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廈今年將突出「一軸兩中心四片區」的城市功能布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狠抓「六穩」「六保」落實,努力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打響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治水治汙、城市品質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兩違」整治、鄉村振興「六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努力建設「工業製造強鎮、品質魅力塘廈」。
5月28日,塘廈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鎮委副書記、鎮長葉惠明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簡稱報告),回顧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
今年,塘廈將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以紮實有力的「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堅決打好「六大攻堅戰」,著力打造品質魅力塘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發展高品質民生;加快培育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聚焦「一軸兩中心四片區」,著力增創塘廈改革發展新優勢;推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著力構築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提品質
打好「六大攻堅戰」
報告提出,2020年是塘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大考之年,塘廈將以紮實有力的「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以戰時狀態抓好經濟運行,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組建駐企專班專員,深入一線、貼近企業開展指導服務。加強資金土地等資源的統籌調度,通過市場化方式放大為企業「輸血補氧」,支持本土企業增資擴產,大力招引新項目。建立重點監測企業庫,實行領導掛點機制,圍繞企業問題清單、增資擴產清單、新項目落地清單等,掛圖作戰、高效服務。切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塘廈觀瀾河景觀帶效果圖
今年也是是塘廈打響「六大攻堅戰」、促進城市品質再提升的起步之年。塘廈將堅決打好「六大攻堅戰」,著力打造品質魅力塘廈。
打好品質交通千日攻堅戰,全力以赴打造交通擁堵治理示範鎮,啟動與深圳對接的一批道路升級改造工程,推動每個社區至少建成2個停車場,4-5個社區建成智能停車場,全鎮建成1300個路外公共停車位。
打好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戰。加快推進塘廈實驗小學新校區和第二初級中學建設,啟動塘廈初級中學宿舍樓、教學樓增建擴容項目。
打好治水治汙攻堅戰。完成源頭雨汙分流、截汙管網「最後100米」建設、汙水廠管網聯調互調等工程。完成河湧兩岸「清6米」專項行動,推動10條河湧實施環保清淤。
打好城市品質提升和精細化管理攻堅戰。深入實施「千景繡東莞」專項行動,年內建設或升級改造44個街頭小景。
打好「兩違」整治攻堅戰,嚴控新增「兩違」,完成158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治理目標。
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創建林村、龍背嶺、石鼓特色精品示範村試點,推進林村農業觀光園、龍背嶺花海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休閒觀光基地和農業文化創意項目,形成示範帶動、連片提升,把一處美變成一片美、全域美。推動每個社區打造一條示範路、建成一個公園、優化一個廣場。
增優勢
把中心區打造成「品質魅力塘廈」標杆區
根據報告,塘廈今年將聚焦「一軸兩中心四片區」,著力增創塘廈改革發展新優勢。
塘廈將把中心區打造成「品質魅力塘廈」形象的標杆地區,加快引入一批優質商業體和總部企業。加快推進贛深高鐵東莞南站地區的開發,加快高鐵片區交通配套設施、站前廣場規劃建設,把高鐵片區打造成塘廈「未來城市」形象的標杆地區。
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項目效果圖
大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年內收儲1-2片200畝以上連片地塊,加快舊改示範項目建設,推動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一期)完成單一主體掛牌招商。紮實開展「舊項目」土地供應,推動11個「舊項目」完成土地供應手續並實現動工。啟動鎮村工業園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支持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參與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年內至少完成898畝鎮村工業園「工改工」。通過整合周邊資源、擴容提質,將科苑城打造成為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平臺。大力推動TOD 規劃建設。
加快建設基層改革創新實驗區。以建設莞深科技產業聯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高標準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升級,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與深圳地區錯位互補、協調聯動發展,力促一批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和產業化,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效果。
強動能
打造項目快速落地樣板
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快培育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塘廈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優勢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5G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招引一批重特大項目、龍頭項目、「獨角獸」項目。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全流程服務,引導項目符合發展導向、及時落地投產。加快15個已動工重大建設項目的工程進度,推動華譽、瑞勤、金銳顯等重大項目實現動工建設,力促一批在談項目儘快籤約落地,打造項目快速落地的樣板。
新太陽科技園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
扶持企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大力扶持口罩等防疫物資產業集群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速創新資源集聚,大力招引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牢牢把握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深化合作的戰略機遇,大力扶持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創新成果在塘廈落地。
不斷擴大消費需求。聚焦汽車、住房、5G、文體、旅遊等領域,結合節慶、展覽,出臺促消費實招,有效引導消費預期。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推動林村汽車產業城優化提質,充分利用林村汽車產業城周邊地塊,做大做強汽車消費產業。
【「數說」2019】
1 抓項目、搭平臺,強化發展支撐
24個重點產業項目納入市重大項目,15個市重大建設項目實現當年動工。
在2018年引進7個科技產業平臺項目基礎上,2019年又引進東深128、三局高麗2個項目,其中2個已動工。
2 抓培育、優結構,夯實經濟基礎
全鎮規上工業企業722家,總量排全市第二位。
445家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9.46億元,同比增長12.4%,
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9家,總數達382家,規上高企實現工業增加值118.60億元。
新增億元以上出口額企業14家,推動42家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引進超千萬美元項目8宗。
3 抓品質、補短板,提升城市形象
推進「一鎮一公園、一村一景點」工程,完成16個「一村一景點」項目建設。
建成截汙次支管網337.63公裡、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11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10座。
4 惠民生、強保障,增進民生福祉
全年教育總支出5.01億元,同比增長18.2%。
完成138文化創意產業園、東莞市文化館塘廈分館、音樂創演館等項目建設。
5 提效率、增活力,優化發展環境
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發布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1065項。
建成省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21個社區法治文化陣地、13個校園學法園地,創建13個「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
強化減稅降費政策保障,全年累計減免稅費約9.01億元。
全媒體記者 鄧文燕 見習記者 劉維佳/文
塘廈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