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2021-01-17 建築檔案


對於歐美的發展之勢,人們會這樣解讀:有兩根繩子捆住了歐美所有人,一條是宗教,另一條是法律。不管是統治者,還是平民百姓,都逃脫不了這兩條繩子的束縛。宗教信仰這條繩子,它規範人們的精神層面。而法律這條繩子,它規範人們世俗層面。對於中國來說,什麼可以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是文明?是法律?是宗教……


其實,是我們的母親。





今天見到高志,說到他最崇拜誰,他想了一下,這樣回答:


「我是50後的,受到的都是正統的革命理想教育,從小是背毛澤東語錄長大的。在我們那個時代毛澤東的話句句是真理,其實到現在也是一樣的,你去讀一讀《毛選》,真的是句句經典」。


「他老人家說的都對。後來鄧小平實行了改革開放,那也是建立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之上,沒有毛澤東思想,之後中國的發展也很難繼續進行。當然,70年代末要沒有鄧小平的開拓,毛澤東的思想的內容可能就枯萎了,正是鄧小平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解放初期,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的許多理論自有他的道理,可以說那是中國歷史發展最偉大的時期,他也是最偉大的人,大家都崇拜他,我也不例外」。



「如今,很多人都崇拜宗教,如佛祖、耶穌、真主等,這些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人們崇拜他們,認為這些能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上帝?因為宗教是最高的文化結晶,宗教不是在改造環境,而是在改造人的心靈」。


「如果你聽過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可以譜寫出《第九交響曲》。貝多芬那種音樂的氣勢從哪而來,都是從宗教而來。那是對宗教的頂級狂熱,這都是基於對上帝的崇拜」。


「作為一名建築師,要想去做好任何地域性的建築,就要去研究這個地域民族的本性。而民族的本性源於他們的宗教信仰,去探索他們的宗教信仰的根源,你就能做出他們想要的好的東西」。




「其實,對於崇拜而言,怎麼說呢,我認為應該是沒有固定的,時間不同,領域不同,崇拜都不一樣」。


「就我們那個年代來說,科學家崇拜誰,愛因斯坦,沒有一個科學家比他厲害,大家崇拜的科學家差不多都是愛因斯坦;音樂家大都崇拜貝多芬,他絕對是音樂界的奇才;教育家崇拜孔子,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學者;在家裡也有崇拜的人,那就是我太太;現在呢,社會上崇拜習大大」。


「崇拜對誰來說都一樣,沒有固定的,都是在變化的。但是崇拜和信仰是不同,崇拜有很多,可以變,信仰就一個。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我可不這麼認為」。




檔案聲音:中國人有信仰嗎?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還沒有人能客觀地回答出來。至今很多答案都充滿了情緒化。「中國人什麼都信,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今天的中國人追名逐利,跟著錢跑,信仰的是權利和財富;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其實,這些尖銳的觀點並沒有正直說到中國人的心坎兒上,那中國人到底有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究竟是什麼?



高志 說:「中國人有信仰啊,而且中國人的信仰是全世界最厲害的。那中國人信什麼?中國人信仰母親!母親就是我的上帝」!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13.5億,一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麼大的國家能夠不分裂。你說中國厲害不?團結這麼多人靠什麼?靠信仰而不是崇拜,不是財富!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70億人,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多人而不分裂的。為什麼?因為他們信仰多又雜,而中國信仰就一個,那就是母親」。


「中國人信仰母親,是因為中國信仰孝道,中國的孝道也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在我小時候,我奶奶就常常這麼教育我:誰能夠成為你的好朋友?誰對他媽媽好,你就和誰交朋友,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長大了一定不會太差。等我長大了發現我奶奶說的都是真理呀」。




「你看,好多名人的回憶錄裡寫的最多的是誰,是名人自己嗎,不是呀,都是他們的母親。一個孝順母親的人也許不一定事業有成,但是一個事業有成的人一定是非常懂得孝順母親。中國從古至今提倡的是以孝當先,衣錦還鄉」。



為什麼要鼓勵女孩子讀書,因為所有偉大的男人都是媽媽調教出來的,雖然男人是社會的主宰,但是再厲害的男人也得由母親教育,你看那些成功的人,他們的母親都不糊塗,這些母親可能沒有太多的學識,沒有很多財富,但是她們都有足夠的胸懷。中國人的信仰不是在另一個時空裡,就在自己的身邊,母親就是中國人真正的信仰。




