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ercrombie&Fitch集團旗下的Hollister向快時尚轉型

2021-01-08 贏商網

  去年,為了走出寒冬,各大奢侈品牌一頓折騰,鬧得沸沸揚揚。今年,這些奢侈品牌才消停下來,傳統青少年休閒服飾被快時尚「擠兌」得也開始躁動起來,這次美國青少年服飾零售集團Abercrombie & Fitch Co. (NYSE:ANF)打響了第一槍。

  忽略一些「潛規則」,從表面看,似乎是飄紅財報的沉重打擊讓Abercrombie & Fitch開始自我懷疑,從管理層人員變動到品牌營銷策略再到產品市場定位都被畫了問號。

  裸男滑鐵盧

  據Abercrombie & Fitch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13財年四季度淨利潤從2012財年同期的1.572億美元大幅萎縮至6610萬美元,下滑幅度達到58%,攤薄後每股收益為0.85美元,2012財年同期為1.95美元。截至2014年2月1日,Abercrombie & Fitch集團四季度總收入同比減少12%至13億美元,其中美國零售實體店同店銷售下跌15%,國際零售實體門店同店銷售下跌18%,總體跌幅16%。若算上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渠道,總體跌幅為8%。

  雖然擁有「紅彤彤」財報的不止Abercrombie & Fitch一家,而是在Forever 21、H&M、ZARA等快時尚品牌打擊之下整個青少年服裝市場唱衰的普遍現象,但看著消費者與營業額大範圍的流失,等待著「掙錢」的股東當然坐不住了,於是品牌的前執行長Michael Jeffries及其推行的「裸男」營銷策略成為了第一個中槍的目標。

  股東之一Engaged Capital LLC 指出向私募基金公司出售Abercrombie & Fitch對股東來說或許是最佳選擇,但因出位言論、外貌歧視、奇怪店規和領導能力等諸多問題而備受爭議的Michael Jeffries 成為了出售交易的主要絆腳石。所以Engaged Capital LLC 希望藉此機會換掉Michael Jeffries,並且馬上開始物色具有相關服裝零售和企業復興經驗的執行長候選人。經過短暫的掙扎,Abercrombie & Fitch還是宣布將集團董事會主席和執行長的職位分離,Michael Jeffries 不再兼任董事會主席一職。

  Engaged Capital LLC一直是激進的投資者,改革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步步緊逼。日前,Abercrombie & Fitch 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有4位新的獨立董事加入董事會,包括Hudson’s Bay哈德遜灣集團副主席Bonnie Brooks、前Gap和Ralph Lauren 集團高管Sarah Gallagher、前Bath & Body Works執行長Diane Neal 和前Ernst & Young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零售和消費品全球總監Stephanie Shern。

  Engaged Capital LLC 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Glenn Welling表示:「對於雙方積極合作下取得的成果以及新增4名擁有零售和服裝經驗的獨立董事,我們感到滿意和高興。」集團非執行主席Arthur Martinez 表示,每一位新董事均擁有強大的相關背景,他們的加入將進一步增強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的能力。

  改革之路,邁出了第一步,後面就沒有太多的糾結和反抗了。Arthur Martinez也接受了現實並出售了5萬股Abercrombie & Fitch 股票,套現180萬美元。4月初,美國百貨公司集團Kohls前高管Joanne C. Crevoiserat開始擔任Abercrombie & Fitch 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填補原財務長Jonathan Ramsden升任首席營運官之後留下的空缺。而且,從Abercrombie & Fitch決定改革開始,其股價已經累計上漲達10.76%。

  上調A&F 快調Hollister

  攘外必先安內,雖然手段鐵血無情,但是從品牌發展的層面分析這確實是明智的一步棋。內訌平息以後,Abercrombie & Fitch集團開始對旗下品牌進行一系列的調整與規劃。

  銷售不佳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對手太強大,風頭正勁的Forever 21、H&M 和ZARA 等快時尚品牌加速了傳統青少年休閒服飾市場的衰敗,不僅在美國,中國也是如此。無論是從設計還是價格方面比拼,傳統品牌完敗。

