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2020-12-22 清朝那些人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諸如四福晉、年秋月、阿蘭和喬引娣等女性角色看似遠離政治、遠離紛爭,實則與朝堂對決、奪嫡之爭緊密相連,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和改變了皇位爭奪的最終結果。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和太子胤礽之間產生荒唐關係的鄭春華,就是這樣一位幾乎直接導致「九子奪嫡」事件出現的特殊女人。

太子胤礽,一個原本能擔大任的優秀皇子,因受奪嫡皇子的排擠和陷害,因長時間屈居太子之位,更因他對「太子黨」成員的刻意偏袒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荒唐儲君。

鄭春華,康熙後宮的低等妃嬪,外貌出眾、性格溫順、深明事理。康熙皇帝晚年逐漸偏愛於漢家妃嬪,處於這一時期的鄭春華應該極得康熙皇帝恩寵。

從性格差異上看,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不會發生交集;從倫理輩分上看,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也不容許發生荒唐關係;從當時的政局環境來看,太子胤礽如果和鄭春華發生關係,無疑會對其原本就不再穩固的儲君之位帶來致命打擊。

可這件看似絕不可能的事卻真實發生了,而且在太子胤礽行將被廢的關鍵時刻,兩人還沒忘了於鹿苑幽會。

身為一國儲君,太子胤礽想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為何偏偏喜歡上自己父皇的後宮妃嬪鄭春華呢?

其實,這裡面既有兩人的無奈,也有兩人的各取所需,必然結果。

太子胤礽看上鄭春華的原因

《雍正王朝》雖以太子胤礽和鄭春華於假山的偷情場面為開端,但對兩人之間的關係形成之因並未做出具體說明。在二月河先生所著《雍正皇帝》中,康熙皇帝逐漸對形勢越來越荒唐、越來越不堪的太子胤礽心生不滿,甚至數次當著滿堂朝臣乃至後宮妃嬪的面對其嚴詞訓斥。

當時的胤礽雖然只是「儲君」還不是「君」,但其畢竟名分早定,已然身居太子之位數十年,康熙皇帝的舉動無疑會嚴重挫傷太子的權威和顏面。於是,當時正得寵的後宮妃嬪鄭春華便壯著膽子勸諫康熙皇帝,「太子這麼大了,要罰也應是私底下,不應該當眾責罰」。殊不知,就因為這句話讓康熙皇帝對其另眼相看的同時,也惹得太子胤礽記住了這位名義上的庶母。

就因為身居太子之位,胤礽幾乎成為了所有皇室兄弟的眼中釘、肉中刺,攻擊、陷害、心機、手段接連不斷,鄭春華的舉動無疑讓太子胤礽感覺到了溫暖。於是,太子胤礽便選擇了一個最不合適的方式同鄭春華無限親近,以致兩人之間發生了荒唐關係。

除此之外,太子胤礽也屬命苦之人,生母孝誠仁皇后因生育自己而難產崩逝。從未見過自己生母的胤礽,雖然有著康熙皇帝的親自撫養,過著養尊寵優的高貴生活,但母愛的缺失是任何人都無法填補的。敢於公開維護自己的庶母鄭春華,無疑讓太子胤礽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母愛,於是戀母情結便慢慢的演變成了荒唐關係。

關於這一點,在兩人於鹿苑幽會被康熙皇帝撞破時,鄭春華唱起的搖籃曲就能直接說明。此時的太子胤礽行將被廢、內心煩憂,而鄭春華不用女人的柔情而用特殊的母愛,用哄孩子的搖籃曲予以安慰,這就足以說明兩人平日裡交往的情感設定。

除此之外,身居太子之位長達數十年而且屢屢遭到康熙皇帝訓斥的胤礽,對康熙皇帝的不滿乃至怨恨程度,可想而知。將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強佔為己有,無疑是對其父皇的最有效報復。也就是說,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發生了荒唐之事,固然有著其荒淫的本性使然,但更重要的是其自幼對母愛的缺失、所處環境的種種不利才無奈生出的變現心理安慰。

鄭春華「屈從」於太子胤礽的原因

在鹿苑幽會時,鄭春華曾經提及「皇上都快一年沒翻我的牌子了」,用以拒絕太子胤礽讓其生下孩子的要求,也用以表現自己當下的失寵局面。

其實,鄭春華的這句話並不真實,甚至有著明顯哄騙胤礽的成分在內:

1、康熙皇帝熱河狩獵,鄭春華能隨同侍駕就說明她並未失寵;

