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廈:聚焦「一軸兩中心四片區」,增創改革發展新優勢

2020-12-12 東莞日報i東莞

塘廈今年將突出「一軸兩中心四片區」的城市功能布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狠抓「六穩」「六保」落實,努力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打響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治水治汙、城市品質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兩違」整治、鄉村振興「六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努力建設「工業製造強鎮、品質魅力塘廈」。

5月28日,塘廈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鎮委副書記、鎮長葉惠明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簡稱報告),回顧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

今年,塘廈將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以紮實有力的「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堅決打好「六大攻堅戰」,著力打造品質魅力塘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發展高品質民生;加快培育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聚焦「一軸兩中心四片區」,著力增創塘廈改革發展新優勢;推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著力構築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提品質

打好「六大攻堅戰」

報告提出,2020年是塘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大考之年,塘廈將以紮實有力的「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以戰時狀態抓好經濟運行,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組建駐企專班專員,深入一線、貼近企業開展指導服務。加強資金土地等資源的統籌調度,通過市場化方式放大為企業「輸血補氧」,支持本土企業增資擴產,大力招引新項目。建立重點監測企業庫,實行領導掛點機制,圍繞企業問題清單、增資擴產清單、新項目落地清單等,掛圖作戰、高效服務。切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塘廈觀瀾河景觀帶效果圖

今年也是是塘廈打響「六大攻堅戰」、促進城市品質再提升的起步之年。塘廈將堅決打好「六大攻堅戰」,著力打造品質魅力塘廈。

打好品質交通千日攻堅戰,全力以赴打造交通擁堵治理示範鎮,啟動與深圳對接的一批道路升級改造工程,推動每個社區至少建成2個停車場,4-5個社區建成智能停車場,全鎮建成1300個路外公共停車位。

打好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戰。加快推進塘廈實驗小學新校區和第二初級中學建設,啟動塘廈初級中學宿舍樓、教學樓增建擴容項目。

打好治水治汙攻堅戰。完成源頭雨汙分流、截汙管網「最後100米」建設、汙水廠管網聯調互調等工程。完成河湧兩岸「清6米」專項行動,推動10條河湧實施環保清淤。

打好城市品質提升和精細化管理攻堅戰。深入實施「千景繡東莞」專項行動,年內建設或升級改造44個街頭小景。

打好「兩違」整治攻堅戰,嚴控新增「兩違」,完成158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治理目標。

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創建林村、龍背嶺、石鼓特色精品示範村試點,推進林村農業觀光園、龍背嶺花海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休閒觀光基地和農業文化創意項目,形成示範帶動、連片提升,把一處美變成一片美、全域美。推動每個社區打造一條示範路、建成一個公園、優化一個廣場。

增優勢

把中心區打造成「品質魅力塘廈」標杆區

根據報告,塘廈今年將聚焦「一軸兩中心四片區」,著力增創塘廈改革發展新優勢。

塘廈將把中心區打造成「品質魅力塘廈」形象的標杆地區,加快引入一批優質商業體和總部企業。加快推進贛深高鐵東莞南站地區的開發,加快高鐵片區交通配套設施、站前廣場規劃建設,把高鐵片區打造成塘廈「未來城市」形象的標杆地區。

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項目效果圖

大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年內收儲1-2片200畝以上連片地塊,加快舊改示範項目建設,推動石潭埔科技產業新城(一期)完成單一主體掛牌招商。紮實開展「舊項目」土地供應,推動11個「舊項目」完成土地供應手續並實現動工。啟動鎮村工業園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支持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參與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年內至少完成898畝鎮村工業園「工改工」。通過整合周邊資源、擴容提質,將科苑城打造成為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平臺。大力推動TOD 規劃建設。

加快建設基層改革創新實驗區。以建設莞深科技產業聯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高標準推進產業轉型和城市升級,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與深圳地區錯位互補、協調聯動發展,力促一批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實現轉化和產業化,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效果。

強動能

打造項目快速落地樣板

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快培育發展動能,著力推動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塘廈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優勢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5G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招引一批重特大項目、龍頭項目、「獨角獸」項目。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全流程服務,引導項目符合發展導向、及時落地投產。加快15個已動工重大建設項目的工程進度,推動華譽、瑞勤、金銳顯等重大項目實現動工建設,力促一批在談項目儘快籤約落地,打造項目快速落地的樣板。

