新快報》用了四個整版,全面系統的刊發了該報記者對香港保險的全面調查,幾乎以完全肯定的態度,對香港保險作了客觀、真實的報導。其中,該報以寫實手法,比較了香港與內地保險公司產品與服務,從中可見香港保險明顯優勝於內地保險。
然而,與內地主流媒體相反的鼓譟,如惡意攻擊、抹黑香港保險的言論、文章,今年來在內地網際網路、微信、博客平臺上甚囂塵上。中國內地保監會、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年報、季報數據顯示,近年來,內地保險業每年新簽約保費增長率在10%左右,而內地居民赴香港新簽約投保保費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遞增,也因此,內地一些保險公司普遍感到了來自香港保險業的競爭壓力。面對客戶與利益,內地保險業出現了抹黑香港保險的言語,可概括為五大類。
抹黑1:香港保險業向內地居民發售保單,屬於「地下保單」不合法,不受法律保障。
抹黑2:香港保險公司會破產倒閉,內地不允許破產倒閉。
抹黑3:匯率風險造成內地客戶巨大損失。
抹黑4:香港保險糾紛處理與理賠難。
事實上,內地保險市場化也才22年,內地保險存在的詬病已經成為內地社會民眾的共識,如銷售誤導、寬投保嚴理賠、保障利益少……相反,香港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保險業成熟度高,投資、保障利益與服務好,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謠言與抹黑不攻自破。
熱點關注一:赴港買保險合法嗎?
到香港買保險,這不就是媒體上常說的「地下保單」嗎,是非法、無效的嗎?一位有心的上海客戶李先生做了詳細的赴港買保險前期準備。李先生說,「我先是向上海的一些保險代理人、律師諮詢。諮詢結果基本上屬於兩派。代理人的基本觀點是不建議買,聽說香港的保險只有持香港居住證的人才可以買,而且香港保險合同都是英文的,中文僅供參考,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其中奧妙之處未必明白,萬一上當受騙了也不知。因是外匯管制,繳付保費、理賠事宜比較麻煩。」在諮詢過後,李先生還做了兩件事情:
一:查詢香港法律,其中第41章是《保險公司條例》。為了確保投保人的利益,該條例對香港的保險公司的確作出了非常具體的規定。該條例沒有明確寫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購買保險,但同時沒有對投保人的身份進行限制,也就是說不違法。據其一律師朋友說,保險也是商務活動之一,香港是貿易自由港,法律對商務活動主體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簽署地在香港,香港擁有司法管轄權而已。
二:諮詢了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相當於國內的保監會,諮詢郵件地址:iamail@oci.gov.hk )。李先生發了一份電子郵件,問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險公司認不認可內地醫療機構的疾病證明材料或公安部門的死亡證明?不出三個小時,一名監理專員就回覆了他的郵件,內容大意如下:根據香港的法律,無論內地人、外國人還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與香港合法的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須注意兩點:
1.保險是一份長期合約,如果期間出現沒有連續付保費的情況,將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損;
2.:如果與保險公司出現訴訟時,將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親自到香港法庭聆訊;至於保險公司是否認可內地醫療機構的疾病證明材料或公安部門的死亡證明,則是保險公司的商業決定。
至此,李先生明白了:去香港買保險是完全可行且合法的。
熱點關注二:香港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在國外即使像友X、富X這樣的大公司2008年也險些倒閉,香港的小保險公司風險是不是更大?據香港高級持牌理財經理介紹,全世界的人壽保險公司都是不允許倒閉的,否則就不會出現美國雷曼兄弟經營的400家銀行和美國友邦AIA一起到了破產的邊緣,而美國政府沒有伸出援手去挽救雷曼兄弟的400家銀行,而出錢收購了友邦保險85%的股權,不允許友邦保險公司倒閉。
香港保監處規定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會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規模大的保險公司收購繼續經營,以確保客戶的權益。所以客戶最多只會因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損失紅利收益,但保障類投保保額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
對於壽險,香港政府對於香港保險業的監管非常嚴格,每出售一份,香港保險監理處都會要求香港保險公司把該份保單80%價值的資產維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如果在香港有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瀕臨危機,香港政府即會出面,讓有財政實力的保險公司兼併該保險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壽保單不受損失。香港政府也正在設立香港人壽保險再保險基金,用以擔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壽保單。
熱點關注三:匯率風險是否造成內地客戶重大損失?
人民幣與港幣的兌換價格,七年內從1.2元跌到0.79元(每港元),從香港買保險長期看收益未必高?
赴港投保匯率確實是大的問題,如果人民幣一直只升不跌,那麼客戶確實有匯率損失。但是這個世界會有隻升不跌的定律嗎?內地短短十幾二十年間,通脹高企,在內地高保費的情況下,客戶購買的保單貶值速度更快,而香港保險就算計上匯率損失,也比內地保單更便宜更能保值。
目前事實是,近年來,人民幣在內地快速貶值,《中國青年報》報導說,如果十年前擁有1000元人民幣,十年後因持續貶值,其購買力只相當於576元。而自進入2014年以來,人民幣更出現了由過去「內貶外升」向「內貶外貶」同步的局面。由此可見,赴香港投資保險,匯率風險並不是消費者考慮的首要問題。
熱點關注四:內地人買香港保險是否受香港法律保護,有糾紛是否可以解決?
事實上,香港保險公司是向全球發售保險的,保險公司均有設立簽約認證中心,赴港投保客戶必須親臨辦理,三方見證。以錄音錄像作為客戶赴港投保的記錄,在香港境內簽署的投保文件是受到香港法律認可以及被保護的。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處發佈受理非香港居民之投訴,如客戶與保險公司發生索賠糾紛,該機構則出面受理糾紛審判,審判結果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如判決保險公司必須理賠。與內地不同的是,假若在內地,客戶與內地保險公司發生糾紛仍需與保險公司對簿公堂。
正因為香港是個法治社會,所以在法律上非常嚴峻。如保險一定要在香港簽單才有效,才受香港法律保護。
購買保險除了在發生約定的事項時可以得到大額的賠付外,其所帶來的「非金錢性回報」或者說是「隱性回報」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許多人購買了保險後,會覺得沒有了後顧之憂,從而對生活更加充滿信心,沒有任何顧慮地投入工作和生活,這可能也是其他理財工具所不具備的重要「功能」。
目前最受歡迎的香港保公司:
英國保誠——擁有168年歷史,一家曾賠付過泰坦尼克號,兩次世界大戰及黛安娜王妃(1997年,黛安娜在巴黎遭遇車禍,香消玉殞,保誠迅速按照保單賠付5000萬英鎊)的老牌保險公司,英國保誠致力秉承「用心聆聽 更知你心」的企業理念,透過聆聽及瞭解客戶的需要,及配合公司一貫的專業服務文化,致力成為香港多銷售渠道保險公司的首位。
香港投保溫馨提示:
1、上保誠的網站,瞭解一下你即將購買的產品;
2、請查看保誠網站上的「理財顧問索引」,確認代理人是持牌合法和保誠授權認可。
英國保誠官方網站: https://www.prudential.com.hk
撰寫作圖不易,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轉自香港國際通.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