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腰鼓APEC會議表演 安塞"鼓王"稱為陝西爭光

2021-02-19 微延安


10日晚,APEC會議場外表演,640個鼓手齊聲擂響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威風鑼鼓,畫面通過電視、網絡傳遍全球。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其中的安塞腰鼓和洛川蹩鼓,都是咱陝北人教會的,而最前面領鼓的鼓王是安塞後生劉國進。

   安塞腰鼓

   縣上派出16名演員配合教學

  「感覺特別自豪,不僅為國爭光,也為陝西爭了光。」昨晚7時許,剛從北京參加完演出回家的劉國進對華商報記者說。劉國進今年30歲,是安塞縣民間藝術培訓中心舞蹈隊隊長,10日晚鑼鼓表演領鼓的就是他。該縣民間藝術培訓中心主任張亞東介紹,張藝謀的一個執行導演甲丁和他以前是朋友,甲丁聯繫他,說想選安塞腰鼓在APEC會議期間表演。9月份,他去北京見到導演組成員,商定了腰鼓的動作和打法,以及具體的表現方式。「今年我們的演出非常多,剛好那段時間還有個去臺灣的表演,時間排不開,最後導演組讓我們出人教,讓河南登封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的學員表演。」張亞東說,他和另一位老腰鼓手陳丕亮一起來到河南,用半個月時間手把手教會了武術學院的孩子們腰鼓,並且配合設計好了各種動作。在此期間,縣上還派出了16名演員配合武校學員學習。但是最後只選了劉國進一個人,並且把他定為了鼓王。

   洛川蹩鼓

   自家院子錄視頻被導演組選中

  洛川蹩鼓此次也有幸被選為表演形式之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曾在人民大會堂表演過蹩鼓、今年64歲的洛川老藝人張萬玖作為「教練」,也教會了200多個武校的「徒弟」,同樣深感自豪。

  「8月下旬,我接到北京打來的電話,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選擇了洛川的蹩鼓,讓我傳一段視頻過去。」張萬玖說,他當時就背起十幾斤重的鼓,在自家院子裡讓兒子錄了視頻發過去。幾天後,他就接到通知,說是要去北京驗收節目。在北京他又現場表演了一次,導演組的人非常滿意,當時就定了。但導演組考慮到當時正是農忙時節,農民時間抽不開,要組織一個幾百人的表演隊伍有難度。於是,張萬玖也被抽到了河南登封少林鵝坡武術專修院,和張亞東一起,各自負責教授弟子,用半個月的緊張時間,培訓出了一批蹩鼓手。遺憾的是,張萬玖因故最終沒能到現場去看表演,「看著電視上孩子們打洛川蹩鼓,心裡還是格外激動。」張萬玖說,希望洛川蹩鼓能得到更好的傳承,不要讓這麼好看的藝術後繼無人。(記者劉曉軍)

