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南稷王山區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這裡的人們勤勞善良,厚重的黃土山裡,傳統美德代代相傳。也許是攝影師兒時在農村的經歷記憶深刻,一直很喜歡行走在黃土地上,拍攝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記錄下小老百姓的故事。周日中午沿著黃土山溝一路邊走邊拍,來到了鹽湖區和萬榮縣交界的地方。
寒冷的冬季,黃土溝坡地帶幾乎很難見到有人活動,11點鐘左右我們在公路邊看到一位大叔低頭清理公路邊的黃土泥塊,便走下車子去向他打聽當地村落分布情況,然後調整我們的行程,大叔專心致志地清理著泥土,對路邊過往的車輛毫不理會,我們自然也被他忽略了。
聽到我們的問候聲大叔停下了手裡的活,回過頭和我們聊了起來,詳細的介紹了當地村落,又很熱情的邀請我們去他喝點熱水,爾後大家便站在路便聊了起來。大叔姓張,今年69歲,他說家裡就是他和老婆,養活一個40歲的兒子,沒有其他人,中午可以在他家吃點飯再走。聽他這樣說大家都有點詫異,站在路邊聽他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大叔說自己自幼家寒,到了26歲才娶上媳婦,沒過幾年人家走和他離了婚,他認定那女人就是為了騙錢,後來就這樣一個人過了幾十年,無兒無女。原本打算自己就這樣獨自過完一生,一個人自由自在生活,可是年紀慢慢大了也想有個依靠,就想找個老伴。也許是緣分也許是命運,6年前經人介紹和現在的老婆結成了伴,儘管老婆帶著一個不太聽話的兒子,他還是接受了,選擇來到了老婆的家。
既然進了門就是一家人,大叔說自己就把老婆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看,也算是老來得子吧,為的就是老了膝下有孩子,養子前些年生活不太順,在縣城裡做生意賠了錢,最後回到了農村,也沒有娶上媳婦,屋路偏逢連陰雨,前年又煤氣中毒落下後遺症,手臂發軟不能幹活,失去勞動能力,現在只能坐在家裡,自己和老婆打算就這樣養他,直到他恢復正常,哪怕一輩子。
張大叔說山裡人自古以來都是種地為生,黃土地上只能種些小麥玉米一類的糧食作物,還有幾畝蘋果樹,為了增加收入在家裡還養了幾頭牛,如果不是給養子還帳,這些年日子過得應該很好,甚至都可以在縣城買下房子了。前幾年親戚為了幫他,給他在公路段找了這個管護公路的活,一個月只有千十元錢,雖然不多也是一筆收入萬萬不敢丟,就當是打工不離家,他也就欣然應允。
大叔說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時間很短暫,能走在一起也是緣分,他相信上天的安排,就是讓他來幫助老婆母子兩個的,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來給家庭做些貢獻,養子半生算是走了彎路,受過挫折,孩子也不容易,現在還落下病根,他心裡也很難受。好在自己和老婆現在身體健康,還能多幹幾年積攢些錢,為家庭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
張大叔幹著公路日常養護的活,具體工作就是巡查路況,清理路邊的雜物,每月交通局都要來人不定期的檢查工作,大叔說既然幹了這份錢不多的活,就要信守承諾,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每天他都要按時巡視一次,發現隱患就要及時清理,交通安全無小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前幾天下過雪,天晴後過往車輛把路邊的黃泥巴帶到了路面上,聽天氣預報最近幾天還要降溫下雪,如果不及時清理,雪水融化上凍就會在路邊形成冰疙瘩,造成安全隱患。大叔早上7點鐘就出來了,在這裡清理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了。
張大叔一邊清理著黃土,一邊和我們說話,甚至不時地和過往的村民打著招呼,看上去他人緣極佳。
對於自己的未來養老生活,大叔是這樣說的;「既然走在了一起,就要對家庭負責,要有擔當精神,拼搏精神,首先是以家庭為重,其次才考慮自己,農民常常都是小車不倒只管推的幹法,只要自己能動就要一直幹下去,萬一哪天幹不動了就順其自然。」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稷王山不高也不算大,后稷教民稼穡就發生在這裡,想必稷王山也算是個名山了吧,厚重的稷王山區數千年來,演繹著無數平凡人的故事,張大叔和養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小的再也不能小的故事,但是小故事裡卻傳承著優良傳統,弘揚了正能量,值得進入攝影師的鏡頭。各位您覺得呢?【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