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僑界報導)農曆新春佳節之際,世界各地慶祝中國年的活動精彩紛呈,濃濃的年味給人們帶來了喜慶和歡樂。
美國匹茲堡小波中美腰鼓隊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市,近年來新興的一支腰鼓隊特別引人注目。這支腰鼓隊不但活躍在華人春晚舞臺,還頻頻出現在商場、公司、博物館等不同場所的慶祝中國年活動中,明亮的鼓聲,奔放的舞姿,和著喜慶的《歡樂中國年》的歌聲,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觀眾。
這支業餘腰鼓隊是旅美三十多年的黃小波女士於2016年開始籌建的。黃女士來自上海,出身於書香門第,興趣廣泛,自幼愛唱愛跳 。華東師範大學外語系畢業後,黃女士赴美留學,之後在美國從事進出口方面的工作。退休以後,她利用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在社區和一些學校傳授中華文化,並積極推廣太極等西方人喜愛的中國傳統健身活動,深受當地美國人的歡迎。三年前,樂於挑戰的黃女士又興致勃勃地在居住地匹茲堡市籌建起了腰鼓隊。她說,成立腰鼓隊,是緣於小時候的一個夢想。中學時期,有一次在上海街頭偶遇上海芭蕾舞團的腰鼓遊行隊伍,舞蹈演員們優美的舞姿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這些演員們一樣跳起腰鼓舞。由於工作和家庭的關係,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直到幾年前黃女士退休後,生活才安逸了些,於是又產生學腰鼓的念頭。之後,黃女士每次回上海探親,都抽出時間請來老師指導自己學腰鼓。2016年,為了豐富周圍朋友們的健身娛樂活動,黃女士決定組建腰鼓隊。
大部分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華人,以前都沒有接觸過腰鼓。剛開始,參加腰鼓隊的人並不多。為了鼓勵周圍的華人朋友加入腰鼓隊,黃女士利用空閒時間邀請他們到自己家裡來,手把手耐心地指導他們學腰鼓。並且,她還自掏腰包從中國郵購了一批腰鼓和演出服,免費供大家使用。一些人從來沒有跳過舞,更沒有上過舞臺,對學習腰鼓缺乏信心,黃女士總是不厭其煩地鼓勵他們,直到他們學會為止。
黃女士平時在社區教太極,班上大部分學員是當地美國人,他們從來沒聽說過腰鼓。為了動員這些學員參加腰鼓隊,黃女士耐心地給他們介紹腰鼓的由來和發展,讓他們感受到腰鼓這一中華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於是,一些學員陸陸續續加入了腰鼓隊。隨著腰鼓隊人數增加,影響也越來越大,有些和黃女士素不相識的人也慕名前來學腰鼓。如今,腰鼓隊擁有二十幾位華人,十多位當地美國人,其中有二十來歲的姑娘小夥,也有年逾花甲的老人。
小波,Tracy和Dave在家裡練習腰鼓
Tracy和Dave是腰鼓隊裡的一對年輕夫婦,兩人都在匹茲堡從事機器人行業。Tracy以前沒接觸過腰鼓,但自小在中國長大,對腰鼓有所聽聞,知道腰鼓是一項很好的健身活動。聽說匹茲堡有這支腰鼓隊後,便馬上拉著Dave一起參加。兩人儘管平時工作很忙,都堅持練習腰鼓。Bacia 是最早加入腰鼓隊的當地美國人。她是一位註冊會計師,常年累月的辦公室工作給她帶來了一些職業病,為減輕病情,幾年前她參加了黃女士的太極健身班,一段時間下來覺得受益匪淺。於是,當腰鼓隊一成立,Bacia便順理成章地加入了腰鼓隊。兩年下來,打腰鼓使她變得更精神,更有自信了。
Karla, Dennis, 小波和 Melody
Melody在一家國際運輸公司從事技術工作,她跟黃女士學過太極,很喜歡 黃女士友好開朗的個性。她說,小波總是那麼友好,充滿活力,跟著她學腰鼓,沒有一點拘束和壓力,從她身上總能感到滿滿的正能量。 不久,Melody把腰鼓介紹給和自己有幾十年交情的大學好友 Karla和Dennis。如今,Melody,Karla和Dennis都是腰鼓隊的隊員,她們互相學習,互相鼓勵,腰鼓給 她們帶來快樂,也加深了友情。除了大人,現在腰鼓隊裡還有兩位小隊員。5歲的西西就是其中的一個。西西的媽媽菲菲是腰鼓隊的隊員,平時去練習時總是帶上西西,耳濡目染,西西自己學會了唱腰鼓伴舞歌,還讓外婆從中國帶來了小腰鼓,和大人們一起學腰鼓。天真可愛的小隊員們給腰鼓隊帶來很多樂趣。
