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奮楫|新片區滿歲:培養開放發展新機遇的先手棋與試驗田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年來,這片東海之濱的創新創業沃土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之姿,朝著制度創新的高地、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邁進。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以及全球市場萎縮的複雜局勢下,上海通過臨港新片區培育了開放發展的新機遇。一年累計籤約項目358個,總投資2713.63億元,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企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國內首票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單、國內首單徑予提發貨、國內首單全球大型設備集貨採購貨物進境免備案手續、國內首單區內物流企業從事組合裝配、國內首單大批量進口汽車保稅倉儲展示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搭建新片區設立以來首單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國內首家獲批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落戶……

這一樁樁的大單、一個個的「首個」連成了臨港這一年來的改革探索 「中軸線」,展現了臨港新片區的時代使命:充分發揮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作用、應對內外挑戰的先手棋作用、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作用。

「以臨港新片區為代表的自貿園區是我國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更好實現雙循環的關鍵、實時的抓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餘淼傑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高度評價臨港新片區的作用。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和大坐標下,臨港新片區要在內循環中引領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在雙循環中提升要素市場的內外聯通效率。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試驗田」、「風向標」的作用,加大開放型經濟風險壓力測試,拿出更多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創新成果。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未來,這裡不僅將成為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也將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塑造上海發展的城市新格局,成為面向亞太的國際樞紐城市。

堅持危中尋機,發揮應對內外挑戰的先手棋作用

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臨港新片區可以發揮其他地方不具備條件的特殊作用,在內循環中引領帶動國內產業升級,在雙循環中提升要素市場的內外聯通效率。

臨港新片區要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抓緊強鏈、固鏈、補鏈,加快引進一批高能級項目、龍頭型企業,加快形成若干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前沿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向全球最好看齊,爭做全國標杆,打響臨港品牌,加快形成難以替代的發展優勢。

一年來,新片區累計籤約項目358個,總投資2713.63億元。目前初步形成關鍵環節全覆蓋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涵蓋晶片製造、裝備、材料、研發、封測等產業鏈重要環節。預計到今年年底,新片區僅集成電路領域的落地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

眼下已落地的集成電路企業40餘家,包括新昇半導體、積塔半導體、格科微、新微半導體等一批集成電路優質企業。8月19日,中國第一座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項目也正式籤約落戶臨港新片區,項目總投資120億元。

圍繞以高端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精準醫療以及生命科技產業服務為重點的完整產業鏈、創新鏈和生態鏈,瞄準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等細分領域,新片區籤約落地君實生物、白帆生物、臻格生物、德建聰和等多家行業領先生命科技企業,總投資超100億元,預計達產產值超過260億元。

依託特斯拉、上海榮威等龍頭企業,新片區打造汽車動力電池、安全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控制器等全產業鏈配套,已籤約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預計達產產值250億元。

6月30日,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特色工藝生產線項目正式投產。7月,包括上海藍灣進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儲能裝備項目、商湯科技新一代人工智慧計算與賦能平臺項目、臻格生物等新片區18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80億元,達產產值約800億元。

臨港新片區呈現出一片日新月異、熱火朝天的發展景象。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表示,近期,新片區還將重點建設「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和「信息飛魚」四大重點產業園區。

重點項目紛至沓來,投資落地速度越來越快。以進平科技新能源項目為例,從籤約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時4個月,比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還快1個月。「4個多月拿到施工許可證,(在其他地方)我沒聽說過,這是拿施工許可證最快的速度。」進平科技董事長潘載鏞表示,新能源行業發展速度快,哪怕晚一天進入,難度也越來越大,所以進平科技新能源項目要在新片區抓緊時間出產品。

有危機意識的不光是潘載鏞,要抓緊時間跑出加速度的,也不僅僅是企業。臨港新片區要堅持危中尋機,持續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增長極,發揮應對內外挑戰的先手棋作用。

