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18日,經組織選派,徐匯區三名掛職幹部梁曉波、趙宏、胡濤來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報到。他們經受住了異常艱難的工作考驗,從「起步就是衝刺」到「再早不是早」,他們深刻體會到了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來到臨港一整年的時間裡,他們充分發揮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優勢,在工作中大膽創新,體現了臨港特色,不斷開拓工作視野,提升業務能力。
一年裡,他們都做了哪些成績?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
一起來看下吧!
積極參與政策創新試點
梁曉波在管委會金融貿易處開展制度創新研究,一年來,在與金融貿易處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一次性外債登記、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等創新試點一一展開,進一步提升了企業開展跨境離岸業務的便利化程度,全國首個合資理財公司落戶臨港,20多家中外金融機構聚集在滴水湖金融灣,國際創新金融區初具規模。每一項創新突破的背後都是對政策的反覆研究;每一條政策的落地都來之不易,最終目的是為全國高水平改革開放闖出新路,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比如最近實施的《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其中就有臨港試驗田的寶貴經驗。
從門外漢到自貿領域的專家,參與政策研究是他快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一年來,梁曉波在金融貿易處先後參與了CPTPP對標、總部經濟、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小組工作,對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有了深入了解;在市商務委和浦東商務委等部門的實務學習,掌握了相關事項的業務能力,從無到有在臨港新片區建立起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企業境外投資備案等行政事權,在事權承接過程中了解到我國對外開放相關制度的來龍去脈,對進一步制度創新有了方向。
由於人手不足,他一到臨港就參與到全員招商,先後接觸了葛洲壩、寶武、招商租賃、上藥、諾和諾德等各類企業。其中全程跟進的愛庫存是一家成立僅3年的新電商企業,藉助臨港新片區的政策優勢,企業從去年1000萬稅收發展到今年前三季度4億稅收,成倍速增長體現了政策助力企業飛躍的鮮活例子,愛庫存在「五五購物節」被市商務委指定為三大新電商平臺之一。而在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共同推進全球跨境技術貿易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則是另外一種體驗。在幫助東中心與浦東現代服務業協會、進出口銀行等單位溝通的過程中,他才發現一個交易平臺的形成其背後是多少人的努力和堅持。「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最終還是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制度創新是重中之重。」梁曉波覺得,臨港新片區掛職的一年,節奏快、領域寬,許多工作有發揮的空間,也更需要工作人員的主動作為。
用心做好臨港特色服務
胡濤在管委會特殊綜合保稅區處負責企業服務工作,一年來,為確保疫情防控以及企業正常運轉,日常加班已成常態。作為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綜保區承擔著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品開放的重要使命,很多的工作都是前所未有。作為企業服務專員,胡濤也面臨著工作上的諸多挑戰。
「胡老師,我們企業是今年剛剛註冊的,能不能享受新片區財政扶持政策?」「胡老師,我們企業有員工想申請限價房,請問該怎麼辦理?」「胡老師,聽說最近臨港新片區落戶政策又放寬了,我們企業的員工怎麼申請落戶啊?」一到上班時間,胡濤辦公室的電話鈴聲就響個不停,時不時微信裡也會傳來「叮咚」的諮詢聲。他笑稱,做了企業服務工作才知道,想成為「老法師」,先要當「接線員」。要積極主動和企業對接,才能及時、準確地落實企業各項服務。
上海盛東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是洋山深水港運營的「主力部隊」之一。今年6月份,新片區開展新一批限價房資格審核時,企業工會負責人提出了實際困難——有在企業工作多年,貢獻很大的老員工至今無房,但是因為學歷等原因,可能還是無緣這次限價房申請。胡濤一方面積極對接聯繫相關政策處室,一方面讓申請人抓緊提供中級職稱、技師等職業資格證書,最終通過管委會「特殊人才綠色通道」,順利將該企業的4名員工納入了限價房受惠範圍。除了房子,落戶問題也是企業關注的熱點。上海慶剛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反映,該公司多名骨幹至今沒有落戶上海,影響到了職工隊伍穩定性。胡濤第一時間把把管委會的特殊人才落戶政策告知企業,申請人材料提交的當日就匯總轉發給管委會審核部門。
一年來,胡濤經手完成了2億餘元的財政扶持款項撥付,300餘家企業受益;通過了40家企業、300餘名職工的限價房申請;幫助企業提交了11份特殊人才落戶申請。面對企業和申請人的感謝,胡濤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他認為能從事現在的工作很值得,能幫助企業解決一個個問題,也能成為臨港新片區發展、改革創新的參與者,很自豪也有成就感。
不斷探索產城融合發展
趙宏在管委會商業和文體旅遊處從事旅遊發展方面的工作,他的任務方向主要是城市生活服務,也在探索臨港產城融合方面的創新。一到新片區,他就和同事們一起開展了文旅行業調研,推進旅遊資源的開發。
「旅遊作為一個較為傳統的行業,如何進行新模式的開發?」經過調研,他發現了一個契機,在臨港新片區,高端製造業是優勢產業,匯集了來自工業領域的多家明星單位,鑽井平臺、衛星、深海探測器、海洋船舶、汽輪機、挖掘機等一大批「大國重器」都在這裡生產製造,發展工業旅遊有很大的機會!在處裡的大力支持下,趙宏和同事們很快就拿出了臨港新片區發展工業旅遊的方案。
工業旅遊作為新興「概念」,在國內並不常見。對於高端製造業企業來說,與普通消費者也沒有直接的聯繫,如何說服它們敞開懷抱,在生產廠房或實驗室裡開闢出一條特色線路?趙宏和同事們沒有太大的把握,但出乎意料的是,企業也願意傾力配合開發工業旅遊線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企業的支持,工業旅遊的推進速度大大加快,經過不斷地對接、走訪和排摸,臨港新片區工業旅遊聯盟組建成功。聯盟採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由管委會商旅處作為牽頭單位,多家製造業企業加入,致力於充分挖掘臨港新片區工業旅遊資源,拓展和豐富旅遊業態,促進旅遊與科技產業聯動,向市民展示企業高精尖的技術、產品及企業文化,提升全民工業科普教育。為此,他們提出了要打響「臨港智旅」工業旅遊品牌的設想。
今年,新片區啟動了六條工業旅遊線路,涵蓋了重裝備製造、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遊客們可以參觀外高橋造船、上海上飛飛機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等明星企業,近距離接觸微小衛星、國產大飛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上能看衛星九天攬月,下可見深潛器五洋捉鱉,還有國產大飛機和納米級晶片,零距離體驗大國重器,這趟臨港工業之旅,你不容錯過!」趙宏認為,臨港發展工業旅遊,讓市民和遊客有機會了解「大國重器」的誕生過程,這也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尤其對青少年,更能培養他們對相關行業的興趣。經過努力,臨港工業旅遊點位全年已經達到了15家左右。
新片區這一年多來,創造了許多新速度和新奇蹟,徐匯區掛職幹部也同新片區一起成長,憧憬未來,更多機遇和新徵程還將延續,來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他們收穫了很多,已經準備好投入來年全新的工作中了,希望2021年能看到更多成果,為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