西西跟腰鼓隊老師學腰鼓
傳統腰鼓是中國國粹之一,融舞蹈、武術、打擊樂、民歌為一體, 除了健身,更是一種藝術,自然具有迷人的魅力。在今年幾次腰鼓表演中,其中領舞的一位金髮碧眼、高大帥氣的小夥子特別吸引眼球,他動作剛勁有力、豪邁奔放,盡顯腰鼓陽剛之美,成為演出的一個亮點。
Connor在表演中
領舞的這位小夥子名叫Connor,今年24歲。Connor學過芭蕾和表演,但他以前從來沒想到過有一天會在舞臺上盡情地跳起異國的傳統舞。說起Connor 在臺上的精彩表演,也得歸功於伯樂黃女士。Connor 先學太極,之後加入腰鼓隊。在練習腰鼓中,黃女士很快發現了Connor的舞蹈天賦,就開始對他進行重點培養。為了讓Connor表現出腰鼓的原汁原味,黃女士在網上找來安塞腰鼓的表演視頻,讓Connor 模仿著練。本來就有芭蕾和表演功底的Connor,很快就掌握了各種基本動作,並且學得像模像樣。Connor說,他喜歡腰鼓舞粗獷奔放的氣質,腰鼓讓他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他非常感恩成為這支腰鼓隊的一員,在腰鼓隊裡他總是非常開心。
黃女士帶領這支腰鼓隊走到今天,離不開丈夫Jay的支持。年逾花甲的Jay是匹茲堡一所大學裡的教授,土生土長猶太裔美國人。Jay愛好音樂,擅長吉他。在妻子的鼓勵下,Jay成了腰鼓隊裡的主力擊鈸隊員。身為教授,Jay個性認真嚴謹,在腰鼓隊裡他同樣一絲不苟,每次排練和演出幾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除了擊鈸,Jay在腰鼓隊裡可是身兼多職,既是妻子的得力助手,又是盡力盡責的後勤人員,每次排練演出,幾乎都是他負責搬進搬出大包小包的用品,並且安排得有條有理。Jay說,學校裡的工作整天都在用腦子,空閒時參加腰鼓隊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擊鈸看起來似乎很單調,而在Jay的用心演繹下,顯得非常生動活潑。看著Jay舉著鈸手舞足蹈、興高採烈的樣子,不認識他的人誰會猜得出平時他竟是一位溫文儒雅的教授。
Jay在演出中
一直以來,黃女士很注重腰鼓隊的團隊合作精神,她常常囑咐腰鼓隊裡的華人:雖然這裡是美國,在腰鼓隊裡,我們是主人,我們應該熱情友好地對待每一位來學習腰鼓的當地美國人,讓他們在這個集體中有親切感。在黃女士的影響下,不同種裔不同年齡的隊員們都互相支持,互相關愛,就像一家人一樣。 60多歲的Eva和William是華裔美國人,兩人都獨身多年,在黃女士的太極班上認識後,又在腰鼓隊裡加深了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黃昏戀,終於結為伴侶。 農曆新年前一周,Bacia 95歲的父親不幸離世。失去生活中一直鼓勵她支持她的親人,Bacia 異常悲痛。因為Bacia 的父親生前很喜歡看Bacia表演腰鼓,為了紀念父親,Bacia忍著悲痛回到腰鼓隊,和大家一起參加慶祝中國新年的表演活動。Bacia說,腰鼓隊讓她有家的感覺,隊員們就像家人一樣,和大家一起打腰鼓,使她增加了信心和勇氣。
如今,腰鼓隊的名氣越來越大了。除了在匹茲堡附近參加各種慶祝活動以外,2018年5月腰鼓隊還應邀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首屆亞洲文化節上閃亮登場,受到當地華語和英語主流媒體的一致好評。今年春節前後,一些公司和社團紛紛邀請腰鼓隊到各自舉辦的慶祝中國年活動中表演助興。
腰鼓隊在拉斯維加斯首屆亞洲文化節上表演
黃女士說,許多中美觀眾看了腰鼓表演後都感到震撼,尤其是一些旅居海外多年的華裔老人,在異國他鄉的舞臺上看到傳統腰鼓,非常激動。觀眾的好評和讚譽讓黃女士深受鼓勵。她說,腰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既能健身,又能帶來快樂,她會全力以赴帶領這支腰鼓隊,以最美的姿態將腰鼓呈現在世界人民面前。
衷心祝願匹茲堡小波中美腰鼓隊在美國龐大的文化大熔鋁裡茁壯成長。
願腰鼓這一中華傳統民間藝術在世界大舞臺上歷久不衰,源遠流長。
(以上圖片由腰鼓隊提供)
動態要聞、學習交流、理論文章、建言獻策等均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