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凌晨阿根廷0:3慘敗克羅埃西亞,出線形勢岌岌可危,作為阿根廷球迷,尤其梅西的粉絲,我的心是灰暗的,但也想起了兩年前在克羅埃西亞每天沿著亞得裡亞海岸追夕陽,吃海鮮的神仙日子。
英國作家蕭伯納曾讚譽克羅埃西亞是"眾神的傑作」、「地球上的天堂」 。克羅埃西亞擁有長長的、鋸齒狀邊緣的海岸線,大大小小的海灣連綿不絕,1000多個島嶼和眾多的半島。LP封底有句話,「如果你的地中海之夢是溫暖的天氣和古城牆下藍寶石般的海水,那麼克羅埃西亞就是你夢想成真的地方」足以代表我的全部感受。
這裡有種撕心裂肺又夢幻的美,無敵的自然風光、璀璨的人文歷史。當迎著海風站在蔚藍的亞得裡亞海邊,我總有一種這把這份極致之美竊為已有的心思。如果喜歡就要佔有,那麼我在很認真地喜歡這個國家,甚至愛上了TA。這就是我遲遲不願寫克羅埃西亞遊記的原因。
從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Zagreb)機場提到車,我便馬不停蹄地奔向羅維尼(Rovinj)。由於時間還早,我選擇了向北途經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再向西南折回,一條繞遠的路線。
說起斯洛維尼亞,有人會覺得陌生。這裡是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的家鄉,也是前南聯盟國家中唯一的申根國家。
盧布爾雅是典型東歐都市,深沉厚重,有種我的家鄉——瀋陽八九十年代的感覺。我更願用黑白色調來表現這座城市。在那兒只待了區區兩個小時,所以我對這座城市的認識可能並不準確。遺憾是下次過來的理由,愛玩的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出行的藉口。
多年前,國家地理一張羅維尼夜景照片讓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小漁村,磁力持續經年,直到把我吸引到這裡來。羅維尼最初只是一個小島嶼漁村,後來因為和大陸相連,成了一個半島,位於克羅埃西亞北部伊斯特拉半島。曾是拜佔庭帝國版圖的一部分,隨後又歷經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的統治。二戰後,這裡被劃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在那兒遇到一個獨自旅行的臺灣姑娘,她告訴我,因為看了佳能ESO500D廣告片才來這裡的,但她拿的是款尼康相機。
佳能EOS 500D廣告截屏
臺灣妹子在佳能廣告裡出現的地方給我拍的照片
確實,羅維尼老城裡隨便一個臺階就能把你帶到清藍的海邊,美景有如夏日裡的暴雨一樣來得突兀,讓你沒有一點準備。
這個曾經歸屬義大利的小城有那麼些義大利,但又不那麼義大利,我估且稱之為非主流義大利。
每個漁港似乎都有個守護漁民的女神,這個女神在中國化身為媽祖,在國外化身成各種聖女。羅維尼也不例外。巴洛克風格的聖尤菲米婭教堂位於半島中心的小山上,為了紀念公元304年,因信仰基督教而被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處死的羅維尼守護神尤菲米婭而建。
順著一條上坡鵝卵 蛇形小路,我一路走走停停,欣賞著不同高度、不同程度藍色的海水,高興了還拿出早餐剩的麵包餵海鳥。磨蹭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到教堂。
教堂外卻是衣香鬢影,珠圍翠繞,曄曄照人。原來,今天有人在這裡舉行婚禮!隨著人流,我也踱進教堂,在角落裡坐下。看著周圍一個個錦衣華服,氣度不凡的來賓們,再看看自己這身T恤和牛仔褲,特別後悔早上沒穿一身像樣點的衣服出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教堂婚禮。
陽光透過教堂的彩色玻璃灑在新人的臉上,照亮了新娘的如花笑靨。新人們的誓言在教堂中迴蕩,儘管聽不懂,但只有教堂才有的聖潔與神聖卻把我感動的落淚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行禮後,外面曼陀鈴樂隊清脆柔美的音樂,又把歡樂推向另一個高潮,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曼陀鈴表演。演出結束後,我找到樂隊問剛才演奏的是什麼曲子。樂手們告訴我,他們演奏的是維瓦爾第專為曼陀鈴寫的協奏曲。旁邊的人說,他們是克羅埃西亞最知名的曼陀鈴樂手。
傍晚日落前,我不知道怎麼走到了碼頭,數不清的海膽散落在清澈見底的海底。為了不給吃貨丟臉,我二話不說就挽起褲腿順著陡峭的礁石爬下海,撿了十幾個海膽。晚上就著伊斯特拉半島特有的雷司令,還有當地特產——松露,這些異常鮮美的海膽成了我的夜宵。
太多太多的海膽
夕陽下的羅維尼美得璀璨奪目,讓人不敢直視,在日落餘暉的映照下,整個小鎮披上了一層玫瑰金,瑰麗絢爛,輝煌壯麗,半江瑟瑟半江紅。在這裡,感受不到日落的落寞悲涼,心裡想的只有壯闊大美。語言在這個時候相當蒼白,還是鏡讓頭告訴你這裡的一切。
心靜,影動。(未完待續)
「悅眼看世界」往期回顧
科索沃(2)--在路上
秋風十裡送霜--科索沃(1)
天之崖,海之角 ——直布羅陀(1)
天之涯,海之角——直布羅陀(2)
龍達--天空之城
迦南縱貫線之——聖城耶路撒冷
迦南縱貫線之——大話以色列3000年(1)修訂
迦南縱貫線之--大話以色列3000年(2)
迦南縱貫線之——大話以色列3000年(3)
神許之地以色列的愛恨情仇:三宗教
葡萄牙遊記之大話「航海大發現」
葡萄牙遊記之大西洋的風--馬黛拉島(1)
葡萄牙遊記之大西洋的風--馬黛拉島(2)
悲情城市--澳門
長按二維碼關注「悅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