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攜手共進的路上,溫暖無處不在|都勻市政務服務...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是蒙光睿,時光飛逝,自2019年11月被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政務服務中心選派到墨衝鎮秀峰村駐村,已經歷了整整一年的駐村生活。這一年,我悉心收集著屬於脫貧攻堅和秀峰村的一年四季,與大家攜手同行的這一段旅程,點點滴滴都暖在心裡。

暖在攜手同行。初來乍到的我,剛加入駐村隊伍,面對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有些手足無措。但在駐村隊伍和村支兩委這個大家庭裡,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他們對缺少相關工作經驗的我悉心指導和幫助,讓我很快適應了工作,在很短的時間裡入戶完成了網格農戶的資料收集,也與網格農戶漸漸熟絡。在脫貧攻堅路上同行的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一起圍著大圓桌吃飯說笑,一起討論各自工作上的問題,一起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互相幫助、攜手同行,攻堅克難的路上也充滿著溫暖與歡笑。

蒙光睿(右)走訪入戶看望農戶

暖在攜手共進。村支兩委與駐村工作隊是緊密結合的集體,向著脫貧攻堅的目標一同奮進。為努力幫助群眾,提升工作成效,我們常常到農戶家中了解情況,通過「透風漏雨」整治,保障了農戶住房安全;通過排查了解冬需物資情況,及時給農戶送去了溫暖,老人一句「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惦記著我們老人家,這件衣服太暖和了。」如暖流一般流進心裡。  陸啟維老人與其妻子和兒子共同生活,但因其二級殘疾,與自己的老伴都是已逾七十的老人,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兒子照顧。其子也擔心著兩位老人的生活,留下照顧父母,無法外出務工,僅在家中種植農作物。了解到該戶的情況後,我們立即討論研判,將該戶納入低保,聘請其子為公益性崗位人員,及時解決了該戶無穩定收入的問題。並且我們時常到該戶看望老人,冬天給老人送去冬衣,老人說,他體會到了被政府關心和被人惦記的溫暖,感謝駐村人員對她的家庭給予的幫助,說著說著便流下了眼淚。現在,陸啟維老人一家有了種植的收成,有了養殖的收入,有了生活的保障,從他們口中道出的感謝、從臉上浮現的笑容便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攜農戶之手,共進越來越好的生活。

