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復棟。
封面人物 我給珠峰量身高
5月21日,由於天氣原因,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回撤。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裡,袁復棟有些不安。今年35歲的袁復棟,有著豐富的登山經驗。作為攀登隊長,衝頂珠峰,對他來說還是第一次。這一次,他的肩上,除了有自己的登山包,還有所有隊員。
隊長,其實「並不專業」
在這一支35人組成登山隊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49歲,袁復棟是名副其實的「中堅力量」。
作為一條中樞紐帶,他連接著整個隊伍。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個攀登隊長,其實「並不專業」。
對他來說,夢想無關乎年齡、起點、財富,只看是否能夠一路堅持。
2006年4月,為傳遞奧運聖火登珠峰,國家登山隊向全國各個高校選拔登山隊員。
擁有登山傳統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決定選拔訓練一批登山隊員,攀登青海玉珠峰,為國家選拔作準備。
當時,袁復棟是該校機電學院機械專業的大一新生。偶然間,他看到了這條消息。當時對登山一無所知的他,決定報名挑戰。正因為這個決定,讓袁復棟邁進了登山運動的大門。
同年9月,袁復棟登上了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兩個月後,他被選入珠峰火炬傳遞集訓隊。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教練楊漢眼裡,袁復棟是個「堅強的孩子」。「這個農村孩子很堅強。」楊漢說,「不管訓練有多麼艱苦,他總是笑呵呵的。」
袁復棟很有登山天賦,曾先後徵服了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7027米的斯潘蒂克峰、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他的同學也都震驚於這個曾經有些「土」的男同學,竟能走到如今的高度,「現在還記得,他在勤工助學學生組織的聯歡會上,唱《精忠報國》的樣子。」
不分老少,都叫他「棟哥」
來自青海的袁復棟,敏感而內向,不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同學們對他的印象,也只留在「家庭並不寬裕,曾參加學校裡的勤工助學活動」上。不過,由袁復棟負責清理的操場,一向十分乾淨。
袁復棟說,開啟登山生涯其實是一個很偶然的過程,「當初在學校,每天就是上課、看書、吃飯、睡覺,沒有任何社會活動。」
加入登山隊,袁復棟的本意就是想擴大自己社交圈。在教練楊漢的印象裡,袁復棟是個「話不太多的孩子」:「和大家交流不多,但一看就能吃苦。其他人都說我是『魔鬼教練』,但他從不抱怨。我說幹什麼,他就悶著頭幹什麼。」
然而,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們眼裡,袁復棟卻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
對「90後」隊員來說,袁復棟更像一個大哥哥。不僅帶他們的訓練,還照顧他們的生活,陪著他們娛樂。
國測隊隊員張偉琪說,最開始,大家都叫袁教練、袁老師。後來,訓練之餘一起打籃球、打遊戲,「如今,登山隊裡,不分老少,都叫他『棟哥』。」
「回家得趕緊去看看孩子」
5月16日,高程測量隊第二次出發,袁復棟走在隊伍最前面。和身後隊員們相比,袁復棟的壓力,寫在緊鎖的眉間。
今年4月,袁復棟曾帶領隊員前往珠峰做過數次高海拔適應性訓練。然而,第一次他們就鎩羽而歸。
當天,隊伍準備拉練到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後,幾名隊員出現凍傷,加上前一晚沒休息好,狀態極差。儘管袁復棟一直提醒隊員們活動手指腳趾,但情況始終未能得到緩解。和嚮導商量後,袁復棟果斷作出下撤決定,「安全是第一要務。」
2020年,是袁復棟加入中國登山協會的第8個年頭。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行動,是他第一次擔任攀登隊長。作為一隊之長,除自己登上去,他還要幫測繪隊員「登頂珠峰」。
測繪隊員中,大部分都沒有高海拔登山經驗。這讓袁復棟有點擔憂,「有些隊員體能較差,怕訓練太急,他們身體受不了。可是,不過關就上珠峰,更危險。」
袁復棟說,如今最大願望,就是能夠完成任務,同時還能將所有人都安全帶回來。從今年1月開始,袁復棟就離開家,孩子一直是丈母娘在照顧,「回家以後,我得趕緊去看看孩子。」他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建 吳楓 段意茜 沈軼 發自珠峰大本營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