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2020-12-26 左岸方言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

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

你能說清楚自己相信什麼宗教嗎?但我們能說清楚自己的信仰。

我們是有信仰的,而且我們信仰的東西非常之多。我們的老祖宗幾乎什麼都信,他們希望得到什麼就會設立一個專屬的信仰,家門口有門神,灶頭上有灶君,愛情有月老,理財有財神,求子有送子觀音,生意場上還有關公。所以說中國文化中信仰是有的,但是統一的宗教信仰卻難說。

也許我們從宗教信仰的源頭可以得知問題的答案。

西方文明的神話傳說和東方文明的神話傳說,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差異,就是神仙的體系不同。中國古代的神仙好像是為了人們的需求,量身定做出來的,需要解釋「人如何誕生」的時候,神話傳說裡就出現了女媧;需要解釋「為什麼天上只有一個太陽」的時候就出現了后羿。

但是西方文明,舉個具體的例子,古希臘文明中的神,他們的神仙體系就是建立在家族觀念裡的:地母蓋亞,他的孫子宙斯是主神,另外一些其他的神仙也都是宙斯的兄弟姐妹,所以說西方文明一開始就將他們的神話傳說封裝成一個非常嚴謹的體系,而且每個神仙分工明確,太陽神阿波羅,海的主神波塞冬,等等。

所以能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觀念,從神話的起源就有了貓膩。

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時期,叫做「百家爭鳴」,很多人看待這個時期,想的是人們思想的衝突,教派的分裂,國家的動蕩。這樣理解確實也沒錯,至少事實如此。但是如果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只能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他可以允許眾多甚至衝突的思想同時存在。所以這就對宗教信仰的統一性降低了要求,而強調了他的包容性。

南懷瑾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說過,「信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很奇怪,對於中國文化的信仰,他們只知道「儒釋道」。但是南懷瑾先生指出,其實中國人走的一條路線是「五教合一」,除了儒釋道,還要加上耶穌,加上穆罕默德。

其實中國人所尊敬的宗教也並非只有五個,唐朝時期天主教來過;還有一個中東來的,叫襖教;另外,波斯也有一個摩尼教。當時唐朝的管理者或者說當時的文化事業從業人員都給這些教派設立了寺廟。

所以你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那其實不是的,中國文化的偉大在於它包容一切的宗教,他可以對文化進行集成,但不是單純的模仿和複製與拼湊,是在此基礎上建立適應於中國本土國情的文化特色。

在「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這一點上,有人說近代中國的衰敗,就是因為這不統一的信仰,導致民族的凝聚力不夠,這樣的觀點當然是片面的。事實是,中華文明成為了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間斷的文明。兼容並蓄,也是文明的韌性所在。

之前說了,中國人的信仰很多,在眾多的信仰中,或者說繼承於各種教派的信仰中,有一點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就是「祖先信仰」。尊重祖先是幾乎所有民族都有的傳統,但是將它上升成為一種信仰,可以說只有我國,這其實就是最高的凝聚力了。無論如何,本是「同根生」的。

所以」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不合適的,或者改成」中國人為什麼信仰那麼多的宗教?「會比較恰當一些。對於後者的答案,和」什麼叫做文化「是一個性質的?之前我在選擇創作領域的時候就查找了很多相關問題。

什麼是文化?

這個問題可難了,因為文化不單純寫文章,也不單純唱歌,又不是單純跳舞。餘秋雨寫過一本書叫《文化苦旅》。為什麼是苦旅?顯然,對於體驗文化的經歷,是非常艱難的,人難,文化也難。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軍事、藝術、教育等等都可以產生文化。在你想要解答文化是什麼的時候,你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宗教?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詩歌?什麼是歷史?等等。