  為了復興,Abercrombie & Fitch集團的轉型之路開始了,首先是集團旗下同名品牌A&F。據記者了解,A&F計劃「上調」品牌的受眾群,使消費群更加年長。Jon-athan Ramsden表示,品牌近年來受到年輕人冷落,因此準備為更年長的消費群體打造新的產品分類、市場規劃和價格定位。除此之外,集團旗下的Hollister品牌將把關注度更集中地放在低價、快銷方面,向快時尚轉型,爭取將流向快時尚的客戶群搶回來。

  「這樣的做法是為了使旗下品牌具有區分度,董事會已經計劃外聘主管來領導這兩個品牌,外聘的高管將在經銷、第三合作方和品牌策略上享有職權。」Jonathan Ramsden坦言,「集團正在考慮擴張並且更願意收購規模小、有前景的牌子,而不是現存的大品牌。」

  轉型後 形勢依舊嚴峻

  Hollister是Abercrombie & Fitch集團於2000年推出的品牌,目前發展甚至優於A&F,二者的門店比例約為2:1,在中國市場也是Hollister打的先鋒,A&F於上個月才入駐上海。 A&F和Hollister的未來會怎樣,究竟A&F能否飛上枝頭與GUESS、Hugo Boss比肩,Hollister能否和ZARA、H&M大幹一場還都是未知數。

  為此,記者在小範圍內採訪了Hollister的消費者,大多數人的意見是不樂觀的。因為從消費者的角度講,最怕的就是看到商品同質化,這些越來越像的衣服讓消費者失去了購買的欲望,如今風格鮮明的Hollister也要落入俗套,所以大多數消費者都對Hollister的未來表示擔憂。

  從市場競爭層面講,一線城市快時尚飽和化的擔憂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在A&F入駐上海的前一個月,英國快時尚品牌New Look也在上海正式推出中國首家門店,其從產品定價到目標客戶人群,均與ZARA、GAP、H&M、C&A、無印良品以及優衣庫等品牌類似。目前,僅上海徐家匯商圈一地便集中了上述所有品牌的多家門店,「對街叫賣」的競爭態勢堪稱白熱化。而且,在消費熱情理性蒸發之前,即便如此高密度的店鋪格局和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依舊未能影響成熟的快時尚集團快速開店的腳步。

  這樣殘忍的拼殺,Hollister將如何自處?同理,A&F的未來也是荊棘密布。眼下,只能寄希望於這些強大的股東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妙手回春之術。