2、康熙皇帝聽到那首搖籃曲就立馬斷定是鄭春華的聲音,這說明康熙皇帝對其極為熟悉,甚至也曾數次被這首搖籃曲安慰過,這也能說明鄭春華在康熙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3、因為心有煩憂,於熱河狩獵的康熙皇帝曾經連續數夜縱慾,一個如此受寵的後宮妃嬪就在康熙皇帝身邊,他會不翻鄭春華的牌子?不可能。

鄭春華之所以這樣說,其一是為了給出放棄腹中孩子的理由;其二是為了為了威脅太子胤礽,以保證胤礽就算被廢也不要連累自己,否則這個孩子就足以讓兩人玉石俱焚。更重要的是,鄭春華想用自己的失寵現狀喚醒太子胤礽對自己的同情,以求在其被廢以後能夠終止這段荒唐關係,達到自保目的。

僅就鹿苑的對話,我們就足以判斷鄭春華「屈從」太子胤礽的原因所在:

1、鄭春華雖為康熙皇帝後宮妃嬪,但其畢竟是低等妃嬪而且背後勢力不大,面對太子胤礽的脅迫,她只有屈從而無其他選擇。

2、鄭春華雖然受寵,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她想要用「母憑子貴」的方式獲得後宮位分的晉封已無可能。為了保證自己的後宮地位和晚年生活,鄭春華選擇依附於太子胤礽,倒也不失為上策。

鄭春華已經懷孕有段時日,為何非要等到太子胤礽行將被廢的時候才對其提及?因為她在等待太子胤礽的最終命運,如果胤礽的地位依然穩固,這個孩子就是拴住他的有效工具;如果胤礽的太子之位不保,這個孩子也能讓自己從容退出,不受傷害。

3、正值當年,風華正茂的鄭春華,到底是一個有著正常需求的女人,相比較於已經步入晚年、力不從心的康熙皇帝,鄭春華自然更喜歡年富力強的太子胤礽。也就是說,她對太子胤礽的屈從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主觀需求。

不管怎麼說,鄭春華都是一個夾在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的苦命女人,一邊是自己的「君」,不能滿足自己、不能保證自己的後宮地位和晚年生活;一邊是自己名義上的「子」,正值壯年而且前景輝煌,是自己今後生活的重要依靠。鄭春華既有身不由己的無奈,更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理性考慮,所以才有了和太子胤礽的荒唐。