高志的回答讓人不禁想起《風聲》中顧曉夢說的話:「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最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將於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麥家也曾經這樣說過:「人生多險,生命多難,我們要坦然,平安地度過一生,也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給一個『信仰』——它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人或組織,也可能是一個虛無的人或組織,讓這個你終生的信仰的東西陪伴你,讓你變得堅強,去挑戰,去贏得」。



檔案聲音:這個時代需要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更為親切。母親,樸實而偉大,現實而具體的形象,我們可以與她交流,在她的庇護下成長,最後再去保護她。中國人的信仰如此簡單,卻如此的真實。我想,高志是唯一一個把所謂中國人的信仰說到我心上的人,我突然感覺到中國人不是西方人說的沒有信仰,我們中國人的信仰是多麼的可愛、親切、牢固。



本期索引


檔案編號:20160915


【17-3-1】《莊嚴彌撒》:是貝多芬創作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前後花了4、5年時間創作才得以完成。而且這部作品誕生的時候,距離貝多芬去世只有三年光陰。似乎作曲家已經提前預知了死神的來臨,因此寫下了這部具有神聖意義的宗教音樂作品。

【17-3-2】《第九交響曲》: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曲,於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該曲首演於維也納凱倫特納託爾劇院。該曲一共四個樂章,一直以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

【17-3-3】《風聲》:是中國現代作家麥家於2007年發表在《人民文學》(10月刊)上的懸疑推理諜戰長篇小說,整本刊物只刊登一本長篇小說,是《人民文學》創刊以來第一次,同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成書。