本文轉載來自:服裝時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H&M的新品牌ARKET面市 快時尚轉型中高端謀出路?
    系列的整體風格與H&M集團旗下另一品牌COS的風格類似,同樣堅持純色色調、舒適的面料與利落的剪裁。 快時尚的法則是追求最快。當一個快時尚品牌無法做到最快,那它可能要考慮別的方向了。瑞典快時尚品牌H&M本周正式發布旗下全新品牌ARKET的首個完整系列。
  • 美國快時尚A&F及旗下副牌Hollister中國官網上線
    10月20日消息,頗受海淘常客歡迎的美國快時尚品牌Abercrombie&Fitch(A&F)連同旗下青春副牌Hollister正式登陸中國,面向中國大陸消費者的官網上於近日上線,成為其拓展中國市場的重大裡程碑。
  • Hollister中國「美男計」 快時尚開始遇冷
    「快時尚」遇冷  Hollister是美國品牌A&F(Abercrombie & Fitch,NYSE ANF)旗下的副線。因為A&F的標識是一隻長著巨角的麋鹿,所以很多喜歡這個品牌的人都親切地把它稱作「小麋鹿」。這隻「小麋鹿」誕生於1892年。
  • H&M發布新品牌ARKET,快時尚轉型中高端是一條出路嗎?
    本文發布於 時尚頭條網LADYMAX.cn,作者:Drizzie 快時尚的法則是追求最快。當一個快時尚品牌無法做到最快,那它可能要考慮別的方向了。 瑞典快時尚品牌H&M本周正式發布旗下全新品牌ARKET的首個完整系列。
  • 快時尚行業挑戰不斷,復星國際(00656)旗下Tom Tailor獨立迎新生
    近年以來,圍繞全球快時尚品牌的關鍵詞是裁員、降薪、關店、銷售額滑坡和撤出中國市場,伴隨著Zara、H&M、Gap等快時尚巨頭的「走下神壇」,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風暴中,似乎沒有一個品牌能夠獨善其身,復星國際(00656)旗下的德國品牌Tom Tailor亦然。
  • 2018快時尚品牌排行榜:國產快時尚品牌崛起
    快時尚增長放緩,銷售方式正在轉型   快時尚源自20世紀的歐洲,快速、時尚、平價、款多量少是快時尚的顯著特點。   但是伴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商的衝擊,線下實體商業遇冷,「快、準、狠」的快時尚行業也逐漸失寵,不再光芒四射。業績下滑、門店關閉、庫存積壓、競爭加劇、品牌同質化的情況趨於嚴重,陷入困境的快時尚品牌玩家想要在國內市場繼續保持優勢和地位,意味著找準應對措施和加速轉型是面臨的選擇。
  • Hollister是什麼檔次?海鷗Hollister品牌、價格定位及退換貨詳解
    其實​​Hollister是美國高端休閒服飾品牌A&F (Abercrombie Fitch) 旗下的一隻副線品牌,全稱是霍利斯特​(Hollister Co.),簡稱​HCO、海鷗。
  • 快時尚品牌GAP將關店三分之一 全面轉戰電商
    快時尚品牌GAP將關店三分之一 據報導,近日美國快時尚服飾品牌GAP公布了最新計劃,預計到2024年初將關閉超200家GAP門店,佔比約三分之一,剩餘GAP門店中的 GAP品牌執行長表示,將從低坪效、高租金的門店零售模式,向全渠道零售轉型。同時,由於歐洲市場銷售額暴跌,GAP已經開始考慮關停歐洲市場部分門店,以擺脫虧損。此外,GAP開始在歐洲市場和第三方經銷商開展合作,這些經銷商更了解歐洲市場。 形成對比的是,同為快時尚服飾品牌的優衣庫在歐美市場並沒有觸礁,反而依靠不斷更新的基礎款獲得不錯的銷量。
  • 巨額虧損、海量關店,線下快時尚行業為什麼迎來了「冰川時代」?
    日前,快時尚品牌Zara的母公司Inditex宣布,正計劃在2021年永久性關閉旗下1000-1200家門店,並且更加積極地向線上銷售轉型。Inditex集團作為世界時裝零售巨頭之一,在全球擁有超過7500家門店,此次計劃關閉的門店數量竟然逼近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6%。
  • 優衣庫母公司轉虧,全球快時尚何時走出至暗時刻?
    據稱,這些小型店鋪大都比較舊,主要是集團旗下Zara以外的其他品牌門店。低潮已久,多品牌敗退6月11日,波士頓諮詢曾在其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時尚與奢侈品行業受到的影響程度極為相似。但不同於奢侈品相對快速的復甦,時尚板塊的復甦相對緩慢。有觀點認為,快時尚頹勢早已顯現,疫情僅是導火線。
  • 日本時尚集團 Onward 出售旗下奢侈品集團 OLG,義大利投資公司...
    核心提示:Jil Sander 、Joseph 等品牌的母公司、日本時尚集團 Onward Holdings 日前宣布,隸屬於集團的義大利公司 Onward Italia S.p.A. 已將旗下的奢侈品公司 Onward Luxury Group S.p.A.