就此來看,倒也不必羨慕生在皇家,跟不必醉心於權力、地位的爭奪,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穩穩才是福。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被刻意弱化,那麼真實歷史上胤礽如何呢?
    所以說在九子奪嫡的刻畫上,雍正王朝電視劇可謂是一騎絕塵。像同樣口碑不錯的康熙王朝,正因為有雍正王朝珠玉在前,所以在九子奪嫡劇情方面,並沒有過多著墨,主要側重於太子與大阿哥的鬥爭,以避其鋒芒。但再優秀的電視劇,也難免有著不足之處,像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奪嫡,其中太子胤礽在劇中的表現,可謂是爛泥扶不上牆,簡直是一無是處,辦正事時可謂是懦弱無能,但是在女色面前卻是膽大包天,竟然勾引了父親康熙帝的妃嬪鄭春華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 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你可能誤會了
    《雍正王朝》的開劇,就是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嬪鄭春華在花園假山間的荒唐情節;黃患災害的朝堂會議上,太子胤礽又是一個無主見、無才識的無能模樣。再加上後來的種種昏聵表現、荒唐舉動,太子胤礽的負面人設已經基本明確。這樣一個無能之輩,為何還能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而作為失敗者的皇太子胤礽,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實力作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皇子,滿周歲即被康熙立為太子,一生兩度廢立,歷經大起大落。而在胤礽的太子位置第二次被廢掉了之後,最終是由四皇子胤禛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現如今的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經常圍繞著這一段歷史,展開創作。
  • 胤礽跟康熙的妃子苟且,康熙竟沒殺他還重立他為太子,這是為何?
    但是在古代,很多時候有一些不自尊自愛的女子,會採取一些特殊的方式和手段來對自己的下半生負責。《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太子胤礽跟自己的庶母鄭春華之間有不正當的關係,也就是越矩的舉動,所以這部電視劇播出來後,這個情節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 康熙為什麼兩度廢了太子胤礽?
    但後來,胤礽為何二度被廢,落得晚年悽慘幽禁而亡,以至於,他的嫡子弘晳都被乾隆皇帝打壓,這個問題值得一說。  據史料記載,胤礽第二子弘晳是為康熙的皇長孫,自幼獲得祖父寵愛,撫育宮中。在其父胤礽被廢太子之後,弘晳已長成了一名青年。他為人賢德,故時有傳言康熙帝會因寵愛弘晳會第三次冊立胤礽為儲君。
  • 《雍正王朝》中康熙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為什麼帽子突然掉了?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2期)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掉了帽子,這到底是何意呢?不得不說,《雍正王朝》拍的真好,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揣摩,有人回答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穿幫,理由是後面的那個群演笑場了。
  • 《雍正王朝》中康熙先是廢了太子胤礽,後來為何又重新立回呢?
    雍正王朝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為什麼又要重新立回?其實,第一次廢太子康熙有些衝動之舉,廢了胤礽之後,他看到兒子們都蠢蠢欲動,想要爭這個位置,又復立這裡面暗含了康熙的無奈和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兒子們先去對付胤礽,自己再觀察觀察,看哪個兒子能擔當大任。欲知細節如何,且聽小崔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太子賣官鬻爵,為什麼不阻止?
    《雍正王朝》評9:康熙明知太子賣官鬻爵,為什麼不阻止?康熙晚年的帝王之術,太子胤礽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太子胤礽的失寵,不是一天造成的,並不是康熙皇帝一時心血來潮,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遙想當年,太子的母親赫舍裡氏與康熙皇帝共同度過了康熙一生中最危難的時光,伉儷情深。赫舍裡早亡,更讓康熙感覺對妻子有不少愧疚,皇帝曾經愛母及子,對太子給予了其他皇子所不能企及的皇父之愛。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歷史上真正順利登基的太子(被立為儲君不少於一年)不超過60%,被廢黜的太子佔比超過10%,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雄武的君主,越是喜歡廢太子,比如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當然還千古一帝的康熙。
  • 《雍正王朝》中,康熙都已經放過了鄭春華,為何太子卻不放手?
    《雍正王朝》中,鄭春華是康熙的妃子,但她卻和太子胤礽秘密私會,不僅違背了人倫綱常,更觸犯了「勾引太子、淫亂後宮」的欺君之罪。康熙定睛一瞧,這才發現,這個盯梢的太監居然是太子的貼身奴才。康熙皇帝只覺得胸腔內有一股血腥之氣湧上咽喉,想活生生掐死胤礽這個逆子。但康熙轉念一想,胤礽畢竟是自己跟摯愛赫舍裡皇后所生的骨肉,殺了他於心難忍。再一來,太子與鄭春華的亂倫之事倘若傳了出去,必然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康熙皇帝只能把憤怒藏在心裡。
  • 《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偽造太子手諭發動兵變,隱忍不發?
    因為當時康熙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太子胤礽,錯綜複雜的形勢不允許再節外生枝。電視劇《雍正王朝》把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複雜局勢刻畫的淋漓盡致。將「太子黨」、「八王黨」、「四王黨」之間的明爭暗鬥呈現在觀眾面前。二阿哥胤礽是眾兄弟搶奪太子寶座的最大障礙。
  • 雍正王朝:胤禛是如何利用老八胤禩整倒太子胤礽的?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最初是太子黨,但後來也動了奪嫡的念頭,尤其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後,這種念頭越來越明晰。但是,礙於自己太子黨的身份,以及怕引來康熙的懷疑和忌憚,胤禛在太子第二次被廢的過程中耍了個陰謀,企圖借老八胤禩之手去推波助瀾,進而廢掉太子。
  • 《雍正王朝》中康熙第二次立胤礽到底有何用意?深層含義你沒看懂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命運最悲慘,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終經過兩次廢立,還是前功盡棄,成為階下囚,其實我們完全理解胤礽的心境,自己遲遲不轉正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爐,唯獨大阿哥沒有?
    大阿哥胤褆《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和十三胤祥沒有殺人的心,大阿哥胤褆愚蠢還殺心甚重,在年輕的時候,也算是一位猛將,曾經跟隨康熙親徵葛爾丹,他也算是身先士卒,就是腦子不夠用,因為孤軍深入,被葛爾丹俘虜。幸虧有自己的妹妹藍琪兒相救,要不然他的命運還不知道怎麼呢?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成大事,一般看他身邊的人就知道了。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貴為儲君,為什麼窮到幾十萬兩銀子拿不出?
    更不會出現刑部冤案,自然也就沒有老八胤禩的落井下石,更不會後面的八大山莊被圍事件發生……可以說,太子胤礽走上被廢之路,跟向戶部欠款關係很大,那麼作為一國儲君的太子,為什麼也會缺錢呢?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06期:雍正王朝:都是借錢惹的禍,太子胤礽貴為儲君,為什麼這麼窮?