- End -

本文由檔案記錄人原創撰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欲給檔案君提供寶貴建議,請在 | 建築檔案 | 公眾號中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信仰,不在廟堂,而在一首首詩詞中!
    外國人拜神,往往是訴說自己的罪孽,求神明寬恕;而中國人拜神,則像一場交易:我拜了你,你叫要保佑我,如果靈驗了,我再來還原;如若不靈,哼,我去拜別的神,甚至乾脆拆了你的廟堂!所以中國人的信仰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中國人更相信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虛無縹緲神明,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這個意思。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哺育之情,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生命的敬畏讓我們始終將「孝道」作為衡量民族家庭的道德準則。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
  • 別再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奶奶廟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而是逢神必拜,觀音、關公、財神可以放在一起祭拜,而且拜的神越多越好,但是中國人究竟為什麼要拜那麼多神?中國人也有信仰中國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信仰宗教人數最少的國家,國內外的調查一致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只佔不到10%。2015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只有3%的人認為宗教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重要,這個數字不僅在全球墊底,而且遠遠低於平均水平的53%。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而宗教在我們的文化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我們的宗教當中沒有神的影子。宗,即為根本和主旨,教即教化,我們所謂的宗教是什麼呢?就是對人進行根本性、宗旨性的教化和規勸,我們的宗教觀是以人為本的,不像世界上的神教主張以神為本,人要最終去侍奉一個人格化的神,中國則人從來不曾有過這個概念。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信仰神教?
  •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
    中國人的信仰有什麼特點我們中國人信仰天道人倫,這和一神教信仰有很大的差異,以至於讓某些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總的來說,一神教的教義有上帝之子或者上帝的使者接受上天的啟示,然後又把神的要求傳達給普通的人,普通人接受教義,就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來確認。上帝之子或者真主的使者其實就是百姓和上帝或者真主的中間媒介,是負責傳達上帝或真主旨意的。除非有新的使者或者上帝之子出現,否則,宗教的規範是不會變化的。中國人的天道人倫的信仰在與自然的鬥爭中形成的。
  • 中國人都在信仰什麼?
    最近看到一段話,說的是中國人的信仰。這其實不是嚴格的說法,大家就當個段子看。1、小時候,信仰孫悟空、哪吒。2、長大後,信仰李嘉誠、馬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現現實世界的各種殘酷。思來想去,還是有錢好點。那些首富、巨富們,順其自然就成了信仰。於是李嘉誠、馬雲就成了新的偶像。
  • 盂蘭盆節 | 慎終追遠,孝道行慈
    中國人「崇鬼」、「畏鬼」又「諂鬼」,不敢直呼鬼名,故以「好兄弟」稱之,而且認為農曆七月一日是地獄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屆時餓鬼們會從地獄釋放到人間來,直到七月底才又回到地獄,因此又稱七月為「鬼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些餓鬼到處遊蕩覓食,人們為避免餓鬼的加害,就天天殺豬宰羊,廣設宴席以普施鬼魂,於是又造成無數生靈成為人們刀下、嘴邊的犧牲品。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 家訓中的孝道及其價值意蘊
    在「以孝治天下」思想的浸潤下,藉助於家訓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儒家所倡導的孝道融滲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中華文化最具特色的精神標識和最強大的文化基因。 孝文化的原點在家庭。中國人所講的家,既包括家庭,也包括家族。尤其是在中華傳統家國一體的社會模式下,孝不僅僅屬於維繫家庭和諧的倫理道德,也由家庭倫理延展至調節家庭之外人倫關係的社會倫理。
  • 孝道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用道德的辦法來教育、感化人民,用「禮」來約束他們,不僅能使之守法,還能啟發道德自覺,心悅誠服地遵紀守法。一句話:以德治國。2、重視和諧統一,主張「天人合一」觀念。首先體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點。《周易大傳》的作者就認為,太極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萬物的根源。「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 連線武漢|高志:我是退役軍人,就該頂上去!
    抵達武漢後,高志(右一)與醫療隊其他成員合影2月9日,聊城市第四批醫療隊24人緊急集結,之後奔赴荊楚大地抗擊疫情最前線。其中,護理組成員、聊城市中心醫院急診護士高志,是2014年退役士兵。2月10日12:10,記者連線採訪了已抵達武漢的高志。
  •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先。我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是世界上好多人的信仰。我們除了佛道儒三家外,還有無數的神仙被供奉,各地還有本地的土神仙,還有很多的歷史名人死後封神,也有無數廟宇祭奠,所以我們可能是世界上信仰最多的國家,太多太爛,反而就沒有什麼信仰了。如果說我們全體華人都信奉什麼,最信仰什麼,可能就是對祖先的崇拜。
  • 豈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現在社會上有的中國人,認為國人沒有信仰的說法與看法,是不妥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人的信仰,是隨著社會變革與發展,將信仰分為總目標、宏觀與微觀、遠期與近期、高端與平淡層。當代中國人的信仰不是高談闊論,而是有豐富內涵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融合體。把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崇尚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高度結合。
  • 中國人沒有信仰?五千年的文明靠什麼支撐?
    我們會經常聽到一句話: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最初是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來源於外國人對我們的定義?如果是我們自省的評價,這句話當是這樣的句式:國人沒有信仰,亦或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而非中國人沒有信仰。故而這句話的源頭應該是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那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 【擲地有聲】如何測量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1、「宗教」概念第一個水土不服,來自於「宗教」這個詞本身是一個外來詞彙,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詞的理解比較狹窄,很多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人實際上有信仰。臺灣地區的學者張茂桂和林本炫曾經做過非常經典的研究,就是去追問那些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受訪者。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孝道產生於古代的生殖崇拜與與祖先崇拜?
    「不孝之中最嚴重的情形就是沒有子嗣而斷絕了對祖先的祭祀,大概正是因為此種信條,中國人的生育才較頻繁。孝道並不是中國人獨有,它是某個文化階段全世界共有的現象。奇怪的是,中國文化已到了極高的程度,而這個舊習慣依然保存。
  • 拜祭祖先與基督教信仰
    舊約裡清楚地說,我們信的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就是祖先的神,而基督教信仰是源自猶太人的信仰,敬拜的也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他還是耶穌的天父,以父子的關係來表達至高的上帝和道成肉身的耶穌之間的關係(太3:17;可1:11;路3:22;約1:1-15);在新約中,信徒也成為上帝的兒女,和耶穌同作上帝的後嗣(約1:12;約一3:2;羅8:14-17)。
  • 中國人是無神論者嗎?中國人信奉什麼宗教
    一般來說,中國人在西方意義上並沒有完全意義的宗教信仰。讓我們看看一些在中國看起來像宗教的東西:佛教- 最接近中國宗教的東西。從印度傳過來。使中國文化受到極大的影響,但後來逐漸被淘汰出去,像觀音菩薩這樣的中國式神像崇拜和祈禱,基本走出了城鎮。儒教- 不是宗教。而是行為和關係的社會排序哲學。儒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尊孔子為先師。
  • 中國人沒文化沒信仰?餘秋雨:古代神話中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文 / 魔斯媽媽中西方文化意識形態的巨大差異,讓西方一直對中國人存在偏見。尤其是中國近幾十年經濟快速發展,更讓很多西方的政客解讀為:中國人沒有真正的精神信仰,過於崇尚金錢、物質、成功、地位,玩弄權術,這讓他們做事情沒有原則……我不否認西方近代建立的一些社會觀念有巨大的進步意義。西方崇尚的公眾意識、實證意識和法治意識引領了整個世界近代史的發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