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風情】黃土高原的奇葩——安塞腰鼓

2020-12-15 騰訊網

黃土高原的奇葩——安塞腰鼓

作者//朱寶琦

在陝北這塊黃土高原上,有群熱騰騰的漢子,熱騰騰的漢子能讓這塊黃土地剎那間沸騰。你聽!嗨,嗨,嗨,嗨,嗨,隆隆,隆隆,隆隆……你看!百數號鼓手從黃土高坡蜂擁而下,狂舞在你的面前,剎那間黃土飛揚。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氛圍中嘆為觀止。這就是「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歷史悠久,是寶貴的文化遺存,是黃土高原上一種獨特的民間鼓樂表演藝術形式。有「中華民族之鼓魂」、「天下第一鼓」、「地上活化石」之美譽。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飆,洶湧地席捲著整個大西北,展示出黃土高原農民樸實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黃土地的博大胸襟與渾厚底蘊。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如今,已經成為安塞縣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安塞腰鼓古樸純正,有文鼓、武鼓之分,動作繁複,變化神速。其纏腰鼓搖頭擺尾,過襠鼓腿勢瀟灑,下岔鼓穩健安祥;還有鯉魚跳龍門、一條鞭、飛燕、三腳不落地等鼓法,宛若鷹擊長空,氣勢如虹。安塞腰鼓粗獷豪放、渾厚雄壯、氣勢磅礴、剛勁激烈如老虎抖毛,威猛有力、瀟灑大方如雄鷹展翅,流暢飄逸。它吸取不同時代的鼓樂藝術之精華,融合黃土高原一帶的風土民情,將打擊樂、吹奏樂、舞蹈、武術、體操、民歌等化為一體。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有路鼓與地鼓之分,從二人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不等,視場地而定,並形成了隊形多變、收放自如、有張有弛、群而不亂、合而不板、變化多端、進退有序、有緩有急的表演特色,給人以高度的藝術享受。

安塞腰鼓,是黃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世界,被譽為黃河的精魂,民族的風骨。尋根溯源,據《山海經》記載,鼓在黃帝與蚩尤大戰時就已出現,蚩尤曾是遠古居住在東方的一個部族首領。蚩尤想奪取黃帝的寶座,佔領中原地帶,便帶領部族跟黃帝在北方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展開了一場震天撼地的大戰。戰爭一開始,蚩尤的軍隊非常強悍,並有一種怪聲迷惑人的本領,使黃帝連吃敗仗。為扭轉這種局面,黃帝發明了鼓,凡有戰爭,皇帝就將鼓搬到戰場上,用槌一連擂了九通,聲如雷響,山鳴鼓應,天地變色,從此軍威大振,嚇得蚩尤的士兵魂飛魄散。最後擒斬了蚩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隨著歷史的發展,安塞腰鼓特有的藝術形式發揮和體現得更加充分。自1951年安塞腰鼓在天安門廣場表演後,曾先後多次在國內外參加比賽和表演,引起轟動。1986年,安塞腰鼓榮獲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並在北京、香港等地展現風採。1990年,安塞腰鼓參加了第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的大型舞蹈表演,轟動了全場觀眾,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這樣的場面太讓人激動了!」。在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慶典中,安塞腰鼓更是出盡風頭,被人們稱為「中國一絕」。安塞縣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腰鼓之鄉」。時至今日出現在了《黃河》、《黃土地》、《延安頌》等近百部影視片中。1999年10月,安塞腰鼓還應邀訪日,參加「亞洲民俗藝術節」,在街頭表演一舉轟動東瀛,在日本掀起了一陣狂潮。在國慶60周年大慶的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再次重振雄風,打出了神威,打出了國威,令海內外世人為之震撼。為進一步提升安塞黃土風情文化的對外影響,2009年由安塞縣人民政府又投資開拍了數字電影《腰鼓傳奇》,多維性的藝術體系體現得更加鮮活醇美;獨有的藝術與時代精神結合得更加完美。它以獨特而精湛的藝術走向了世界。

安塞腰鼓,延安黃土風情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

此文刊登在《西部風情》2010年6月創刊號雜誌

作者簡介

朱寶琦,陝西眉縣人。資深媒體人,系眉縣文化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歷任《工人日報》《香港大公報》《中國旅遊報》記者。2010年6月創辦《西部風情》雜誌,現任西部風情雜誌社社長、總編,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西部風情》雜誌攝影俱樂部創始人。《第六屆「金鶴獎」全國數碼攝影大賽》評委。先後在全國20多家報刊雜誌發表150多篇文章及攝影作品。