新太陽科技園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

扶持企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倍增計劃」,著力培育大型骨幹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大力扶持口罩等防疫物資產業集群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速創新資源集聚,大力招引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牢牢把握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深化合作的戰略機遇,大力扶持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創新成果在塘廈落地。

不斷擴大消費需求。聚焦汽車、住房、5G、文體、旅遊等領域,結合節慶、展覽,出臺促消費實招,有效引導消費預期。加快傳統商業轉型升級,推動林村汽車產業城優化提質,充分利用林村汽車產業城周邊地塊,做大做強汽車消費產業。

【「數說」2019】

1 抓項目、搭平臺,強化發展支撐

24個重點產業項目納入市重大項目,15個市重大建設項目實現當年動工。

在2018年引進7個科技產業平臺項目基礎上,2019年又引進東深128、三局高麗2個項目,其中2個已動工。

2 抓培育、優結構,夯實經濟基礎

全鎮規上工業企業722家,總量排全市第二位。

445家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29.46億元,同比增長12.4%,

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9家,總數達382家,規上高企實現工業增加值118.60億元。

新增億元以上出口額企業14家,推動42家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引進超千萬美元項目8宗。

3 抓品質、補短板,提升城市形象

推進「一鎮一公園、一村一景點」工程,完成16個「一村一景點」項目建設。

建成截汙次支管網337.63公裡、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11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10座。

4 惠民生、強保障,增進民生福祉

全年教育總支出5.01億元,同比增長18.2%。

完成138文化創意產業園、東莞市文化館塘廈分館、音樂創演館等項目建設。

5 提效率、增活力,優化發展環境

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發布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1065項。

建成省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21個社區法治文化陣地、13個校園學法園地,創建13個「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