所以結果就是,中國文化是很難說清楚的,宗教信仰也是很難說清楚的,不是沒有,而是其中的內涵過於豐富了。

本文由文化人大/小陳原創,感謝閱讀,期待關注,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還能那麼團結?
    但同時,兩國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 最大的不同就是印度幾乎全民信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印度人民的社會和文化中,廣泛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而在中國,這兩者對人們的影響卻非常小,因此,中國也曾一度被世界調侃甚至嘲諷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
  • 別再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奶奶廟就是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而是逢神必拜,觀音、關公、財神可以放在一起祭拜,而且拜的神越多越好,但是中國人究竟為什麼要拜那麼多神?全球無神論者最多的國家,中國排第一/Gallup但是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而是對「宗教信仰」的理解有所不同,奶奶廟正是中國人的信仰,但是這麼接地氣、隨心所欲、沒有統一的教義和教會活動的民間信仰是不被看作為「宗教信仰」的
  • 為什麼西方人總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是可怕的?英國教授給出了答案
    這是關於宗教的,宗教是人們的信仰,在痛苦和幸福中。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世界上有充分的影響力。此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宗教信仰。中國有很多宗教,除了上述三大宗教外,中國還有道教和其他宗教。然而,在外界和許多學者看來,中國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
    中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外國人說了不算,終歸到底還是誰的拳頭硬的問題。這個標題也算是一個結論,本身世界民族的信仰各不相同,並沒有什麼高低立判之說。然而在世界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確常常因為信仰的問題大打出手,拼個你死我活。隨著西方經濟的崛起,西方文化成為主流文化,基督教把十字架輸出到了全世界。
  • 【擲地有聲】如何測量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1、「宗教」概念第一個水土不服,來自於「宗教」這個詞本身是一個外來詞彙,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詞的理解比較狹窄,很多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人實際上有信仰。臺灣地區的學者張茂桂和林本炫曾經做過非常經典的研究,就是去追問那些自認為無宗教信仰的受訪者。
  • 中國的宗教信仰!
    (二)中國的宗教信仰在西方主導的話語語境之下,中國完全就不是一個宗教的國家,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主流宗教,也沒有類似西方宗教的超乎於人的「一神教」宗教存在,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找到自己想像中的上帝,去有規律有系統地參拜,講不出一個具體的宗教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能夠具有精神救贖地位,或者精神引領的功能。
  • 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趙汀陽: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
    長期以來,外國人一直以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的信仰是歷史而非宗教歷史被視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根本。人們通過有限的歷史去回應精神世界的無限性問題。歷史究竟是如何回應的?以歷史為本是一種創新的思想格局,長久以來,宗教是世界各地文明的重要標誌。宗教文明下,困惑的人喜歡求助神靈而非將死之人。在此背景下,遵從以歷史為本需要巨大的勇氣,人要從自身出發,站在自身角度而非神靈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就是人文主義。由此看來,以有限存在去應對無窮的歷史精神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創新過程。那麼,人們為什麼敢於用歷史去回應時間?
  • 中國的五大宗教「五教同光」,看透中國人的信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發展,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近年來,中國五大宗教的提出, 得到中國宗教界的普遍認同。「發揮優勢,共建中國和諧宗教;五教同光,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已經稱為中國宗教界的共識。一、中國宗教「五教同光」「五教同光」的提出反應了中國已明確把中國宗教劃分為五大宗教。「五教同光」在主管宗教工作的國家宗教局和地方各級民宗管理部門「關於開展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的意見中普遍地被提到,由此可見,中國五大宗教已經被中央及地方普遍認同。那麼這個宗教都包括哪些呢?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蒼天是什麼?其實就是自然規律。
  • 中國人沒有信仰?五千年的文明靠什麼支撐?
    我們會經常聽到一句話: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最初是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來源於外國人對我們的定義?如果是我們自省的評價,這句話當是這樣的句式:國人沒有信仰,亦或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而非中國人沒有信仰。故而這句話的源頭應該是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那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拜神、敬神為何又「罵」神,外國人為何看不懂