「今年前沿科技產業的導入力度很大,但始終不能鬆懈,明年後年還得推進。」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朱芝松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朱芝松表示,接下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綠色再製造七大製造業,以及跨境金融、航運服務等五大服務業如何進一步促進發展,人才聚集、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的策源功能、高端產業的引領功能要怎麼開展,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聚焦需求和堵點,發揮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作用

臨港新片區要在雙循環中發揮要素市場的聯通功能,以「五個重要」為統領,發揮高標準、全方位開放的全局性先導作用,構建國內外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最優制度環境,打造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等領域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功能性平臺。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之一在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今年5月16日,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成為我國1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自新片區揭牌至今,區內新註冊項目163個,註冊資本金98.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位於上海南首、東海之濱,是臨港新片區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重要功能載體,也是實施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創新載體。

根據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定位,「我們的產業體系和原來不一樣,我們將以國際供應鏈管理、高端製造業研發製造和生產性服務、綜合性服務業為主,打造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武偉曾表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將重點發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原先國際中轉集拼業務中,箱子和箱子的集拼,箱子不能打開,這樣一來,國際中轉集拼就無法真正的實現,所以這一次要在我們這裡實現一個突破。」武偉所說的突破是要在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探索開箱拆拼,甚至是開包裝的拆拼。「以這些業務的創新培育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國際中轉集拼功能、物流配送分撥功能,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發揮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作用,臨港新片區要進一步聚焦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需求、阻礙各類資源要素跨境流動的堵點、影響市場主體開展國際業務的瓶頸,推動跨境金融、跨境數據流動、國際中轉集拼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快形成政策集成效應。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揭牌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國內首票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單,上海口岸正式開展跨監管區域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丹麥得斯威國際貨運公司(DSV)在上海海關隸屬洋山海關全程監管下,將採購自德國漢堡的汽車零部件等貨物在上海深水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所屬國際中轉集拼倉庫進行拆箱,與其它貨物重新拼箱後運往上海外高橋港區,重新出口至東南亞和日本等地。

除此之外,國內首單徑予提發貨、國內首單全球大型設備集貨採購貨物進境免備案手續、國內首單區內物流企業從事組合裝配、國內首單大批量進口汽車保稅倉儲展示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525臺總值近1.4億元的奔馳進口整車從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運抵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標誌著上海口岸整車進口業務從「落地徵稅」向「保稅倉儲」複合式發展加速轉變。

朱民說,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聯通功能,關鍵是建立高度開放和安全可靠的制度體系和市場體系。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5自由1便利」政策和制度體系正在穩步、快速推進,78項任務中已經落地45項。

下一步,新片區將聚焦「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特殊綜合保稅區」獨特的區位、產業和政策優勢,實施最高標準、最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國際化的要素市場價格信號為引領,不斷完善要素高效配置的競爭性市場機制。

大膽闖大膽試,發揮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作用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臨港新片區要實施資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

「上海自貿區更重要的是金融方面的試點和改革,所以這一塊應該說是上海自貿區所獨有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應該繼續好好發揮。」餘淼傑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陸家嘴的在岸金融和臨港新片區的離岸金融將融合紐約、倫敦特色,是嘗試人民幣自由化重要途徑之一。

臨港新片區是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田,當然,這還需要更多的試點和試驗。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發布「金融30條」。5月8日,新片區管委會、人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市金融局聯合發布「金融50條」,支持在臨港新片區開展各類金融創新試點。

為探索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4月下旬,在外匯管理部門支持下,建設銀行為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臨港集團」)成功辦理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

這是臨港新片區設立以來的首單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臨港集團搭建的跨境資金池,成員單位涵蓋集團本部及下屬境內外成員企業共20家,擬集中的外債額度達91億美元。

本外幣一體化跨境資金池的搭建,意味著跨國企業集團通過搭建一個本外幣合一資金池即可滿足本外幣資金統一調度的跨境調撥需求,不僅為其在境內組建和使用跨境資金池提供了便利,也有利於其更好地統籌管理境內外集團資金,並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運營效率。