蒙光睿(右)為農戶送去物資

溫暖無處不在,是一點一滴的小愛匯成溫暖。脫貧攻堅一線人員肩負著的使命和責任,讓人充滿力量努力奮進,農戶的一句感謝和肯定,則如暖流過境。攜手共進的路上,農戶對駐村工作的肯定幻化成無數個溫暖,照亮了前行的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扶貧故事」健康扶貧路上,我們做百姓的「守護神」|都勻市...
    我是李付瓊,是都勻市勻東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生。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都勻市多策共舉,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進一步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幾十年來,國家醫療衛生從無到有,醫療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中一項重要工程,只有讓老百姓有謀生的身體素質,才能為脫貧奔小康墊下牢固的基石。
  • 「我的扶貧故事」蒙姐,是他們對我最溫暖的稱呼|都勻市科協黨組...
    2018年1月,隨著都勻市勻東鎮劃歸都勻市管理後,單位安排我在原有的三戶幫扶戶的基礎上新增幫扶桃花村一戶貧困戶,龍洪陽。 2018年1月的一天,我對第一次到龍洪陽家走訪時的記憶印象深刻。在得知這個情況後,我第二天去到414醫院與醫生對接、承諾儘快結清所欠醫藥費並為龍洪陽取回了戶口本。隨後,我為動員龍洪陽結清醫院費用並參加扶貧特惠貸。  2018年春節前,我幾次到家做老人工作,宣傳金融扶貧、臨時救助、醫保政策等,之後龍洪陽跟親戚借錢自願去醫院結清了帳。
  • 「我的扶貧故事」甘於平凡又不甘於平庸的扶貧之路|都勻市歸蘭水族...
    我是杜嘉平,都勻人,2015年7月參加工作,是都勻市水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  2018年3月按照組織安排來到了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翁奇村,在這個都勻市最落後偏遠村之一的地方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漸漸地,這些扶貧之路上充滿真心、耐心、恆心的點滴讓我從一位旁觀者成為一個參與者,與我們工作隊的同志們並肩作戰,決心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 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時光,只為聽到一句「李支書你來了」|都勻市...
    我叫李廣剛,是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江邊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我在都勻市毛尖鎮黨委的安排下,來到了江邊村任黨支部書記。  在來到江邊村後,我主動與鎮政府以及村支兩委一道研究江邊村的致貧原因並制定幫扶對策,尋找脫貧路子。五年的扶貧之路,沒有輕鬆寫意,只有擔當與奮鬥。回想起與群眾交往的點點滴滴,我不禁感慨,唯有用心,精準扶貧才有保障;唯有動情,精準脫貧才有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我叫陸波,是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囀村駐村工作隊員。帶著黨的囑託和父親的期望,2018年3月,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  進村伊始,我就開始了入戶摸底調查工作,了解鳳囀村老百姓的貧苦,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詢問他們對鳳囀村發展的建設意見,認真做好民情日記。陸波(右四)指導貧困戶建設沼氣池回想起駐村的這兩年,有太多的感想。
  • ...脫貧故事」扶貧路上先扶志|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沙井街村村民盧...
    我叫盧大祥,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沙井街村排田一組的村民。我家共有4口人,2014年我家被評為貧困戶,主要是因殘致貧,我母親是三級智障,父親又患有慢性病,從而喪失了勞動力,而我和妹妹又都在上學,家裡經濟壓力比較大。幸運的是被評上了貧困戶,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我那個聽不見的兄弟脫貧了!|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
    我叫蒙躍良,是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紀工委副書記,也是一名扶貧幹部。「哇哇哇......嗚嗚嗚......門兒摔得叮噹響.......反身拉柜子門沙沙響。」「不會是找菜刀禦敵吧?」2017年第一次來到沙包堡辦事處黃豐村一組貧困戶李廷均家便讓我瞠目吐舌。
  • 「我的扶貧故事」兩滴淚道盡四年扶貧生涯丨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
    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丨都勻市沙包堡...
    我叫熊紹涵,20來年我在都勻這座城市的六、七個鄉鎮辦事處和部門工作過,也輾轉扶貧了好幾個地方。從2001年的甘塘鎮胡廣村,到2015年的小圍寨辦事處各裡村,2016年的平浪鎮卡魯村、勻東鎮新坪村,2018年的墨衝鎮鳳囀村,再到2019年的沙包堡辦事處文德村。
  • 「我的脫貧故事」他們關懷照顧,讓我重拾家人的溫暖|都勻市沙包堡...
    我叫王炳奎,來自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德化村一組,已年過六十,但孑然獨身,無兒無女,自家的房屋也是向兄弟借錢修建的。到了這把年紀,我早就沒有了青壯年幹事創業的激情與體力,在困窘孤單的生活裡,村裡面的幫扶幹部給予我莫大的關懷幫助,如同陽光穿過殘垣裂縫,灑進我的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三年扶貧情 一生都勻人|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
    2018年6月,2019年6月金進(右二)赴胡廣村「調研農村水稻種植情況2017年3月,在珠江之濱廣州市黃埔區魚珠街道辦任武裝部部長的我,積極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偉大號召,主動向組織申請到條件艱苦的西部扶貧,經過黃埔區委推薦,廣州市委挑選,廣東省委組織部批准,我來到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化為大山深處的一枝迎春花丨都勻市歸蘭水族...
    我叫王德周,來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衛生健康局。2018年1月,臨近豬年春節之際,我帶著組織的期望和重託,帶著背包風塵僕僕來到都勻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歸蘭水族鄉大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聯盟村,以一位同步小康隊員的身份在這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與幸福同行丨天柱縣石洞鎮大坪村脫貧...
    我叫唐先淋,曾經是一名基層村主任,一名烤菸致富能手,2018年6月,我從村主任考入公務員,現任石洞鎮大坪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任所長工作期間,我深知工作任務重,責任重大。由於自己業務知識不夠熟練,很多政策性文件都比較陌生、工作壓力大,在駐村期間,我邊工作邊學習。為了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我經常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通過與群眾傾心交談,疏通群眾思想上的頑疾。唐先淋走訪群眾曾記得,我第一次走進貧困戶周彰海家時,他那破舊的老屋,潮溼的地面,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
  • 「我的扶貧故事」我開展駐村工作有一本「武功秘籍」|都勻市平浪鎮...
    我叫羅旭鴻,是黔南州都勻市紀委市監委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到市紀委幫扶村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如何開展?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條建議,後經我們報告幫扶單位市紀委多方協調交通部門列入組組通項目支持修通雞籠山4.5米進寨路,又修通了串戶路。龍河組能與火壩組的連同路、塘廣進寨路、串戶路,也這樣一一得到了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都勻市...
    我是羅開華,都勻市水務局派駐勻東鎮羊列村駐村幹部。應上級組織安排,我於2019年8月派駐勻東鎮羊列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下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了。上次是2016年至2017年近兩年的時間在歸蘭鄉翁奇村駐村。
  • ...跨世紀」的扶貧工作者|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普林村駐村幹部吳傑
    我叫吳傑,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普林村的駐村幹部。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世紀90年代講起。我從1993年開始,在都勻市兩個最邊遠的省級一類貧困鄉扶貧一線幹了12年,在中共都勻市委黨建辦具體負責全市黨建扶貧協調工作6年。
  • ...扶貧故事」扶貧路上,遇見溫暖|鐘山區大灣鎮木衝溝中學教師唐小瑛
    還記得,那是2018年的秋天,我以「幫扶責任人」的身份,第一次踏上鐘山區大灣鎮山根腳村的土地,開始了我與貧困戶的幫扶故事。  我所幫扶的貧困戶是劉永才一家,第一次走訪是在給學生做完課後輔導的下午,當時的場景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  當時,劉永才一家還住在老房子裡,那房子老舊破敗,隱沒在一叢厚厚的竹林後面,我詢問了好幾個村民才終於穿過那條綠蔭籠罩蜿蜒陡峭的竹叢小道,走近了那座矮小的房子,走進了兩位老人的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城市山中客,致富引路人|都勻市歸蘭鄉基場村村民...
    我叫劉慶忠,來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歸蘭鄉基場村。城市創客、小賣鋪老闆、蘆笙隊隊長……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不僅賦予了我多重職業身份,更開拓了我的眼界與格局。現如今,三十二歲的我是都勻市南旭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
  • 「我的扶貧故事」知責於心,履責於行|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駐村工作...
    我叫陳開菊,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勻東鎮王司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2019年8月,我毅然告別家中一歲多的幼兒及年老的婆婆,積極投身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王司村是生我養我十幾年的地方,但這次我帶著的,不再只有念家情,還有作為一個駐村隊員、網格員、民生專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