    關於宗教信仰,不少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什麼信仰?其實,那是不懂中國人的想法。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和歐美世界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常常是神造了人。但是,在中國的神仙體系裡,神仙都是「人造的」。
  • 西方世界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的時候,我最想回答的是:閉嘴
    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就在咱們的社會之中開始流傳了起來,這句話沒有具體的出處,但是來源可以說是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評價。對於這句話,我們都有不同的態度,從我的身邊說,有的人不屑一顧,「無神論者要什麼信仰」;有人篤信,會有一種盲信的心理,遇上什麼不公平的事兒就會在各個渠道宣揚:「我們中國人就是沒有信仰」;還有的人甚至把這個作為一種焦慮感來販賣,你沒有信仰,我賣給你啊。我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先說結論:胡說八道。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於是,信仰隨即變成了折服,甚至是跪拜和乞討。這種現象似乎不應該是合理的存在,信仰也就是在這種曲解中變了味道。甚至有人認為,不信宗教就是無信仰,好像信仰是宗教的專有名詞一樣,這也體現了宗教對人類信仰的吸引力之強。而實際並非如此,人對外在事物的信奉和敬仰都可稱為信仰,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思想、人、事物以及宗教,它是人類人生觀和價值觀行為表現的一種,有追求則有信仰,只不過信仰有不同而已。
  • 高志:中國人的信仰,從孝道中來
    「如今,很多人都崇拜宗教,如佛祖、耶穌、真主等,這些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人們崇拜他們,認為這些能給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為什麼那麼多人崇拜上帝?因為宗教是最高的文化結晶,宗教不是在改造環境,而是在改造人的心靈」。「如果你聽過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可以譜寫出《第九交響曲》。
  • 祭灶掃塵過小年及中國人的宗教
    凡是中年以上的人,都見過我們在大陸上家庭中供奉的灶神。每到夏曆十二日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小孩子們非常高興,口袋裡就可裝糖果了。現在用電爐、瓦斯爐,沒有灶了,當然也就沒有灶神。為什麼要祭灶神呢?以宗教思想來說,中國人信仰的是多神教,什麼神都信。十年前有一位外國的神父來和我研究中國宗教思想問題,他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我說中國絕對有宗教信仰。第一個是禮,第二個是詩。
  • 古埃及文化:宗教信仰中的神靈
    作為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埃及,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產生宗教信仰的地區之一,甚至可以說宗教已經成為了古埃及文明中不可分離的重要組成。縱觀整個古埃及文明史,可以得知,古埃及的宗教中心一共有四個,分別是赫利奧波利斯、孟斐斯、赫爾摩波利斯和底比斯。
  • 白巖松:中國人沒有信仰,我們需要核心價值觀嗎?
    其中CCTV主持人的講話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白巖松為代表的新聞1+1經常會對一些社會大眾所關注的問題進行時事針砭,使人們看到了為事實而發聲的主持人,其實對於中國人而言,是價值觀這個詞是近幾年才不斷興起的,之前的人們會說思想也會說意識形態。但是相對於西方人而言,中國人的價值觀並沒有那麼濃厚,甚至可以稱得上淡薄。
  •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什麼
    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先。我們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是世界上好多人的信仰。我們華夏民族,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我們常說的佛道儒,看似是三個宗教,儒家不能叫信仰,他是一個學派,佛教是印度傳入,被儒家改良後的佛教,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他起源與道家思想,本身沒有統一的教義,流派眾多,內部都不能統一,所以更不能一統全國。
  • 信仰和宗教到底是什麼關係,信仰等於宗教?國人真的缺乏信仰嗎?
    今天小編看一個節目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宗教的力量真的有那麼的強大嗎?強大到讓人感到害怕,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種力量又是從何而來,不論答案是什麼歸根結底就是信仰,可是信仰就等於是宗教嗎?相信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會覺得小編的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一個問題,信仰不就是宗教嗎?
  • 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國人只相信自己的雙手,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信仰。我們在看西方影視劇的時候,總會發現,他們的信仰便是上帝。比如,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在胸前用雙手畫一個十,並且呢喃著,希望上帝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