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華語樂壇,就無法避開周杰倫的名字。2000年到現在,經過了20年的時光,身邊的歌手來來去去,只有他,始終站在華語樂壇的最頂端,這是為什麼呢?
根本原因,還是詞曲俱佳。
詞是什麼詞?御用詞人方文山的功力自不必說,但他身邊其他詞人的功力一樣十分出色,排第一的就是黃俊郎。
大家可能沒太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大家一定聽過他寫的歌詞。不扯遠了,周杰倫今年剛發行的新歌《mojito》的歌詞就是黃俊郎所寫。尤其是那一句:
「鐵鑄的招牌,
錯落著就像,
一封封城市獻給天空的情書。」
終於讓人忘記今年春天《不愛我就拉到》中,「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了。
除此之外,很多傑迷心中的封神之作《以父之名》,也是他寫的哦。在那些青春叛逆的日子裡,我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耳朵裡插著耳機,聽著一遍又一遍:
「仁慈的父我已墜入看不見罪的過度,
請原諒我的自負,
沒人能說沒人可說,
好難承受,
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
在我念高中的時候,學習壓力很大,有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不見好,自習課上,我一遍一遍地寫著這首歌的歌詞。似乎,這首歌寫盡了我的憂愁,雖然它寫得並不是我的生活,可我就是有這種感覺。
說完了歌詞,再看曲風,眾所周知,情歌當道的華語樂壇,夾縫裡除了古風、民謠還有不溫不火的說唱外,幾乎就容不下其它音樂類型了。
印象中,很多歌手都是靠唱情歌火起來的,而且充滿了「工匠」氣(套路和弦用得飛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說到底還是對音樂的想像力不夠。
而周杰倫的編曲功力,卻十分多變。早年吳宗憲發掘他的時候,就因為看了一眼他的曲譜,覺得十分複雜,很厲害,才把他籤到旗下寫歌。只是那個年代流行的還是《一千個傷心的理由》這種情歌,周杰倫寫的歌不容易被主流歌手接受,所以造成寫出歌來無人願唱的結果。
事實上,這些歌如果真的給別人唱,效果未必有周杰倫自己唱好。比如早年周杰倫曾經給陶晶瑩寫的歌《嗯嘛》,發布之前曾在某節目上展示過Demo,結果發布後,音樂平臺下的評論全是周杰倫在節目上的那段Demo。
周杰倫的編曲人,素有「編曲三巨頭」之稱的洪敬堯、鍾興民、林邁可,還有後來加入的黃雨勳,周杰倫大部分歌的編曲都出自他們之手,無論是《以父之名》還是《三年二班》,還有中國風系列,經典實在是太多了。
而周杰倫自己編曲的歌,無疑是以早年的《娘子》和最近的《土耳其冰淇淋》為代表。前者個人風格凸顯,後者技法繁複華麗。關於這兩首歌的具體分析,以後有時間我們再慢慢講。
如果我們在2000年聽1980年左右的歌,年代感會很強烈;
可是我們在2020年聽2000年周杰倫的流行歌,恍惚間,仿佛周杰倫的歌才是在2020年寫的一樣。
你說,這是因為周杰倫的歌太過「超前」,還是我們的樂壇止步不前?
我們該為此感到悲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