今年5月,國內首家獲批的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下稱「匯華理財」)落戶臨港新片區。匯華理財由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方匯理」)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銀理財」)合資設立。其中,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出資比例為45%。

匯華理財的設立是落實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措施,有利於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在經營理念、運營管理機制、資產組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經驗,同時發揮中方股東在渠道、客戶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深入理解和投資能力等方面的長處,進一步豐富資管市場主體和產品種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

為有效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臨港新片區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白名單制度,實現憑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目前已有284家企業納入白名單,新片區內商業銀行共計完成跨境人民幣結算3233億元、完成外幣結算18.88億美元,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經過一年的發展,臨港新片區促進資金自由的金融開放創新體系加快形成,對於實體經濟的服務支撐功能明顯增強。

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臨港新片區要選擇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領域,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加大開放型經濟的風險壓力測試。

作為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臨港新片區要統籌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流通,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更好承擔戰略使命,努力發揮更大作用。

朱芝松提出,下一步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試驗田」、「風向標」的作用,加大開放型經濟風險壓力測試,拿出更多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創新成果,全力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財教授趙曉雷:如何發揮臨港新片區鮮明的「跨境」特點?
    以下為採訪實錄: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建成特殊經濟功能區,開放層次、制度創新、產業結構均轉型澎湃新聞:你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十四五」規劃編制智庫專家,你認為臨港新片區最大的制度優勢是什麼?趙曉雷:2019年8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2019年8月20日,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 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這一年
    著眼「天府首港」的天然優勢,四川布局瀘州,以港口的優勢與其他兩大片區形成互補之勢。自此,19.99平方公裡的川南臨港片區在瀘州誕生。  自貿區「落子」瀘州。歷史機遇的垂青,對這個偏安內陸川南的地級市瀘州來說,更是挑戰。  一年365天,川南臨港片區在這片「試驗田」裡探索創新,開展了138項試驗,其中16項全國領先,平均每3天推出一項創新試驗。
  • 王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未來要怎麼走?
    臨港新片區將建設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這一「特」究竟體現在哪裡?在當下全球經濟迎來大變局之時,增設對標最高水平開放的自貿新片區,背後又蘊含怎樣的意義?近日,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他提出,在眼下這一歷史節點增設自貿新片區,不妨從高質量區域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協同發展以及上海「四個中心」建設遞進式聚焦,從國家戰略中解讀新片區設立的深意。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產總值7年翻兩番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產總值7年翻兩番 2020-12-11 11:10:00   12月10日
  • 看臨港新片區未來發力點是什麼
    臨港新片區將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實現新片區與境外之間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打造開放創新、智慧生態
  • 定位資本市場下一步對外開放「試驗田」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後的半年,興業證券火速搶灘,落子分公司。 臨港新片區戰略意義重大,其擔負著國家金融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使命,也是國家戰略新興行業與國內外資本市場結合的「試驗田」。資本市場下一步對外開放試驗田2019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臨港新片區是黨中央交付給上海的三項重大任務之一,背後是長三角一體化與下一步金融開放創新的國家整體戰略。
  • 上海正式發布規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
    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編制出臺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本次活動也採取「線下線上」同步進行、全網直播,截至活動結束超過7.3萬人收聽收看。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在致辭中表示,集聚、培育和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型產業,是新片區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12月1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發布。規劃提出,要形成國內外協同創新機制,爭取在臨港新片區範圍內對智能網聯汽車整車、零部件及相關系統的測試樣品樣件實施監管下的免保證金條件下的保稅流動。
  • 「臨港新片區「城市會客廳」再發力 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項目啟動」