微延安微信號:yananshw

【廣告招商電話】 0911-8871183 13809113554

【每日一笑】

小保姆嗓門特別大,主人叮囑,今晚來的都是有身份的人,說話務必小聲一點。吃完飯,主人客人玩牌,小保姆收拾完想早點休息,於是湊近男主人耳邊輕聲道:「那我先睡了哈。」

↓↓擊閱讀原文進入家在延安社區↓↓

相關焦點

  • 延安安塞腰鼓再次「鼓動」臺灣南投燈會
    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在臺灣南頭燈會一展陝北風採   當晚,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的表演以一場熱鬧的陝北大秧歌開場,豪邁的舞姿、多樣的動作、瀟灑的氣概安塞腰鼓壓軸出場,100多人上場齊舞,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礴,讓現場民眾大呼精彩。今天的演出是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今年春節在臺灣南投的第四場演出。當腰鼓演出每到精彩處,現場數千名觀眾就「點亮」手機和演員一起舞動。和丈夫一起來看演出的南投本地人簡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安塞腰鼓的表演,漫天黃土,鼓聲震天,覺得很有氣魄。
  • 安塞腰鼓「鼓動」南投燈會
    當晚,陝西演出團隊的表演以一場熱鬧的陝北大秧歌開場,豪邁的舞姿、多樣的動作、瀟灑的氣概,充分體現陝北人民淳樸憨厚、開朗樂觀的性情。安塞腰鼓壓軸出場,100多人上場齊舞,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礴,讓現場民眾大呼精彩。演出每到精彩處,現場數千名觀眾就「點亮」手機和演員一起舞動。
  • 陝西安塞腰鼓在南投 氣勢磅礡
    陝西安塞腰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在秦漢時期,戌邊守塞士卒,打仗時用腰鼓助威,勝利後用它來歡慶。中共建政後,安塞腰鼓也被稱作「勝利腰鼓」,紅色根據地的人民在歡迎毛澤東和工農紅軍,歡慶勝利的時候就曾跳起氣勢磅礴的腰鼓。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安塞腰鼓的表演成為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至今為人稱道。
  • 【西部風情】黃土高原的奇葩——安塞腰鼓
    這就是「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歷史悠久,是寶貴的文化遺存,是黃土高原上一種獨特的民間鼓樂表演藝術形式。有「中華民族之鼓魂」、「天下第一鼓」、「地上活化石」之美譽。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飆,洶湧地席捲著整個大西北,展示出黃土高原農民樸實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黃土地的博大胸襟與渾厚底蘊。
  • 雙建文攝影•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陝北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 跳安塞腰鼓的清華網紅老師遇「對手」,閔行鼓娃的教材已在安塞傳播!
    學生現在學習的腰鼓,其實是學校從陝北引入的安塞腰鼓。唐為民告訴記者,在1997年的閔行區首屆藝術節開幕式上,由顓橋小學和顓橋中學組成的400多人的隊伍進行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安塞腰鼓來自於民間文化之鄉,既透射出剛猛、有勁的民族精神,又充滿歡慶的元素,所以完成表演任務後,他決定將這一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留在學校,讓學生們學習。
  • 安塞腰鼓:1984年張藝謀拍攝《黃土地》,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震撼了
    腰鼓舞的文化傳承 腰鼓舞最出名的就屬安塞腰鼓了,它氣勢滂沱,豪邁粗獷,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還被稱為中國腰鼓之鄉 1984年,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拍攝的《黃土地》就是在安塞,150名身穿黑襖、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色布袋的陝北漢子,在安塞這片黃土地上,如龍似虎的舞蹈起來。 整個表演過程飛揚激越、酣暢淋漓,如黃河咆哮、如萬馬奔騰,拍完這段戲,整個拍攝組的人都驚呆了。
  • 夜老虎三連安塞腰鼓隊河西留芳影
    一排長:吳民,陝西富平人,68年入伍。二排長:李農,蘭州人,71年入伍。三排長:孟雲飛,河北人,69年入伍。四排長:陳景義,陝西三原人,69年入伍。司務長:李武臣 ,陝西富平人,68年入伍。      為了不辜負連首長對我的信任,圓滿完成連裡第一次交給的任務。我發動其他連隊的安塞戰友加入我們連的腰鼓排練,集體示範,分組教練。
  • 最關注|安塞腰鼓課,是真的嗎?
    整齊的鼓點兒、跳躍的舞步安塞腰鼓真的很讓人心動呢就連留學生小哥哥也選了這門課  安塞腰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天下第一鼓」的美稱。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外鼓隊山西太原爭「鼓王」 臺灣鼓樂秀民俗
    中外鼓隊山西太原爭「鼓王」 臺灣鼓樂秀民俗  【解說】4月21日,來自非洲、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支代表隊在山西大劇院鳴鑼開賽,展示各具地域特色的鑼鼓藝術。來自臺灣的民俗團隊、山西太重鑼鼓藝術團等三個代表隊獲得「金鼓王」稱號。
  • 安塞腰鼓進校園--教育--人民網
    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杜康鎮石獅小學把動作豪邁粗獷、剛勁奔放的安塞腰鼓引進校園,通過傳統文化進校園、大課間展演等形式,令其在校園中得到了廣泛傳承。圖為5月21日,石獅小學的學生在練習安塞腰鼓。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腰鼓走進牙克石市綜合高級中學
    儀式開始之前,牙克石市綜合高級中學舞蹈社團40名學生表演了安塞腰鼓。據了解,推廣安塞腰鼓民族非遺文化,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引導各民族青少年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牙克石團委、市民委為綜合高中在表演器械、服裝道具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向他們捐贈活動物資。
  • 駐臺傳真丨陝西「天下第一鼓」亮相臺灣燈會,震撼表演引關注!(內附視頻)
    秧歌舞,陝北民歌,安塞腰鼓… 當夜幕降臨,鼓聲響起,南投燈會正上演一場陝北黃土風情「大餐」。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周至發現清代"教媲竇公"木牌匾
    五十六個人中的"舉人路慎輿",更名慎憲(1791一1860),字伯初,號琴舫。嘉慶丙子(1861)舉人,大挑二等。甘肅環縣訓導,河洲學正,陝西洋縣、吳堡縣教諭。截取知縣,加五品銜。誥封奉政大夫。另外,"廩生"、"増生"、監生"、"貢生"都是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中,對鄉試前不同身份生員(秀才)的一種稱呼。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肋骨以下,臀部以上稱為腰。什麼是胯,通常人們認為盆骨即為胯。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兩梢及兩梢之間曲彎的部分稱為弓體,弓體上的任一點受力是均勻的。弓體的中間部位叫弓把,手握設計只是方便拉弦時產生對稱力。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