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
小鹿
牛年主角
美少女
有人吃麵,有人玩面。吃的面種類豐富,玩面,也能玩出許多花樣,這麵塑就是其中之一。在銀川,說起麵塑,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孩子,都會提到一個人,他就是麵塑非遺傳承人馮剛。
在他的手下,用麵塑造出的形象豐富多姿,從傳統的十二生肖,到諸葛亮、唐僧、孫悟空,再到卡通美少女和各種動畫形象……一塊面在他手中,似乎真的可以無所不能。
NO.1麵塑,最怕「撞臉」
「我十幾歲時因父母工作調動來到寧夏,父親是美術老師,母親是醫生,來寧夏至今整整三十年了,算是寧夏人了。之前我也做過其他工作,是半路出家才學了麵塑。」馮剛說,自己和麵塑結緣,特別偶然,就是那種「人海中的匆匆一瞥」,沒想到就成了自己專心想做的事業。
那是幾年前,有一天,馮剛在銀川街頭看到有麵塑手藝人在現場創作,他看了看覺得自己也會,當時周圍人都笑他吹牛,結果他要了一塊材料,順手就捏了一個,還有模有樣。「我奶奶會捏花饃,耳濡目染就能捏出個樣子來。」馮剛說,也是在那次之後,他開始用麵塑來創作作品,找師父學手藝、借鑑網上優秀的作品,不斷完善自己,就這樣轉型成了一個手藝人。
馮剛說,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就捏制風格來說,黃河流域的麵塑古樸、粗擴、豪放、深厚;長江流域的麵塑卻是細緻、優美、精巧。
「但不管什麼風格,在麵塑技巧上看,最難的就是根據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開臉,因為撞衫不可怕,可怕的是撞臉。」馮剛笑著說,也是因為這一點,所以隨著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和對手藝的敬畏之心,只要對自己開的臉不滿意,他寧可不做真人麵塑。
NO.2靈感多源於童話故事和動漫人物
「塑像難於素描,立體 全方位
馮剛說,麵塑作品最難做的就是真人麵塑,因為寫實,度就不好拿捏,比如他曾完成過一家三口全家福,非常耗費心力與時間,但太寫實就被顧客嫌棄,說做醜了,如果美化一下又說不是本人了。所以,他現在大多做一些不太局限的作品,靈感來源於童話故事和動漫人物,更接近於手辦類題材,天馬行空又可以大膽創意。
「塑像難於素描,立體全方位表現人物特點是系統工程,臉型、身形、服飾、表情都要揣摩」,不過,雖然難,但馮剛依然喜歡並堅持捏麵人。如今,他除了在寧夏兒童福利院代課,也參加非遺進校園下社區等培訓活動。周末在教育廣場給自己的小徒弟們教教麵塑,孩子們很喜歡他。
馮剛坦言,他記得有一首歌叫《不過人間》,寫的是人生路漫漫,就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喜歡被人需要的感覺,作品有人喜歡,手藝被人需要,還能和孩子們、年輕人在一起,這樣就挺好。」
記者 王敏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