  • 快時尚品牌除了撤店還在做什麼?
    比如2016年進軍中國市場的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於今年6月宣布暫時退出中國市場、Topshop今年10月將徹底退出大中華區市場的線下零售渠道。分析指出,快時尚品牌紛紛宣布關店甚至退出熱門市場的背後,不僅僅是疫情的衝擊。同時對於快時尚品牌們而言,撤店甚至退出中國市場或許也是暫時的,尋求轉型的他們也在努力自救。
  • 早報| LVMH旗下DFS入股深圳免稅集團旗下電商公司;adidas第二財季...
    River Island或進入自願破產程序 受到疫情及客流量低迷的影響,英國快時尚River Island正在考慮採取CVA自願協議或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以關閉部分門店,並大幅降低其它300多家門店的租金,但這必須得到75%債權人的支持。
  • Zara和H&M業績回暖,全球疫情下快時尚品牌該如何應對
    自2017年以來,快時尚行業負面消息頻出,退出中國市場、業績下滑等消息屢見不鮮。值得慶幸的是, Zara和H&M在2019財年的業績已有回暖跡象,在轉型路上,兩家公司分別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之下,國際快時尚品牌又將如何應對?
  • Forever 21關閉日本旗艦店 快時尚危機四伏
    在中國瘋狂擴張吞惡果的快時尚品牌New Look  另一英國快時尚品牌Next集團上半年銷售額下滑2.2%。事實上,快時尚的對手不只是專門類時尚電商,還有亞馬遜這樣的大眾電商巨頭,後者對時尚的野心越來越明顯。  不久前,亞馬遜自營時尚品牌The Fix上線,正式向Zara等快時尚品牌發起挑戰。據悉,The Fix 首個系列共包含45件產品,定價在49美元到139美元之間,每月上新一次,目前只針對Prime會員推出。
  • 優衣庫母公司轉虧,Superdry敗走中國……全球快時尚何時走出至暗...
    據稱,這些小型店鋪大都比較舊,主要是集團旗下Zara以外的其他品牌門店。低潮已久,多品牌敗退6月11日,波士頓諮詢曾在其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疫情期間,時尚與奢侈品行業受到的影響程度極為相似。但不同於奢侈品相對快速的復甦,時尚板塊的復甦相對緩慢。
  • 達利國際集團旗下真絲泛運動時尚服飾品牌SILKISM行業首發
    達利國際集團旗下真絲泛運動時尚服飾品牌SILKISM行業首發 重磅首發 SILKISM健康時尚運動的倡導者 達利國際集團旗下全新真絲泛運動時尚服飾品牌SILKISM圍繞「關注自然健康•靜享瑜悅時光」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戶外瑜伽體驗活動,旨在傳遞達利國際集團對絲綢現代化應用領域專業性、時尚化、年輕化、生活化和智能化的企業精神,輸出新品牌SILKISM所倡導的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延伸在泛運動服飾領域的「真絲新時尚」品牌內涵。
  • 推出過膝靴後又和Sacai合作 UGG想通過變時尚實現轉型
    1月17日,以保暖但不時尚為特點的UGG剛在巴黎男裝周上博了一把眼球。和常見的款式不同,超長的雪地靴懶懶地掛在模特們的小腿上,這個具有突破性的長度把褶皺都變得並不臃腫,反而有趣了起來。這是UGG與法國時尚品牌Y/Project的合作款式,帶有街頭風格的嘗試讓UGG又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
  • 耐克轉型做快時尚PK阿迪達斯 女性市場成消費增長點
    為應對競爭對手adidas咄咄逼人的態勢,Nike集團正在重新布局零售戰略,計劃轉型為快時尚模式反擊adidas。   前期有數據顯示,18至34歲的消費者對Nike服裝的偏愛比例從55%下降至44%,在中國女性消費者當中,通常會選擇阿迪達斯品牌運動裝的女性消費者所佔比例從18.4%上升到了22.2%。而經常購買耐克品牌的女性消費者比例從21.0%下降到了20.3%。
  • ZARA不斷閉店,背後是集體失寵的快時尚?
    再加之,本身就作為快時尚品牌,每季度都需要緊跟時尚前沿,根據時尚的變化快速改變自己的服裝,再加上本身就不太貴的價格,從而形成了一種快進快出的商業模式,但一旦人們對於時尚的追求縮減,加上消費場景的變化受到巨大的衝擊自然不難理解,於是僅在2020上半年Inditex就頻頻傳出關店的生意,此時傳出關閉所有線下門店的聲音,引來人們的誤解自然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