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拉半島上最有名的兩座城:普拉(Pula)和羅維尼(Rovinj)。前者歷史悠久,古樸大氣,擁有克羅埃西亞保存最完好的古蹟之一普拉競技場;後者古色古香,風景如畫,散發著濃濃的義大利風,被譽為亞得裡亞海邊的一顆「藍色珍珠」。它們的美不相伯仲,卻各有味道。
我們將車子停在碼頭,從這裡眺望羅維尼老城,感慨克羅埃西亞濱海美景太多,杜布羅夫尼克、斯普利特、扎達爾、特羅吉爾、西貝尼克...等到了伊斯特拉半島,羅維尼這樣的「美人」,都無法讓人驚豔了。
如果查看關於羅維尼的資料,百科百度上是這樣描述的:「歷史上曾是拜佔庭帝國的一部分。一戰之前,羅維尼歸屬奧匈帝國,一戰後劃分給義大利。二戰後,這座城市又成為了南斯拉夫的領土。在此期間,許多義大利人離開了。現在則是克羅埃西亞著名的旅遊城市。」短短幾句話,昭示了羅維尼身份的幾經更迭,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一目了然。
羅維尼位於亞得裡亞海東岸,距離威尼斯僅3小時船程,也因此與義大利結下深厚淵源:公元四世紀時,羅馬將其收入麾下,東西羅馬分裂後,六世紀歸於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的版圖。1283年至1797年間,羅維尼成為威尼斯共和國在伊斯特拉地區最重要的商貿城市,1763年人們填海修路把它和陸地連接了起來。這段時期,也是羅維尼歷史最輝煌的年代。至今,羅維尼的官方語言還是克羅埃西亞語和義大利語雙語制。
(羅維尼俯瞰圖,圖片來自網絡)
羅維尼的旅遊熱度明顯比普拉要高,碼頭上停滿了遊船,老城集中在一個橢圓形半島上,入口的三角形廣場上矗立著古樸大方的鐘塔,雕塑和水池。遊走在石板小巷中,蒼老的細節刻在古牆和城門上,陽光下,暖暖的房子與冷冷的石頭有了對話的欲望,高牆夾峙的小巷裡,腳下光滑的卵石如溪流一樣通往城鎮神秘的高處,兩隻小貓在臺階上睡得正酣。
古城有著羅馬劇場一樣的天然地勢,扇貝形的廣場邊排列著優美的咖啡館、有著古典陽臺的家庭旅舍、各色工藝品店鋪。石板路通向伊斯特拉半島的最高點—聖尤菲米婭教堂(ST. EUPHEMIA),這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建於1736年,是整個伊斯特拉地區最大的巴洛克建築,裡面保存著6世紀的羅馬石棺、15世紀的哥德式雕像,以及16-17世紀的油畫。登上高60米的鐘樓,風很大,我不得不在貪婪地俯瞰羅維尼的海邊美景之前,小心收起遮陽帽,否則一定會被吹飛了。
紅色坡頂房屋、斑駁裸露的石牆、窗口萬國旗般飄揚的衣物、如雲的美女,構成一幅無比生動細膩的畫面,很地中海,也很義大利。老城不大,兩個鐘頭就可以把城內的每條小巷走完。走累了,找家露天咖啡座點份義大利軟式冰激凌,順便看看世界盃,很休閒,也很愜意。
如果重返伊斯特拉半島,我一定會選擇在羅維尼小住兩日,觸摸一下清晨中的老城,海邊坐看夕陽,因為我相信,世界上只有很少幾個地方,可以如此優美地度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