    正值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周年之際,8月20日上午,在新片區管委會和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上海國際文化創意園區項目啟動暨籤約儀式順利舉行。來自新片區管委會、新片區各開發主體、籤約入駐單位等百餘人參加了本次儀式。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港城集團等組織領導與各企業代表共同推桿啟動項目。
  • 上海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12月1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發布。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目標基本實現,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智能網聯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
  • 首批5家律所在臨港設同城分所,新片區發布法治化營商環境改革新舉措
    全國首個仲裁開放政策在新片區落地!為進一步打造對標國際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臨港新片區今天下午舉行「全面提升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
  • 自動駕駛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概念 臨港新片區優勢在哪裡
    臨港新片區擁有特斯拉、上汽等整車廠,集聚了近50家集成電路產業相關企業,商湯、地平線等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平臺和企業也已落戶。可以說,臨港新片區已形成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產業集聚的態勢。應用場景豐富是臨港新片區的第二個優勢,也是工信部將C-V2X無線信道測量及網絡性能測試放在臨港的原因之一。布局自動駕駛多年,新片區催生出一批符合行業測試要求的應用場景。
  • 徐匯掛職幹部助力臨港新片區建設,這一年,他們做了啥?
    每一項創新突破的背後都是對政策的反覆研究;每一條政策的落地都來之不易,最終目的是為全國高水平改革開放闖出新路,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比如最近實施的《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其中就有臨港試驗田的寶貴經驗。
  • 區港聯動、臨港經濟……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這些水運發展「熱詞」了解一下
    其中,長沙片區79.98平方公裡,突出臨空經濟,打造全球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高端現代服務業中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中部地區崛起增長極;嶽陽片區19.94平方公裡,突出臨港經濟,打造長江中遊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內陸臨港經濟示範區;郴州片區19.84平方公裡,突出湘港澳直通,打造內陸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以及湘粵港澳合作示範區。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連雲港搶抓開放新機遇 打造「一帶一路...
    這裡是連雲港,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方;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是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雲港片區所在地;更是中國和世界「對話」的窗口。  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逆風」,連雲港緊緊抓住國家開放機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偉大曆程,以高水平開放助力「雙循環」,在擁抱世界的過程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深度、覆蓋面更廣的對外開放新目標。
  • 揭秘臨港新片區首家同城分所背後的故事
    分所的設立可以說是響應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服務需求,能夠把法律服務機構化、本地化,對段和段而言是很好的機遇,具有現實的發展意義。去年八月,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在段祺華律師看來,臨港新片區的政策升級甚至超過了浦東改革開放初期。重磅政策支持的背後,蘊藏著段和段的三大發展紅利:1突破性地開創了同城可予設立分所的發展新階段,當一個城市變成一個開發開放的大區域,就需要針對性的分所平臺去連結新興發展區域方方面面的觸角,這個重大政策創新無疑為段和段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 新發展格局下的「上海布局」:東西「兩大扇面」,強化「四大功能」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何欣榮新時代的上海,新的發展力量不斷孕育、拔節、生長,宏大布局徐徐展開:向東看,直面廣袤太平洋,上海自貿區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熱力升騰;向西看,輻射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和全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珠聯璧合。
  • 與新片區管委會籤約後一個月,中建八局在臨港首個公投項目落地!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朱芝松,港城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奚志忠,中建八局黨委書記、董事長校榮春等出席開工儀式。 這距離11月21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建八局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籤訂深化合作協議僅僅過去了28天。
  • 「行走自貿區」欽州港片區:「兩國雙園」機制推動先行先試
    這一年來,欽州港片區新設立企業1913家(其中外資企業35戶),新增企業3197家;新籤約落戶項目62個,投資總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1.65億美元……2019年8月,廣西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立,實施範圍119.99平方公裡,涵蓋南寧、欽州、崇左三個片區。
  • 「一體兩翼」展翅飛向開放新前沿
    本報記者 董翰博 孔愛群 ■省政協委員周軼贏:注重加大力度破解制約遼寧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 ■省政協委員崔日明:促進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優化沿海對外開放產業布局 ■列席人員王廣利:全面落實我省打造「一體兩翼」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系列重要政策,讓政策在落實中生根,讓措施在執行中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