監製:青花

責編:王磊

編輯:王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安塞腰鼓:1984年張藝謀拍攝《黃土地》,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震撼了
    談及腰鼓舞,大多數人能想到的,就是它的黃土風情,陽光、歡騰、磅礴、熱烈。 把黃土高原樸素而又張揚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1984年,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拍攝的《黃土地》就是在安塞,150名身穿黑襖、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色布袋的陝北漢子,在安塞這片黃土地上,如龍似虎的舞蹈起來。 整個表演過程飛揚激越、酣暢淋漓,如黃河咆哮、如萬馬奔騰,拍完這段戲,整個拍攝組的人都驚呆了。
  • 雙建文攝影•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安塞腰鼓集中表現了陝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後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
  • 安塞腰鼓「鼓動」南投燈會
    16日晚間,在臺灣南投燈會的演出廣場,嗩吶聲、腰鼓聲、陝北民歌的嘹亮聲音……把黃土高原的豪邁氣概搬進了臺灣的山水間
  • 延安安塞腰鼓再次「鼓動」臺灣南投燈會
    2019年2月16日晚間,在臺灣南投燈會的演出廣場,嗩吶聲、腰鼓聲、陝北民歌的嘹亮聲音……把黃土高原的豪邁氣概搬進了臺灣的山水間。
  • (第627期)語文輔導:閱讀 | 《安塞腰鼓》中為什麼用大量排比?
    問《安塞腰鼓》中為什麼用大量排比?(李佳怡)答文本的形式是由什麼決定的樂亭縣毛莊鎮初級中學  梁月佳怡同學,老師很高興看到你在讀書時關注到了文本的形式。你的問題可以分解為兩個小問題:為什麼用排比?《安塞腰鼓》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在寫腰鼓場面時,作者這樣寫: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
  • 陝西安塞腰鼓在南投 氣勢磅礡
    陝西安塞腰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在秦漢時期,戌邊守塞士卒,打仗時用腰鼓助威,勝利後用它來歡慶。中共建政後,安塞腰鼓也被稱作「勝利腰鼓」,紅色根據地的人民在歡迎毛澤東和工農紅軍,歡慶勝利的時候就曾跳起氣勢磅礴的腰鼓。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安塞腰鼓的表演成為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至今為人稱道。
  • 最關注|安塞腰鼓課,是真的嗎?
    整齊的鼓點兒、跳躍的舞步安塞腰鼓真的很讓人心動呢就連留學生小哥哥也選了這門課  安塞腰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天下第一鼓」的美稱。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安塞腰鼓進校園--教育--人民網
    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杜康鎮石獅小學把動作豪邁粗獷、剛勁奔放的安塞腰鼓引進校園,通過傳統文化進校園、大課間展演等形式,令其在校園中得到了廣泛傳承。圖為5月21日,石獅小學的學生在練習安塞腰鼓。
  • 跳安塞腰鼓的清華網紅老師遇「對手」,閔行鼓娃的教材已在安塞傳播!
    安塞腰鼓!江西採茶戲!蒙古舞!新疆舞!你忍住不笑了麼?第18秒畫風突變,請做好心理準備你知道麼?學生現在學習的腰鼓,其實是學校從陝北引入的安塞腰鼓。唐為民告訴記者,在1997年的閔行區首屆藝術節開幕式上,由顓橋小學和顓橋中學組成的400多人的隊伍進行了安塞腰鼓的表演。
  • 夜老虎三連安塞腰鼓隊河西留芳影
    我來自安塞文藝宣傳隊,在這個節骨眼上,自然是連裡要尋找的對象。果然副指導員崔志良(68年入伍,陝北神木人)『傳令』叫我到連部『約談』,決定由我和連裡的文藝骨幹沈田澤(73年入伍,陝北神木人)負責組織大家學打安塞腰鼓,搞一個陝北大秧歌節目,參加團裡的廣場節目活動。當時的連長:時有龍 ,山西人,61 年入伍。副連長:劉連成,陝南人 ,65 年入伍。指導員:  張曉發,山西人,61年入伍。
  • 延安腰鼓APEC會議表演 安塞"鼓王"稱為陝西爭光
    10日晚,APEC會議場外表演,640個鼓手齊聲擂響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威風鑼鼓,畫面通過電視、網絡傳遍全球。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腰鼓走進牙克石市綜合高級中學
    儀式開始之前,牙克石市綜合高級中學舞蹈社團40名學生表演了安塞腰鼓。據了解,推廣安塞腰鼓民族非遺文化,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引導各民族青少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牙克石團委、市民委為綜合高中在表演器械、服裝道具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向他們捐贈活動物資。
  • 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見聞:讓黃土地山青水綠
    天高雲淡的秋日,一曲悠揚的信天遊飄蕩在陝北的溝溝峁峁間,也激蕩和溫暖著黃土高原父老鄉親的心田。   長期以來,生態脆弱一直是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的典型特徵,也是生態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源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導和大力支持下,陝北人民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決戰。如今,一個多甲子倏忽而過,陝北大地發生了喜人的巨大變化。
  • 黃土高原,尋根中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中國大地的黃,是黃土高原的黃「蒼天厚土」之厚,是黃土高原之厚這是地球上唯一一座「黃土」高原它遼闊、深厚,雄渾大氣它的誕生可謂是一場造化的奇蹟攝影/馬寶林像冥冥中有一種力量,精心創造了各種條件,又經過千萬年來的悉心打磨,一點點塑造出了一個神奇的
  • 黃土高原西部全新世季風變化及突變事件精細結構研究獲進展
    黃土高原位於亞洲夏季風北緣,是研究高低緯氣候系統相互作用的理想區域。黃土-古土壤序列在理解東亞第四紀氣候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其測年誤差和解析度的原因,不易提取百年及更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的細節。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
  • 高解析度石筍揭示的黃土高原西部全新世季風變化及突變事件精細結構
    黃土高原位於亞洲夏季風北緣,是研究高低緯氣候系統相互作用的理想區域。黃土-古土壤序列在理解東亞第四紀氣候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其測年誤差和解析度的原因,不易提取百年及更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