強化減稅降費政策保障,全年累計減免稅費約9.01億元。

全媒體記者 鄧文燕 見習記者 劉維佳/文

塘廈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相關焦點

  • 東莞兩會·一把手訪談|唐耀文:六大攻堅戰決勝品質魅力塘廈
    塘廈地處深莞惠經濟圈幾何中心,毗鄰深圳,是東莞市東南臨深片區中心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東莞市人大代表、塘廈鎮委書記唐耀文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塘廈要牢牢把握「三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一軸兩中心四片區」的城市功能布局,以戰時狀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對標對表中落地落實,在知重負重中擔當作為,在創新創造中爭先進位。
  • 塘廈打造產城人融合創新強鎮
    研究院的成立將有力推動東莞乃至廣東先進材料產業的發展,塘廈牽手鬆山湖材料實驗室,按照「研究院+公司+項目」的模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將建設成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高新技術人才聚集中心,加快培育壯大塘廈鎮的戰略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 東莞塘廈召開「六大攻堅戰」工作部署會暨爭創廣東省文明鎮動員大會
    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見成效、五年大提升」的工作部署,聚焦交通、教育、治水治汙、城市品質提升和精細化管理、「兩違」整治、鄉村振興等六個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全力啟動打響「六大攻堅戰」,以城市品質內涵提升,助推塘廈全域文明創建。
  • 東莞塘廈舉全鎮之力打響「六大攻堅戰」
    當前,塘廈要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爭創廣東省文明鎮為重要契機,舉全鎮之力打響「六大攻堅戰」,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充分利用文明創建激發出來的鬥志、鼓舞起來的力量,積極應對當前嚴峻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斷提升各項工作水平。
  • 塘廈多個社區啟動城市更新
    顯然,塘廈希望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充分發揮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材料科創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在塘廈布局更多項目、投放更多資源,更好地助推塘廈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加快轉型升級。
  • 聚焦「四個先行」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
    10月13日,九江鎮召開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推進大會,提出九江鎮要聚焦規劃先行、產業先行、環境先行、黨建先行「四個先行」重要舉措,鍛造南海區城鄉融合建設「先行軍」,全力打造南海區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切實將實驗區建設轉化為推進九江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推動九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金義片區如何發展?交通廊道進展怎樣?聽金華市委書記權威解答
    近年來,金華緊抓交通發展重要窗口期和機遇期,堅決打贏交通廊道突擊戰,重點抓了「四個一」:出臺了一個「決定」。去年市委全會專門作出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再創發展新優勢的決定,在全市掀起了「狠抓交通,共建交通」的熱潮。完善了一個「規劃」。
  • 盛大開幕|第十五屆廣東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在塘廈三正半山溫泉酒店...
    廣東溫泉是我國溫泉旅遊的排頭兵,一直引領著中國溫泉發展。這次疫情,讓大家更加關注健康,廣東溫泉率先在康養市場做了全新的布局,謀劃新時期、新形勢下廣東溫泉產業的發展路徑,深耕康養文化,做強康養體系,為廣東溫泉恢復元氣打下基礎。廣東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是廣東溫泉的品牌節慶活動,而且伴隨著廣東溫泉的發展壯大而輻射全國,帶動了全國溫泉節慶活動的發展,有力地推廣了溫泉文化,促進了溫泉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產總值7年翻兩番
    ,《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公布,根據該建議,到2025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生產總值在2018年基礎上翻兩番。  根據建議,到2025年,上海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城市數位化轉型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邁上新臺階,人民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此外,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將更加強大。
  • 王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未來要怎麼走?
    在當下全球經濟迎來大變局之時,增設對標最高水平開放的自貿新片區,背後又蘊含怎樣的意義?近日,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他提出,在眼下這一歷史節點增設自貿新片區,不妨從高質量區域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協同發展以及上海「四個中心」建設遞進式聚焦,從國家戰略中解讀新片區設立的深意。
  • 曲阜市陵城鎮「一軸六區」拉開新型城鎮化大格局
    而新型城鎮化建設之所以被冠以「新」字,意在強調要緊緊圍繞「新」字做文章,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此引領規劃、體制、機制創新。這種創新,不能隨心所欲,也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真正做到「順應規律、順應時代、順應民意」。
  • 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掛牌,總面積31.85平方公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28日訊 北京市海澱區政府和昌平區政府於9月27日舉辦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掛牌儀式。科技創新片區將打造數字經濟試驗區、全球創業投資中心、科技體制改革先行示範區。其總面積31.85平方公裡。
  • 出新政補短板 強改革促發展 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恰逢「及時雨」
    12月15日,市商務局與金義新區對接聯動,為自貿區金義片區高質量發展送去「及時雨」——《金華市商務局加快融入和服務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建設實施方案》出爐。賦權賦能、改革創新、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四張清單緊緊圍繞17大工作內容,做到權限下放,全力推進商務領域改革率先突破。今年1—9月,金義新區有實績出口交貨值企業167家,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43%,9月當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4.2億元,同比增長16.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區大部分外貿企業遭遇「冰點」。
  • 一軸、兩帶、六點!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即藉助市中心稀缺的公園腹地,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不夜城段凌空棧道、長安路綠地、蝴蝶灣公園、福新麵粉廠段、四行倉庫段、上海總商會舊址段。構建「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蘇河灣一直佔據著上海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總面積4.3平方公裡,區域交通便捷,距人民廣場直線距離800米,距陸家嘴直線距離1200米,擁有5條軌道交通,6個多線換乘車站。
  • 臨港奮楫|新片區滿歲:培養開放發展新機遇的先手棋與試驗田
    一年來,這片東海之濱的創新創業沃土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之姿,朝著制度創新的高地、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邁進。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以及全球市場萎縮的複雜局勢下,上海通過臨港新片區培育了開放發展的新機遇。一年累計籤約項目358個,總投資2713.63億元,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企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 鴻榮源喜提東莞濱海灣片區,長安10.8萬平舊改項目
    鴻榮源概況據了解,東莞市鴻榮德置業有限公司實為鴻榮源子公司來源:鴻榮源官網鴻榮源創建於1991年,歷經近30載的穩健發展,成長為以房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產業發展、金融科技四大版塊為核心據了解,鳳崗天堂圍舊改項目計劃分四期進行開發,類型為新型產業辦公,住宅與中小學等於一體新型產城融合片區。項目計劃打造成為「四位一體,產城融合」創新示範基地,重點布局機器人產業園,智能醫療產業園,智能半導體等新型產業。
  • 牢記殷殷囑託 堅持改革開放 打造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載體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全力以赴把自貿試驗區建設好、管理好,打造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載體。張慶紅表示,作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核心區塊,園區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聚集高端要素,加快推動中部崛起;要聚焦「打造全球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改革課題,突出「制度賦能、政策授權、服務國際化」改革重點,建設湖南核心競爭力,打造「騰籠換鳥」典範;要打造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載體,自貿區裡龍頭企業既要聚集,還要輻射湖南「一核兩副三帶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